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四

黑色星期四

華爾街“黑色星期四”事件
黑色星期四是指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美國華爾街股市的突然暴跌事件。 1929年10月29日這天是星期二,而且這天的紐約股市暴跌達到極點,因此也有人用“黑色星期二”來指這次事件。這一天,紐約股票市場崩潰,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由此開始。
    中文名:黑色星期四 外文名:Black Thursday 發生地點:美國華爾街 事件:華爾街股市的突然暴跌 後果: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由此開始

事件背景

1919年,“一戰”結束後,新設備、建設等市場需求都很疲軟,經濟增長的很緩慢,可供投資的領域很少,企業的閑餘資金開始流向證券市場。大量的資金找不到投資的地方,進入證券市場後,股票價格出現暴漲,以幾倍于實際價格的價格買入抛出,從而導緻泡沫現象嚴重起來。

股票價格的上漲,導緻投到股票上的錢更多,證券市場出現過熱現象,每天都在刷新記錄。但是到了1929年10月24日,在“黑色星期四”這天,泡沫一下子破裂,股價暴跌,高價的股票一夜之間成為廢紙,搶着購入證券的企業和個人一夜之間淪為窮光蛋。

事件概述

在1929年10月以前,華爾街股市出現了持續7年左右的繁榮,所有股票價格都節節上升。

1929年9月初,一位統計學家預言美國将出現空前規模的大蕭條,瓊斯指數即下跌了約10點;随後,胡佛總統聲稱美國經濟從根本上看是健全的,股市再次大規模攀升,但整個華爾街已籠罩了一種警覺氣氛。

1929年10月19日,美國紐約市場上出現抛售股票浪潮,股票價格大幅度下跌。由舉國上下謠言四起造成了金融不穩,人們驚恐萬狀,被吓壞了的投資者們命令他們的經紀人抛售股票,導緻美國股市崩潰。這一天被稱為“黑色星期四”,按當時的價格,有1300萬份股票易手,有很多幾乎白送給人家,總額達數十億美元。交易所的經紀人從未經曆過這種情況,他們隻希望這種事情不要再發生。他們跟不上股票市場上瞬息萬變的情況,隻有交易機應接不暇。華爾街、芝加哥等主要交易所和股票市場也發生類似的情況。

在10月28日的“黑色星期一”,股指更是狂瀉13%;到10月29日,股市崩潰達到極點,有1638萬股股票易手,再跌22%,再次打破曆史記錄,損失比協約國所欠美國的戰債還大5倍。

在此期間,盡管一些金融巨頭曾試圖挽救股市,比如摩根公司代理人理查德·惠特尼曾一舉吃進一萬股鋼鐵公司股票等,但無濟于事,股市一瀉千裡。這一狂瀉一直持續到1932年中期,曆經34個月,道瓊斯工業指數下跌了87.4%,跌幅最大的是冶金、機械、汽車、電力、化工等行業股票,跌幅均在90%以上。

紐約的股市暴跌還波及英國、德國、法國、比利時、奧地利、瑞典、挪威和荷蘭,引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持久的股市下跌風潮。

從那時起,世界金融和經濟發展陷入了長期的蕭條之中。随着股票巿場的崩潰,美國經濟随即全面陷入毀滅性的災難之中,可怕的連鎖反應很快發生:瘋狂擠兌、銀行倒閉、工廠關門、工人失業。成千上萬的家庭因交不上按揭房的月供,被趕出家門,他們隻好用木闆、舊鐵皮、油布甚至牛皮紙搭起簡陋的栖身之所,有些甚至露宿街頭,四處流浪。

在接下來的3年裡,美國股票市場縮水89%,在1932年7月到達曆史低谷後,直到1954年才回到了1929年的最高水平。當時,絕望的儲戶們狂敲銀行的大門是常見的街景。

實體經濟方面,到1933年美國國民生産總值由2036億美元降至1415億美元,降幅30%,企業倒閉85600家,工業生産降幅55.6%,進出口減少77.6%,銀行倒閉10500家,占總數的49%,失業率達到25%。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