約

漢語漢字
約:yuēㄩㄝˉ,yāoㄧㄠˉ。偏旁“糹”簡化為“纟”。依據古人書法省筆簡化。《說文解字》:“約,纏束也。從糸、勺聲。”。象“勹”中有實是“勺”之範式。糸、勺兩範式疊加。以糸纏束“勹”中有實是約之範式。
  • 中文名:約
  • 拼音:yuē,yāo。
  • 繁體:約
  • 部首:纟
  • 五筆:xqyy
  • 倉颉:vmpi
  • 鄭碼:zrs
  • 筆順:551354
  • 筆順:551354
  • 四角碼:27120
  • 統一碼:7EA6
  • 外文名:about、appointment
  • 部外筆畫:3

字源演變

統一規範簡化為“約”。

現代釋義

基本釋義

(約)

yuēㄩㄝˉ

繩子。

拘束,限制:~束。~法。制~。~定俗成。

共同議定的要遵守的條款:立~。條~。契~。

事先說定:~見。~會。

邀請:~請。~集。

節儉:節~。儉~。

簡要,簡單:由博返~。簡~。

大略:~計。~莫。~略。

算術上指用公因數去除分子和分母使分數簡化:~分。

詳細釋義

約[yuē]

〈名〉

(形聲。從糸(mì),勺聲。糸是細絲,有纏束作用。本義:繩索)

同本義

人尋約。——《左傳》注

又如:尋約(八尺長的繩子)

共同商定的事,共同議定要遵守的條文。

如:約兒(字據;契約);和約;契約;條約如:約法三章

盟約;相期的諾言

負約不償城。——《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

又如:約酬(契約,文券)

〈動〉

纏束;環束

約之閣閣。——《詩·小雅·斯幹》

約,纏束也。——《說文》

凡任索約。——《考工記·匠人》。注:“縮也。”

約綏約辔。——《儀禮·既夕禮》

約車治裝。——《戰國策·齊策四》

約車騎百乘。——《史記·魏公子列傳》

銀蒜又垂碧戶中,櫻桃花下約簾攏。——《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又如:約指(環束于指);約臂(戴在手臂上的環形裝飾品)

約定,以語言或文字訂立共同應遵守的條件

約為婚姻。——《史記·項羽本紀》

與諸将約曰。

不敢稍逾約。——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必如約。——明·崔銑《記王忠肅公翺三事》

又如:相約(相互約定);預約(預先約定);約分鴻溝(楚漢相争,雙方曾約定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約信(用言辭訂立相互信守之約定)

邀請

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又如:約交(締交);約結(結交;邀結);約從(邀約合縱)

束縛,約束

言語之約束也。——《周禮·司約》注

約我以禮。——《論語》

又如:約己(約束自己);約身(約束自身);約禮(用禮約束自己)

阻止;阻攔。

如:約攔(約欄。阻擋;阻攔);約住(止住;停住);約水(攔水)

少;省減;簡約——《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待人也輕以約。——唐·韓愈《原毀》

以約失之者鮮矣。——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又如:約薄(刻薄);約省(減省;簡約);約損(減省;儉約);約節(簡約;節儉);約儉(簡約省儉)

置辦;配備。

如:約車(備車)

求取。

如:約功(求取功名)

估量

長約八分有奇。——明·魏學洢《核舟記》

約燒房鋪數百間。——《廣東軍務記》

又如:約末(約莫);約料(估計;料想);約度(估計;衡量);約諒(料想;忖度)

塗飾。

如:約黃(塗飾黃色)

〈副〉

大概。

如:約有五十人;約叠(粗略估計);約計(約略計算)

〈形〉

貧困。

如:約居(居于貧困)

簡要

讀書一事,要由博而返之約,總以心得為主。——《儒林外史》

博而不雜,約而不漏。——《文史通義》

又如:約簡(儉約簡易);約豔(簡潔華麗)

卑微;卑下。

如:約辭(卑下的言辭)

約[yāo]

〈動〉

[口]∶用秤稱物。

如:給我約二斤肉

另見yuē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字部】約

《廣韻》於略切《集韻》、《韻會》、《正韻》:乙卻切,?音“藥”。《說文》:“纏束”也。《詩·小雅》:約之閣閣。《傳》:約,“束”也。

又,《周禮·春官·大史》:“凡邦國都鄙,及萬民之有約劑者藏焉。”注:約劑,要盟之載辭。《禮·曲禮》約信曰“誓”。疏:共相約束,以為信也。

又,《禮·坊記》:“君子約言。”疏:謂省約其言也。

又,《論語》:“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

又,《禮·坊記》:“小人貧斯約。”注:“約”猶“窮”也。

又,《論語》:“以約失之者,鮮矣。”何晏注:儉約,無憂患。

又,《戰國策》:“蘇代約燕王曰……。”注:約,“止”也。

又,《莊子·逍遙遊》:“淖約若處子。”音義:淖約,柔弱貌。

又,《荀子·勸學篇》:“春秋約而不速。”注:文義隐約。

又,《呂氏春秋》:“旄象之約。”注:約,“節”也;一曰“美”也。

又,《楚辭·招魂》:“土伯九約。”注:“屈”也。

又,姓。如:約續,古賢者名,見《韓非子》。

又,《廣韻》:於笑切;《集韻》:一笑切;《韻會》:幺笑切,?音“要”。《前漢·禮樂志》:“明德鄕治本約。注:師古曰:約,讀曰“要”。

又,《集韻》:於敎切,音“靿”,“屈”也。

又,《集韻》:乙角切,音“渥”。“?”或作“約”,“束”也。

又,《集韻》:吉曆切,音“激”,“纏”也。

又同“的”。《枚乗·七發》:“九寡之珥以為約。”注:“約”亦“的”字也。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