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高考

韓國高考

學生進入大學的選拔考試
韓國高考又稱“大學修學能力考試”,考生要在一天内考完5門科目。韓國高考在每年11月的中旬舉行,每年都有數十萬名考生參加考試,錄取率隻有50%。在高考當天,整個韓國的空氣中似乎都彌漫着緊張氣氛,曾有韓國學生形容本國高考是場“核戰役”。2013年韓國公布了“2014年度高考體制改革方案”,将每年一次的考試方式改為分兩次進行,同時将考試科目縮減一半。其中,語文、數學和英語考試分為A型(比現行高考出題範圍小、難度低)和B型(與現行高考相當)兩種,考生可根據大學的招生标準自主選擇。
    中文名:韓國高考 外文名:대학수학능력시험 别名: 時間:每年11月的中旬 參考人員:高中畢業生 參考人數:2013年約65萬名

參考學生

韓國高考的參加學生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一是高中應屆畢業生(재학생),二是往屆畢業生(졸업생),三是通過特殊資格考試的中小學生(검정고시등)。應屆畢業生的參考人數最多。近15年來韓國高考的參考人數都在54萬人以上。

基本特征

韓國高考年份的叫法與中國不同。在韓國“2022學年度的高考(2022학년도)”是指2021年11月中旬舉行的高考,這是由于韓國高考學年度的叫法是取決于學生入學的年份,而韓國大學生一般是在高考後的第二年春季入學。n韓國的高考集中在一天舉行,一共有5場考試。早上是考韓語、數學和英語,下午是考韓國史、探究和第二外語/漢文。其中韓國史和探究是合并在一堂考試,第二外語/漢文也是在一場考試。

文理分科

韓國的高考分文理科,又設文理科的必考及選考考試科目和任選考試科目一共5科24門。語文為文理科必考科目;數理一共3門,分别為共同數學、數學Ⅰ、數學Ⅱ;文科要考前2門,理科3門全考;社會探究分為3門,共同社會、國史、倫理;文理科都要考。另外,文科考生還要從政治、經濟、世界史、世界地理等5門中選1門;外語分為外語一(英語)和外語二(包括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中國語言等)。

錄取程序

出題機關韓國教育過程評價院公布考試答案,公布考試成績。學生此後可以報選三所大學,然後在次年1月至2月參加各所大學自主出題的複試。學生和學校是多重選擇的形式,比如一名學生同時報選首爾大學和延世大學并且都被錄取,這時就由學生自己決定去哪所大學。與中國的學期時間不同,韓國每年春季的3月為第一學期。

高考改革

改革方案

2013年韓國公布了“2014年度高考體制改革方案”,将每年一次的考試方式改為分兩次進行,同時将考試科目縮減一半。教育科學技術部表示,還将就此進行充分讨論,并舉行聽證會,于今年年底前公布最終的高考改革方案。

根據新的方案,從2014年起,韓國高考在每年11月分兩次進行,中間間隔15天,考生可自願選擇考試次數,成績取兩次考試中分數高的一次。考試科目也由八門縮減為語文、數學、英語和探求4門。其中,語文、數學和英語考試分為A型(比現行高考出題範圍小、難度低)和B型(與現行高考相當)兩種,考生可根據大學的招生标準自主選擇。韓國新高考制度的最大特點是對考試成績不再計算總分,而将各科目的考試成績分别打分,然後依據分數段确定各科目的等級以及綜合等級。等級分為9等,每年的等級比例根據每年的考生人數确定。

改革評論

韓國方面表示,這次改革的目的是減少考生課業負擔,克服“一考定終身”的弊端。不過也有人認為,由于錄取标準掌握在大學手裡,因此難易度分級很可能“有名無實”,而且改革依然會有各種應試産品、課外輔導的泛濫等問題,反而會加重考生負擔。

高考文化

社會重視n為了能讓考生順利到達考場,交通部門進行交通管制,所有出租車、電動車、消防車、摩托車停止運營,警車在大街小巷穿梭随時準備為考生服務。考試期間,除特殊情況,軍事訓練一律延後,建築施工停止、汽車嚴禁鳴笛、航班起降時間調整,整個國家彌漫着緊張的氣氛。韓國藝人也會在社交媒體上發表應援文字、圖片與視頻,為考生們加油鼓勁。n

家長祈福n由于一天都見不着孩子,大部分家長不會在考場外等待,而會選擇在家或者去寺廟祈福。寺院也以此為商機,設立專門的高考祈福區域,開展相關的應援活動,分發麥芽糖和糕點為考生們加油。除此之外,韓國各地書店、文具店以及互聯網上祈福的紙符都在熱賣。

應援物品n應援海報上,經常可以看到卷紙,叉子或斧頭。這是因為韓語中“문제를풀다”是“解題”的意思,單獨的풀다是“解開、散開”的意思,其有代表性的形象就是卷紙。“시험문제를찍다”是在考試中遇到不會的題,“蒙答案”的意思,而動詞“찍다”單獨出現則有叉、砍的意思,這則與“叉子”和“斧頭”所搭配動詞的意義相對應。n除此之外,考生還會收到打糕、年糕、糯米糕和麥芽糖等食物。這是因為這類食物具有黏(붙다)的特性,不會輕易掉落。韓語中“通過考試”則是"시험에붙다",而最黏的糕類食品便寄寓了希望考生不要落榜,金榜題名的美好意義。

評論

法新社:考生因為希望考好而承受極大壓力,每年高考前自殺人數達到峰值。

韓國時報:經濟低迷、就業市場不景氣和對學曆價值的懷疑,令人質疑耗費時間和金錢獲得大學學位是否值得。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