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9轟炸機

B29轟炸機

美國一型四引擎螺旋槳戰略
B-29轟炸機(英文:Boeing B-29 Strategic Bomber,綽号:Superfortress,中文:超級空中堡壘)是美國波音公司設計生産的四引擎重型螺旋槳轟炸機。B-29轟炸機命名延續自B-17飛行堡壘,是美國陸軍航空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的主力戰略轟炸機,是二次大戰時各國空軍中最大型的飛機,也是當時集各種新科技的最先進的武器之一,被稱為“史上最強的轟炸機”。1945年8月,B-29轟炸機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擲了原子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B-29在美國空軍繼續服役了很長一段時間(包括朝鮮戰争,19個不同的變種機型扮演了多種多樣的角色——氣象偵察、空中加油和作為超音速飛機研究的實驗台),直到20世紀60年代早期全部退役。
    中文名:B-29轟炸機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Boeing B-29 Strategic Bomber 國家:美國 服役時間:1943年 前型/級:B-17轟炸機 次型/級:B-36轟炸機 研制時間:1940年 定型時間:1943年

曆史由來

B29“超級堡壘”(Superportress):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一種轟炸機已經超出了作為飛機的一般含義。它不僅被視為打敗敵人的戰略性進攻武器,而且帶出了許多戰役和保級數僅低于“曼哈頓工程”的作戰計劃,目的隻有一個:在他的作戰半徑修建機場和基地。這就是美國波音公司的B29“超級堡壘”(Superportress)。

1943年6月初,當實驗型的b29轟炸機剛剛定型,北國陸軍航空兵已迫不及待的減少58超重型轟炸連隊超前進入了熟悉訓練階段,利用跨越青藏高原的航線為b29大量提供物資。當時中國抗日後方的成都機場,專門改建了跑道,成為b29在亞洲的第一個起飛基地。

實戰運用

1944年初,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節節勝利,航空兵為了配合戰局的發展,決定用B29直接攻擊日本本土,以加快日本帝國滅亡。同年6月15日,68架b29從印度起飛,在中國落地加油後,這直飛日本九州地區,轟炸了日本八幡鐵廠,實現了自杜立特b25空襲東京之後,美軍首次對日本的戰略進攻。

同年10月,對日本空襲再次升級,迫使日本調來更多的戰鬥機進行防禦。11月24日起,轟炸範圍已擴展到長崎、佐世保乃至中國的沈陽、鞍山等地。但是由于這一時期b29挂載炸彈過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轟炸效果。

1945年,為了給瀕臨滅絕的日本大本營最後一擊,8月6日和9日,第20航空隊509混成聯隊393中隊兩架綽号為“伊諾拉·蓋依”和“博克之車”的b29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了曆史上第一顆和第二顆原子彈——小男孩和胖子,為太平洋戰場畫下了的句号。僅在戰争最後一年,b29以極小的損失向日本投下了177000噸炸彈,實現了跨州級攻擊的夢想,為戰争的勝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設計特色

1940年1月,美國陸軍航空隊為應付未來大規模戰争隻需要,向航空工業發出了巨型轟炸機的招标,聯合秃鷹公司的b32和b29有幸進入發展階段,b29采用了同溫層高州級飛行,擁有完善的增壓艙和生命維護系統,總重為當時大型轟炸機的兩倍,使一個令人生畏的龐然大物超級武器。

戰争影響

b29在當時創下了世界之最,航程6000公裡,能在萬米高空巡航,最大速度600公裡/小時,b29研制是對當時航空技術的重大挑戰,它是首架全部依靠遙控自衛武器并應用火控系統和全增壓的生産型轟炸機,他是整個二戰中最傑出的轟炸機,很好的完成了“讓戰火在敵國的領土上完成”,加速了日本帝國的滅亡。

不足之處

機動性差、發動機可靠性欠佳。

相關數據

翼展,43.1米,機長,30.2米,機高,4.98米,最大飛行速度:574公裡/小時,實用升限,10241米,主要機載武器:12挺50機槍,1門20毫米航炮,挂載普通炸彈,燃燒彈,核彈,最大載彈量9000公斤。

總體評價

設計成就

波音公司研制的B-29轟炸機性能優異,當然從現代眼光來看,這種飛機也沒什麼新奇之處,但在當時是一個劃時代的研制成果。為了實現在10,000m高空上飛行,除了炸彈艙之外。B-29的所有座艙都是密封加壓艙室。其機身設計成流線形,從空氣動力學角度來看,也很佩服機身設計水平接近理想水平。如果想挑出什麼毛病的話,就是座艙有些狹小,前後機艙的中間通道過窄,各機艙内部舒适性較差。究其原因也十分簡單,因為B-29轟炸機攜帶炸彈量十分大,炸彈艙尺寸過大,擠占了其他機艙的空間尺寸。

可以說,B-29轟炸機的設計思想十分明确,為了提高轟炸機的性能,機身的流線形達最高境界,為了多裝炸彈,不惜犧牲機身設計的其他功能。B-29研制于二戰的最激烈時期,一切為戰争服務的思想深入人心,所以機身設計凝聚了同時代人的各種優秀方案。為了适宜于高空飛行,B-29各艙室都采用了密封加壓方案,但一旦中彈,将使加壓系統失效,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機身采用了正圓斷面,這樣能減少機身表面積、降低機身被炮彈擊中的機率。又如,各機關炮都采用了遙控結構,以減少機關炮射手的傷亡。當然機身采用正圓斷面也有缺點,這使機身較細,使前後艙的連接通道過窄,妨礙了機組人員的自由活動。

在要求大炸彈艙,或者要求大座艙兩種意見發生矛盾時,B-29轟炸機傾向選擇了大炸彈艙,但也适當地改善了座艙的舒适性。總之,B-29機身設計是一個相當成功的例子。

B-29轟炸機還裝用了4台活塞式發動機,動力充足,速度高,每台發動機承連的炸彈重量是當時的新世界紀錄,并能飛越太平洋,直接轟炸日本本土。無論從哪方面講,B-29設計計劃都是一個十分成功的樣闆。

軍事成就

在B-29轟炸機出現之前,日美兩國隔着太平洋,隻能進行海上消耗戰,不能進行你死我活的決戰。B-29轟炸機出現之後,整個戰局形勢大變,給日本造成了嚴重損害,終于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徹底地摧毀了日本帝國的持久戰夢想。

當時親身體驗過東京大轟炸滋味的人印象都很深,其中有人說:“轟炸的情景真恐怖,但B-29轟炸機的飛行姿勢真是壯觀,又高又平穩,十分漂亮!”B-29轟炸機又名超級堡壘轟炸機,渾号叫鬼怪式轟炸機,從其戰果來看,還是鬼怪式轟炸機的名字更合适。B-29轟炸機沒有在歐洲戰場參戰,隻用于對日本作戰。确實是一種專門制服日本的兵器。

在二戰期間,B-29轟炸機對日本全境進行了地毯式轟炸,時間長達15個月之久,空襲次數達380次以上,累計達34790架次,投下的炸彈和燃燒彈合計達170000噸以上。不計算兩次使用原子彈的襲擊,共摧毀日本178平方英裡的市區,導緻40萬日本人死亡,250萬家房被毀,900萬人流離失所,而B-29的損失總共為414架癱瘓。一種飛機能取得這樣巨大的戰果,除了B-29轟炸機之外,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一般認為,戰争是經濟活動的延長。當然,即使認為上述數據并不十分嚴謹,但B-29轟炸機确實頗具美國風格,投入時手筆很大,但得到的收益也頗可觀。

B-29改變了人類的戰争方式,人類有史以來的軍火庫中,沒有一種轟炸機堪與匹敵。二戰中,美軍并未在日本本土登陸一兵一卒,卻令日本俯首稱臣。B-29發動的火攻日本和空投原子彈行動,不僅徹底摧毀了日本的戰争戰争潛力,也瓦解了日本“一億總玉碎”的抵抗決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