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曼

尼曼

疾病症狀
尼曼-匹克氏病(Niemaoh-Pickdisease簡稱NPD)又稱鞘磷脂沉積病(sphingomyelinlipidosis),屬先天性糖脂代謝性疾病。其特點是全單核巨噬細胞和神經系統有大量的含有神經鞘磷脂的泡沫細胞。較高雪氏病少見。為常染色體隐性遺傳,以猶太人發病較多,其發病率高達1/25,000。至少有五種類型。[1]
  • 中醫病名:
  • 外文名:
  • 别名:鞘磷脂沉積病
  • 就診科室:内科
  • 多發群體:
  • 常見發病部位:
  • 常見病因:神經鞘磷脂酶缺乏,常染色體隐性遺傳
  • 常見症狀:肝脾腫大、智力減退、語言障礙、學習困難、感情易變、步态不穩、共濟失調、震顫、驚厥、癡呆等
  • 傳染性:
  • 傳播途徑:
  • 中文名:尼曼-匹克病
  • 英文名:Niemaoh-Pickdisease
  • 多發群體:2歲以内嬰幼兒

病因

本病為神經鞘磷脂酶缺乏緻神經鞘磷脂代謝障礙。導緻後者蓄積在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内,出現肝、脾腫大,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變。

臨床表現

多見于2歲以内嬰幼兒,亦有在新生兒期發病的。

1.急性神經型(A型或嬰兒型)為典型的尼曼-匹克(占85%),多在生後3~6月内,少數在生後幾周或1歲後發病。初為食欲不振、嘔吐、喂養困難、極度消瘦,皮膚幹燥呈臘黃色,進行性智力、運動減退,肌張力低軟癱,終成白癡,半數有眼底櫻桃紅斑(cherryredspot)、失明,黃疸伴肝脾大。貧血、惡液質,多因感染于4歲以前死亡。皮膚常出現細小黃色瘤狀皮疹有耳聾。神經鞘磷脂累積量為正常的20~60倍,酶活性為正常的5~10%,最低<1%。

2.非神經型(β型或内髒型)嬰幼兒或兒童期發開門見山,病程進展慢,肝脾腫大突出。智力正常,無神經系症狀。可活至成人。SM累積量為正常的3~20倍,酶活性為正常的5~20%,低者同A型。

3.幼年型(C型慢性神經型)多見兒童,少數幼兒或少年發病。生後發育多正常,少數有早期黃疸。常首發肝脾腫大,多數在5~7歲出現神經系統症狀(亦可更早或遲到青年期)。智力減退,語言障礙,學習困難,感情易變,步态不穩,共濟失調,震顫,肌張力及腱反射亢進,驚厥,癡呆,眼底可見櫻桃紅斑或核上性垂直性眼肌癱瘓。可活至5~20歲,個别可活到30歲。SM累積量為正常的8倍,酶活性最高為正常的50%,亦可接近正常或正常。

4.Nova-scotia型(D型)臨床經過較幼年型緩慢,有明顯黃疸、肝脾腫大和神經症狀,多于學齡期死亡,酶活性減低。

5.成年型成人發病,智力正常,無神經症狀,不同程度肝脾腫大。可長期生存。SM累積量為正常4~6倍,酶活性正常。

檢查

1.血常規檢查

血紅蛋白正常或具有輕度貧血,脾亢時顯示白細胞計數減少。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出現特征性空泡8~10個,則具有診斷價值。病變細胞在電鏡下觀察,這些空泡是充滿類脂的溶酶體。血小闆數正常,晚期有脾亢和骨髓明顯侵犯時間減少。患者白細胞缺乏神經磷脂酶活性。

2.骨髓象

做骨穿刺。查看是否含有典型的尼曼-匹克細胞(常稱泡沫細胞)。

3.血漿膽固醇、總脂、轉氨酶檢查

檢測血漿膽固醇、總脂是否升高,谷丙轉氨酶是否輕度升高。

4.尿檢測

檢測尿排洩神經鞘磷脂是否明顯增加。

5.肝、脾和淋巴結活檢

病變的肝、脾和淋巴均有成堆、成片或彌漫性泡沫細胞浸潤、神經鞘磷脂。

6.X線檢查

無特征性X線表現,在長期存活病例中,由于充脂性組織細胞在骨骼增生,可能引起骨質疏松、髓腔增寬、骨皮質變薄,甚至出現長骨局竈性破壞區。嬰兒期以後肺泡受充脂性組織細胞浸潤,肺部可見類似組織細胞增生X症的表現。

7.測定白細胞或培養的成纖維細胞鞘磷脂酶活性,各型酶的活性不同。

診斷

1.肝脾腫大;

2.有或無神經系統損害或眼底櫻桃紅斑;

3.外周血淋巴細胞漿和單核細胞漿有空泡;

4.骨髓可找到泡沫細胞;

5.X線肺部呈粟粒樣或網狀浸潤;

6.有條件可作神經鞘磷脂酶活性測定,神經鞘磷脂排洩量,肝、脾或淋巴結活檢證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