齑

漢語漢字
齑是一個漢字,讀作jī,本意是指搗碎的姜、蒜、韭菜等,也指混雜,調和。該文字在《莊子·大宗師》和《莊子·知北遊》等文獻均有記載。
  • 中文名:齑
  • 拼音:jī
  • 繁體:齏
  • 部首:齊
  • 倉颉:YKLLL
  • 鄭碼:SOKA
  • 筆順:丶一ノ丶丨一一一丨一一一一ノ丨
  • 部外筆畫:9
  • 總筆畫:15
  • 五筆86:YDJJ
  • 五筆98:YJHG
  • 筆順編号:413421112111132
  • 四角号碼:00224
  • UniCode:CJK
  • CJK統一漢字:U 9F51
  • 造字法:形聲(裡形外聲)
  • 詞性:名詞
  • 字形結構:上下結構

字源演變

jī 精紐、脂部;精紐、齊韻、祖稽切。

形聲字。《說文》小篆從韭,次、?都是聲符;《說文》小篆或體從韭,齊聲。本義是指用醬拌和所細切的菜或肉。《周禮·天官·醢人》:“王舉則共醢六十罋,以五齊、七醢、七菹、實之。”鄭玄注:“齊,當為齑……凡醯醬所和,細切為齑。”引申指細的或碎的,如“齑粉”。“䪡”原為正體,而“齏”為或體。後來都用或體“齏”,正體反被淘汰了。漢字簡化方案中“齏”被簡化為“齑”,用的是偏旁簡化法。

詳細釋義

①搗碎的姜、蒜、韭菜等

②細,碎:~粉~音(細碎的聲音)

(1)〈名〉搗碎的姜、蒜或韭菜碎末兒,

太學四年,朝齑暮鹽。——韓愈《送窮文》

又如:齑鹽(酸菜和鹽。借指貧窮);齑鹽運(貧窮的命運,苦命);齑鹽布帛(普通的吃穿。形容生活清苦);齑鹽自守(齑鹽苦守。比喻堅持過清貧淡泊的生活)

(2)〈形〉細、碎

齑萬物而不為義,澤及萬世而不為仁。——《莊子·大宗師》

(3)〈形〉混雜,調和

君子之人,若儒墨者師,故以是非相齑也,而況今之人乎?——《莊子·知北遊》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祖雞切《集韻》《韻會》《正韻》箋西切,音赍。《說文》?也。

又脍酢也。《周禮·天官·醢人注》凡醯醬所和細切為齑。一曰搗辛物為之。辛物,姜蒜之類。

又碎也,和也,亂也,制也。亦作䪠。

方言集彙

◎ 贛語:jii1 齑粉裡

◎ 粵語:zai1

◎ 潮州話:zi1

上一篇:

下一篇:錦囊妙計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