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人

阿塞拜疆人

阿塞拜疆共和國的主體民族
阿塞拜疆人(阿塞拜疆語:Azərilər آذریلر或Azəri türkləri,波斯語:آذری ها或آذربایجانی‎是阿塞拜疆共和國的主體民族。主要分布于阿塞拜疆共和國與伊朗西北部,從高加索至伊朗高原的四周國家,如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格魯吉亞共和國、伊朗、阿富汗等,也有零星分布。絕大多數的阿塞拜疆族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其文化傳統融合了伊朗、高加索民族與突厥等周邊諸多元素。
    中文名:阿塞拜疆人 外文名: 别名: 語種:阿塞拜疆語 分 布:阿塞拜疆及其臨近周邊國家

簡介

主要分布在伊朗、蘇聯的民族。自稱“阿塞裡列爾人”,舊譯“阿捷爾拜疆人”。①西亞伊朗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區。約580萬人(1978),屬歐羅巴人種西亞類型。使用阿塞拜疆語,分為多種方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有阿拉伯字母的文字。信伊斯蘭教,為什葉派和遜尼派教徒。阿塞拜疆人的遠祖可追溯為青銅時代就已居住在南高加索東部地區的當地居民,以及在公元前後(延續時間長達千餘年)入侵的基美裡人、斯基泰人、保加爾人、可薩人和匈奴等。11~13世紀時,使用突厥語各族(主要是塞爾柱人)大批進入,遂形成統一的阿塞拜疆部族。

從18世紀中葉起,先後建立10多個封建國家。曆史上曾由于分布地區和社會經濟發展不同,形成了在經濟、文化和生活上各具特點的集團。如:沙赫謝文人大多居住在伊朗,少數在今蘇聯,主要從事畜牧業,部分務農;卡拉帕帕赫人廣泛分布在土耳其、伊朗以及蘇聯阿塞拜疆共和國西部、格魯吉亞和亞美尼亞等地。

阿塞拜疆人(Azer bajanians),西亞伊朗民族。自稱阿塞裡列爾人,又稱阿捷爾拜疆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區。屬歐羅巴人種西亞類型。使用阿塞拜疆語,分為多種方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有阿拉伯字母文字。

信伊斯蘭教,為什葉派和遜尼派教徒。曆史上曾由于分布地區和社會經濟發展不同,形成了在經濟、文化和生活上各具特點的集團。手工業發達,婦女編織地毯,男子從事繡花及銅器、木器雕刻,技藝高超,産品種類繁多。社會和家庭生活中,還保留有某些父權制殘餘。

阿塞拜疆人有時也指阿塞拜疆主體民族。另有部分分布在格魯吉亞、亞美尼亞、烏茲别克斯坦、伊拉克和土耳其。

經濟

主要從事農業,以畜牧為輔;帕達拉人居住在今蘇聯阿塞拜疆東部,還保留着半遊牧式的生活方式和許多古老的習俗。

上述各集團的手工業也十分發達,婦女編織地毯,男子從事繡花及銅器、木器雕刻,技藝高超,産品種類繁多。

民族特征

阿塞拜疆人是主要住在阿塞拜疆共和國和伊朗西北阿塞拜疆區的突厥人。20世紀後期,在阿塞拜疆共和國及其鄰近地區約有6,880,000人,在伊朗約有10,300,000人。雖然住在阿塞拜疆共和國及其鄰近地區的有些人已在工業中就業,但絕大多數是定居農民和牧民。多數人是什葉派穆斯林。

家族特性

在阿塞拜疆人的社會和家庭生活中,不久前還保留有某些父權制(見父系氏族制)殘餘。傳統的住屋是用石塊和土坯砌成的拱形建築。典型的民族服裝是古羅馬式的長襯衫和肥大的燈籠褲。

婦女穿敞襟短上衣、寬大的百褶裙。過去,婦女外出還披一種圍裹全身(隻露兩眼)的披紗──“恰得拉”(chadra)。民間藝人的說唱最受群衆歡迎,其内容多反映曆史上英雄人物的抗敵鬥争事迹。

阿塞拜疆

位于外高加索東南部。北靠俄羅斯,西部和西北部與亞美尼亞、格魯吉亞相鄰,南接伊朗,東瀕裡海。氣候呈多樣化特征,平原、低地為亞熱帶氣候,7月平均氣溫為27-29℃,1月平均氣溫為1-3℃。

山地為高原凍土帶氣候,平均氣溫分别為5℃和-30℃。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1991年10月18日阿塞拜疆共和國宣布獨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