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花

雞蛋花

夾竹桃科屬植物
雞蛋花(Plumeria rubra L. cv. Acutifolia),别名緬栀子、蛋黃花、印度素馨、大季花,夾竹桃科、雞蛋花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小枝肥厚多肉。葉大,厚紙質,多聚生于枝頂,葉脈在近葉緣處連成一邊脈。花數朵聚生于枝頂,花冠筒狀,徑約5~6cm,5裂。外面乳白色,中心鮮黃色,極芳香。花期5~10月。雞蛋花夏季開花,清香優雅。落葉後,光秃的樹幹彎曲自然,其狀甚美。适合于庭院、草地中栽植,也可盆栽,可入藥。原産美洲,中國已引種栽培。在中國西雙版納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雞蛋花被佛教寺院定為“五樹六花”之一而被廣泛栽植,故又名“廟樹”或“塔樹”。其樹形美觀,奇形怪狀,全株莖幹含有乳汁,在溫室栽培時冬季會落葉,這是其耐寒性差的表現,但落葉後光秃的樹幹彎曲自然似盆景,也有很強的觀賞性。
    中文名:雞蛋花 拉丁學名:Plumeria rubra L. cv. Acutifolia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合瓣花亞綱 超目: 目:捩花目 亞目: 科:夾竹桃科 亞科: 族:雞蛋花族 亞族: 屬:雞蛋花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 亞種:無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中國、墨西哥;現廣植于亞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雞蛋花 别稱:緬栀子、蛋黃花 二名法:Plumeria rubra

植物介紹

【學名】:Plumeria rubra 'Acutifolia'

【别名】:緬栀子、蛋黃花、大季花、印度素馨,緬栀的枝頭是鈍圓頭的,夏天開花,花型似攤好的雞蛋,伴有清香,因此得名蛋黃花。一到冬天,葉子掉光後,光秃秃的就像鹿角的模樣,因此緬栀又稱為“鹿角樹”。

【科屬】:夾竹桃科雞蛋花屬

【産地分布】:原産美洲墨西哥。中國已引種栽培,廣東、廣西、雲南、福建等省區有栽培,長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區需要在溫室内栽培。

【國花市花】:是老撾國花。是蛋花、雞蛋花及1栽培品種。福建、廣東、廣西及雲南和海南常見栽培。

形态特征

落葉小喬木,高約5米,最高可達8米,胸徑15-20厘米;枝條粗壯,帶肉質,具豐富乳汁,綠色,無毛。

葉厚紙質,長圓狀倒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20-40厘米,寬7-11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狹楔形,葉面深綠色,葉背淺綠色,兩面無毛;中脈在葉面凹入,在葉背略凸起,側脈兩面扁平,每邊30-40條,未達葉緣網結成邊脈;葉柄長4-7.5厘米,上面基部具腺體,無毛。

聚傘花序頂生,長16-25厘米,寬約15厘米,無毛;總花梗三歧,長11-18厘米,肉質,綠色;花梗長2-2.7厘米,淡紅色;花萼裂片小,卵圓形,頂端圓,長和寬約1.5毫米,不張開而壓緊花冠筒;花冠外面白色,花冠筒外面及裂片外面左邊略帶淡紅色斑紋,花冠内面黃色,直徑4-5厘米,花冠筒圓筒形,長1-1.2厘米,直徑約4毫米,外面無毛,内面密被柔毛,喉部無鱗片;花冠裂片闊倒卵形,頂端圓,基部向左覆蓋,長3-4厘米,寬2-2.5厘米;雄蕊着生在花冠筒基部,花絲極短,花藥長圓形,長約3毫米;心皮2,離生,無毛,花柱短,柱頭長圓形,中間缢縮,頂端2裂;每心皮有胚株多顆。

蓇葖雙生,廣歧,圓筒形,向端部漸尖,長約11厘米,直徑約1.5厘米,綠色,無毛;種子斜長圓形,扁平,長2厘米,寬1厘米,頂端具膜質的翅,翅長約2厘米。

生長習性

雞蛋花是陽性樹種,性喜高溫,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但也能在半陰的環境下生長;隻是蔭蔽環境下枝條徒長,開花少或長葉不開花;而黃花雞蛋花在蔭蔽濕潤環境下,枝條上會長出氣生根。

适宜雞蛋花栽植的土壤以深厚肥沃、通透良好、富含有機質的酸性沙壤土為佳;這樣生長的植株健壯,花量大,花色鮮豔。土壤瘠薄時雞蛋花生長發育不良,花形小,花色暗淡。

雞蛋花耐幹旱,忌澇漬,抗逆性好。但是,幹旱不利于植株發育,嚴重時生長不良;漬水則容易造成根系腐爛。

雞蛋花耐寒性差,最适宜生長的溫度為20-26℃,越冬期間長時間低于8℃易受冷害。在中國北回歸線以南的廣大城鎮,露地栽培一般可安全越冬;華中、華北地區隻宜盆栽,冬季人溫室越冬。

分布範圍

中國廣東、廣西、雲南、福建等省區有栽培,在雲南南部山中有逸為野生的。原産墨西哥;現廣植于亞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品種分類

1、紅花緬栀(P.rubra L.),原産墨西哥到委内瑞拉及西印度群島,花粉紅色或紅紫色。

2、黃緬栀(P.rubra L.forma acutifolia(Poir.)wood.cv.“Gold”),園藝栽培種。

3、鮮紅緬栀(P.rubra L.cv.“Cerise”),園藝栽培種。

4、暗紅緬栀(P.rubra L.cv.“HiloBeauty”),園藝栽培種。

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

扡插繁殖

雞蛋花枝條扡插容易成活,主要通過扡插繁殖。在熱帶亞熱帶适宜露地栽培的地方,一年四季

均可以進行扡插。選取1-2年生粗壯枝條,從分枝基部剪取長20~30cm枝段。讓剪口處流出的白色乳汁自然陰幹,也可用清水洗淨切口流出的乳汁,然後放在陰涼通風處2~3天,再扡插入培養土中;因剛剪斷的枝條帶乳汁,扡插容易感染而腐爛。将插條插于陰棚内幹淨的壤土沙床中,然後噴水,隔1天噴水1次,使基質保持濕潤。30~35天可生根。隻要不漬水,保持土壤濕潤,極易成活。雞蛋花對土壤要求不嚴,宜種植在含腐殖質較多的疏松土壤中,前期适當遮陰處理,以後逐步适應露地生長。

培養露地綠化的大規格苗木,應選用規格大些的粗壯枝條作插穗;苗期适當摘去側芽,以培育較高的大苗主幹。若把雞蛋花苗培育成矮化樹或用于盆栽開花,即不必抹芽。

壓條繁殖

壓條繁殖可在生長季節進行,但由于扡插繁殖容易成活,壓條繁殖生産上很少使用。

種子繁殖

雞蛋花結果不多,但露天栽植地大部分品種也能收集到少量種子。雞蛋花瞢突果的種子成熟後會自然裂開,把果莢裡的種子取出,在防雨的陰棚中播于沙壤培養土苗床中。種子發芽适溫為18-24℃,一般随采随播。按5~6cm的間距勻播,然後薄複一層沙土或椰糠。适量淋水以保持基質濕潤。春季一般8~12天、夏季一般5天左右發芽出苗,以後進行一般的常規管理,保持濕潤,但苗床不能漬水。待小苗長至10~15cm時進行移袋,用20cm×30cm的育苗袋培育,待小苗長至40-50cm時進行大田培育。

雞蛋花采用組織培養的方法也是加快其繁殖的有效途徑。但該方法目前還沒有大量繁育以應用于生産。

嫁接繁殖

雞蛋花的嫁接因砧木和接穗之間的親和力較強操作比較容易,成活率很高。雞蛋花嫁接在華南等熱帶亞熱帶地區一年四季均可進行,但最好是春秋二季;冬春季節要在氣溫穩定在日均溫18%以上較好;但也應避開冬夏的長時間雨水天氣嫁接。

先把用作“芽條”的枝條按約20cm的長度取好,最好是頂芽,放在箱子裡備用。嫁接部位的大小與芽條相一緻,采取枝條切接法嫁接。在砧木和枝條上分别削出斜切口,斜度約20~25°,所削的兩個切口大小

吻合,以利于砧穗的綁紮固定。用紗布把砧木及芽條的乳汁輕輕拭幹淨(或在小桶清水中洗去乳汁,再适當拭幹水分),然後把芽條和砧木的切口對接;若砧穗大小不一樣,芽條要對準其中一邊的皮層(形成層);用塑料薄膜綁帶包紮固定。若是在樹幹上沒有枝條抽生的地方補接,采取腹接法。芽條的切口角度可适當大些;砧木在需要補接的部位按芽條切口的大小和形狀,挖成一個近似三角形的斜切口,露出的形成層與芽條的皮層基本吻合然後輕輕拭去乳汁,把芽條插上(要仔細檢查是否形成層互相對上),然後用薄膜綁帶綁好固定,并且在芽條與大砧木之間的上部夾角部位用薄膜封住,以防止雨水從接口上部往裡滲。

嫁接的雞蛋花樹,在嫁接後的前期要防止雨水滲入,以及防止大風或其他外力搖動嫁接上去的枝條。當芽條與砧木愈合後,生長季節接上去的枝條會很快長出新葉。其他管理工作與日常的花木護理工作一緻。

栽培方法

露地栽培

在南方溫暖地區,雞蛋花可在露地種植。春、夏、秋季均可栽培。種植時,應選擇富含有機質的沙

質壤土,栽培處宜陽光充足、排水良好。定植前,結合土壤深翻施放基肥。對肥料要求不嚴,化肥、農家肥均可,但是要求有機肥必須完全腐熟,并要深埋,不宜與雞蛋花根系直接接觸。株行距2m×3m。生長季節每個月追施1次有機複合肥,冬季停止施肥。幹旱季節要注意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梅雨季節注意排水防澇,大雨之後及時松土鋤草。雞蛋花較易管理,但在華南地區特殊寒冷年份,應注意防霜。

盆栽方法

雞蛋花在北方地區可作盆栽裝飾室内。盆土按園土:垃圾土:河沙=4:4:2混合調制,另可加适量腐熟有機肥。栽種時可略露根上盆,栽植後先擺放陰涼處,15d後再移至陽光充足處。夏季讓其曝曬,枝條才能長得粗壯。夏秋高溫季節,正逢雞蛋花生長、開花盛期,要注意檢查盆土幹濕情況,以見幹見濕的原則進行澆水。遇雨要及時倒掉盆中積水,防止根系腐爛。生長季節每15~20d施1次腐熟薄肥。北方盆栽宜在10月中下旬移入室内向陽處越冬。冬天耍節制澆水,停止施肥,使植株處于休眠狀态,室溫維持在10℃左右,有利于雞蛋花安全越冬。若需矮化植株,可在每年冬季落葉後,适當修剪,以促發側枝。雞蛋花生長迅速,需每年春季換盆1次,更新盆土,施足基肥,才能花繁葉茂。

栽培管理

雞蛋花要澆水防幹,但要防止過濕,否則根基易腐爛,尤其在雨季要防止盆内積水,以防爛

根。入夏起進入生長期,每天晚上澆水1-2次,夏秋遇雨,應及時倒出盆中積水。應每月施追肥1-2次,花前應施以磷為主的薄肥1-2次。如肥不足,則開花少或不開花。秋後落葉,北方盆栽宜在10月中下旬移入室内防凍保暖,室溫在5℃以上則可安全越冬。注意通風見光。室溫宜在10℃以上,低溫和室内通風不良,會使植株落葉,室内澆水每隔二周澆一次。雞蛋花生長迅速,需每年春天換盆一次,一般換入口徑30厘米的花盆中。盆土中混入骨粉、過磷酸鈣等含磷豐富的肥料作基肥,以保證植株多開花。換盆植後澆透水,谷雨前後移置室外向陽處。

病蟲防治

雞蛋花病害較少。雞蛋花鏽病(雞蛋花鞘鏽菌Coleosporium plumeria Pat)在夏威夷較常發生。葉背面發生橘黃色膿包或粉末,可選用25%粉鏽甯1500~2000倍液進行防治。通常在長期潮濕之後發生,鏽病嚴重導緻落葉。雖然鏽病的殺菌劑對控制鏽病很有效,但通常很少用,因為很少發生嚴重鏽病危害植株情況。

當雞蛋花上出現很多介殼蟲、粉虱和蚜蟲時,煤煙黴菌在莖上和葉上已經繁殖起來。這些昆蟲分泌甜的、粘的蜜露,煤煙黴菌在蜜露上面長得很旺。它主要影響美觀,不會嚴重影響植株生長螞蟻為這些昆蟲提供營養并把它們送到樹上,因此控制煤煙病的關鍵在于控制這些昆蟲。

雞蛋花會受雞蛋花鑽心蟲(長角甲蟲)、薊馬、吸漿蟲、溫室粉虱、螺旋粉虱和螨蟲的危害。鑽心蟲的危害特别大,因為它們在莖的内部為害,用殺蟲劑效果不明顯。現有可行的防治鑽心蟲的方法是去除已被危害的枝條;噴殺蟲劑防治鑽心蟲的方法,由于需要經常噴才能防止成蟲産卵,工作量大而很少采用。吡蟲啉殺蟲劑噴到枝葉上,可在4周時間内防止鑽心蟲(幼蟲)蛀食枝葉。

中藥屬性

雞蛋花落戶我國已有數百年曆史,深圳平湖街道就有一株生長400多年的雞蛋花古樹。雞蛋花的花朵和樹皮均能入藥,可以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在廣東地區常将白色的雞蛋花晾幹作涼茶飲料,很受歡迎,同時花朵還可以提取芳香油,用作調制化妝品和高級香皂。據最新報道,雞蛋花的樹液可以治療一種受HIV感染或抗癌藥物及電療所引起的皮膚病。

雞蛋花是廣東著名的涼茶五花茶中的五花之一,性涼,味甘、淡;歸大腸、胃經,具有潤肺解毒、清熱祛濕、滑腸的功效。如《嶺南采藥錄》說它能“治濕熱下痢,裡急舌重,又能潤肺解毒”。苦瓜雖苦,但苦味性涼,暑熱日時吃後倍感涼爽舒适,有清心開胃的效果。

【藥名】:雞蛋花

【來源】:為夾竹桃科植物雞蛋花的花朵。

【功效】:清熱解暑、清腸止瀉、止咳化痰。

【主治】:治中暑、痢疾、腹痛、咳嗽。

【性味歸經】:《南甯市藥物志》:“甘,平,無毒。”入肺、大腸二經

【用法用量】:内服:煎湯,7.5~20克。

【用藥忌宜】:凡暑濕兼寒,寒濕瀉洩,肺寒咳嗽,皆宜慎用。

【藥物配伍】:配西瓜翠衣,清熱生津;配馬齒苋;清利氣分熱;配竹茹,肺熱咳嗽。

【别名】:蛋黃花、擂捶花(《廣東中藥》Ⅱ)、大季花(《廣西藥植名錄》)。雞蛋花,又名:緬栀子(《植物名實圖考》)

【處方名】:雞蛋花、蛋黃花、緬栀子、大季花。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廣東、廣西等地。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夏、秋采摘盛開的花朵,曬幹。

【拉丁名】:Plumeria rubra L. Var. Acutifolia(Poir.)Bailey。

【炮制方法】:采摘後,曬幹。

【考證】:出自《嶺南采藥錄》。

【生藥材鑒定】:幹燥花朵,黃褐色至棕褐色,皺縮,主要為5枚大形旋轉排列的花瓣。花瓣倒卵形,長約3厘米,寬約1.5厘米;下部合生成細管,長約1.5厘米。内藏雄蕊5,花絲極短;有時可見小的卵狀子房。氣醇香,味清淡稍苦,以淨花、幹燥、色黃褐、氣芳香者為佳。

乳汁:含羽扇醇及基乙酸酯等。

【功效】:清熱;利濕;解暑

【主治】:感冒發熱;肺熱咳嗽;濕熱黃疸;洩瀉痢疾;尿路結石;預防中暑

【各家論述】:

1.《嶺南采藥錄》:治濕熱下痢,裡急後重,又能潤肺解毒。

2.《南甯市藥物志》:止咳。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莖皮,花開時采花,曬幹或鮮用。

【用藥禁忌】:凡暑濕兼寒,寒濕瀉洩,肺寒咳嗽,皆宜慎用。

【功效分類】:清熱藥;祛暑藥

【炮制方法】:采摘後,曬幹。

【生藥材鑒定】:性狀鑒别花多皺縮成條狀,或扁平三角狀,淡棕黃或黃褐色。濕潤展平後,花萼較小。花冠裂片5,倒卵形,長約3cm,寬約1.5cm,呈旋轉排列;下部合生成細管,長約1.5cm。雄蕊5,花絲極短。有時可見卵狀子房。氣香,味微苦。以花完整、色黃褐、氣芳香者為佳。

【藥物應用鑒别】:藿香與雞蛋花,為暑濕時令要藥。藿香微溫,醒脾快胃,化濕疏表功佳;雞蛋花清香微涼,清肺利腸,祛痰止痢力強。暑濕兼表,每用藿香;暑熱兼痢,常用雞蛋花。

【性味】:甘;微苦;性涼

【藥材基源】:為夾竹桃科植物雞蛋花的花朵或莖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湯,花5~10克;莖皮10~15克。

外用;适量,搗敷。

【出處】:《中華本草》

(1)預防中暑雞蛋花20克,水煎取汁,作茶飲。

(2)治細菌性痢疾雞蛋花10克、木棉花30克、黃連10克、黃柏10克、火炭母30克,水煎服,每日1—2劑。

(3)治急性支氣管炎雞蛋花10克、金銀花30克、魚腥草30克,加水80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2次服。

(4)治急性傳染性肝炎雞蛋花10克、茵陳30克、秦皮9克、大黃12克,水煎服,每日1—2劑。

(5)治消化不良雞蛋花20克、黃連10克、火炭母30克、車前草15克,水煎服,每日2—3劑。

(6)治感冒發熱雞蛋花20克、菊花10克、銀花10克、薄荷6克(後下),加水350毫升,煎至150毫升,分2次服。

(7)治小兒食積不思飲食、大便插洩雞蛋花9克、麥芽20克、神曲10克、布渣葉9克,水煎服,每日2劑。

(8)治痢疾、夏季腹瀉雞蛋花20一40克,水煎服,每日1劑。

(9)治肺熱咳嗽雞蛋花3—12克,水煎服,每日1劑。

現代研究

化學成分

樹皮中含α-香樹脂醇(α-amyrin),β-香樹脂醇(β-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雞蛋花甙(plumieride),東莨菪素(scopoletin)等。根中含環烯醚萜類化合物:13-O-咖啡酰雞蛋花甙(13-O-caffeoylplumieride),13-去氧雞蛋花甙(13-deoxyplumieride),β-二氧雞蛋花新酸葡萄糖酯甙(β-dihydroplumericinicacidglucosyles-ter),1α-雞蛋花甙(1α-plumieride),原雞蛋花素(la-protoplumeri-cin)A,8-異雞蛋花甙(8-isoplumieride)。

花:含雞蛋花酸、甙類及揮發油。莖皮:含雞蛋花甙(C21H26O12)。

根:含雞蛋花素、異雞蛋花素、褐雞蛋花素、B-二氫雞蛋花素,B-二氫雞蛋花酸。

葉:含黃酮甙:山奈醇葡萄糖甙、槲皮素葡萄糖甙。

藥理作用

從埃及産紅雞蛋花(Plumeriarubra)及粉紅雞蛋花(P.Rubravar. alba)根中分得抗菌成分雞蛋花素(plumericin)等,具有很強的抗真菌作用,對革蘭陽性和陰性細菌以及結核都有明顯抑制效果。雞蛋花甙對革蘭陰性和陽性細菌也有顯着抑制作用。

此外,雞蛋花甙還有明顯通便作用,對小鼠通便的ED50為0.12g/kg,患者于睡前服0.2-0.3g,次晨可瀉下1-2次,劑量大于0.3g還有利尿作用。紅雞蛋花莖、皮、葉及帶皮莖的水提取液對兔、豚鼠、貓和小鼠均有局麻作用和解痙作用。

植物文化

在中國西雙版納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雞蛋花被佛教寺院定為“五樹六花”之一而廣泛栽植,故又名“廟樹”或“塔樹”。

花語

雞蛋花花語:孕育希望,複活,新生。雞蛋花花期是五月到十月,它沒有神秘的傳說,沒有優雅的氣質,高貴的芳姿,卻有着很簡單的外表---用五片花瓣組成了一個清新,充滿希望的花語。

國花市花

雞蛋花是老撾國花,也是廣東省肇慶市的市花。

病蟲害防治

一、雞蛋花角斑病

1.主要症狀:發生在葉片上。病斑初期為褐色小斑點;擴展後病斑呈多角形至不規則狀,邊緣暗黑色,内黑褐色;後期病斑幹枯,在潮濕環境下病斑上出現黑色粒狀物。

2.發病原因: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存活在栽培基質内及植物病殘體上。以春季發病為多,室内可重複侵染危害,7-8月發病較重。

3.防治方法:

⑴加強養護,及時換盆更新基質,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生長勢。

⑵早春季節每隔7-10天噴灑1次0.5%波爾多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多菌靈600倍液。

二、紅蜘蛛

用噴施敵死蟲機油乳油100-200倍液防治

三、白粉病

一種真菌病害,在高溫通風不良而又濕度較高的環境中危害雞蛋花。在嫩葉上出現白粉似的現象,

防治:可用50%的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或20%的三唑酮乳油2500倍液噴灑,每10天一次,連續2次至3次。

四、介殼蟲

可用25%的撲虱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進行噴殺。

五、鏽病

葉背面發生橘黃色膿包,葉表面相應有小的淺黃色病斑。

防治:可選用25%粉鏽甯1500至2000倍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