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手

鼠标手

周圍神經卡壓性疾患
鼠标手規範名詞應為腕管綜合征,是最常見的周圍神經卡壓性疾患,其病理基礎是正中神經在腕部的腕管内受卡壓而引起手指麻木和功能障礙。随着經濟社會的發展、電腦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在工作生活中都免不了與電腦"親密接觸",手腕關節長期進行反複和過度的活動從而導緻腕部的肌肉或關節出現疼痛、痙攣、脹痛等現象,使得"鼠标手"成為一種普遍存在且難以避免的現代文明病。[1]
  • 中醫病名:鼠标手
  • 别名:腕管綜合征
  • 就診科室:骨科
  • 多發群體:女性
  • 常見病因:腕管内容積增加減小都可緻腕管内壓力增高
  • 常見症狀:拇指食指中指和環指桡側半感覺異常或麻木

病因

腕管綜合征發生的原因是腕管内壓力增高導緻正中神經受卡壓。腕管是一個由腕骨和屈肌支持帶組成的骨纖維管道。前者構成腕管的桡、尺及背側壁,後者構成掌側壁。正中神經和屈肌腱(屈拇長肌腱、4條屈指淺肌腱、4條屈指深肌腱)一起由腕管内通過。正中神經走行在屈肌支持帶下方,緊貼屈肌支持帶。在屈肌支持帶遠端,正中神經發出返支,支配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淺頭和拇對掌肌。其終支是指神經,支配拇、示、中指和環指桡側半皮膚。

正常腕管内組織液壓力卻是穩定的。無論是腕管内的内容物增加,還是腕管容積減小,都可導緻腕管内壓力增高。最常見的導緻腕管内壓力增高的原因是,特發性腕管内腱周滑膜增生和纖維化,其發生的機制尚不明了。有時也可見到其他一些少見病因,如屈肌肌腹過低,類風濕等滑膜炎症,創傷或退行性變導緻腕管内骨性結構異常卡壓神經,腕管内軟組織腫物如腱鞘囊腫等。也有人認為過度使用手指,如長時間用鼠标或打字等,可造成腕管綜合征,有“鼠标手”之說,但這種觀點仍存在争議。腕管綜合征早在計算機出現期就已經存在,臨床上好發人群也不是常用電腦者,女性的發病率較男性更高。腕管綜合征還容易出現于孕期和哺乳期婦女,認為與雌激素變化導緻組織水腫有關。但許多患者在孕期結束後症狀仍然未得到緩解。風濕、類風濕病,糖尿病等可能有一定關系。

臨床表現

女性的發病率較男性更高,但原因尚不清楚。主要症狀包括正中神經支配區(拇指、示指、中指和環指桡側半)感覺異常和(或)麻木。夜間手指麻木,特别是夜間手指麻醒者很多見,常常需要起床活動或甩甩手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後才能重新入睡,這與人們在夜間入睡時手腕多呈垂腕姿勢有關。患者在白天從事某些活動曲腕過久時也會引起手指麻木的加重,如做針線活、長時間手持電話或長時間手持書本閱讀。

檢查

誘發診斷試驗:将患者手腕曲腕1分鐘左右(Phalen試驗),或用手指叩擊腕部(Tinel氏試驗)就可以引發手指麻木,有利于幫助診斷。随着病程持續和病情加重,患者可出現明确的上述手指麻木地方感覺減退或消失,拇短展肌和拇對掌肌萎縮或力弱。患者可出現大魚際桡側肌肉萎縮,拇指不靈活,與其他手指對捏的力量下降,甚至不能完成對捏動作。肌電圖檢查可幫助診斷。

診斷和鑒别診斷

腕管綜合征的診斷主要根據上述特征性的臨床症狀、臨床檢查和肌電圖檢查結果,一般就可以确診。當懷疑腕管周圍骨性異常導緻正中神經卡壓時,腕管切線位X線片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腕管容積的改變。

治療

1.非手術治療

腕管綜合症非手術治療方法:口服消炎止疼藥和局部注射皮質類固醇藥物是常用方法。激素局部封閉注射盡管可以暫時緩解症狀,但存在并發症,如損傷正中神經等,不建議常規應用。

2.手術治療方法

包括各種切開手術、小切口減壓及内鏡手術等。手術目的是松解正中神經,切開松解減壓最好在止血帶下進行,可減少或避免造成一束甚至幾束正中神經損傷。

康複

術後處理:目前的做法是厚敷料包紮,術後2天内限制腕關節活動。3天後換藥後,患者及早開始功能鍛煉,如腕、手和手指功能練習。術後三周内,可在夜間使用支具固定腕關節于中立位,防止手腕腕管曲腕位複發粘連。術後12~14天拆除縫線。1個月後恢複工作,但限制負重。術後6~8周完全恢複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