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真主黨

黎巴嫩真主黨

黎巴嫩反對派政黨
真主黨(阿拉伯語:‮حزب الله‬‎,英語:Hezbollah,法語:Hezbollah。真主黨是阿拉伯語“Hizballah”的意譯,“Hizba”原意為“黨派、群體”)是1982年黎巴嫩人為了抵抗以色列侵占該國南部,在伊朗的幫助下成立的什葉派伊斯蘭政治和軍事組織。其是黎巴嫩主要的反對派政黨。除武裝反以活動外,該黨還從事一系列社會活動,如開辦孤兒院、興辦學校、興建文化中心、經營診所、建築公司等。
    中文名:黎巴嫩真主黨 外文名:Hezbollah 别名:

曆史

1982年6月,成立于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間,創始人是穆薩維。該組織成立初期一直處于秘密狀态,1984年開始使用“真主黨”的名稱,1985年發表聲明宣告正式成立。

1990年,黎巴嫩内戰結束後,黎各派别根據政府的決定,解除了各自的武裝,但真主黨以抗擊以色列為由,沒有解除武裝組織及上繳武器。

1991年,阿以和談開始後,真主黨頻繁襲擊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設立的“安全區”。因此,以色列一直視真主黨為“恐怖組織”,并将其作為重點打擊和報複的對象,多次襲擊其基地。1992年2月,真主黨總書記穆薩維在以色列的空襲中被炸身亡。此後,哈桑·納斯魯拉接替穆薩維的位子,成為真主黨的領袖。

1992年起,真主黨開始參加黎巴嫩議會選舉,并成為黎巴嫩最大的反對黨。

2000年5月,以色列從黎巴嫩南部地區撤軍後,該地區實際上由真主黨控制。由于以色列沒有從黎巴嫩、叙利亞和以色列交界地區有争議的薩巴阿農場撤軍,真主黨武裝組織對以境内目标的襲擊一直沒有中斷。

2006年7月12日,真主黨因綁架以色列2名士兵導緻以色列猛烈轟炸黎巴嫩南部,雙方爆發軍事沖突。

2012年8月10日,美國宣布制裁向伊朗輸送汽油的叙利亞國家石油公司,同時美國财政部宣布制裁黎巴嫩真主黨,表示真主黨不僅直接向叙利亞提供“訓練、參謀及後勤支援”,而且還充當中間人,協調伊朗對叙利亞政府的援助。

政黨發展

組織結構

真主黨遵從霍梅尼的意識形态,号召在黎巴嫩建立伊斯蘭共和國形式的政府。2003年的競選口号是通過和平民主的手段建立伊斯蘭政府。支持消滅以色列并與哈馬斯等其他伊斯蘭軍事組織在這一目的上合作。除軍事部分外,還有慈善、新聞、教育,社區建設等機構,是黎巴嫩主要的政黨之一。

真主黨主要由從“伊斯蘭阿邁勒運動”分裂出來的力量組成,其組織嚴密,裝備精良,擁有民兵約5000人,在年輕的穆斯林中很有影響。真主黨總部設在貝卡谷地的巴勒貝克市,最高領導機構是由12人組成的協議委員會,主要活動區域集中在貝卡谷地、貝魯特南郊和黎巴嫩南部等什葉派地區。現任書記是哈桑·納斯魯拉(2012)。

軍事力量

兵力:600正規遊擊隊、3000後備軍、10000民兵

武器:13000支火箭、彈道導彈、C-802導彈、迫擊炮

領袖

賽義德·哈桑·納斯魯拉(阿拉伯語:‮حسننصرالله‬‎,1960年8月30日-),黎巴嫩真主黨總書記。納斯魯拉1960年出生于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郊區的一個什葉派穆斯林家庭。16歲時,納斯魯拉到中東著名的伊斯蘭教什葉派聖城,伊拉克南部城市納傑夫學習宗教。在納傑夫,納斯魯拉結識了後來成為黎巴嫩真主黨首任總書記的賽伊德·阿巴斯·穆薩維。

創建真主黨:1978年夏天,納斯魯拉回到黎巴嫩。次年,他加入了“阿邁勒運動”,擔任貝卡地區的領導人。1982年,以色列軍隊入侵黎巴嫩,大量什葉派穆斯林難民湧入貝魯特南郊。難民們希望擁有自己的組織,于是納斯魯拉脫離“阿邁勒運動”,在伊朗的霍梅尼的支持下,納斯魯拉和穆薩維一起創建了真主黨。穆薩維被推舉為首任總書記。

擔任總書記:1992年2月16日,穆薩維在黎巴嫩南部被以色列戰鬥機炸死。真主黨領導層内部在總書記人選上發生了争執。因為納斯魯拉同穆薩維的特殊關系,他最終成為了真主黨的總書記。

政治綱領

1、以伊斯蘭為指導,強調烏裡瑪的核心作用

把《古蘭經》視作理論和行動的出發點,認為“當今社會一切問題的全部答案”都在其中。該黨拒絕承認自己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而自稱是伊斯蘭主義者,他們認為,黨的基石是“遵循《古蘭經》和真正的遜奈之路,而原教旨主義者遵循的是先知生活的曆史時代烏裡瑪領導穆斯林社會是真主黨的理論基礎。該黨稱“烏裡瑪是領導社會走向伊斯蘭化的最佳人選”。常用《哈底斯》中“烏裡瑪是先知繼承人”這句話來說明烏裡瑪的關鍵作用。

2、反對西方,反對以色列

真主黨将世界分為壓迫者和受壓迫者兩類。西方國家和以色列屬前者,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特别是伊斯蘭民族是後者。真主黨認為,西方強權者掠奪第三世界資源,否認第三世界民族自決權,削弱其自給能力,阻撓它們在政治、經濟上獲得完全獨立。對于以色列,該黨認為它在巴勒斯坦的存在是不合法的。

3、聖戰觀

真主黨将聖戰定義為信仰者為履行宗教義務而采取的所有活動, 是“對付剝削者而采取的基本防衛措施”。是《古蘭經》所要求的行為。法德拉甚至認為恐怖主義是合法的,是對他們的贊譽,他聲稱, “如果有人用石塊擊我, 我絕不可能送其一支玫瑰”。武裝反以就是真主黨聖戰的具體實踐。據不完全統計,1984年以來90%的黎武裝反以行動均為真主黨所為。

4、奮鬥目标

1989年以前,真主黨主張通過伊朗式革命道路,在黎建立伊斯蘭共和國。1989年結束黎内戰的塔伊夫協議簽定後,真主黨在德黑蘭召開特别會議,經激烈争論,決定将黨的目标轉變為支持黎南部抵抗運動,在黎建立一個多元政體,以實現法德拉倡導的“黎巴嫩化” 。

5、反對中東和談

真主黨認為,阿以問題的唯一解決之路是消滅以色列,因為對于猶太人來講,“和平”一詞蘊含着“巴勒斯坦人和黎巴嫩人必須放棄被占領土地”的含義。法德拉呼籲穆斯林用武力對付猶太人。該黨反對任何政治解決方案。

對外關系

其合法存在被很多阿拉伯和穆斯林國家所承認。然而,西方國家包括英國、美國認為真主黨是一個恐怖組織。

與伊朗

真主黨成立以來受到伊朗和叙裡亞的大力援助。伊朗是以什葉派為主的國家,真主黨為什葉派武裝政黨,且伊朗與真主黨同樣強烈反對以色列,由于這種淵源,伊朗為真主黨訓練士兵,提供政治、軍事和财政支持。真主黨精神領袖法德拉稱伊朗為伊斯蘭運動的根據地,他本人同伊朗宗教領袖哈梅内伊有30餘年的友誼,伊朗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黎以關系

以色列從黎巴嫩撤軍以後,它與真主黨武裝的沖突也幾乎沒有停止過。雙方經常展開大規模的襲擊和報複性反襲擊。以色列曾在2012年7月24日向歐盟提出将黎巴嫩真主黨列入恐怖組織名單,歐盟以其成員國在該問題上沒有共識為由拒絕了這一要求。

與西方

西方國家包括美國、以色列、英國和加拿大等視真主黨武裝為恐怖組織。

2013年7月22日,歐盟成員國外長召開會議,歐盟28國外長同意将真主黨武裝列入黑名單,決定将真主黨武裝列為恐怖組織,指其須為歐洲的恐怖攻擊負責。分析稱,這不僅讓黎巴嫩局勢出現動蕩,還會給西方帶來巨大壓力,在叙利亞問題上更使其陷入更為被動的境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