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口瘡

小兒口瘡

口腔粘膜發生的病變
小兒口瘡是小兒口腔不衛生,造成的舌尖或口腔粘膜發生的病變,易引起小兒進食吃奶不暢。易發生在春秋季節可通過增加維生素VB1,VB2,VC,VE。或多吃綠色蔬菜、水果。并注意個人口腔衛生。飯前飯後刷牙漱口。[1]
    中醫病名:小兒口瘡 外文名:Children KouChuang 别名: 就診科室: 多發群體: 常見發病部位: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 傳染性: 傳播途徑: 病 因:小兒口腔不衛生 分 類:鵝口瘡、單純疱疹、潰瘍性口瘡 發生季節:春秋季節

概述

口瘡又稱“口瘍”,是指口舌淺表潰爛的一種病證。可見于任何年齡的小兒,但以嬰幼兒發病較多。現代醫學認為,人體口腔内存在着許多緻病菌和非緻病菌。在健康情況下它們和人體保持着相對平衡,不會引起疾病,一旦人體抵抗力減弱,就可發生口腔局部炎症、潰瘍。

如果給小兒吃過熱、過硬的食物,或擦洗嬰幼兒口腔時用力過大等,都可損傷口腔粘膜而引起發炎、潰爛。小兒患上呼吸道感染、發熱及受細菌和病毒感染後,口腔不清潔,口粘膜幹燥,也可引起口瘡。以營養不良的小兒發病率高。

病理分類

鵝口瘡

新生兒、營養不良、慢性腹瀉、長期用抗生素或激素的小兒易發生白色念珠菌的侵襲,形成鵝口瘡。在初期于頰黏膜、舌、齒龈、上腭處有點狀和小片狀白屑,并逐漸融合成大片,不易拭去。

治療

(1)局部用藥鵝口瘡比較容易治療,可用制黴菌素研成末與魚肝油滴劑調勻,塗搽在創面上,每4小時用藥一次,療效顯著。

(2)全身用藥症狀嚴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藥物,如制黴菌素或克黴唑等,進行綜合治療。

(3)飲食衛生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潔,奶瓶、奶頭、碗勺等專人專用,使用後用堿水清洗,煮沸消毒。母乳喂養者每次喂奶前,母親應先洗手,清潔乳頭。

(4)營養供給應選擇容易消化吸收、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并适當增加維生素B和C的供給,如動物肝髒、瘦肉、魚類以及新鮮蔬菜和水果等。

單純疱疹

單純疱疹病毒常侵襲5歲以下的小兒,引起疱疹性口瘡。在小兒發熱疾病之後,在口腔、舌及咽部充血的黏膜上出現小小的透亮濾泡,不久就很快潰破,形成潰瘍。頸部淋巴結也相應出現腫大,有壓痛。小兒吃飯時疼痛,常拒食。

治療

1.西醫藥治療

(1)局部以吸收幹燥、防止繼發感染為主,如外用2%龍膽紫溶液、O.5%新黴索軟膏等。

(2)對反複發作或症狀嚴重者,可選用丙種球蛋白,每次6ml,每周2次,肌肉注射。轉移因子每2mg,每周2次,皮下注射。昔洛韋每次200mg,每日5次,連服7日,或萬乃洛韋每次300mg,每日2次連服7日。

2.中醫藥治療

(1)内治法:本病屬肺胃蘊熱,局部紅斑基礎上簇集水疱,灼熱刺癢,伴有口渴,便幹尿赤,舌紅苔白,脈弦滑。

治法:清解肺胃毒熱。

方藥:蒲公項15克、野菊花10克、紫花地丁15克、闆藍根15克、大青葉15克、生苡仁20克。

中成藥:黃連上清丸、牛黃解毒丸、龍膽瀉肝丸等口服

(2)外治法:可用2%地榆紫草油膏或黃連膏外搽。

預防與調養

尋找和消除病因,防止複發。避免用手強烈搔抓皮疹,及接觸不潔淨物品。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經常鍛煉身體,提高機體免疫力。

潰瘍性口瘡

各種球菌常侵犯嬰幼兒,引起口腔炎,又稱潰瘍性口瘡。口腔黏膜有明顯的充血,伴有大小不等的潰瘍,潰瘍上有灰白色的假膜覆蓋着,小兒十分疼痛,流涎不止,煩躁不安,拒絕進食,常伴有發熱及頸部淋巴結腫大。

治療

常用淡鹽水漱口,生活起居有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堅持體育鍛煉,飲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厚味的刺激性食品,保持大便通暢。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過度疲勞,以減少口瘡發生的機會。

病理危害

口瘡是一種以周期性反複發作為特點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潰瘍損害,可以自愈,可發生于口腔粘膜的任何部位,以唇、頰、舌部多見,嚴重者可以波及咽部粘膜。不少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長,潰瘍面積增大,數目增多,疼痛加重,愈合期延長,間隔期縮短等,影響食和說話。

治療方法

治療鵝口瘡

常用制黴菌素塗口或用冰硼散、甘油、青黛散調蜂蜜搽口舌患處。用薏苡仁60克、綠豆60克、甘草6克,煎湯,每日分數次服用。治療疱疹性口瘡及潰瘍性口瘡,可用1%地卡因或錫類散、珠黃散塗口。用野菊花或金銀花漱口。竹葉6克、銀花9克、鮮蘆根30克,煎湯代茶,分3次服用。或應用中醫清熱解毒瀉火法,如生地9克,丹皮9克,赤芍9克,玄參9克,大青葉9克,蘆根30克,煎湯,一日1劑

單方及藥膳

取番茄數個,用沸水浸泡後剝皮,再用清潔紗布絞汁,取汁含于口内,一日4次。另用西瓜皮去外皮留内白色皮切成條狀,曬至半幹,加白糖拌勻腌漬,再曬幹後食用。以上适用于疱疹性口瘡。

雞蛋

雞蛋打入碗内拌成糊狀,綠豆适量放陶罐内冷水浸泡十多分鐘,放火上煮沸約1。5分鐘(不宜久煮),這時綠豆未熟,取綠豆水沖雞蛋花飲用,每日早晚各一次,治療口腔潰瘍效果好。

六神丸

取六神丸1支(30粒)碾碎成粉,加2毫升涼開水浸透成稀糊液備用。用前先清潔患者口腔,然後用細長棉簽蘸上六神丸液塗于潰瘍面,以餐前1~15分鐘用藥為佳,每天3次,睡前加用1次。一般用藥5分鐘即可起到止痛效果。小潰瘍1。2天可痊愈,潰瘍面較大者5天痊愈。

全脂奶粉

選用全脂奶粉,每日2至3次,每次一湯匙,加少許白糖,開水沖服,晚間休息前沖服效果更佳。一般2天潰瘍症狀即可消失。

維生素C

将維生素C藥片1~2片壓碎,澈于潰瘍面上,閉口片刻,每日2次。

甲氰咪胍:将甲氰咪胍1~2片研成細末,用棉簽蘸藥粉塗于潰瘍面上,10分鐘内不要飲水,每日2次。

六味地黃丸

口服六味地黃丸每日2~3次,每次6~8克。

慶大黴素

用消毒棉簽蘸取慶大黴素4萬單位2毫升注射液輕塗口腔内潰瘍面,數分鐘後再塗一次,每日4次,即三餐後和睡前,漱口後塗上藥液,一般2~3日即愈合。

西紅柿

西紅柿汁含口中,每次含數分鐘,一日多次。

柿霜

從柿餅上取柿霜,用開水沖服或加入粥中服用。

芭蕉葉

采鮮芭蕉葉适量,将其用火烤熱貼敷于口腔潰瘍處,每日2~3次。

1295%乙醇

用棉簽沾上95%乙醇,輕壓口腔潰瘍點,并輕輕轉動棉簽除去潰瘍面上的腐敗組織,每天2~3次,每次20~30秒。治療口腔潰瘍,絕大多數在2—3天愈合

中醫治療

小兒口瘡以齒龈、舌體、兩頰、上腭等處出現黃白色潰瘍,疼痛流涎,或伴發熱為特征。若潰瘍面積較大,上覆糜腐,稱為口糜;潰瘍隻發生在口唇兩側,稱為燕口瘡。本病可單獨發生,也可伴發于其他疾病之中。嬰幼兒較為多見,預後良好。若體質虛弱,則口瘡反複出現,遷延難愈。

本病在辨證上,一要辨虛實。起病急,病程短,口腔潰爛及疼痛較重,局部有灼熱感,或伴發熱者,多為實證;起病緩,病程長,口腔潰爛及疼痛較輕者,多為虛證。二要辨髒腑。舌上、舌邊潰爛者,多屬心;口頰部、上腭、齒龈口角潰爛為主者,多屬脾胃。在治療上,實證治以清熱解毒;虛證治以滋陰降火,引火歸原。

風熱乘脾型

症見唇舌或頰内齒龈及軟腭等處有黃白色大小不等的潰爛斑點,少則1-2個,多則5-6個,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緣微紅,疼痛不能進食并出現煩躁口渴、小便赤、大便幹、舌紅苔黃、脈細數等症狀。宜用清熱解毒、通便瀉火之法治療。常用糖漬西瓜肉:将西瓜肉去籽、切成條,曝曬至半幹,加白糖攪勻腌漬,再曝曬至幹,再加白糖少許即可。西瓜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經常食用可治口瘡以及目赤、熱病、消渴等症

治法:疏風清熱解毒。方用涼膈散:黃芩9克,連翹12克,栀子7克,大黃5克,芒硝5克,竹葉6克,薄荷7克,甘草3克。若大便不實者,可用瀉白散:藿香7克,栀子6克,石膏10克,防風6克,甘草3克。

若為口瘡實證伴發熱者,也可用以下驗方:大青葉、鮮生地黃、生石膏、蘆根各15~30克,玄參、赤芍、丹皮各6~10克,甘草3克。

本證可用錫類散少許,塗敷患處,1日2~3次。

心火上炎型

症見舌上糜爛或潰瘍,色紅疼痛、飲食困難、煩躁常哭、口幹欲飲、小便短赤、舌紅尖赤、苔薄黃、脈細數,宜用清心瀉熱之法治療:1、荷葉冬瓜湯:每次用鮮荷葉一塊,鮮冬瓜500克,加水煮湯另加食鹽調味,飲湯食冬瓜。此湯清熱利尿,生津止渴,對心火上炎之口瘡有效。2、竹葉燈心乳:每次用淡竹葉6克、燈心草1.5克先煎,取汁10毫升放入乳汁中和勻,每日數次,不拘多少。此乳能清心火、利濕熱,适用于小兒鵝口瘡、口舌生瘡、小兒夜啼等症。

治法:清心洩熱。方用瀉心導赤湯:黃連5克,生地9克,竹葉9克,木通3克,甘草3克。若口渴甚者,可加生石膏12克,天花粉9克以清熱生津。若尿少者可加車前子9克,滑石9克以利尿瀉熱。外塗青梅散(見鵝口瘡),1日3~4次。也可用冰硼散少許,塗敷患處,1日2~3次。

虛火上炎型

症見口腔潰爛、斑點較少,表面色黃白,周圍顔色淡紅,神疲顴紅、虛煩口幹、舌紅少苔、脈細數,且反複發作。宜用滋陰降火法治療。常用冰糖銀耳羹:将銀耳10-12克洗淨後放碗内,加冷開水浸,以浸過銀耳為度,泡浸一小時左右,待銀耳發脹後揀出雜物,再加冷開水及冰糖适量,放蒸鍋内蒸熟,一頓或分頓食用,食銀耳飲汁,每日一次。銀耳滋陰潤肺,養胃生津;冰糖和胃潤肺,可治口瘡。對虛熱型小兒口腔疾病,治療效果更佳。可改善小兒虛弱體質。

治法:滋陰降火,引火歸原。方用甘露飲(見鵝口瘡)加肉桂1克。外塗口瘡散(見鵝口瘡)。若久瀉或吐瀉之後患口瘡,治宜氣陰雙補,方用七味白術散加味:人參5克,茯苓6克,白術9克,藿香葉6克,木香4克,葛根12克,甘草3克,烏梅5克,兒茶0。5克。

上一篇:包皮包莖

下一篇:淋巴細胞歸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