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派

門派

武術拳種和派别的合稱
門派指一般具有拳理、套路、器械和别具一格的勁力特點與練功方法的拳種稱為“門”。數門相近的拳種兼而習之稱之為“派”。
    中文名:武林門派 外文名: 别名: 包括:派别和神宮 出場:武俠小說 代表人物:金庸 古龍 梁羽生 黃易 代表武功:北冥神功 太極拳 易筋經 明玉功 代表門派:少林派,武當派等

門派基本知識

定義

武術拳種和派别的合稱。

一般具有拳理、套路、器械和别具一格的勁力特點與練功方法的拳種稱為“門”。如:少林門、太極門。數門相近的拳種兼而習之稱之為“派”。如:少林派、武當派。

六大門派

少林 武當 峨眉 華山 昆侖 崆峒

武林門派大盤點

十二連環塢

江湖上一個勢力遠及塞外的門派。它們共有十二寨,從外表看來和普通山莊村落并沒有什麼區别,其實他們的防衛極其森嚴,組織也極嚴密,沒有寨中的腰牌和号令,無論是誰都很難進入。

十二連環塢的總瓢把子叫鷹眼老七,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駐轄地就叫鷹眼。十二連環塢屬下的所有行動命令都由鷹眼中直接發出。武林中黑白兩道的不少成名人物都是鷹眼老七的門人弟子。

鷹眼老七晚年不知潔身自好,反而為了追求榮華富貴甘心作太平王世子的奴才,幫助其進行一樁震動天下的陰謀。陸小鳳追查日緊,鷹眼老七竟被太平王世子滅口。(見古龍《陸小鳳》)

七色地獄

江湖上一個神秘可怕的組織,僅在二年内就并吞了山東、山西、河南、河北一共七個勢力龐大的幫會。該組織下設七堂,分别為紫蟒堂、藍鳥堂、青蛇堂。他們盤踞在魔湖絕峰,為非作歹,後被麥若谷、龍城璧、司馬血等剿滅。(見古龍《快刀浪子》)

七煞教

江湖邪惡門派。曾經威震武林,聲勢浩大,實力雄厚,橫行江湖,無惡不作,正邪兩道皆為之側目,無人敢惹。後來,終于激怒了一批正道俠士,聯合武林六大門派的老輩人物共同圍剿,七煞教始告瓦解。二十多年中江湖未聞七煞教之名。嗣後,七煞教重現江湖,妄圖稱霸武林,又掀起軒然大波。(見曹若冰《金劍寒梅》)

八卦門

武林中曾鼎盛一時的門派。以鐵八卦為該門标志。八卦門所至之處,其它門派均讓三分。此派中人才濟濟,惹上此派猶如中魔,下場凄慘。鐵八卦所至有如魔令,當年少林俗家弟子殷天和為了管閑事惹上八卦門,結果,八卦門終以各種手段使他全家死在鐵八卦下。八卦門不擇手段,武林望之卻步。(見蕭逸《金弓女傑》)

九華派

源出西蜀青城山,據說本為張三峰天師所創。後傳至九華老人。九華老人經過十年苦修,将張三峰所創的拳劍秘法融通悟透,後遍遊蜀中名山大川,深感劍閣之雄、巫山之險、青城之幽、峨嵋之奇,遂将雄、險、幽、奇融入張天師所傳之武功,創出自成一體的九華派武功。九華派武功以雄為氣,以險為意,以幽為技,以奇為制。後九華老人離蜀而結廬于九華山,平生收了三個弟子:江南鶴,紀廣傑、啞俠。其中啞俠身攜記載九華武功的《秘傳拳劍全書》。後啞俠被陝西大盜碧眼狐所害,武籍被高先生帶走,玉嬌龍從高先生處得到《全書》,苦心研練,成為一代高手。直至她見到李慕白後,才知道自己所練的原來是九華派武功。(見聶雲岚《玉嬌龍》)

萬邪教

震蘭香為報殺父之仇,用計重創武林怪傑文儒冠士熊曲星後,與師兄鐵木神劍朱魄和殘魂金掌杜魄青組織的邪派組織。教主是震蘭香,教主之下設四大護法,護法之下是副教主銀蛇劍仇恨天,以下是四大壇主:陰風壇主天殘地缺聶魂邪,天靈壇主魔臂叟邝羽項,地魂壇主踏雪無痕譚魂奇,神火壇主紅面魔君薛武鴻。萬邪教勾結千騎幫、鐵弓幫,欲圖稱霸武林。震蘭香的酷骨殘魂陰功和蕩魂蝕骨迷霧十分歹毒,專以美色淫毒籠絡江湖黑道。該教後被古西風等人鏟除。(見陳青雲《一劍三鷹》)

萬花飄香

江湖幫派。“花自漂落水自流”是江湖上一句切口。凡行走江湖者均知這句話是在告訴你江湖中最具實力的一個黑道貌岸然幫派:萬花飄香;也在告訴你天下一個最可怕的人,飄香樓主柳蝶衣。柳蝶衣的名号衆多:如花仙、花癡、花聖等等,此人愛花成癡,劍術無敵。

萬花飄香設有一樓、二堂、三壇、四門、七十二舵,組織遍布天下,手下直接控制指揮的人數近萬。一個黑道組織能有這麼大的勢力,在江湖中是前所未見的。無怪乎誰也無力抗衡,就連地方官府,也得仰其鼻息,不敢招惹。萬花飄香的代表人物有柳蝶衣、時美嬌、李七郎、燕雲青等,均身懷蓋世武功。

明崇祯皇帝上吊死後,桂王朱由榔在肇慶即位稱帝,國号永曆。萬花飄香曾與吳三桂、孫可望、洪承疇、俠士簡昆化明搶暗奪朱由榔,妄圖挾天子以令諸侯,稱霸武林,最終失敗。(見蕭敬人《鳳栖昆侖》)

天地會

延平郡王鄭成功命部下東近南回大陸創建的反清複明組織。天地會亦稱洪門,拜萬雲龍為始祖。萬雲龍即指鄭成功,“漢”人喪失國“土”即為“洪”。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真名陳永華,下轄十堂,包括前五房五堂,後五房五堂。前五房蓮花堂、洪順堂、家後堂、參太堂、宏化堂。後五房青木堂、赤火堂、西金堂、玄水堂、黃土堂。各堂負責人曰“香主”。天地會活動範圍遍及南方各省,北至山東、直隸一帶,西至山西、四川一帶。陳近南死于通吃島後,天地會勢力大減,陷入群龍無首之中。(見金庸《鹿鼎記》)

天地會是清朝曆史上确曾存在過的民間秘密結社,因,“拜天為父拜地為母”,故名天地會、紅線會、哥老會等。相傳創立于1674年(康熙十三年),從福建、台灣沿海地區逐步擴大到長江流域各省及兩廣地區。會員成份有農民、手工業工人、城鄉勞動者和遊民。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曾有林爽文起義。鴉片戰争後,在湖北、湖南、廣西、廣東多次發動武裝起義。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後,各地天地會首領陳開、李文茂、黃德美、黃位、林俊、劉麗川、朱洪英、胡有祿、 朱九濤等先後在各地起義。到十九世紀後期和二十世紀初年,該會各派中有的曾參加過早期工人鬥争、反洋教鬥争。辛亥革命時期,有些地區的派系受同盟會領導,參加過各次起義。此後這類秘密團體往往為反動勢力操縱和利用,日趨沒落。

邪教

據地苗疆,以制造劇毒聞名江湖。該教豢養一種名謂“天蠶”的小動物,專一吸食人的血肉,常令武林中人不寒而栗。天蠶教中的人大多陰險毒辣,所練的也是邪惡武功,如銷魂天魔舞、屍魔血煞大法等等。天蠶教主桑木空本領高強,性情怪異,亦正亦邪,其三個女兒号稱“瓊花三娘子”,皆美豔動人,倚仗詭秘惡毒的武功遊走江湖,殺人如草芥。(見古龍《名劍風流》)

考天蠶,又名日本柞蠶、山蠶。昆蟲綱、鱗翅目,天蠶蛾科。幼蟲體呈綠色,多瘤狀突起,被剛毛;食山毛榉科栎屬樹葉。繭長圓形,淺綠色,可取絲。成蟲體黃色,翅通常黃色,或帶褐色,中央有眼斑。小說中對天蠶的描給屬于藝術誇張,不足為信。

天鷹教

明教白眉鷹王殷天正因新立入之争,憤而出走别創此教,因而江湖上認為天鷹教是明教的旁支。屬下分為内三堂──天微、紫微、天市,外五壇──青龍、白虎、玄武、朱崔、神蛇,統領各路教衆。在争奪屠龍寶刀中,天鷹教不餘力,紫微堂堂主殷素素出馬,以蚊須針毒傷了武當三俠俞岱岩,搶得屠龍刀,與武當派結仇。對此懵然不知的武當五俠張翠山與殷素素婚後十年方知此事,愧怒之餘,自刎于群雄面前。遣下孤兒張無忌數年後習得神功,繼任明教教主。無忌的外公殷天正遂重返明教,将天鷹教歸并成為明教天鷹旗。(見金庸《倚天屠龍記》)

丐幫

天下第一大武林幫派,由遍布天下的乞丐組成。在武俠小說家構築的江湖世界裡,自唐代迄清代,均有丐幫的存在,綿延達數百上千年,可謂曆史悠久。丐幫形似散亂,實則組織十分嚴密,弟子們十分忠誠,紀律管轄極嚴。除幫主為一幫之尊外,另設長老數人,分舵多處,其弟子地位高下一般以背負口袋的多少而論,九袋最高,一袋為最低。

丐幫主往往武功高強,但又非天下第一。丐幫的最大本領是弟子散布四方,随時随地能夠組織起隊伍投入戰鬥,而且跟蹤放哨,監視敵情,更是丐幫的過人之處。因此舉凡大俠們欲要完成某件功澤武林的大事時,一般都找丐幫協助,而丐幫也向來義薄雲天,為了正義和友情不惜抛頭顱灑熱血。丐幫的級成人員是社會地位最低的人群,但他們個個铮铮硬骨,品格高尚,極少出現卑劣之徒,因此在諸多武俠小說家浩若煙海的作品中,大約唯有丐幫一直作為正面角色出現,方為真正的“名門正派”。

其餘自少林、武當以降,無不曾被寫成難破權欲關的反面形象。這或許表現了武俠小說家們的平民意識:一則熱衷于除暴安良、行俠仗義、抑強扶弱的開俠小說創作的作家們,本就天然具有濃烈的平民意識,尊重百姓而蔑視權威;二則丐幫要永遠成其為丐幫,自然須一直餐風露宿,行走于荒郊野外街頭巷尾,它的存在便決定了它不變的意識。對于丐幫的内組成,不同的小說家說法略異了著名的丐幫幫主可以說是金庸筆下的洪七公和黃蓉(見《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

洪七公的豪放不羁、遊戲風塵與黃蓉的機智百變、法度嚴謹成了以後丐幫幫主的共同性格特征。在金庸筆下,丐幫的獨特武功是打狗棒法,以一根綠玉竹杖将丐幫本應艱苦異常的生涯點化得詩意盎然。打狗棒法隻是曆代幫主相傳。據說丐幫還有一些社會的信符,流落在江湖之上,凡持令符者出現,有如幫主親臨;有時甚至幫主也得聽命于持符之人,調撥幫衆為主驅遣。所幸小說家們未令令符入屑小之徒手中,否則不堪設想。丐幫初有南派、北派之分,至明代,又有“窮家幫”出現,它們多次參與了江湖種種風波,卻始終未能成為主角而叱咤風雲于一時,這又反映了武俠小說家們的某種局限或疏忽。

丐幫的以上事迹,均系小說家言,而現代實際生活中的乞丐狀況,與之略有不同。在曆史上,乞丐是兼容于社會三教九流之間的一個特殊階層,有組織的乞丐更已成為一種職業。乞丐們雖然沒有小說中那樣整齊統一的組織形式,但以一幫一派而生存于世乃勢所必然,他們同五花八門的勢力過往甚密,成為黑社會的一部分。

據考查,乞丐中的首領稱“花子頭”,花子頭手裡有一根皮鞭,是專制乞丐用的形具,也是一種權力象征。隻要幫中人犯了幫規,輕者驅除出幫,趕出本地,重者打死勿論。

在現代中有這樣一個傳說:當年唐明皇被皇奸臣迫害,化裝逃出宮殿,流浪江湖,落入讨要的乞丐群落,交下了不少哥兒們朋友,當上了花子頭。不久,他的皇帝身分顯露,衆乞丐跪拜真龍天子,發誓要為龍頭大哥報仇。唐明皇說:“有朝一日,重登寶殿,朕要把所有奸臣壞人殺掉,讓咱們窮哥兒們揚眉吐氣!”丐幫兄弟們問:“到那時您還能認識我們這幫窮哥兒們嗎?”唐明皇為了不忘共患難的窮哥兒們,用皮條編制一根龍形的黑皮鞭,起名叫“龍鞭”。

然後把龍鞭挂在牆上,雙膝下跪發誓道:“這把鞭子上打君,下打臣,亦打丐幫變心人。我登基後若變心,你們任何人都可用這把鞭子打我,打我勿論”。唐明皇留下了這根龍鞭,并被敬為丐幫始祖,千百年沿襲下來,乞丐們見了鞭子又敬又怕。這個傳說表明了地位低下的丐幫組織為嚴明法紀而尋找權威的需要。

在當代社會中,職業乞丐仍然存在,其組織形式、活動特點等仍保留了許多曆史特點。當代作家劉漢太所著《中國的乞丐群落》、賈魯生所著《丐幫飄流記》等,都生動地記述了當代中國乞丐的生活情景。

少林派

武林第一門派,無論在曆史上還是武俠小說中都被視為中華武學的泰鬥。少林寺僧衆習武源遠流長。早在北魏年間少林建寺初期,即有武裝僧衆保衛寺廟财産。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混戰,割據洛陽的王世充與占據關中的李世民在嵩山一帶厮殺。少林寺洞察時局,決定站在李世民一邊。寺僧率衆以拒僞師,幫了一代英主的大忙。李家天下坐穩後,少林寺“屢被恩寵”,還被特準建立武裝僧兵。從此,少林寺形成育經拜佛與練武并重的傳統。

到了明代中葉,少林寺棍法已自成一派,寺僧參加了江浙沿海抗擊倭寇的戰鬥,在各路應募兵馬中“最為骁勇”,于是聲名大震。明朝亡後,一些前朝遺老隐身少林寺,“殚精奮力于技擊之練習”,為“滅胡興漢”之謀。相傳顧炎武抗清挫敗,曾路過少林寺,作五言長詩追憶少林武僧隋末立功、明代抗倭的功績,哀歎“豈無材傑人,發憤起頹廢”。又傳明朝宗室朱德疇入少林寺剃度為僧,後為少林寺主持,号“痛禅上人”。他曾主持制定“少林寺十戒”,第一戒即為“肄習少林技擊者,必須以恢複中國為志願,朝朝勤修,無或稍懈。”也許就是這個原因,少林武功在順治、康熙數十年間,即有“天下武功在少林”一說。當時的武功高手呂四娘、白泰官、馬和尚、甘鳳池都自诩少林真傳。一些反清團體也借重少林寺的聲望。《洪門問答》寫道:“武從何處學習?在少林寺學習。何拳為先,洪拳為先。有何為證,有拳為證:猛勇洪拳四海聞,出在少林寺内僧,普為天下歸洪姓,相扶明室定乾坤。”由此可見,武俠小說中推崇少林寺,絕非妄談。

少林寺深深陷入武林糾葛,還與它的松散的管理有關。早在明朝時,“中州僧衆不納度牒,今日削發為僧,明日長發為民,任自為之”。白蓮教興起後,少林寺衆多俗家弟子踴躍加入,受挫時又回寺避難。社會上一些“長槍大矢、其技最悍”的強人“亦每削發變形入比丘中”。而少林僧人中一些武功高手也經常借募化之機雲遊四海,到處比武獻技。少林寺與江湖武人的雙向交流,既豐富了少林武功,又傳布了少林的聲望。

不樂幫

專以使人不樂為樂的江湖門派。該幫遠居南海不樂島,前身為醉金烏雲中玉所創之金烏門。當年雲中玉酒醉大漠,感天而悟出妙絕乾坤之九式奇招,是為醉金烏招法,百餘年中鮮有其敵。後多烏門盤踞有樂島,成為江湖中聞名色變的不樂幫。雲中玉之後,其弟子白鶴高立喜穿白色長衣,既高且瘦,輕功極佳,憑一套醉金烏招法和先天無極門失傳之雁翅功稱霸開林數十年,無人能與争鋒。風來儀人稱妙仙子,文學根底淵博,詩詞哥賦,琴棋書畫,無所不精。據說她與人對敵之前,常喜先考較文字功夫。此人擅駐顔之術,年過七十而不輸少婦風采,武功造詣和高立難分伯仲。宮一刀早所從雲中玉習氣波刀法,刀法練成而未得神髓,為師斷其一臂。其後奮發圖強,深得刀法個中三昧,有一刀驚雷之勢。隻是刀法殺機過重,第一刀尤愛斷人手臂。不樂島防衛嚴密,奇陣縱橫,百餘年中登島尋仇者幾無一生還。不樂幫為害江湖,人莫能敵,官府亦無奈他何。幫衆不事産業,好以“不樂之捐”。被找上的都是富甲一方的大戶,寫上金色捐款單的數目總是以百萬計。拒不捐金者,先斷其臂,再敢拒者,取其性命。不樂幫後因内部瓦解,為海無顔、潘幼迪、朱翠等乘機剿滅。(見蕭逸《無憂公主》)

太湖幫

明朝遺民糾合志士、反清複明的秘密組織,勢力遍及長江上下遊。由于幾次密謀失敗,一代英才調謝;加上清廷采取懷柔政策,傳到敖如山湖主手上時,太湖幫已經演變成一個普通的江湖幫會,放棄了反清初衷。不過,此幫不與官方打交道,在黑白兩道别樹一幟。總堂主丁盛幫助主持東海镖局,對于擊潰“江南分令”起了重要作用。(見東方玉《東方第一劍》)

太湖七十二家山寨

包括東洞庭山、西洞庭山等山寨,總寨主王宇庭。諸寨均屬抗擊外族入侵的民間義軍,與北方武林盟主蓬萊魔女、江南武林盟主文逸凡相呼應。(見梁羽生《鳴镝風雲錄》)

五雷盟

由五位少年豪俠組成的俠義組織。大哥西門孝,外号“震天鐘”,以銅鐘為兵器;二哥諸葛涵英,外号“無情闆”,持兩塊鐵闆,據說是周朝定鼎功臣散宜生相傳之物;三哥司馬琮,以兩支玉筆為兵器,據傳為秦朝大将蒙恬所制;四弟歐陽天贶,在五雷盟中功力最高,以萬年寒晶所制的奔雷串為兵器;五弟龔,為号“小雷神”,使銅錘和銅錐。結盟後喊出四句口号:“奔雷盟五義,天下是吾家,盡伸不平恨,碧血灑黃沙”,以行俠仗義為已任,豪氣幹雲,頗為武林人士側目。(見陳青雲《五雷盟》)

五行宮

江湖上行事詭異 一個幫派。乃根據古代陰陽五行學說命名,下設黃金宮、青木宮、白水宮、魔火宮、戊土宮。陰陽五行相生相克,五宮人衆各有神通,但均奉白水宮為主腦。白水宮以獨門功夫----一種腐蝕性級強的魔水稱霸,諸物一遇魔水即爛,即使是倒入土中,也會将土地爛出一個大洞。白水宮宮主是白水娘娘,倒有些許仁厚心腸,設計偉授少俠方寶玉功,佐助他力卻強敵。(見古龍《一劍震神州》)

五嶽劍派

泰山派、衡山派、華山派、嵩山派、恒山派結為同氣連技的五嶽劍派,在江湖上揚名立萬。早年魔教十長老攻打華山時,五派看家劍法盡為所破,高手傷亡慘重,許多劍法就此失傳。五派惱羞成怒,設毒計把十長老誘入山腹石洞中害死,從而憑一些二流劍法繼續稱雄武林。

五嶽劍派在一團和氣中不乏争權奪利的醜行。嵩山派掌門左冷禅、華山派掌門嶽不群都想獨霸五嶽,為此把陷害、收買、暗殺等卑劣手段都用上了。各派内部也不安甯。華山派有劍、氣二宗火并,泰山派有玉玑子等人的吃裡扒外。五嶽劍派很不光彩地合并為五嶽派後,竊居五嶽派掌門的嶽不群故伎重演,把五嶽高手騙入華山山腹石洞中,加上左冷禅突然闖入,互相殘殺,同歸于盡。最後,隻有令狐沖統屬的恒山派人馬還算齊整,但五嶽劍從此一蹶不振。五派的式微不是由于外敵入侵,純粹是内部矛盾激化走向内耗的結果,而且内部的勾心鬥角常常以防範外敵的借口出現。五派中創新受到抑制,能人橫遭排擠,自私打扮成忠義,專橫暢行無阻,這樣一種劣勝優汰的社會結構必然走向消亡。

話說回來,五嶽劍派畢竟屬俠義道,多有頂天立地的英雄,如舍身救護儀琳的華山派弟子令狐沖,甯死不肯賣友的衡山派高手劉正風,古道熱腸的恒山派定閑、定逸師太。他們是五派的脊梁,可漢的是在這樣一種腐朽的社會結構内,他們非但無法挽狂瀾于既倒,而且還往往陷入悲劇性命運之中(見金庸《笑傲江湖》)

日月盟

清初以反清複明為宗旨的民間義軍,總壇設在河南信陽。首領關一孤,真名叫淩霄客關崇嶽。關一孤派人與湘贛邊界的百裡光聯系,試圖擴大日月盟的勢力。(見雲中嶽《紅塵碧玉》)

長青島

黑道上的一個幫會,曾多次在蘇州等地盜竊财物。島主段南溪,但後台老闆是病書生花明。鐵雲在九華山頂峰擊敗段南溪,逼他撤銷島主的如意金旗令,遣散下屬,長青島從此瓦解。(見蕭逸《天龍地虎》)

勾魂幫

黑道幫會。苗疆九鬼惡婆之女崔玉環為實現父願,秘密組成勾魂幫。她以巨大神掌掌法為誘餌,延攬江湖武林高手加入幫中,助她殺戮武林同道。幫衆在行動前服變音丸,使其聲厲如鬼,戴青銅面罩,穿黑色鑲白邊衣服,殺人後用劍在被害人背上劃深且大的“十”字。幫衆互相之間不得暴露身份,也不得向外人透露身份,否則外死。幫衆行動前,以勾魂令是一塊長約半尺,寬可寸許的青銅闆,正反兩面俱鑄着無數栩栩如生、大小不同的猙獰鬼面。在幫主崔玉環習成巨靈神掌蓋世神功後,該幫由秘密轉為公開,勢力鼎盛,三山五嶽的武林人物均投其麾下。但随着崔玉環被金昂霄殺死,該幫也日漸式微了。(見陳青雲《巨掌魅影》)

古墓派

因居住古墓而得名。當年,全真教始祖王重陽舉義師反抗金兵,建造了一座石墓存放軍糧物資,其中機關衆多。義興起失敗後,王重陽憤而隐居古墓,自稱“活死人”,意思是雖生猶死,與金人不共戴天。女俠林朝英對他一往情深,歎惜他一副大好身手埋沒在墳墓之中,便使激将法将他騙出石墓,二人攜手同闖江湖。但王重陽于邦國之仇難以忘懷,常言‘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對林朝英的深情厚意裝癡喬呆,林朝英卻以為王重陽瞧她不起,終于在終南山與他比武決勝,以智鬥力赢得石墓這個賭注。從此住在墓中,終身未曾複出。

林朝英怨恨王重陽,是以竭盡心智,研究出了克制全真派武功的《玉女心經》。林朝英所收皆為女徒,并要她們立誓終身不出古墓,除非有一男子甘願為其獻出生命,誓言方破。因此,此墓中人武功雖強,卻未起門派名字,後因其居住古墓,江湖人便稱為“古墓派”

古墓派幾代皆為處女相傳,至楊過方有男徒。此派輕功卓絕,劍法、拳法靈動精妙,《玉女心經》更是全真派的克星。(見金庸《神雕俠侶》)

龍虎門

一個統帥武林的門派。第一任掌門人宇内一聖張子漁武功蓋世,率弟子圍剿血女獲勝,奪得武林寶典《銀圖秘錄》。第二任掌門人左玄。第三任掌門人盧靖後亦被推為武林盟主。龍虎門為武林安甯作出了重要貢獻。(見卧龍生《鬼谷》)

西域少林派

由中土少林派而衍生的武學流派。宋元之交的某所中秋,少林寺的方丈苦乘禅是由主持一年一度的達摩堂大較技,由方丈及達摩堂、羅漢堂大較技,由方丈及達摩堂、羅漢堂兩位首座考較阖寺弟子武功,查察在過去一年中的進境。衆弟子獻技畢,當達摩堂首卒苦智禅師正欲品評時,香積廚中的火工頭陀越衆而出,指斥苦智武功不足以當達摩堂首座之職,并出手連敗達摩堂首座之職,并出手連敗達摩堂九大弟子。

原來這生性陰鸷的火工頭陀頗有過人之智,二十餘年來偷學了極上乘武功,因常受監廚僧人之毆,使他恨上了全寺僧侶,故于此日顯露身手,出手十分狠辣,竟将心存慈悲的苦智禅師雙掌擊斃,且于當晚将香積廚與之有隙的五位僧人重手打死。阖寺僧衆怒之下,派出幾十位高手追索逃逸的火工頭陀,卻均無功而返。寺中高輩僧侶為此變幫大起争執,互責互咎。羅漢堂首座苦慧禅師一怒而遠走西域,就此開創了西域,就此開創了西域少林一派。

經此一役,少林寺的開學竟而中落數十年。自此定下寺規,凡是不得師授而自行偷學武功者,被發現後重則處死,輕則挑斷筋脈,使之成為廢人。

西域少林開派以後,奉苦慧為師祖,武學造詣頗不同凡響。因相隔路途遙遠,數十年來極少和中州少林互通音訊,但畢竟誼屬同宗,仍相互關照。當西域少林知悉昆侖三聖何足道 要來中州少林約期比武,便派潘天耕等三名弟子赴少林寺傳訊。(見金庸《倚天屠龍記》)

百花谷

江湖幫派。位于百花山中,創始人為百花仙婆 戴瓊英。戴瓊英年輕時貌美聰慧,但際遇坎坷,曾一度堕入風塵,後遇異人救出傳授一身武功,乃僻居百花山中,并四出拯救身世可憐的弱女子帶回山去,領着她們自耕為活。後來那些紅顔薄命憎恨男人的女子紛紛前往投靠,戴瓊英便将她們分品級而冠以花名,有“一品十二命”牡丹、蘭花、梅花、菊花、桂花、蓮花、芍藥、海棠、水仙、蠟梅、杜鵑、玉蘭十二仙子;“二品十二命”珠蘭、茉莉、瑞香、紫薇、山茶、玫瑰、丁香、桃花、杏花、石榴、月季十二姑娘;再下又有“三品十二命”及許多花婢花媽等等。所有女子衣服的左前胸皆繡有與自己花名相符的花卉,極易辨認。

百花谷前是一片森林,谷口是一個地洞,走出地洞,進入谷中,一片綠竹林中布有奇門陣法。穿過竹林,眼羊豁然開朗,但見四面皆山,中有平地約數千畝,樓閣俨然,良田花圃,一派世外桃源之景象。走進房舍區,依次可見“婢屋”、“三品舍”、“二品院”、“一品宮”等等。“一品宮”樓閣仿宮廷而建,回廊闌幹,花木扶疏,優美如畫。越過“一品宮”,眼前出現一幢殿宇,名曰“黉宮”,雄偉壯觀。過黉宮是一片曠場,細草如茵,曠場前面是一座瑰麗巍峨的大殿,紅磚碧瓦,殿門上橫挂一匾,其上雕着“花王殿”三個金字,氣派不凡。

百花谷禁止男人入内,違者處死,亦嚴禁欲谷中女子與外面男人交往,否則逐出百花谷永不收留。但戴瓊英之後的“百花仙子”盧亞仙卻破了這兩條戒律,收進許多男人作為花客,又強行擄掠年輕女子入谷,且派谷中女子頻繁出現于江湖,以期達到統治男人,統治武林的目的,完全違背了戴瓊英創谷初衷,最後使百花谷名存實亡。(見秦紅《虛俠嬌娃》)

全真教

道教分支之一。道教系東漢初年張道陵創于終南山,并不曾有武技,直到東晉元帝年間,全真祖師許真人出,始别立門戶。許真人俗名青陽,中年出家學道,十八年後道成,開功超凡入聖,曾在黃河連斬蛟龍三條,聲名大震。其後,全真教武術一脈放出異采,直到南甯,曆凡十七代掌門至清虛散人,約三百年不衰。

清虛散人仙逝後,王重陽繼們,将全真教派推上頂峰。王重陽繼位,将全真教派推上頂峰。王重陽繼承清虛散人絕技一陽指,在華山論劍中壓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北丐洪七公、南帝 段錦,博得“天下武功第一”稱号。其門下七大弟子亦有所成就。不過,待王重陽死後,教中無人繼承全真教絕學一陽指,終至衰微沒落。(見金音《神箭金雕》)

華山派

五嶽劍派中的一個門派,位于華山玉女峰。自從嶽肅、蔡子峰偷窺《葵花寶典》,華山派分為氣宗、劍宗,各不相讓,導臻玉女峰大比劍,氣宗獨霸華山。僞君子嶽不群任掌門後,一心吞并五嶽,害人又害已,華山派終于式微。(見金庸《笑傲江湖》)

紅花會

江湖中最大的幫會之一,為于萬亭所創,後陳家洛繼任總舵主。紅花會以反清複明為宗旨,幫中切口是:“紅花老祖本姓朱,為救蒼生下凡來”。“一敬桃園義劉關張,二敬瓦崗寨上衆兒郎,三敬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紅花會的行為準則是:“一救仁人義士,二救孝子賢孫,三救節婦貞女,四救受苦黎民”,“一殺大清國奴,二殺貪官污吏,三殺土豪惡霸,四殺兇徒惡棍”。紅花會的四大戒條是:“投降清廷者殺,犯上叛會者殺,出賣朋友者殺,淫人妻女者殺。”

紅花會的組織分六個香堂,即内三堂和外三堂,人數一度達七萬之衆,勢力遍及長江中下遊流域。在争取乾隆皇帝未果反遭其暗算後,紅花主力突圍而出,前往西疆回部圖謀再舉。紅花會的十四位“當家”排列是:總舵主陳家洛、追魂奪命劍無塵、千手如來趙半山、奔雷手文泰來、西川雙俠常赫志常伯志兄弟、武諸葛徐天宏、鐵塔楊成協、九命錦豹子衛春華、駝子章進、鴛鴦刀駱冰、鬼見愁石雙英、銅頭鳄魚蔣四根和金笛秀才餘魚同。(見金庸《書劍恩仇錄》、《飛狐外傳》)

紅衣教

發迹于甘肅的江湖幫派。總舵流動不定,多設于水中大船上。紅衣教主孫漢清,很少與教衆見面,即使開會也是隔着屏風垂聽。紅衣教分舵遍布十八省,每省香堂 一至五個不等。教内級别森嚴,管理嚴密。普通教衆衣飾上綴一星,小得主綴兩星,中香主三星,大香主四星。教中共有中原堂、關東堂、西北堂、西南堂、江南堂、東南堂、海外堂、京津堂八大堂。教中有四大長老,綴五星。四大長老之外,有軍師、左右拾遺、紅衣使者,共八人。此八人能參與教政,面見教主。總舵設有笙歌隊、功勳隊和鐵血隊。功勳隊教衆面貌舉止極似教主,專門在危難場合作教主替身。鐵血隊皆為教主領導,擔負暗殺、綁架、刺探敵情和内部監視事務。紅衣教崛起于江湖,其心不在江湖。初創之時,宗旨為驅逐滿清,恢複中華。因目标宏大,所以教衆均心憂天下,樂于為教務捐軀。紅衣者遍布社會各界,頗有資财,而教主和教衆生活卻極為節儉。此教教規極為奇特,違反教主意志為第一大罪,叛者為第二大罪,其他如教衆男女婚配等規定,頗具邪魔色彩。紅衣教欲聯合武林力量與清廷抗衡,不自量力地做一統武林的嘗試,遭到失敗。教主孫漢清受清廷封賞,走上了勾結朝廷,與武林對抗的道路。(見鬼谷子《打遍東西南北》)

青龍會

江湖上綿延數百年的一個神秘組織,在古龍的多部作品中都曾出現。青龍會下分十二堂,分别以月為代号:“正月”負責目标;“二月”負責滲透;“三月”負責傳遞消息;“四月”負責财源,“五月”負責刑罰;“六月”負責訓練;“七月”負責策劃;“八、九、十月”負責行動;“十一月”負責肅清叛逆;“十二月”負責暗殺。每堂下分三舵;每三個堂又以“春、夏、秋、冬”為序組成“管”。為了幫助狄青麟占勝楊铮,青龍會先後派出三月堂主因景小蝶和二月堂主花舞打語打入 楊府卧底。錘毀滅 了破青龍會,亦打入其中并成為十二月堂堂主。後楊铮等雖部分地打擊了青龍會的力量,但仍未能最終找出其龍頭老大。(見古龍《那一劍的風情》)

青城派

四川境内的一個武學門派,位于青城山松風觀,有道教淵源。當年青城派掌門長青子與林遠圖比武,輸在林的辟邪劍法之下,引為奇恥大辱,三十六歲即郁郁而終。後輩掌門餘滄海滅了林遠圖後裔林震南一家,搶奪《辟邪劍譜》未逞,後死在林震南之子林平之的辟邪劍下。(見金庸《笑傲江湖》)

明教

由摩尼教發展而成的秘密民間組織。據古籍載,古波斯人摩尼創立摩尼教,于7世紀末傳入中國。入華後吸收佛道兩教的部分教義,在民間傳布,發展為一種宗教組織,稱為明教。唐會昌三年禁斷,但仍在江、浙、閩一帶秘密流傳。自唐以來,農民起義往往借此教為組織工具,宣傳民衆。該教酋張角為教祖。唐末五代時流行于陳州一帶,後梁末母乙以此發動起義。北宋、南宋間流行于淮南、兩浙、江東、江西、福建等地,不斷組織農民起義等。摩尼原始教義以光明與黑暗為善惡的本源,光明最終必将戰勝黑暗。教徒奉摩尼為光明之神,并崇拜日月。服色尚白,提倡素食、戒酒、裸葬,務節儉,相親互助,謂為一家,宋代官書或私家著作往往蔑稱其為“吃菜事魔”或“事魔食菜”。武俠小說依據此段史實,加以渲染,鋪陳出許多有關明教的轟轟烈烈的幫事。如叙述元朝時為江湖俠義道所鄙夷仇視的明教于險遭滅教大禍之時,張無忌倚伏九陽神功,見義勇為,挽狂瀾于既倒,出任明教第三十四任教主,并習得明教護教神功“乾坤大挪移”。他率領群雄,東征西殺,反抗朝廷,共襄義舉,使被蔑稱為“魔教”的明教在江湖上揚眉吐氣。小說中描述明教組織嚴密,教主之下設左右光明使者、四大護法王、五散人,以及金、木、水、火、土五旗掌旗使。(見金庸《倚天屠龍記》)金庸每在作品中涉及明教時,總是先将之描述得怪異邪詭,為正人君子不齒,其後方大開大阖地寫出所謂邪派人物中亦不乏豪氣幹雲的大丈夫或敢作敢為的“真小人”,且辯論會地拉出某些正派人物的可鄙可憐可氣之外,來闡述一種正亦邪、邪亦正,執于正邪之分是無理且無謂的辯證觀點。但在其它武俠小說作者筆下,“魔教”則全然是陰毒邪惡的化身,沒有什麼翻案餘地了。

拜月教

一個全由女子組成的神秘教派。所傳内功太陰玄功和輕功追月身法俱是江湖上罕見的高深武功。拜月教中的人物人人武功高強,尤以劍法為著。拜月教本在回疆以北,曾兩次涉足中原,俱被趕回,後立下毒誓,要再入中原立足盤根,傳教收徒。多年後朝中太監魏公公為了對付“揮手無情”王孫,派人以重金和重諾将拜月教請入中原。教主月姬是位美貌的姑娘,詭計多端,行事詭異,王孫多次吃了她的苦頭。幾經争鬥,月姬率衆弟子铩羽而歸。(見王寶寶《多情王孫無情手》)

南少林

指南少林寺和南少林派。據今人考證,南少林寺位于福建莆田九蓮山。據說少林一派在中國共有九支,分别位于河南、福建、廣東、四川和陝西境内,但可考的隻有嵩山少林寺雖多次遭到浩劫,但屢毀屢修,得以偉存;而九蓮山的少林已于清初被焚毀,如今僅有斷碑殘址而已。

南少林派是武林流派之一。此派傳習者崇嵩山少林寺為祖庭,所傳拳技稱“南少林拳”。傳說清康熙或乾隆年間,清廷畏少林武功成患,派兵圍焚南少林寺,僅至善祥師等五人逃出。他們在福州編傳了“五祖拳”。至善禅師之徒洪熙官創洪拳,另有蔡、莫、李、劉四徒亦分創拳術于廣東,形成了南少林派武術的基本内容。

恒山派

五嶽劍派中的一個門派,位于恒山見性峰,有佛學淵源。嵩山派欲将五嶽劍派合而為一,恒山派掌門定閑師太堅決不從,結果在側霞嶺、水月庵兩處遭伏擊,差點全軍覆沒。定閑量太被嶽不群暗害,彌留之際,請令狐沖接掌恒山。令狐沖相助恒山派脫離險厄後退位,由儀清掌理恒山門戶。(見金庸《笑傲江湖》)

神龍教

教址在遼東灣靈蛇島,亦稱神龍島,是江湖上的邪派組織。教主洪天通,武藝高深莫測,萬其他自制的豹胎易筋丸等毒藥,教衆聞之色變,成為臣服部屬的有力工具。神龍教下設青龍、黃龍、赤龍、白龍、黑龍使,由武藝高強的有功者擔任。教主的信物是五龍令,見五龍令如見教主。洪天通大搞個人崇拜,教衆必須忠字當頭,叛教者則被推入蛇窟。洪天通得蘇荃為夫人後,大量誅殺功臣,寵幸少男少女,終于引發了老少之争,使神龍教走向瓦解。神龍教曾參與對《四十二章經》的争奪,并曾受過羅刹沙皇敕封,參與不利于清廷的限謀與活動。神龍島被韋小寶率水師攻破後,神龍教教衆星散,最後洪教主與少數追随者自相殘殺,同歸于盡。(見金庸《鹿鼎記》)

泰山派

五嶽劍派中的一個門派,位于泰山,有道教淵源。創始人為東靈道長。天門道長為掌門人時,對左冷禅吞并五嶽的野心執意不從,被買通的内奸和左道之士害死。派中高手被嶽不群誘進華山思過崖山洞觀摩劍法石刻,遭到暗算無一生還。(見金庸《笑傲江湖》)

衡山派

五嶽劍中的一個門派,位于衡山城。第二号人物劉正風與魔教長老結為琴箫知音,竟遭滅族滅門。衡山衆高手又誤中嶽不群、左冷禅吞并五嶽的野心,卻潔身自好,遊于方外。(見金庸《笑傲江湖》)

幽冥教

江湖上稱霸一時的門派。采花賊威練成《銀圖秘錄》神功後創立幽冥教,意欲主宰武林。幽冥教濫殺江湖中人,火燒少林寺,激起群豪憤怒。各派推盧靖為武林盟主,前往剿滅幽冥教。在五虎嶺,雙方展開血戰,楊威等十惡不赦的大魔頭伏誅,幽明教從江湖上消失。(見卧龍生《鬼谷》)

唐門

飲譽武林的暗器家族,以暗器和毒藥雄踞蜀中一隅,行走江湖達數百年之久。唐門人善于設計、發明和使用各種暗器,并精于弄毒。唐門始祖有《毒經》傳世,遺訓“統率百毒,以解民厄。”規定唐門掌門必須由唐姓直系子弟擔任,經、袍、珠、杖這唐門四寶由掌門人保管,以免贻害武林,折損唐門聲譽。

唐門世代居于唐家堡,考唐家堡約在今四川重慶城外,下設十大部門,各司毒藥配方與提煉、暗器設計與制造、解藥制作與保管,以及警衛防護、訓練子弟、分配任務、巡邏出擊等工作。這十大部分分别由唐家嫡系中的十大長老掌管。

唐家的家傳武功為七煞奪命鞭法,威力平平,唯暗器和毒藥獨樹一幟。據說唐門暗器共七種,江湖上常可見到的是毒針、毒蒺藜和斷魂砂,其上均淬有劇毒,非唐家的獨門解藥而不能解。唐家使用暗器的最高超手法稱“滿天花雨”,練至登峰造極時,一雙手可同時打出六十四個部位,防不勝防。為了徹底消滅大風堂的勢力,唐家以重金美女籠絡了火器世家霹靂堂,研制出一種将霹靂堂的火藥和唐家暗器相結合的新型暗器,既可發射取人性命,又可空中爆裂傷人。這種暗器名為“散花天女”。

唐門的人物和事迹廣泛見于諸多新派武俠小說中,所述唐家人的性格與品質各有不同。我國武術史上并無唐門記載。(見東方玉《紅線俠侶》、古龍《白玉老虎》等書)

浣花劍派

武林門派之一。北宋初年,武林名宿蕭栖梧以其自創的獨特劍法飲譽江湖。他藝成名就之後,于蜀中成都浣花溪畔建立基業,廣收弟子,号稱浣花劍派。蕭栖梧雲世後,其子蕭西樓、蕭東廣繼承父親衣缽,苦心經營,将浣花劍派發展成為當時武林實力排名前十名的名門大派。南宋之後,蕭家少年名俠蕭秋水青了于藍,成長為号令江湖的一代武學宗師。(見溫瑞安《神州無敵》)

海魔教

又稱海魔五教,由五個本來絕無關聯的幫會組合而成。這五個幫會是潛鲸幫、海城幫、飛盜會、水魔堂和三仙教。海魔僅用十餘年就雄霸整個東海,總教主是賀譽。(見古龍《快刀浪子》)

雪山派

稱雄西域的武林大派。以淩霄城為總部,掌門威德先生白自在,以雪山劍法為立派之本。雪山派祖師生性愛梅,所以雪山劍法中夾雜了許多梅花、梅萼、梅枝、梅杆的形态,兼古樸飄逸而有之,有“老枝橫斜”、“風沙莽莽”、“明駝西來”、“暗香疏影”、“梅雪争春”、“胡馬越嶺”、“明月羌笛”等招術。雪山劍法雖然招術繁複、以輕靈變幻為長,内力修為卻無獨到之秘。掌門人白自在長年固守淩霄城,閉門不出,妄自尊大,自以為是“古往今來劍法第一、拳腳第一、内功第一、暗器第一”,後來才知天外有天,自己的武功仍是差得太遠。雪山派第二代弟子中佼佼者有氣寒西北白萬劍、風火神龍封萬裡等。(見金庸《俠客行》)

斷劍門

江湖門派。數百年前,司徒世家在武林中乃一大宗派,以劍術飲譽當世,不料卻在一夜之間毀在血魔王手下。血魔王不但将司徒家的一流好手全部殺光,也将司徒家所有的劍全部削斷。司徒世家受此奇恥大辱,不少幸存的長輩皆引頸自殺,隻剩下一位長者,少數婦孺。這位長者帶着婦孺避入荒山絕地,忍辱含羞,苦練劍術,以期湔雪奇恥。十五年後,司徒世家的幼兒終于茁壯成人,大家均練得一身好功夫,于是便出而尋仇。哪知這時候已找不到血魔王的蹤迹。于是,司徒世家改名斷劍門,以示不忘前恥。數百年後,徐不凡持血劍從斷劍門十名子弟的胯下通過,并在司徒家的祠堂虔誠上香行三叩九拜大禮,代血魔王化解了這一場恩怨。(見曹苦冰《血劍屠龍》)

峨眉派

中國武術流派之一,以四川峨眉山為發祥地。峨眉武術的淵源,尚未考查清楚,據明代一些記載來看,大約是在少林拳術的基礎上,結合四川地方自然風物的特點而形成的。在明代,峨眉派武術肯定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技法和風格。明未有峨眉山僧普恩禅師所傳的“峨眉槍法”,後有白眉道人所傳的白眉拳、綠鴨道人所傳的鴨開拳等。對于峨眉派的源流和技術體系,現代武學界說法不一:有人将四川境内流傳的黃林派、餘門拳、白眉拳等土生土長的拳術作為峨眉拳的基本内容;另有人将近代以來四川流傳的僧、嶽、杜、趙、洪、化、字、會等八門,黃林、點易、鐵佛、青城、青牛等五派,統歸為峨眉派。武俠小說中所描述的峨眉派,早期主要受還珠樓主的影響,基本納入能吞吐飛劍、上天入地的劍仙系列,後期則較為簡略,在一定程度上參閱了今峨眉武功的特點,創造出峨眉劍派、青城劍派等以清秀靈巧或詭異奇崛為特點的武功。

黑虎堂

江湖中迅速崛起的一個恐怖組織,俨然已與西方魔教分庭抗禮。黑虎堂總堂之下又設三個分堂--黃犬、灰狼、白鴿。黃犬、灰狼、白鴿。黃犬堂負責追蹤,灰狼堂負責搏殺,白鴿堂的任務是負責刺探和傳遞各路的消息。黑虎堂的發展壯大,與這三個分堂極高的辦事效率是分不開的,尤其是白鴿堂,武林中所有成名人物的身世、相貌、門派及其特長與嗜好,堂中均有一份記錄的資料。黑虎堂的堂主飛天玉虎方玉飛陰險毒辣,他為了攫取到更多的财寶設計了一個大陰謀,甚至以詭計逼使大俠陸小鳳為之奔波。但陸小鳳一場辛苦之後終于弄清真相,方玉飛也喪生在魔教護法寒梅的劍下。(見古龍《陸小鳳》)

嵩山派

五嶽劍派的一個流派,位于嵩山勝觀峰。嵩山派掌門左冷禅身為五嶽劍派盟主,位望尊崇,仍不甘心,定要把五嶽劍派合而為一,結果害人又害已,嵩山派終于式微。(見金庸《笑傲江湖》)

魔教

本名日月神教。教邪佞之徒,專與名門正教作對,殺人良多,罪惡昭彰,且所擅武功多陰損歹毒,故正教中人貶之為魔教,總舵設在黑木崖。早年魔教十長老二攻華山,奪得名動江湖的武學秘籍《葵花寶典》,盡破五嶽劍派劍法。後世教主任我行自創“吸星大法”,專吸對手内力,江湖中聞之色變。他察覺屬下東方不敗不甘居人下,故意授予《葵花寶典》,誘其走火入魔。不料東方不敗先下手為強,囚禁任我行,篡奪了教主之位。東方不敗閉宮修習《葵花寶典》上的武功,把教務托給男寵楊蓮亭全權處理。楊蓮亭剛愎自用,鋤除教中功臣,人心浮動。任我行在教中右使向問天的幫助下逃出西湖底死牢,智取黑木崖,殺死東方不敗,重掌魔教,并且野心勃勃地要消滅五嶽劍派,卻在出征途中暴卒。性行高潔的任我行之女任盈盈接任教主後,與情人令狐沖一道化幹戈為玉帛,然後卸職完婚。新任教主向問天無意征正教諸派,從此江湖上相安無事。

魔教數百年曆史中,最有興味的是楊蓮亭專寵時期,個人崇拜風氣大盛,連生性耿直的上官雲也開口閉口“教主令旨英明,算無遺策”,小孩竟用“教主寶訓”反對父親。棟梁之臣紛紛落馬,溜須之徒炙手可熱,獨裁統治在一片谀詞鬧曲中悄悄走到了盡頭。更有趣的是東方不敗在山呼萬歲聲中内心卻十分孤獨,甯願獨處密室繡花也不想聽屬下的“胡吹法螺”(見金庸《笑傲江湖》)

此外許多武俠小說中多有魔教之稱,如在金庸《倚天屠龍記》中,魔教即為“明教”蔑稱。參風“明教”條。

霹靂堂

地處江西,主人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雷氏家族,以制造極其厲害的炸藥、火器而稱霸武林。霹靂堂不僅制造而且還大量販賣火器,獲利甚豐,簡直可稱得上富可敵國。勢大材大,江南霹靂堂因此數百年聲名不墜。對霹靂堂的描述見于諸多的港台武俠小說名家的著作中,尤以古龍為甚。在古龍《白玉老虎》中,霹靂堂堂主雷震天蓄吞并蜀中唐門,因而與唐家女子娟娟結為夫妻,卻不料聰明反被聰明誤,竟被唐門囚住,且刺瞎雙眼,鎖住雙手,扔在地洞裡,過着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在古龍《名劍風流》中,養尊處優、頭腦簡單的霹靂堂堂主雷風,為武林盟主“俞放鶴”火燒了李家棧,還洋洋自得,脾睨自雄,結果被“俞放鶴”殺人滅口。

霹靂堂在江湖上可說是亦正亦邪,其名聲雖響,但卻非以武功勝,而且後世雷家子弟承繼萬千家财,從小就是席豐履厚,并未真下苦功練習武藝,因此到後來隻是靠火藥和财富支撐着偌大的門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