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

漢語漢字
鮮(拼音:xiān)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西周金文,古字形從魚從羊,羊肉和魚肉都是味道鮮美的食物,本義為新鮮味美。許慎《說文解字》則認為此字“從魚,羴(膻的異體字)省聲”,本義為魚名,又指活魚、鮮魚,又指新殺的魚鼈鳥獸,引申為新鮮、鮮明。以上義讀xiān。“鮮”又假借為“尟”,讀作xiǎn,表示少之義。[1]
  • 中文名:鮮
  • 拼音:xiān、xiǎn
  • 繁體:鮮
  • 部首:魚
  • 五筆:QGUD
  • 倉颉:NMTQ
  • 鄭碼:RUC
  • 英文:fresh;delicious;attractive
  • 筆畫:14
  • 部首筆劃:6
  • 四角号碼:28151
  • UniCode:U 9C9C
  • 異體字:*鱻、*尟、*尠
  • 造字法:會意字或形聲字
  • 結 構:合體字,左右結構
  • 統一碼:基本區 U 9C9C
  • 字 級:一級(3135)

字源演變

《說文解字·魚部》:“鮮,魚名,出貉國。從魚,羴(shān)省聲。”許慎把鮮字解釋為一種魚名,出産在貉國。貉國古時指東北地區少數民族的一個邦國。從羊的羊字,許氏以為是羴字的略寫。羴即膻,指羊身上的酸臭氣味。羊為什麼是羴的簡省字,羴與魚字組合是否表示魚的氣味,又解鮮為“魚名”。這樣就說不清楚鮮字究竟是形聲字還是會意字了。

鮮字金文圖1、圖2。篆文作圖3,形體基本相同,隻是羊字或在上部,或在右部,都是從魚從羊會意。鮮字是由兩個獨立的象形字“魚”和“羊”組合而成。魚和羊是受人們喜愛的重要食物。《老子》裡面有這樣的說法:“治大國若烹小鮮。”這裡的“鮮”就是魚、活魚。作為“新鮮”這個意思講,是來自于魚本身的特征,而加上“羊”之後,這種特征就更加明顯了。古人以羊為味美的食物,于是從味覺上就可以體現“鮮活”“鮮美”“新鮮”的意思,因此有“鮮嫩”“鮮湯”的說法。如果再将這種味覺轉移到視覺上,就有了“鮮豔”“鮮明”“鮮亮”等說法。《易·說卦》中有這樣的用法:“為蕃鮮。”孔穎達解釋是:“鮮,明也,取其春時草木蕃育而鮮明。”這都是在魚味、羊味鮮美的基礎上引申而來的。

“鮮”還有一個異體字作“鱻”,早見于金文(作圖A),其形體結構均由三個“魚”字組成。“魚”是古人最重要的肉食之一,由三“魚”組成的“鮮”字,表示的意義本應是衆魚堆積,形容魚很多的意思。然而古書中不見此義。《說文解字·魚部》:“鱻,新魚精也。從三魚,不變魚。”段玉裁注:“此釋從三魚之意,謂不變其生新也。”可見,許慎所說的“新魚精”的意思是指新鮮的魚,沒有變質的魚。

“鮮”在古文中還被假借作“多少”的“少”,《爾雅·釋诂》中就這樣解釋道:“鮮,罕也。”這時讀xiǎn。《易·系辭上》說:“君子之道鮮矣。”這個“鮮”就是少、不多的意思。《國語·楚語上》中還有“鮮”“少”連用的情況,如“私欲弘侈,則德義鮮少”。

現代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xiān

名詞

古代指活魚。

live fish

《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

郭璞《江賦》:“衣則羽褐,食惟蔬鮮。”

泛指新鮮的魚蝦等水産。

aquatic food

楊靜亭《都門雜詠·黃花魚》:“黃花尺半壓紗廚,才是河鮮入市初。”

海鮮;河鮮

新宰殺的鳥獸肉。

《左傳·宣公十二年》:“子有軍事,獸人無乃不給于鮮,敢獻于從者。”

班固《西都賦》:“割鮮野食,舉烽命釂。”

鮮美的食物。

fresh food

李隆基《幸鳳泉湯》詩:“薦鮮知路近,省斂覺年豐。”

嘗鮮;時鮮

(Xiān)姓氏用字。參看“鮮姓”。

形容詞

剛生産的或剛收獲的;沒有變質的。

fresh

《儀禮·士昏禮》:“臘必用鮮,魚用鲋,必肴全。”

楊米人《都門竹枝詞》之八一:“論對櫻桃上市鮮,一叢更要百文錢。”

鮮菜;鮮魚

(花朵)剛開放的,沒有枯萎的。

fresh

鮮花

(顔色)明亮。

bright

李白《古風》之二六:“碧荷生幽泉,朝日豔且鮮。”

郭小川《三門峽》詩:“西湖的風光,哪有這兒天高、雲淡、景色鮮!”

鮮明;鮮豔;鮮紅

新鮮;新奇。

數見不鮮;屢見不鮮

潔淨。

班固《西都賦》:“轶埃堨之混濁,鮮颢氣之清英。”

善,美好。

《詩經·邶風·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鮮。”

《詩經·小雅·北山》:“嘉我未老,鮮我方将。”

滋味好。

權德輿《拜昭陵過鹹陽墅》詩:“村盤既羅列,雞黍皆珍鮮。”

鮮美

夭折的,短命的。

《左傳·昭公五年》:“葬鮮者自西門。”

動詞

宰殺。

《尚書大傳》卷三:“是離逢非珍,維鮮之功。”

xiǎn

形容詞

少;盡。

little;

rare

《易·系辭上》:“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鮮為人知;寡廉鮮恥

代詞

通“斯”。指示代詞。此。

《尚書·無逸》:“徽柔懿恭,懷保小民,惠鮮鳏寡。”

《詩經·小雅·蓼莪》:“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副詞

通“斯”。于是;就。

《國語·晉語一》:“夫人知極,鮮有慢心;雖其慢,乃易殘也。”

yăn

名詞

通“巘”。與大山不相連的小山。

《詩經·大雅·皇矣》:“度其鮮原,居岐之陽。”

xiàn

動詞

通“獻”。進獻。

《禮記·月令》:“(仲春之月)天子乃鮮羔開冰,先薦寝廟。”

名詞

(Xiàn) 姓氏用字。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一】【魚部】相然切(xiān)

鮮,魚名。出貉國。從魚,羴省聲。

【卷十一】【魚部】相然切(xiān)

鱻,新魚精也。從三魚。不變魚。

【注釋】徐锴注:“三,衆也。衆而不變,是鱻也。”

說文解字注

【卷十一】【魚部】

鮮,鮮魚也。出貉國。

段注:按此乃魚名。經傳乃叚為新鱻字,又叚為尟少字,而本義廢矣。

從魚,羴省聲。

段注:相然切,十四部。

【卷十一】【魚部】

鱻,新魚精也。

雲精者,即今之鲭字。《廣韻》雲:煮魚煎食曰五矦鲭。煎食作煎肉者,誤。謂以新魚為肴也。《周禮·䱷人》:辨魚物為鱻薧。鄭司農曰:鮮,生也。薧,乾也。《詩·思文》正義引鄭注《尚書》曰:衆鱻食,謂魚鼈也。引申為凡物新者之偁。獸人六畜六獸六禽亦偁鱻薧。史言數見不鮮。許書玼下雲新玉色鮮也,黨下雲不鮮也。其字蓋皆本作鱻。凡鮮明、鮮新字皆當作鱻,自漢人始以鮮代鱻,如《周禮經》作鱻,注作鮮是其證。至《說文》全書不用叚借字,而玼下黨下亦皆為淺人所改,今則鮮行而鱻廢矣。

從三魚。

相然切,十四部。

不變魚也。

也字今補。此釋從三魚之意,謂不變其生新也。他部如驫、麤、猋等皆謂其生者,鱻則謂其死者。死而生新自若,故曰不變。

廣韻

相然切,平仙心 ‖鮮聲元2部(xiān)

鮮,鮮潔也。善也。又鮮卑山,因為國号。亦水名,《水經》曰:“北鮮之山,鮮水出焉。”又姓,《後蜀錄》李壽司空鮮思明。又漢複姓,鮮于氏。

息淺切,上狝心‖鮮聲元2部(xiǎn)

鮮,少也。

私箭切,去線心‖鮮聲元2部(xiàn)

鮮,姓也。本音平聲。

康熙字典

【亥集中】【魚部】鮮·康熙筆畫:17·部外筆畫:6

(xiān)《唐韻》《集韻》《韻會》竝相然切,音仙。魚名。出貉國。《禮·内則》:冬宜鮮羽。注:鮮,生魚也。

又《玉篇》:生也。《書·益稷》:暨益播奏庶艱食鮮食。傳:鳥獸新殺曰鮮。《儀禮·士昏禮》:臘必用鮮。疏:義取夫婦日新之義。《左傳·襄三十年》:唯君用鮮。注:鮮,野獸也。

又《廣韻》:潔也。《易·說卦》:為蕃鮮。注:鮮,明也。

又《釋名》:鮮,好也。《玉篇》:善也。

又國名。《後漢·東夷傳》:昔箕子避地朝鮮。

又《鮮卑傳》:鮮卑者,依鮮卑山,故因号焉。

又山水名。《水經注》:北鮮之山,鮮水出焉。

又姓。《後蜀錄·李壽司空》:鮮思明。

又鮮于,複姓。《風俗通》:武王封箕子於朝鮮,其子食采於朝鮮,因氏焉。

(xiǎn)又《廣韻》《集韻》竝息淺切,音狝。《易·系辭》:故君子之道鮮矣。《釋文》:盡也。

又《書·無逸》:惠鮮鳏寡。傳:又加惠鮮乏鳏寡之人。疏:鮮,少乏也。《詩·鄭風》:終鮮兄弟。箋:鮮,寡也。《禮·中庸》:民鮮能久矣。注:鮮,罕也。

又少也。亦善也。《詩·邶風》:籧篨不鮮。箋:鮮,善也。朱傳:少也。又《爾雅·釋山》:小山别大山,鮮。疏:李巡雲:大山少,故曰鮮。《詩·大雅》:度其鮮原。傳:大山曰鮮。朱傳:鮮,善也。

又《正韻》:與獻同。《禮·月令》:天子乃鮮羔開冰。注:鮮當為獻,聲之誤也。

又與犀同。《前漢·匈奴傳》:黃金犀毗一。注:師古曰:犀毗,帶鈎也。亦曰鮮卑,亦謂師氏,總一物也,語有輕重耳。

(xiàn)又《集韻》私箭切,狝去聲。姓也。

【亥集中】【魚部】 鱻·康熙筆畫:33 ·部外筆畫:22

(xiān)《廣韻》《集韻》竝相然切,音仙。《說文》:新魚精也。注:徐锴曰:三,衆也。衆而不變,是鱻也。《周禮·天官·庖人》:凡其死生鱻薧之物,以共王之膳。注:鱻謂生肉。疏:新殺曰鱻。

(xiǎn)又《集韻》息淺切,音狝。尟,或作鱻。少也。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規範提示】“魚”的末筆橫改提。

【寫法】“魚”“羊”寬窄相當,頂部左右旁齊平,底部“羊”低。“魚”,“田”在橫中線部位,上寬下窄;㇕(橫折)的折點近豎中線;框中短橫在橫中線;提筆起筆偏左。“羊”,點、撇左低右高;三橫長短不一,上橫起筆豎中線,中橫在橫中線;下橫從“魚”側起筆。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s

i̯an

王力系統

s

ǐan

董同龢系統

s

jæn

周法高系統

s

jian

李方桂系統

s

jan

西漢

東漢

jian

jia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山先仙

jiɑn

北魏後期北齊

山先仙

jiɑn

齊梁陳北周隋

山先仙

jiɑn

隋唐

拟音/高本漢系統

s

i̯ɛn

拟音/王力系統

s

ǐɛn

拟音/董同龢系統

s

jæn

拟音/周法高系統

s

iæn

拟音/李方桂系統

s

jän

拟音/陳新雄系統

s

ǐɛn

中上古音

字頭

小韻

韻 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平聲

下平二仙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相然切

sjæn

上聲

二十八狝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息淺切

sjæn

去聲

三十三線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私箭切

sjæn

集韻

?

平聲

下平二?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相然切

siæn

?

上聲

二十八?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息淺切

siæn

去聲

三十三線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私箭切

siæn

韻略

平聲

相然切

上聲

息淺切

增韻

平聲

相然切

上聲

息淺切

去聲

許建切

中原音韻

陰平

先天

齊齒呼

全清

siɛn

上聲

先天

齊齒呼

全清

siɛn

中州音韻

平聲

先天

思煎切

上聲

先天

西剪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一先

全清

蘇前切

sien

上聲

十一銑

全清

蘇典切

sien

去聲

十一霰

全清

曉見切

xien

分韻撮要

陰平

第一先藓線屑

陰上

第一先藓線屑

韻書集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