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鎮建設

小城鎮建設

城鎮發展建設的過程
小城鎮建設與城鎮建設、小鎮建設意義相近,但又有細微區别。城鎮建設側重城中特色鎮、古鎮、旅遊文化鎮建設,小鎮建設側重農村鄉鎮建設,而小城鎮概念屬于二者的交叉範疇,囊括一切特色城鎮、功能城鎮、和新農村城鎮建設。小城鎮建設是小城鎮的各種要素的創立或組合以及一定區域内小城鎮體系的設置、改造和發展的過程。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名稱:小城鎮建設 語言:中文 背景: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小城鎮得到了迅速的恢複和發展。 思路:城鄉各種差距不斷縮小

建設理論

概念

小城鎮建設與城鎮建設、小鎮建設意義相近,但又有細微區别。城鎮建設側重城中特色鎮、古鎮、旅遊文化鎮建設,小鎮建設側重農村鄉鎮建設,而小城鎮概念屬于二者的交叉範疇,囊括一切特色城鎮、功能城鎮、和新農村城鎮建設。

小城鎮建設是小城鎮的各種要素的創立或組合以及一定區域内小城鎮體系的設置、改造和發展的過程。

立足于我國的國情和現有的城鄉二元結構,陝西省中際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在長期研究鑽研中,CUDI院院長、學者王超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小城鎮發展》一書中提出小城鎮建設的新内涵,即通過統籌城鄉發展,加大公共财政對農村的複蓋,增加農村教育、衛生、交通、水利、環境等公共産品供給,開發農村生産力,實現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在城鎮化背景下以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路,改變過去單純地、片面地強調加快城鎮化進程的觀念,更加關注城鄉之間的良性互動,更為綜合和全面地謀劃中國的現代城鄉結合化建設。

背景

世界各國的城市發展經驗表明,工業化和城市化是一個相互影響、相互推動的發展過程。對中國而言,在發展模式、城鄉差距、收入水平的懸殊、形成城鄉分離、"城鄉二元化"結構。加之城鄉發展在完成産業結構轉變時,卻未完成就業結構、空間結構和生存方式的轉變。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小城鎮得到了迅速的恢複和發展。80年代小城鎮數量增加,規模擴大,社會功能趨于完善,對周圍社區的輻射力、吸引力和綜合服務能力顯着提高。

宏觀布局方面有的地區形成比較合理的小城鎮體系,一批明星城鎮脫穎而出,為小城鎮的發展開拓了一條嶄新的道路。但是,中國現有的小城鎮絕大多數都是曆史上自發形成的,雖有某種自然的合理性,同時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平衡性。小城鎮的建設又缺乏科學規劃和管理産生一系列問題,諸如,小城鎮的數量較多,規模較小,多數小城鎮發展水平較低,功能不夠完善,許多地區小城鎮的分布不均衡,結構不合理等等。此外,資金不足,人才奇缺,土地浪費,環境污染,體制不合理,管理不完善等等,都嚴重地阻礙着小城鎮的健康發展。在這個發展狀況下,我們有必要、有責任重新思考、認識"小城鎮建設"理論和實踐。

理論體系

CUDI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學者王超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小城鎮發展》一書中提出,建設理論體系是指小城鎮的各種要素的創立或組合以及一定區域内小城鎮體系的設置、改造和發展的過程。小城鎮建設可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進行研究。

加強小城鎮建設,當前主要抓好三件事:一是認真搞好調研,重點圍繞小城鎮建設的空間布局、産業布局、社會事業布局以及體制機制、資金、推進步驟等問題展開全面深入的調研,制定加快我市小城鎮建設發展的實施方案。二是組織學習考察,集中組織一批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到外地參觀學習,尋找差距,增強責任,更新觀念,理清思路,在此基礎上,召開全市推進小城鎮建設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小城鎮建設的各項目标任務。三是加強環境整治,以治理髒、亂、差為突破口,以綠化、美化、淨化街容街貌為重點,改善小城鎮的整體形象。

一、微觀建設

指小城鎮的各種社會要素的創立、興建、組合和發展工作。大體上可歸納為物質文明方面的建設與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設。

<一>、物質文明建設主要包括經濟建設、生态建設和市(鎮)政設施建設等。

1、經濟建設涉及工業、交通運輸業、建築業、商業和服務業的建設,以及與小城鎮居民生活直接相關的農、林、牧、副、漁等行業的建設。經濟建設在小城鎮建設的各項工作中居于中心的地位。

2、生态環境建設主要是圍繞消除或控制大氣污染、水質污染、廢渣污染、噪聲污染而進行的排煙、防塵、綠化、美化、供水、排水、垃圾和糞便處理,以及隔聲、消聲等方面的建設。生态環境建設直接影響着小城鎮居民的生活質量,極大地制約着小城鎮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3、市(鎮)政設施建設主要包括工廠、商店、機關、學校、居民住宅的建設,以及道路、橋梁、供水、供電、文化娛樂和生活服務等公用設施的建設。市(鎮)政設施建設是發展經濟、改善生活的必要條件,是經濟建設和生态環境建設的物質體現。

<二>、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設主要包括思想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制度、組織建設。

1、思想建設主要是用科學的理論和世界觀、現代的民主意識和法治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風貌等來提高小城鎮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質。2、文化建設主要是通過教育、科學、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視、衛生體育等文化事業的發展來提高小城鎮居民的科學文化素質。3、社會制度和組織建設,主要包括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制度、家庭制度、社會保障制度,以及與這些制度相适應的組織機構或設施的建設。

二、宏觀建設

小城鎮宏觀建設指一定區域内小城鎮體系的建立、改造和發展工作。要求從本地區、本城鎮的實際情況及它在整個社會結構中的客觀地位出發,做好總體規劃。制定小城鎮建設規劃,要兼顧經濟、社會、生态三大效益。規劃的内容要全面,既要突出經濟建設的重點,又要配合做好教育、科學、文化、人口、勞動力、社會保障、生态環境、市(鎮)政設施等方面的建設規劃。它側重于解決一定區域内小城鎮的密度、規模、功能和空間布局的問題,以及小城鎮建設的發展速度和具體的方法、步驟等問題。一般地說,每一個區域内的小城鎮,要盡可能做到密度适當、規模合理、功能互補、布局均衡。

思路

首先,城鎮化一個重要的方針就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貫徹"20字"方針、"四大文明"做到"生産發展、生活寬餘、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城鎮化建設指明方向和内容。

其次,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中國的城鎮化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大城市化,也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中小城鎮化,必然是大城市、中小城鎮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同步推進的城鎮化,是三維結構同時并存的城鎮化。這就是中國式的城鎮化道路。

再次,從本質上說,城鎮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城市的各種文明不斷向農村擴散和輻射的過程,是城鄉各種差距不斷縮小、城鄉二元結構不斷消除的過程。

發展意義

一、小城鎮建設是我們黨在深刻分析當前國内外形勢、全面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從我國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确定的一項重大曆史任務;

二、小城鎮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方略,解決"三農"問題,讓廣大人民群衆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如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目标的重大戰略決策;

三、小城鎮建設是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消費環境,使億萬農民的潛在購買意願轉化為巨大的現實消費需求,進而拉動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

四、小城鎮建設是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縮小城鄉差别,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

五、小城鎮建設是逐步消除城鄉二元體制結構,形成工農之間和城鄉之間良性互動,實現城鄉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有着非常鮮明的時代背景和重大的曆史、現實意義。

上一篇: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

下一篇:存貨管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