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

漢語漢字
呀,漢語常用字(一級字),最早見于《說文》新附。本義指張口貌;引申指空曠貌,音讀xiā。用來表嗟歎,讀yā。用作句末語氣助詞,表示疑問、感歎、祈使等,讀作輕聲ya。
  • 中文名:呀
  • 拼音:yā、ya
  • 部首:口
  • 五筆:KAHT
  • 倉颉:RMVH
  • 鄭碼:JHI
  • 筆順:2511523
  • 筆畫:7
  • 部首筆劃:3
  • 四角号碼:61040
  • UniCode:U 5440
  • 注音:ㄧㄚ;˙ㄧㄚ;ㄒㄧㄚ
  • 結構:左右結構

字源演變

呀,形聲字。從口,牙聲。口表意,其形像張開的口,表示口中發出的表示驚異的歎詞;牙表聲,亦表示發出“呀”聲時會露出牙齒。本義指張口貌。唐柳宗元《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枭族音常聒,豺群喙競呀。”引申指空曠貌。《後漢書·班固傳上》:“建金城其萬雉,呀周池而成淵。”李賢注:“《字林》曰:‘呀,大空也。’”音讀xiā。用來表嗟歎,讀yā。用作句末語氣助詞,讀作輕聲ya。

現代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xiā

形容詞

張口的樣子。

空曠貌,敞開貌。

高聳。

動詞

張口;張開。

歎詞

表示驚異。

嗟歎。

象聲詞

吱吱嘎嘎的聲音。

量詞

〈方言〉表示數量單位。

ya

助詞

表示語氣。

參考資料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張口皃。從口牙聲。許加切文十, 新附。

宋本廣韻

ngaa [ ŋɯa˧ ]‖[ ŋraː ]

五加切,平麻疑 ‖牙聲魚部

呀吧呀。

haa [ hɯa˧ ]‖[ hŋraː ]

許加切,平麻曉 ‖牙聲魚部見漢賦

呀唅呀,張口皃。又呀呷也。

康熙字典

《唐韻》許加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加切。?音岈。《說文》:張口貌。韓愈《月蝕》詩:如口開呀呀。

又谽呀,谷空貌。《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谽呀豁閜。注:谷之形容也。呀,呼加反。

又《玉篇》:大空貌。班固《西都賦》:呀周池而成淵。

又《廣韻》五加切。《正韻》牛加切。?音牙。《廣韻》:吧呀。韓愈《月蝕》詩:牙角何呀呀。○按韓愈《月蝕》詩:如口開呀呀,或攺作齖齖,因避重韻也,不知《唐韻》九麻中呀字兩見,音義各别,韓詩?非重韻。《集韻》《類篇》删五加切一音。非。

又葉虎何切。音呵。韓愈《東方朔雜事》詩:王母聞以笑,衞官助呀呀。不知萬萬人,生身埋泥沙。沙葉音娑。

音韻彙集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平聲

開口呼

次濁

五加切/許加切

ŋa

平聲

開口呼

次清

許加切/五加切

xa

集韻

平聲

開口呼

次清

虛加切

xɪa

韻略

平聲

虛加切

增韻

平聲

虛加切

平聲

牛加切

中原音韻

陰平

家麻

全清

ia

中州音韻

平聲

家麻

移加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全清

虛加切

xa

平聲

次濁

牛加切

ŋa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