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耶稣教會

真耶稣教會

魏保羅創辦的普世性的教會
真耶稣教會是真神藉晚雨聖靈于1917年在中國北京設立的,然後向全世界廣傳。迄今為止,已在全世界五大洲近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教會,她完全可以稱為普世性的教會。真耶稣教會按神的旨意設立于世界的東方——中國,是真正自立、自傳、自養的教會。[1]
  • 中文名:真耶稣教會
  • 外文名:
  • 簡稱:
  • 主管單位:
  • 登記單位:
  • 屬性:
  • 社團地址:
  • 主要成就:
  • 時間:1900年
  • 1917年:萬國更正會
  • 最初創辦人:魏保羅

基本内容

1917年(民國6年)4月,在北京創立,初名萬國更正會,最初創辦人為河北省黃村鎮人魏保羅。

1918年(民國7年)2月,在北京成立真耶稣教會總部(後改稱總會),推選魏保羅為總監督,張靈生、張巴拿巴為助手。

總部變遷

真耶稣教會原設北方總部和南方總部,南方總部1921年設于上海。1927年,南北總部在南京舉行會議,決定合并本部設立總本部,1928年總本部設立于上海。總本部下設支會、分會、區會、祈禱所五級,教會内部有監督、長老、執事等,不設牧師或主教。抗戰期間,真耶稣教會總本部遷重慶改稱總會。抗戰勝利後遷回上海,1947年又遷往南京,解放後遷往武漢。

真耶稣教會在全國設總會,各有設支會,市縣一級設鄉會。

傳播情況

湖北支會

由張巴拿巴傳來武漢。1921年7月18日在武昌得勝橋設立的活動點是武漢最早的真耶稣教會活動點。初傳來武漢時,因信徒不多,教堂很小,故不被社會人士注意。其活動受警方幹涉,緻使該會長期在暗中活動,直至1928年才得以露面立足。該會總會在1924年分裂為南北兩派,即南方的張巴拿巴派與北方的魏保羅派。據1930年統計,該會在武漢的信徒有472人,内有370人屬張派。1931年真耶稣教會總會出現所謂“南北合一”,實際上是魏派得勢。張巴拿巴派被排斥出走香港,另立總部“中華真耶稣教會”。

以後魏派勢力在武漢漸漸擴充,成立了“真耶稣教會湖北省支會”。抗日戰争初期,魏派信徒1000多人逃難至後方,遂設湖北省支會于恩施。留在武漢的該會信徒由張派的劉大起召集,并起名“中華真耶稣會武漢聯合會”。

武漢解放後,武漢真耶稣教會有張派(即武漢聯合會)教堂與聚會點共9處、信徒372人,負責人為劉大起,為國内唯一有張派信徒之地區;而魏派(即湖北省支會)有信徒1118人,負責人為胡志鳴。

真耶稣教會全國總會于1953年9月由北京遷來武漢,負責人為蔣約翰、李正誠等。辦有《學習通訊》(後改名《會聞》)月刊。

福建支會

1924年(民國12年),張巴拿巴由長沙來福州科貢布道,第一批受洗者12人,第二批受洗93人。同年10月成立福州真耶稣教會,采用負責人、長老、執事制,按立金複生、郭多馬為長老,錢亞伯、陳道生、陳馬利亞等為執事。

1927年(民國16年),真耶稣教會分設閩北、閩南兩個支會。福州地區隸屬于閩北支會。

1928年(民國17年),福州信徒集資在城内大根路建造福州地區第一座真耶稣教堂。此後,該教即以福州為中心向福建省内外和海外傳播。

1939年(民國28年),兩個支會合并為福建支會,會址設莆田。

1947年(民國36年)8月,在福州召開代表會議,推選郭美徒為支會負責人,張提門、唐向标為閩北、閩南負責人,決定支會會址從莆田遷至福州。福建支會下設4個區會福州、福清、莆田、漳廈。福州區會下設4個本會:福州、長樂青橋、潭頭、埠山。福州本會在大根路,下轄秀山堂會和下渡布道所。

1950年,福州教會負責人為郭美徒、葉安得烈,會務由陳揚而、魏新安、葉亞娜等協助。

江蘇支會

上海真耶稣教會屬江蘇支會上海分會,成立于1924年(民國13年),初由女信徒趙靠主在斜橋租賃1間民房,成立真耶稣教會。同年遷倍開爾路(今惠民路瑞福裡)560号,由鄧天啟負責。

1927年(民國16年),真耶稣教會總部由武漢遷上海華德路(今長陽路)壽品裡内,鄧天啟為總部負責人。史提多接替上海工作,先後在寶山路、橫浜路、滬東蔣家浜、滬西小沙渡路(今西康路)等處設立聚會場所。

1929年(民國18年)組成真耶稣教會上海分會。選史提多、李愛真、蔣約翰等為負責人。抗戰時期一些聚會場所毀于炮火。

1955年,上海分會下設滬東、滬南、滬北和朱家灣4個區會。

1958年,真耶稣教會參加聯合禮拜。

教會簡介

真耶稣教會汲取了20世紀初由美國傳入,信奉聖經、遵守十誡、守星期六為安息日、行聖餐和信徒彼此相互洗腳等禮儀外,強調信獨一真神,反對三位一體教義;受洗時必須面向下全身浸入水中;要會說方言(說靈言);靠趕鬼禱告治病,不延醫服藥。禮拜時,要信徒跪下同聲祈禱,或唱靈歌、跳靈舞。

魏保羅對外國傳教士多有指責,主張不靠外人銀錢勢力傳教,迎合了當時教徒中日益覺醒的民族意識。他的憑信心、靠禱告治病的主張,也受到貧民和疑難病患者的歡迎,因此教會創立不到10年,幾乎傳遍全國,而且傳到了國外,同時分裂出長子會、天母會等不少派别。山東人張巴拿巴在魏保羅死後自稱真耶稣教會發起人,在南京另立總部。張被真耶稣教會全體大會開除以後,又在香港成立中華真耶稣教會。1938年張将其總部遷至武漢,1947年又遷往新加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魏以撒将真耶稣教會總部由南京遷至北京。1953年,該會總會成立了三自革新運動委員會籌備委員會,蔣約翰任主席,兼管教務。同年6月,總會又從北京遷至漢口。50年代中期以後,教徒大多參加各地基督教聯合禮拜,福建的真耶稣教會則仍維持原有組織,單獨舉行宗教活動。

1956年由真耶稣教會中國總會出版了最後一版贊美詩200首的,當時總會在武漢。

200首贊美詩因為紙張原因每個教會也就幾本,信徒都用本子抄。1981年真耶稣教會又出版無譜豎排版200首贊美詩。到了95年真耶稣教會又出版了310首贊美詩,200首才漸漸不用了,至今仍有沭陽等極少數教會一直用200首贊美詩,2011年真耶稣教會國際聯合總會出版了469首贊美詩,沿用至今。

發起背景

1906年4月份,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矶市,一個黑人小教會——在草舍下聚會,立志迫切禱告十天,求聖靈充滿以奮興普世教會。在4月9日晚禱中果然聖靈沛然大降,之後大顯神迹,使聚會人數不斷增加,以緻草舍容不下……不久這消息傳向世界各地,各國的傳道人前往查經,受了聖靈,回去大力宣傳,使全球掀起了五旬節運動的熱潮。

1910年五旬節系統的教會組織總會,并在南北美洲設立神學院,先後培養了約五千名的傳道人。他們以使徒信心會、神召會、五旬節會、神的教會等名稱在世界各國傳道。因他們主張說方言為受聖靈的絕對憑據,所以在中國被稱為方言派。

五旬節派的教會很多,後經努力聯結為“聯合五旬節會”,其教義重點是:注重方言禱告;主張獨一神觀;主張施洗奉耶稣基督的名,但浸禮面向上,一定在活水中;對聖餐禮規定用一個無酵餅和葡萄汁;特别注重靈修。

1907年,五旬節會傳來中國,次年該會美國牧師莫禮智在香港發行《五旬節真理報》,傳揚受聖靈的重要性;此時使徒信心會也在上海傳道。他們主張受聖靈說方言,起初也确實有聖靈的活潑工作,這是中國最早的五旬節運動。

1911年華北有美國牧師贲德新在山西正定府創立使徒信心會,發行《通傳福音真理報》,強調基督徒必須受聖靈的問題;他後來到北京,改稱神召會,又改為神的教會,以福音傳單代替其真理報。真耶稣教會早期幾位重要工人,張靈生和張巴拿巴,曾是五旬節系統教會的信徒,魏保羅也曾在該教會受過洗,又得聖靈。所以,五旬節運動是真耶稣教會發起的背景。

成功因素

①是聖靈的活潑工作,使人受聖靈、醫病趕鬼的神迹顯明,這是許多人真正信服神和真道的直接原因

②是寄往全國各地的福音傳單(尤其是最早期的更正條例)和1919年1月開始發行的《萬國更正教報》,引發了各省許多教會人士查經慕道的熱潮,為各地建立真教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③是1919年初秋,由張巴拿巴、郭長恺、梁明道組成的三人布道小隊,從山東南下江蘇、經江西、湖北、河南等共八省,往返九個月,設立過42處教會,施洗約2000人,是一次影響頗大的撒種、宣道的工作。

傳教

亞洲:真耶稣教會在台灣傳教時,有日本人來相信,于二次大戰前後,相繼把福音傳回日本,于二次大戰後,正式成立教會。而韓國人在日本聽到本會福音,接受并受洗,二次大戰後回韓國傳教,成立教,今有約三十處教。在1925年本會信徒到南洋探親,并向親友見證,于是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沙巴、印尼等各地均不斷成長,建立教會。另外香港(1939年傳入),泰國(1956年傳入)、印度(1969年傳入)、菲律賓(1983年傳入)各國均有真耶稣教會。

北美洲:在1931年,本會福音傳到檀香山并成立教會,又向美國各地傳聞,今有近二十處教會和祈禱所。在民國1971年時,傳入加拿大。

南美洲:在巴西、阿根廷及其他國家,已有本會的教會或是祈禱所。

歐洲:由台灣留學生傳入德國、法國,而成立教會。又英國的教會,是由九龍、鴨州喬遷之信徒把福音傳入而建立的。

非洲:從1978年,本會福音開始傳入非洲,在奈及利亞、賴比瑞亞、迦納今已成立多處的教會,并于烏幹達、南非、肯亞等地福音工作發展。

大洋洲:借由東南亞的信徒,移民至澳大利亞、新西蘭,而傳入本會道理,并成立多處的教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