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

漢語漢字
殼:ké ㄎㄜˊ,qiào ㄑㄧㄠˋ。俗作殼,卵之外堅硬部分是殼之範式。殼:ké ㄎㄜˊ。本義:堅硬的外皮,如:雞蛋殼兒、毛豆殼兒。殼:qiào ㄑㄧㄠˋ。衍義:同“本義”。如:甲殼、地殼、金蟬脫殼。
  • 中文名:殼
  • 拼音:kéˊ,qiào。
  • 繁體:殻
  • 部首:士
  • 倉颉:gbhn
  • 鄭碼:bwq
  • 筆順:1214535
  • 注音:ㄎㄜˊ,ㄑㄧㄠˋ。
  • 總筆畫:7
  • 部外筆畫:4
  • 四角碼:40217
  • 98五筆:fpwb
  • 86五筆:fpmb
  • 統一碼:58F3

字源演變

殼n

統一規範簡化為“殼”。

會意字。甲骨文是手持槌擊“南”(一鐘形陶制樂器)的形象。鐘裡面是空的,外層是硬的,故産生堅硬外皮的含義。殼的本義為敲擊,凡可以敲擊出聲的東西,多内空而外有硬皮,故殼引申為堅硬的外皮。

殼有文、白兩讀,文讀讀“qiào”,白讀讀“ké”。n

詳細釋義

殼:ké ㄎㄜˊ。

    〈口〉[名]堅硬的外皮:殼兒;貝殼兒;腦殼;駁殼槍;殼子(外殼);殼族(貝類、介類等有殼動物);殼菜(稱有殼的海貝);殼果(帶硬殼的果品)。n亦稱“殼體”。工程結構的一種常見形式。由兩個曲面所限定的厚度(即兩曲面之間的距離)較物體的其他尺寸為小。當殼的厚度與其曲面率半徑的比值小于0.5時,稱為“薄殼”,反之稱為“厚殼”。根據薄殼的性質,通過簡化彈性力學的基本方程而建立起來的求解方法稱為“薄殼理論”。n

殼:qiào ㄑㄧㄠˋ。

    義同“ké”,用于書面語詞,堅硬的外皮 [shell;hard surface]。如:[英]赫胥黎著、 嚴複譯《天演論》:“蠃蚌脫殼。”。又如:軀殼;甲殼;地殼;金蟬脫殼;介殼;外殼;枳殼。n薄殼結構,讀bó qiào jié gòu。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殼【補遺·醜集】【士部】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4畫

《字彙補》殼字省文。《馮仲好集序》人之所以有生者,軀殼也。殼字中從一從幾。(殼)與㱿同。

說文解字

㱿【卷三】【殳部】

從上擊下也。一曰素也。從殳聲。苦角切。,苦江切

方言集彙

◎ 粵語:hok3

◎ 贛語:krɔk5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