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

餐飲

社會行業
餐飲業是通過即時加工制作、商業銷售和服務性勞動于一體,向消費者專門提供各種酒水,食品,消費場所和設施的食品生産經營行業。其主要内容是,從事該行業的組織(如餐廳、酒店、食品加工廠)或個人,通過對食品進行加工處理,滿足食客的飲食需要,從而獲取相應的服務收入。據《中國餐飲消費需求趨勢洞察分析報告前瞻》稱,當前餐飲行業發展形勢非常嚴峻,大型快餐連鎖企業上半年同比增幅維持在10%左右,新門店擴張完成計劃比例僅為20%-30%,本土快餐品牌利潤不及8%。正餐企業增速明顯放緩,廣東、海南、湖南等地企業甚至出現因不堪重負而倒閉。。
    中文名:餐飲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Catering 業态分類:正餐;簡餐;快餐;休閑餐;外賣 特性分類:體驗型;主題型;附加功能型 所屬行業:服務業 别稱:飲食業 經營四要素:硬件;菜肴;服務;公共關系

解釋

餐飲是服務行業的一種,餐飲業即通過即時加工制作、商業銷售和服務性勞動等手段,向消費者提供食品(包括飲料)即酒水、消費場所和設施的食品生産經營行業。 其主要内容是,從事該行業的組織(如餐廳、酒店、食品加工廠)或個人,通過對食品進行加工處理,滿足食客的飲食需要,從而獲取相應的服務收入。

餐飲業的特點一是從業人員比較多,需要的員工比較多。餐飲業是勞動力密集型的服務業,不論是廚房還是買原料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員,人力資源是餐飲業很重要的因素。 二是與其他部門或産業的關聯性很大。餐飲業的原料是農産品等,也與食品廠有很強的關聯性。三是一般的餐飲業在中國都是自營方式,資金大多來自個人,規模有限。四是生産與銷售同時進行,為了減少存貨一般都是根據顧客的需要進行銷售。

餐飲狀況

2007年,中國餐飲業發展邁上新台階,全年零售額達到12352億元,比上年約增加2006.5億元,同比增長19.4%,比上年同期增幅高出3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3.8%,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6個百分點,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貢獻率為15.6%。中國餐飲業的快速持續發展,顯示出了在社會需求和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行業總體規模日益擴大,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明顯提升和加強。

2008年1-11月份,全國住宿與餐飲業零售額達到13905.1億元,同比增長24.9%,環比基本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6.1個百分點,占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4.2%,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5個百分點。其中11月份,全國住宿與餐飲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零售額實現1376.6億元,同比增長25.1%,比上年同期加快3.5個百分點,但比上月下降6.6%。

行業發展規律

行業的發展必然遵循由低級的自然資源掠奪性開采利用和低級的人工勞務輸出,逐步向規模經濟、科技密集型、金融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知識經濟型,從輸出自然資源,逐步轉向輸出工業産品、知識産權、高科技人才等。

中國21世紀餐飲

随着市場法規和規則的進一步建立和健全,在激烈競争中的中國餐飲市場将遵循國際規則,市場将會得到進一步規劃和淨化。中國現有的萬家餐飲企業和近5000億的營業額将會不斷增加,中國餐飲市場潛力巨大。今後餐飲業将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行業規模不斷擴大。同時,市場競争也将更加激烈,市場細分化的趨勢使企業特色與個性化更加明顯,競争焦點将更集中地表現在創新能力、經營手段、管理水平與人才保證等方面。

傳統餐飲向現代餐飲的轉化步伐加快

傳統餐飲的手工随意性生産、單店作坊式經營、人為經驗型管理為主的表現特征,随着餐飲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和社會化、國際化、工業化與産業化的推進,在繼承傳統飲食文化與烹饪技藝的基礎上,以快餐為代表的大衆餐飲逐步向标準化操作、工廠化生産,連鎖規模化經營和現代科學化管理的目标邁進,不斷加快現代餐飲的步伐。

特色經營更加突出,行業水平明顯提高

在市場競争日趨激烈的形勢下,廣大餐飲企業更加注重個性化特色經營,菜品質量,就餐環境和管理服務水平逐步改善和提高。烹饪技術更加開拓創新,廚房餐廳更趨現代化,服務更趨規模化,菜品質量更趨标準化,管理更趨科學化。同時企業科技含量不斷增加,電子點菜、計算機管理、網絡促銷更加普及,企業文化建設也不斷加強,行業發展水平明顯提高,由重品種、重低價向重品牌、重質量方向轉變,從價格品種競争為主向品牌文化競争轉化。

餐飲連鎖發展的新動向

随着餐飲連鎖經營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發展,這一模式必将日趨成熟于完善。未來的餐飲連鎖經營無論是在形式、規模還是範圍上都會有所變化。呈現出一些新的發展趨勢。

現代餐飲

現代餐飲已呈百花齊放之勢,現代餐飲的競争如同百舸争流,歸納其中成功範例的經驗,有以下特點:

兼容并茂

在完善、發展的過程中,注意學習他人,兼容并茂,取長補短。廣東菜之所以能風靡全國,與它在香港地區的發展有着密切的關系,它借鑒了很多其他菜系在輔料使用和制作方法上特點,如對咖喱、椰奶的使用和對局、烤等工藝的運用。西餐也同樣如此,也可以細分為更多的菜系,比如法式、意式、德式、葡式等。

特點突出

廣東菜的賣點是“鮮活”,正是依靠這一鮮明的特色,它牢牢抓住了餐飲市場的高檔消費者;同廣東菜相比,川菜的特點主要是在于注重口味的變化,川菜占據了中低檔的餐飲消費市場,這種準确的定位使得川菜始終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反觀一個有着悠久曆史的魯菜,振興多年仍不見實質性的起色,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丢掉了特點恐怕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創新意識

飲食習慣的現代化使得一個餐館或着某個餐飲品牌的生命周期大為縮短,更新周期明顯加快。很多經濟活躍地區的餐館也隻能各領風騷三五年,這幾乎成為餐飲市場的一個定式。這是由于現代餐飲業自身的發展規律所決定的,這個規律依賴于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依賴于人們與生俱來的喜新厭舊的秉性,這種秉性在飲食方面就顯得尤為突出。所以追求飲食結構、口味變化、營銷方式等方面的創新就成為餐飲業最終追求市場認可的必由之路。需要強調的是,第一,我們所說的創新一定是那些有市場需求的創新。第二,創新并不僅僅是廚師的責任,它是一項應該由經理人和廚師共同完成的任務。餐飲的創新動力來自三股力量,廚師、經營管理人員和營銷人員。

如今,餐飲業是一種文化,特别是現代餐飲早已經超越了解決溫飽和改善生活的低級階段,而需要融進越來越多的文化内涵,

中國餐飲習俗

中國餐飲文化特點很具有地域特點:

食料以植物性食料

東方人的傳統飲食習俗是以植物性食料為主。主食是五谷,輔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這一習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區以農業生産為主要的經濟生産方式。但在不同階層中,食物的配置比例不盡相同。因此古代有稱在位者為“肉食者”。

多熱食、熟食

這是中國人飲食習俗的又一大特點。這和東方文明開化較早和烹調技術的發達有關。中國古人認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膻。”熱食、熟食可以“滅腥去臊除膻”(《呂氏春秋.本味》)。東方人飲食曆來以食譜廣泛、烹調技術精緻而聞名于世。史書載,南北朝時,梁武帝蕭衍的廚師,一個瓜能變出十種式樣,一個菜能做出幾十種味道,烹調技術的高超,令人驚歎。

方式以聚食為主

在飲食方式上,中國人有自己的特點,這就是聚食制。聚食制的起源很早,從許多地下文化遺存的發掘中可見,古代炊間和聚食地方是統一的,炊間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煙,下有篝火,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圍火聚食。這種聚食古俗,一直至後世。聚食制的長期流傳,是中國重視血緣親屬關系和家族家庭觀念在飲食方式上的反映。

食具以筷子為主

在食具方面,東方人的飲食習俗的一大特點是使用筷子。筷子,古代叫箸,在中國有悠久的曆史。《禮記》中曾說:“飯黍無以箸。”可見至少在殷商時代,已經使用筷子進食。筷子一般以竹制成,一雙在手,運用自如,即簡單經濟,又很方便。許多歐美人看到東方人使用筷子,歎為觀止,贊為一種藝術創造。實際上,東方各國使用筷子其源多出自中國。

中國飲食習俗十大缺點

綜合國内和國個營養專家的意見,中國飲食習俗可歸納出以下10大缺點。

吃得過鹹

全國平均吃鹽在10克以上,東北人則最高達18克。世界衛生組織建軍議慶把食鹽控制在5克以下,吃得過鹹會明顯增加高血壓、胃癌症等病的發病率。

吃味精過多

吃味精也增加了鈉的攝入量,對人體有害。湯菜等宜用雞精、蘑菇精代替。

吃飯多為集體進餐

增加了相互傳染疾病的危險。。

喜食動物内髒

西方國家則常敬而遠之。内髒含膽固醇較高,這是誘發與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因素。

一日三餐

每次進食量較多。

烹調多采用煎、炒、烹、炸的方法

喜歡吃炒菜和油炸食品,增加了患癌症的機會。

喜歡吃紅肉

如豬、牛、羊肉,吃白肉(魚和雞等)比例較小。紅肉含脂肪較高。不過,近年來國人吃白肉的比例在逐年增加,這是好現象。

吃腌制食品較多

很多地區的人吃鹹魚、鹹肉、鹹菜等腌制食品較多,增加了鹽攝入量。腌制食品中還含有較多的亞硝酸鹽,增加了患癌症的機會。

喜歡吃各種鹵肉

鹵肉多加入了肉桂、八角、茴香、丁香、花椒等香烊。這些香料不但性溫燥,容易讓人上火,且其中含有一定量的黃樟素,有誘變性和毒性,有緻癌作用。患有感冒發燒、炎性疾病和慢性肝病者宜少食。

請客時宴會規模大

請客時宴會規模大,菜肴品種多,許多人喜歡飲大量白酒或暴飲暴食,或煙酒同時來,有些地區還有布菜的不良習俗,這都不利于身體健康,容易誘發多種疾病。

餐飲活動

中國烹饪協會舉辦的:中國廚師節(每年一屆)。

中國飯店協會舉辦的:中國美食節 (每年一屆)。

其他活動

中國餐飲精英會 (每兩年一屆)。

世界餐飲知識文化節 (每三年一屆)。

中國餐飲品牌英雄會(每四年一屆)。

全球華人餐飲名人論壇 (一年三屆)。

烹饪比賽

中國鄉土菜國際烹饪大賽。

全國烹饪技術大賽中國冷菜烹饪技術交流盛典。

機遇挑戰

1、經濟全球化為餐飲業發展帶來新生機。加入wto後,大量的外資、外企進入我國,不同飲食習慣和文化背景的外國人彙聚我國,為我國餐飲業發展提供更大空間。我國對外開放加速,世界知名的餐飲企業将更多地進入我國市場,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科學的運作模式和經營理念等更深地融入我國餐飲企業。與此同時,中式餐飲正在加快“走出去”步伐,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以及上海世博會等大型活動的舉辦,為弘揚中華餐飲文化提供了新舞台。

2、國家擴大内需的方針為餐飲業發展帶來新空間。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宏觀經濟形勢将繼續保持平穩健康運行,大力發展餐飲業符合中央擴大内需的方針。随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方式不斷變革,對餐飲業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健康、環保和綠色消費成為時尚。我國餐飲市場将進一步擴大,并帶動種植業、養殖業、食品加工業、建築裝潢業、制造業、教育培訓業等相關産業聯動發展,更好地發揮擴大内需的積極作用。

3、國家加快服務業發展戰略為餐飲業發展帶來新機遇。目前我國服務業總量相對較小,2007服務業産值比重不到40%,與全球服務業産值平均比重60%(發達國家超過70%)相距甚遠。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幹意見》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幹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為服務業加快發展奠定了良好政策基礎,為餐飲業發展帶來難得的機遇。

外賣

外賣,目前已成為許多人特别是年輕人的生活必需。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我國網絡訂餐用戶規模達4.19億人,占網民總數的42.3%。外賣用戶規模增加帶動餐飲外賣市場增長,市場的增長又帶動更多餐飲商湧入外賣行業。

民以食為天,餐飲市場古已有之,隻不過伴随着社會形式的發展,餐飲市場也呈現出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特有的業态結構與消費特征。而随着日劇增的市場競争壓力和低利潤率,讓衆多連鎖餐飲企業不得不紛紛試水外賣業務。随着外賣業務的不斷壯大,一些餐飲店做起了網上訂餐的業務。省時、省心、省錢又方便的網上訂餐服務一經推出即得到白領群體的熱捧。相比店堂服務,外賣業務具有服務強度降低、服務時長縮短和脫離實體就餐環境的劣勢。而在這種特殊情況之下開展的外賣業務,其順利運營将會給餐飲企業帶來更多的現實要求。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