刎頸之交

刎頸之交

漢語成語
刎頸之交,漢語成語,拼音是wěn jǐng zhī jiāo,意思是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出自《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但詞源是《東周列國志》中杜伯和左儒的故事。
    中文名:刎頸之交 外文名: 拼音:wěn jǐng zhī jiāo 近義詞: 反義詞: 出處:《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 釋義: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用法:褒義,謂語 結構:聯合式

成語解釋

指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刎頸:用刀子割脖子。

交:朋友。

成語用法

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

示例

他有個閨中談禅的密友,卻是個~的嬌妻。◎清·曾樸《孽海花》第十三回

成語辨析

【近義詞】患難之交、良朋益友、莫逆之交

【反義詞】素昧平生、素不相識、萍水相逢

成語出處

《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節選)

原文: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将軍寬之至此也。”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譯文:

廉頗聽說了這些話,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荊鞭,由賓客引領,來到蔺相如的門前請罪,他說:“我這個粗野卑賤的人,想不到将軍的胸懷如此寬大啊!”

二人終于相互交歡和好,成了生死與共的好友。

《快心編初集》二回

遂令小厮擺下香案,駕山已做就祝文,佩珩佥了花押,二人對天八拜,設誓焚祝,結成刎頸之交。

李劼人《大波》四部二章

鬧得不好,刎頸之交,也可為仇雠的。

成語典故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着稀世珍寶和氏璧從邯鄲出發出使秦國。他憑着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的賞識,封為上大夫。

後來,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渑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蔺相如和廉頗将軍力勸趙王出席,并設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邯鄲。趙王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比廉頗将軍的官位還高。

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為自己英勇善戰,為趙國拼殺于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隻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頗很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回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門在回車巷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後蔺相如隻好命令回蔺相如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處宣揚這件事。

蔺相如的門客們聽說了,紛紛提出要回家,蔺相如問為什麼,他們說:“我們為您做事,是因為敬仰您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現在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可受不了”蔺相如聽了,哈哈一笑,問道:“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将軍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隻是懾于我和廉将軍一文一武保護着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荊條到蔺相如府向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上一篇:

下一篇:新亭對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