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漢語漢字
景(拼音:jǐng、yǐng)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戰國文字,形聲字,古字形從日京聲,本義指日光。 “風景”本指風與日光,後凝固成複合詞,指景色。有光才能成影,“景”引申出陰影的“影”。陰影的“影”本來就用“景”表示。景也有大土堆的意思,又指大。北京“景山”就取此義。[1]
  • 中文名:景
  • 拼音:jǐng、yǐng
  • 部首:日
  • 五筆:JYIU(86、98)
  • 倉颉:AYRF
  • 鄭碼:KSJK
  • 字級:一級(編号:2626)
  • 平水韻:上聲二十三梗
  • 筆畫:12
  • 外文名:view
  • 注音:ㄐㄧㄥˇ、ㄧㄥˇ
  • 四角号碼:6090₆
  • 造字法:形聲字
  • 結構:合體字,上下結構
  • 統一碼:666F

文字源流

形聲字。圖1是戰國文字,上部是“日”字,作形旁,表義,表示與太陽有關;下部是“京”字,其古字形像高大的建築物,于此作聲旁,指示這個字的讀音。“景”的本義是日光,但古說“景因光而生”,意即影子因光線所照射而生,所以上古以“景”作“影”,“景”便是“影”的初文。直至東晉初年,葛洪所寫的《字苑》一書裡為“景”字加上了“彡”旁,才出現了“影”這個字。   

日光照射處有形色可玩賞的謂之“景色”或“風景”“景緻”“景物”,這是由日光引申來的意義。在現代漢語中,景可獨用為詞,也可作構詞成分,如“景色”“景觀”“景點”的“景”,就都是語素。

景由風景還引申為情景、情況的意義和用法。如一年收成的情況叫“年景”。“景況不佳”的“景況”也就是“景遇”,指說事物的各種狀況或人的生活境遇。對情況(數量、時間)進行估計時多用“光景”。景另有敬佩、尊敬義。如“景仰”。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jǐng

名詞

亮光;日光。

sunlight

班固《東都賦》:“嶽脩貢兮川效珍,吐金景兮歊浮雲。”

範仲淹《嶽陽樓記》:“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

太陽。

sun

陸機《長安有狹邪行》:“輕蓋承華景,騰步蹑飛塵。”

景夕;景緯;景西

現象;情況。

view;

circumstances

《漢書·梅福傳》:“陰盛陽微,金鐵為飛,此何景也!”

《紅樓夢》第四六回:“把方才鳳姐過去回來所有的形景言詞始末原由告訴與他。”

景象;景況;前景

風光。

landscape;

scenery;view

方志敏《可愛的中國》:“其實中國是無地不美,到處皆景。”

景觀;風景;雪景;良辰美景

戲劇或影視表演的布景和攝影棚外的景物。

setting;scene

郭沫若《棠棣之花》第四幕:“景與第二幕同。”

内景;外景

劇本的一幕中因布景不同而劃分的段落。

scene

第二幕第一景。

時光。

time

謝靈運《登江中孤嶼》詩:“懷雜道轉迥,尋異景不延。”

梅堯臣《四月二十八日記與王正仲及舍弟飲》詩:“孟夏景苦長,與子舟中飲。”

古代出門禦塵的外衣。後作“幜”。

gown

《儀禮·士昏禮》:“婦乘以幾,姆加景,乃驅。”

鐘乳,鐘面上隆起的部分。

《周禮·考工記·凫氏》:“鐘帶謂之篆,篆間謂之枚,枚謂之景。”

(Yǐng)姓氏用字,參看“景姓”。

景差(戰國辭賦家)

形容詞

光明;明亮。

《荀子·解蔽》:“故濁明外景,清明内景。”

大。

《國語·晉語二》:“景霍以為城,而汾、河、涑、浍以為渠。”

班固《東都賦》:“鋪鴻藻,信景铄,揚世廟,正雅樂。”

祥瑞。

lucky

《淮南子·天文訓》:“虎嘯而谷風生,龍舉而景雲屬。”

動詞

敬慕;佩服。

admire;

respect

王融《求自試表》:“竊景前修,敢蹈輕節。”

景慕;景仰;景佩

yǐng

名詞

“影”的古字。影子;陰影。

《詩經·邶風·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七】【日部】居影切(jǐng)

光也。從日京聲。   

說文解字注

(日)光也。日字各本無,依《文選·張孟陽〈七哀詩〉》注訂。火部曰:光者,明也。《左傳》曰:“光者遠而自他有燿者也。”日月皆外光,而光所在處物皆有陰光如鏡,故謂之景。《車舝》箋雲“景,明也。”後人名陽日光,名光中之陰曰影,别制一字,異義異音,斯為過矣。《爾雅》《毛詩》皆曰:“景,大也。”其引伸之義也。

從日,京聲。居影切,古音在十部,讀如姜。   

廣韻

居影切,上梗見 ‖京聲陽部(jǐng)

景,大也。明也。像也。光也。炤也。又姓,齊景公之後,後漢有景丹。   

康熙字典

【辰集上】【日字部】景;康熙筆畫:12;部外筆畫:8

《唐韻》《正韻》居影切。《集韻》《韻會》舉影切。竝音警。《說文》:光也。《釋文》:景,境也。明所照處有境限也。

又《爾雅·釋诂》:景,大也。《詩·小雅》:以介景福。箋:受大福也。

又《詩·小雅》:景行行止。箋:景,明也。

又《詩·小雅》:景行。朱傳:大道也。

又《博雅》:景景,白也。《篇海》:韶也,又像也,慕也,仰也。

又《詩·鄘風》:景山與京。傳:景山,大山。

又山名。《詩·商頌》:景員維河。朱傳:景,山名,商所都也。

又衣也。《儀禮·士昏禮》:婦乗以幾,姆加景。注:景之制如明衣,加之以為行道禦塵,令衣鮮明也。景亦明也。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天晴而見景星。景星者,德星也。

又風名。《史記·律書》:景風居南方。景者,言陽氣道竟。

又姓。景差,見《史記·屈原傳》。

又《廣韻》《正韻》於丙切。《集韻》於境切。竝音影。物之陰影也。《詩·邶風》:泛泛其景。疏:泛泛然見其影之去往而不辨。《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灋測土深,正日景。《釋文》:景本或作影。《佩觽》:形景為影,本乎稚川。

又《韻補》葉舉兩切。夏侯湛《抵疑》:黎苗之樂函夏,若遊形之招惠景。葉上響。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小”的第二筆楷體是點。“曰”窄、扁,“京”寬、大。“曰”,居上居中。“京”,“亠”的橫筆在橫中線上側;“口”,㇕(橫折)的橫段在橫中線下側;“小”居下居中,亅(豎鈎)在豎中線。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kl

i̯ăŋ

王力系統

k

iaŋ

董同龢系統

k

jăŋ

周法高系統

k

iaŋ

李方桂系統

kl

jiangx

東漢

jieng

jie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庚耕清青

jieŋ

北魏後期北齊

庚耕清青

jieŋ

齊梁陳北周隋

庚耕清青

jieŋ

隋唐

拟音/高本漢系統

k

i̯ɐŋ

拟音/王力系統

k

ǐɐŋ

拟音/董同龢系統

k

jɐŋ

拟音/周法高系統

k

iaŋ

拟音/李方桂系統

k

jɐng

拟音/陳新雄系統

k

ǐaŋ

韻書集成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上聲

三十八梗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居影切

kjɐŋ

集韻

上聲

三十八梗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於境切

ʔiaŋ

上聲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舉影切

kiaŋ

韻略

上聲

居影切

增韻

上聲

於丙切

上聲

居影切

中原音韻

上聲

庚青

全清

kiəŋ

中州音韻

上聲

庚青

江影切

洪武正韻

上聲

十七梗

全清

於丙切

ʔiəŋ

上聲

十七梗

全清

居影切

kiəŋ

分韻撮要

陰上

第七英影應益

方音彙集

注意:發音用國際音标标注,僅作參考,實際發音以當地發音為準。

方言區

方言點

發音

調值

調類

北京官話

北京

tɕiŋ

214

上聲

北方官話

濟南

tɕiŋ

55

上聲

中原官話

西安

tɕiŋ

53

上聲

西南官話

武漢

tɕin

42

上聲

西南官話

成都

tɕin

53

上聲

江淮官話

合肥

tɕin

24

上聲

江淮官話

揚州

tɕiŋ

42

上聲

晉語

太原

tɕiŋ

53

上聲

吳語

蘇州

tɕin

52

上聲

吳語

溫州

tɕin

52

上聲

湘語

長沙

tɕin

41

上聲

湘語

雙峰

tɕiɛn

31

上聲

贛語

南昌

tɕin

213

上聲

客家話

梅縣

kin

31

上聲

粵語

廣州

kɪŋ

35

陰上

粵語

陽江

kɪŋ

21

上聲

閩語

潮州

keŋ

53

陰上

閩語

廈門

kɪŋ

51

上聲

閩語

福州

kiŋ

31

上聲

閩語

建瓯

keiŋ

21

上聲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