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

漢語漢字
墨(拼音:mò),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最早見于金文。《說文》,“墨,書墨也”。墨也是黑色的别稱,《廣雅》,“墨,黑也”。引申為文墨、貪墨、繩墨等。墨刑為古代五刑之一[1],即臉上刺字并塗以黑色顔料。引申為木工用以取直的墨線,由此再引申泛指規矩、準則等。另有墨家學派,為諸子百家之一。又有墨姓。墨是中國古代書寫和繪畫用到的墨錠。墨的主要原料是炭黑、松煙、膠等,是碳元素以非晶質型态的存在。通過硯用水研磨可以産生用于毛筆書寫的墨汁,在水中以膠體的溶液存在。
  • 中文名:墨
  • 拼音:mò
  • 繁體:
  • 部首:土
  • 字碼:
  • 五筆:lfof
  • 倉颉:wgfg
  • 鄭碼:lkub
  • 筆順:
  • 字級:一級字(3255)
  • 平水韻:入聲十三職
  • 注音:ㄇㄛˋ
  • 總筆畫:15
  • 四角号碼:60104
  • 統一碼:基本區 U+58A8
  • 結構:上下結構
  • 造字法:會意兼形聲字

字源演變

會意兼形聲字。從土,從黑,黑亦聲。古玺文的“墨”字,上方是“黑”字,下方是“土”,表明墨汁是用黑灰制成的。小篆的“墨”,字形和古玺文字形相近。楷書的“墨”,由小篆演化而來,形成了現在所使用的寫法。“墨”指寫字繪畫用的黑色顔料。《說文》:“墨,書墨也。”《國語·吳語》:‘右軍亦如之,皆玄裳、玄旗、黑甲、烏羽之增,望之如墨。”泛稱黑色,引申為不潔之稱,如“墨吏”指貪官。又引申指詩文或書畫,如“文墨”。又引申為木工用以取直的墨線,如“繩墨”,由“繩墨”再引申泛指規矩、準則等。特指古代刺刻面額,染以黑色的刑罰,為古代五刑之一。又特指墨家,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

現代釋義

名詞性

1、會意兼形聲。

從土,從黑,黑亦聲。本義:書畫所用的黑色顔料,用松煙等原料制成。

墨,書墨也。――東漢·許慎《說文》

舐筆和墨。――《莊子·田子方》

史占墨。――《周禮·占人》

緻其墨。――《周禮·蔔師》。注:“熟灼之,明其兆。”

又如:墨丸(古墨的一種);墨本(碑帖的拓本);墨工(制墨的工匠);墨妝(臉部以墨化妝);墨路(墨線)

2、指詩文或書畫

墨客降席,再拜稽首。――揚雄《長楊賦》

又如:墨君竹(墨繪之竹);文墨;遺墨;墨兵(指史書;指書畫詩文);墨妙(精妙的文章、書法和繪畫);墨帖(法帖。指名家法書的拓本或印本)

3、繩墨,木工用以校正曲直的墨鬥線。

墨丈尋常之間。――《國語·周語》

物仰其墨。――《太玄·法》。注:“謂繩墨也。”

又如:墨鬥(木工畫直線的工具);墨路(墨線。木工畫在木料上用以校正曲直的線)

4、中國古代五刑之一。

刺刻面額,染以黑色,作為懲罰的标記。商周叫“墨刑”,秦漢叫“黥刑”

墨者,墨其額也。――《白虎通·五刑》

墨罪五百。――《周禮·司刑》。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

5、指墨家。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九流之一,墨翟所創

如:墨者(墨家的門徒和學者)

6、通“纆”。繩索

徽以糾墨。――揚雄《解嘲》

7、通“莫”,又為姓氏。

據範文瀾《中國通史》記載:“河南西平有冶爐城,有棠溪村,都是韓國著名鑄劍處。西平有龍淵水,淬刀劍特堅利。”據《漢典》釋義:墨陽,古代美劍名。墨陽本地名,其地産劍,因以名劍。《楚詞》十七卷有“攝衣兮緩帶,操我兮墨陽。墨陽,劍名。”史書中也有莫(墨)姓有“雌雄墨陽劍;衍源钜鹿堂”的宗祠通用聯。可見,墨通莫,又為姓氏。

形容詞性

1、黑色

墨,黑也。——《廣雅·釋器》

面深墨。——《孟子·滕文公上》

臣觀吳王之色類有大憂。——《國語·吳語》。注:“傳曰:‘肉食者無墨。’今吳王有墨。墨,黑氣也。”

其色墨。——明·魏學洢《核舟記》

俄傾風定雲墨色。——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墨以葬文公。——《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于是始墨。——《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又如:墨绖(黑色的喪服);墨面(形容面容黑瘦);墨玉(黑色玉石);墨衣(黑衣,指喪服);墨灰(黑灰色)

2、貪污,不廉潔

貪以敗官為墨。——《左傳·昭公十四年》

墨者多自免去。——清·張廷玉等《明史》

又如:墨臣(貪贓不法的臣子);墨吏(貪官污吏)

3、通“默”。不語

故口可劫而使墨雲。——《荀子·解蔽》

孔靜幽墨,冤結纡轸兮。——《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莫北切《集韻》《韻會》《正韻》密北切,音默。《說文》書墨也。《西京雜記》漢尚書令,仆承郞,月給隃糜墨。魏晉閑以黍燒煙,和松煤為之。唐初高麗歲貢松煙墨。宋熙甯閑,張遇供禦墨,始用油煙入麝,謂之龍劑。《李堅墨評》古有李廷珪墨為第一,張遇墨次之,兖州朗墨又次之。

又《禮·玉藻》蔔人定龜,史定墨。《注》凡蔔,必以墨畫龜,乃鑽之,觀所坼以占吉兇。

又度名。《小爾雅》五尺為墨,倍墨為丈。《周語》不過墨丈尋常之閑。

又五之一,鑿其額,涅以墨書。《書·伊訓》臣下不匡其墨。

又哀容。《孟子》歠粥面深墨。

又氣色下也。《左傳·哀十三年》晉定公,吳夫差,會于黃池。司馬寅曰:肉食者無墨。

又闇昧也。《劉向·新序》師曠對晉平公曰:國有墨。墨而不危者,未之有也。

又墨灰。《西京雜記》武帝鑿昆明池,悉灰墨,無複塊土。西域人曰:大刼将盡,則有刼燒。灰墨,其馀燼也。

又與默通。《史記·商君傳》武王谔谔以興,纣墨墨以亡。《前漢·窦嬰傳》嬰墨墨不得志。

又太史公論六家之要旨,墨家儉而難遵,然其彊本節用,不可廢也。六家:隂陽、儒、墨、名、法、道也。

又地名。卽墨,故齊地。《史記·齊世家》樂毅下齊七十馀城,惟卽墨不下。今卽墨乃漢之不其縣。

又墨山,在卽墨東北,墨水發源于此。《前漢·郊祀志》帝以方士言祀太室于卽墨,卽此山也,一在衞輝縣西北。《九州要記》墨子居墨山,采茯苓餌之,五百歲不死。

又姑墨,國名。南與于阗接,又康居國有附墨城。見《前漢·西域傳》。

又姓。禹師墨如。見《王符潛夫論》。周墨翟,明墨麟。《姓纂》墨氏卽墨胎氏,孤竹君後。

又老馬腹中有物曰墨,猶狗寶也,見《本草綱目》。

又《集韻》旻悲切,音眉。墨杘,默詐貌。

又軟弱貌。

又《集韻》莫佩切,音昧。諡法,貪以敗官,讒言敗善,曰墨。

說文解字

書墨也。從土從黑,黑亦聲。莫北切。

說文解字注

書墨也。

聿下曰。所以書也。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此雲墨、書墨也。葢筆墨自古有之。不始於蒙恬也。箸於竹帛謂之書。竹木以桼。帛必以墨。用帛亦必不起於秦漢也。周人用玺書印章必施於帛。而不可施於竹木。然則古不專用竹木信矣。引申之為晉於是始墨。肉食者無墨。為貪以敗官為墨。

從土從黑。

小徐曰會意。大徐有黑亦聲三字。莫北切。一部。

康熙字典

《唐韻》莫北切。《集韻》《韻會》《正韻》密北切,?音默。《說文》:書墨也。《西京雜記》:漢尚書令仆承郞月給隃糜墨。魏晉閑,以黍燒煙和松煤為之。唐初,高麗歲貢松煙墨。宋熙甯閑,張遇供禦墨,始用油煙入麝,謂之龍劑。李堅《墨評》:古有李廷珪墨為第一,張遇墨次之,兖州?朗墨又次之。

又《禮·玉藻》:蔔人定龜,史定墨。注:凡蔔,必以墨畫龜,乃鑽之,觀所坼以占吉兇。

又度名。《小爾雅》:五尺為墨,倍墨為丈。《周語》:不過墨丈尋常之閑。

又五?之一,鑿其額涅以墨書。《書·伊訓》:臣下不匡其?墨。

又哀容。《孟子》歠粥面深墨。

又氣色下也。《左傳·哀十三年》:晉定公、吳夫差會于黃池。司馬寅曰:肉食者無墨。

又闇昧也。劉向《新序》:師曠對晉平公曰:國有墨。墨而不危者,未之有也。

又墨灰。《西京雜記》:武帝鑿昆明池,悉灰墨無複塊土。西域人曰:大刼将盡則有刼燒。灰墨其馀燼也。

又與默通。《史記·商君傳》:武王谔谔以興,纣墨墨以亡。《前漢·窦嬰傳》:嬰墨墨不得志。

又太史公論六家之要旨:墨家儉而難遵,然其彊本節用,不可廢也。六家:隂陽、儒、墨、名、法、道也。

又地名。卽墨,故齊地。《史記·齊世家》:樂毅下齊七十馀城,惟卽墨不下。今卽墨乃漢之不其縣。又墨山,在卽墨東北,墨水發源于此。《前漢·郊祀志》帝以方士言,祀太室于卽墨,卽此山也。一在衞輝縣西北。《九州要記》:墨子居墨山,采茯苓餌之,五百歲不死。

又姑墨,國名。南與于阗接。又康居國有附墨城。?見《前漢·西域傳》。

又姓。禹師墨如。見王符《潛夫論》。周墨翟,明墨麟。《姓纂》:墨氏卽墨胎氏,孤竹君後。

又老馬腹中有物曰墨,猶狗寶也。見《本草綱目》。

又《集韻》旻悲切,音眉。墨杘,默詐貌。又軟弱貌。

又《集韻》莫佩切,音昧。《諡法》:貪以敗官,讒言敗善,?曰墨。 

上一篇:

下一篇:476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