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霄

淩霄

紫葳科淩霄屬藤本植物
淩霄(學名Campsis grandiflora (Thunb.) Schum.),别名紫葳、五爪龍、紅花倒水蓮、倒挂金鐘、上樹龍、上樹蜈蚣、白狗腸、吊牆花、堕胎花、芰華、藤羅花。落葉攀援藤本,莖木質,表皮脫落,枯褐色,以氣生根攀附于它物之上。葉對生,為奇數羽狀複葉頂生疏散的短圓錐花序。花萼鐘狀,花冠内面鮮紅色,外面橙黃色。雄蕊着生于花冠筒近基部,花絲線形,細長。花藥黃色,個字形着生。花柱線形,柱頭扁平。蒴果頂端鈍。花期5-8月。可供觀賞及藥用,花為通經利尿藥,可根治跌打損傷等症。據李時珍雲“附木而上,高達數丈,故曰淩霄”。[1]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中文學名:淩霄 中文别名:紫葳、中國霄、大花淩霄 英文名:Chinese trumpet creeper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又稱木蘭綱。 亞綱:菊亞綱(Asteridae) 目:玄參目(Scrophulariales) 科:紫葳科(Bignoniaceae) 亞科:硬骨淩霄族 屬:紫葳屬(Campsis) 種:淩霄 C. grandiflora 分布:黃河和長江流域、廣東、廣西、貴州

形态特征

淩霄屬Campsis Lour落葉攀援藤本。葉對生,奇數羽狀複葉;小葉柄具鋸齒。花桔紅色至洋紅色,成頂生聚傘或圓錐花序;萼管狀鐘形,5裂,花冠漏鬥狀,在萼上膨大,具大形開展之5裂,各裂端圓;雄蕊4,2強,不外露;子房2室,基部有大花盤。蒴果伸長具柄,縱裂,具革質果瓣,由隔壁上分離。種子多數,扁形,具2大翅。本屬2種,我國有1種

江蘇沭陽遠通苗木園藝場淩霄落葉木質藤本。羽狀複葉對生;小葉7~9,卵形至卵門面披針形,長3~7cm寬1.5~3cm,先端長尖,基部不對稱,兩面無毛,邊緣疏生7~8鋸齒,兩小葉間有淡黃色柔毛。花橙紅色,由三出聚傘花序集成稀疏頂生圓錐花叢;花萼鐘形,質較薄,綠色,有10條突起縱脈,5裂至中部,萼齒披針形;花冠漏鬥狀,直徑約7cm。蒴果長如豆莢,頂端鈍。種子多數。花期6~8月,果期11月。

淩霄,多皺縮卷曲,黃褐色至棕褐色,完整花朵長4~5cm。萼筒鐘狀,長2~2.5cm,裂片5,裂至中部,萼筒基部至萼齒尖有5條縱棱。花冠先端5裂,裂片半圓形,下部聯合呈漏鬥狀,表面可見細脈紋,内表面較明顯。雄蕊4,着生在花冠上,2長2短,花藥個字形,花柱1,柱頭扁平。氣清香,味微苦、酸。

美洲淩霄

完整花朵長6~7cm。萼筒長1.5~2cm,硬革質,先端5齒裂,裂片短三角狀,長約為萼筒的1/3,萼筒外無明顯的縱棱;花冠内表面具明顯的深棕色脈紋。本種形态上寫淩霄相似,唯小葉9-11枚,橢圓形至卵狀長圓形,先端尾尖。花萼5等裂,分裂較淺,約裂至三分之一,裂片三角形,向外微卷,無凸起的縱棱;花冠為細長的漏鬥形,直徑較淩霄小,橙紅色至濃紅色,内有明顯的棕紅色縱紋,筒部為花萼的3倍。花期7-10月,果期11月。

生長習性

淩霄花喜充足陽光,也耐半蔭。适應性較強,耐寒、耐旱、耐瘠薄,病蟲害較少。以排水良好、疏松的中性土壤為宜,忌酸性土。忌積澇、濕熱,一般不需要多澆水。淩霄要求土壤肥沃、排水好的沙土。淩霄花不喜歡大肥,不要施肥過多,否則影響開花。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分布于黃河和長江流域、江蘇、廣東、廣西、貴州,各地有栽培。

品種區别

中國淩霄與美國淩霄的區别:

中國淩霄原産中國中部地區,為落葉藤本,奇數羽狀複葉,對生,小 淩霄葉7~11片,多數為9片,葉脈處無毛。頂生圓錐花序,由三出聚傘花序集成;萼筒鐘狀,淺綠色,5裂至中部,且有5條縱棱;花筒較長;花冠唇狀漏鬥形,橙紅色,花大,花徑約6厘米。在南京花期為6月下旬至9月中旬。

美國淩霄原産北美洲,與上種主要區别在于小葉7一15片,多數11一13片,葉脈及葉柄上多細柔毛;花序繁茂緊密,但花冠較小,花徑約3-4厘米,深橙紅色;花筒較短,萼筒棕紅色,質厚光滑無棱,裂得也較淺。在南京花期為6月-10月。栽培上,比上種廣泛。

生境分布

産長江流域各地,以及河北、山東、河南、福建、廣東、廣西、陝西,在台灣有栽培;日本也有分布,越南、印度、西巴基斯坦均有栽培。

生于山坡,分布于黃河和長江流域、江蘇、廣東、廣西、貴州,各地有栽培。

藥材性狀

多皺縮卷曲,完整者長約5cm。萼筒長約2cm,暗棕色,萼齒淩霄先端不先等5裂,萼筒基部至萼片齒尖有5條明顯的縱棱線。花冠黃棕色,先端5裂,裂片半圓形,下部聯合呈漏鬥狀,表面具棕紅色細脈紋。雄蕊4,着生于花冠上,二強,花藥個字形,花柱1。氣微香,味微苦而略酸。

性能功效

除觀賞價值外,淩霄花還是一種傳統中藥材,具有行血去瘀、涼血祛風之功能,味辛酸,性微寒歸肝、心包經、功能活血散瘀,涼血祛風。主治月經不調、經閉症瘕、産後乳腫、皮膚瘙癢、痤瘡等病症。

文獻收入:

【性味與歸經】甘、酸,寒。歸肝、心包經。

【功能】與主治行血去瘀,涼血祛風。用于經閉癓瘕,産後乳腫,風疹發紅,皮膚瘙癢,痤瘡。

【注意】孕婦慎用。

【貯藏】置通風幹燥處,防潮。

【英文名】 FLOS CAMPSIS

【别名】紫葳、五爪龍、紅花倒水蓮、倒挂金鐘、上樹龍、上樹蜈蚣、白狗腸、吊牆花、堕胎花、芰華、藤羅花

【成分】

含芹菜素(apigenin)、β-谷甾醇等。

【鑒别】

1.該品粉末黃棕色。花粉粒類圓形,直徑24~31μm,具3孔溝,表面有極細密的網狀雕紋。腺毛淡黃色或黃棕色,頭部扁圓形、類圓形或長圓形,側面觀細胞似栅狀排列1~2層,柄1~3細胞。花冠表皮細胞類多角形,具螺紋導管。

2.取該品粉末約0.5g,加石油醚(60~90℃)15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棄去濾液,藥渣加甲醇15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淩霄花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μl,分别點于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G薄層闆上,以氯仿-甲醇(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碘蒸氣中熏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顔色的斑點。

功能主治

【花】:涼血,化瘀,祛風。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癓瘕,産後乳腫,風疹發紅,皮膚瘙癢,痤瘡。

【根】:活血散瘀,解毒消腫。用于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骨折,脫臼,急性胃腸炎。

【用法用量】:花5~9克,根15~50克,外用鮮根适量,搗爛敷患處。

【注意】:孕婦慎用。

【貯藏】:置通風幹燥處,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

【拉丁名】:藥材FlosCampsis原植物 Campsisgrandiflora(Thunb.)Loisel.

【功效分類】:活血調經藥

【藥材基原】:為紫葳科植物紫葳的花。

藥材鑒定

【性狀鑒别】

⑴淩霄花多皺縮卷曲,完整者長3-5.5cm;花萼鐘狀,淩霄長約2cm,棕褐色或棕色,質薄,先端不等5深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萼筒表面有10條縱脈,其中5條明顯;花冠黃棕色或棕色,完整無缺者展平後可見先端5裂,裂片半圓形,下部聯合成漏鬥狀,表面可見細脈紋,内表面較明顯;冠生雄蕊4,二強,花藥呈“個”字形,黑棕色;花柱1枚,柱頭圓三角形。氣微香,味微苦、酸。

2.美洲淩霄花完整花長6-7cm;花萼較短,約為花冠的1/3,黃棕色或淡紫紅色,硬革質,先端5等裂,萼筒無明顯縱脈棱;花冠黃棕色,長5.8-6.5cm,内表面具深棕色脈紋;柱頭扁短三角形。餘同淩霄花。

均以完整、朵大、色黃棕、無花梗者為佳。

【顯微鑒别】

花表面觀:

1.淩霄①花萼内、外表面具腺毛,腺頭扁圓形或類圓形,頂端稍平,由10-40多個細胞組成,直徑39-90μm,含黃色分泌物和油滴;腺柄極短,1-2細胞。腺毛周圍的表皮細胞平,周壁有放射狀角質紋理。氣孔不定式。花萼裂片邊緣具少數非腺毛,1-7細胞組成,長43-200μm,直徑15-19μm,先端圓鈍,表面具線狀角質紋理。②花冠僅裂片邊有少數非腺毛及腺毛的特征同花萼。

2.美洲淩霄①花萼外表面腺毛的腺頭有(6-)50-80細胞,直徑39-58μm;腺柄多單細胞,少為2-10細胞;腺毛基部表皮細胞常向外突起。花萼裂片邊緣有少數非腺毛,1-6-23細胞。餘同淩霄。②花冠外表面于裂片邊緣有非腺毛1-5細胞,長55-300μm,直徑16-36μm。内表面腺毛衆多,腺頭7-60餘細胞,直徑86-146μm;裂片邊緣非;裂片邊緣非腺毛1-15細胞。餘同淩霄。

藥源分布

【植物資源分布】:中國南北各地均有分布。主産江蘇、浙江等地。

【植物生态環境】:生幹山谷、溪邊、疏林下,或攀援于樹上、石壁上或為栽培。

人工栽培繁殖方式

主要用扡插、壓條繁殖,也可分株或播種繁殖。扡插多選帶氣生根的硬枝春插,夏季壓條。分株多用根蘖,播種繁殖的幼苗應行遮蔭,每年需要冬剪,疏除過幹枯枝。花前追肥水,可促其葉茂花繁。

1.氣候土壤:喜溫暖濕潤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砂質壤土、粘壤土均能生長。

2.種植:

2.1.扡插繁殖,可在春季或雨季進行,北京地區适宜在7-8月。截取較堅實粗壯的枝條,每段長10-16cm,扡插于砂床,上面用玻璃複蓋,以保持足夠的溫度和濕度。一般溫度在23-28℃,插後20天即可生根,到翌年春即可移人大田,行距60cm、株距30-40cm。南方溫暖地區,可在春天将頭年的新技剪下,直接插入地邊,即可生根成活。

2.2.壓條繁殖:在7月間将粗壯的藤蔓拉到地表,分段用土堆埋,露出芽頭,保持土濕潤,約50天左右即可生根,生根後剪下移栽。南方亦可在春天壓條。

2.3分根繁殖:宜在早春進行,即将母株附近由根芽生出的小苗挖出栽種。

3.田間管理:初栽的小苗要注意澆水、松土、除草,5月中旬或6月初可退肥1次,以提高花的産量。

生長特點

較耐水濕,并有一定的耐鹽堿性能力。花期6-9月。形态特征株高約20m。樹皮灰褐色,呈細條狀縱裂。葉對生,奇數羽狀複葉,小葉7-9枚。頂生聚傘花序或圓錐花序,花大型,漏鬥狀繁殖與栽培扡插、壓條、分株及播種法繁殖。應用淩霄花于豐、秋季開花,花期長,花朵大,鮮豔奪目。适用于攀附牆垣。淩霄多皺縮卷曲完整花朵。着生在花冠,花藥個字形,花扁平。氣清香,味微。完整花朵。萼筒先端裂,裂片,萼筒,萼筒外無明顯的縱棱;花冠内表面具明顯的。淩霄薄葉木質藤本,借氣根攀附于其服物上。可在春季或雨季進行。截取較堅實粗壯的枝條複蓋,以保持足夠的溫度和濕度。一般溫度可生根,到翌年春即可移田。繁殖方法。淩霄不易結果,很難得到種子,所以繁殖主要采用扡插法和壓條法方法是選擇健壯、無病蟲害枝條管理措施。植株到一定程度,要設立支杆。每年發芽前可進行适當疏剪,去掉枯枝和過密枝,使樹形合理,利于生長。開花之前施一些複合肥、堆肥,并進行适當灌溉。保留,同時修根,保留主要根系,上冬季置不結冰的室内越冬,嚴格控制澆水,早春萌芽之前進行修剪。溫暖地區,可在春天将頭年的新技剪,直接即可生根成活。具棱狀網裂。先端尾狀漸尖,基部闊楔形,兩側不等大,邊緣有粗鋸齒,兩面無毛,小葉柄着生處有淡。花序頂生,圓錐狀,花大不等5裂,裂至筒之中部,裂片披針形;花冠漏鬥狀鐘形,裂片,圓形,開展蒴果。種子多數,扁平,有透明的翅。種形态上寫淩霄相似圓形,先端尾尖。花萼5等裂,分裂較淺,向外微卷,花冠為細長的漏鬥形,直徑較淩霄小内有明顯的筒部為花萼。

栽培技術

沭陽遠通苗木提供淩霄1.繁殖方法:淩霄不易結果,很難得到種子,所以繁殖主要采用扡插法和壓條法。

①扡插繁殖。南方多在春季進行,北方多在秋季進行,長江中下遊地區宜于4-5月進行,成活率很高。方法是選擇健壯、無病蟲害枝條,剪成10~15cm小段插入土中,20天左右即可生根。

②壓條繁殖。淩霄莖上生有氣生根,壓條繁殖法比較簡單,春、夏、秋皆可進行,經50天左右生根成活後即可剪下移栽。

2.管理措施

早期管理要注意澆水,後期管理可粗放些。植株長到一定程度,要設立支杆。每年發芽前可進行适當疏剪,去掉枯枝和過密枝,使樹形合理,利于生長。開花之前施一些複合肥、堆肥,并進行适當灌溉,使植株生長旺盛、開花茂密。盆栽宜選擇5年以上植株,将主幹保留30-40cm短截,同時修根,保留主要根系,上盆後使其重發新枝。萌出的新枝隻保留上部3-5個,下部的全部剪去,使其成傘形,控制水肥,經一年即可成型。搭好支架任其攀附,次年夏季現蕾後及時疏花,并施一次液肥,則花大而鮮麗。冬季置不結冰的室内越冬,嚴格控制澆水,早春萌芽之前進行修剪。

3.病蟲害防治。在高溫高濕期間,淩霄易遭蚜蟲危害,發現後應及時噴施40%樂果800-~500倍液進行防治。

病蟲害防治

淩霄的病蟲害主要有淩霄灰斑病、白粉病、根結線蟲病、霜天蛾、大蓑蛾、蚜蟲等。

防治方法是清除病落葉,燒毀。發病期噴灑波爾多液或多菌靈等藥劑。白粉病可噴灑粉鏽甯或退菌特等藥劑。加強根結線蟲檢疫,病土壤用殺線蟲劑處理,盆栽可在盆土内施呋喃丹後澆水。害蟲幼蟲期噴灑敵百蟲、敵敵畏、溴氰菊酯、辛硫磷等任一種藥劑。

蟲害防治

淩霄花的病蟲害較少,但應注意及時防治。沭陽遠通苗木提供淩霄

【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

葉斑病和白粉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灑。

粉虱和介殼蟲:常在生長期發生,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200倍液噴殺

蚜蟲:在春秋幹旱和高溫高濕期間,易遭危害,發現後應及時噴施40%樂果500-800倍液進行防治。

應用價值園林綠化

淩霄是理想的垂直綠化、美化花木品種,可用于棚架、假山、花廊、牆垣綠化。其莖、葉、花均可入藥,有瀉血熱、破血淤的功能。

園林用途:淩霄生性強健,枝繁葉茂,入夏後朵朵紅花綴于綠葉中次第開放,十分美麗,可植于假山等處,也是廊架綠化的上好植物。

經濟價值

【十年間價格跌宕起伏】

早在1996年,淩霄花的價格産地收銷17元之間,通過藥材收購站層層加價,到市場售價在30元左右,從收購到市場翻了一番,但這不是淩霄花的最高值。自此之後淩霄花的價格在衆多花類品中一路看好。到了1997年江蘇連雲港總共收了5噸貨,加上其它産地5噸,共計10噸,當時收購己達到30-32元,亳州市場銷售達50元,且供不應求。到了2000年,随着需求增加,一些藥廠又開發出針劑産品種,用量加大,市場猛升到70-80元。2001年突破百元大關,且來貨不多。粗略算下,2000年市場種子用量己達20噸。高價位刺激,像江蘇連雲港南城鎮,是全國淩霄花的主産地,占全國産量80%,花農利用牆頭,院落,在山坡上,大田地裡搭架擴種,2002年當是政府,為了增加花農收入,提高淩霄花品牌,申報了“國家中藥保護品種”江蘇淩霄花基地。大力發展江蘇淩霄種植面積到2003年價格又落到50元,2004年降到40元,2003年己降到20-22元,淩霄花一路走低,産量大增己達30噸,到2006年收購價15-16元,市場銷售價18元,這是淩霄花進入市場最低潮期。但這隻是一種暫時現象,自10月份以來淩霄花很快出現反彈趨勢,6-8月份的18元錢一路高歌,上升到目前的20-21元。

【市場的用量和産量的現狀】

淩霄花作為一個花類冷貨品種,且生長分布相當廣泛,其價格為什麼在短短幾年中一路走高呢?筆者認為:一是淩霄花雖然遍布中國十幾個省份,但都以觀賞為主,大部分花散落無人采收,采收期6月份又是雨水最多,大部分收不上來,即使收下來,遇上陰雨天無法晾曬,也會前功盡棄。二是淩霄花在1995-2000年,市場多集中幾家,大戶經營,多有暴利,貨少價高。2000年經營戶由原來幾家發展到幾十家,銷售道路拓寬了,從十七家中藥材專業市場到藥廠,用藥單位,飲片廠用量增大了。亳州市場年銷售15噸、安國8噸、廉橋5噸、成都3噸、廣州清平2噸、玉林2噸、西安2噸、禹州1噸,加上其它共計用量40噸左右。

【主産地面臨的發展狀況】

随着淩霄花十年的升降,是高價刺激的藥農種植管理采收使産量猛增。十年中該品種産量增加了六倍,價格于2001相比下降了5倍。近期筆者關于淩霄花的行情走勢,走訪了一些花農、種植大戶,與他們進行了探讨,作為一枝獨秀港城淩霄花,作了詳細分析,并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一)南城鎮栽培該品種曆史悠久,花農在種植,管理加工都有一定的經驗,淩霄花從根栽到開花,需三年整個花期不受病蟲害的危害,能達到無農藥殘留,形成無公害綠色中藥材。

(二)采收後至秋天必須剪去多餘枝條,能便于來年通風、養份的均衡來提高産量。

(三)2006年連雲港将擴大城市開發,将南城鎮列為經濟開發區,通過城市的建設将要毀掉一大部分,造成淩霄花資源減少。

(四)連雲港屬港口開放城市。勞動工時高,低廉藥價将要影響淩霄花的采摘。

【後勢分析】

淩霄花農每人每天可采幹品3-4千克,約50-60元的收入,開山修路,每人每天60-80元,一部分人認為采花不如打工,任其該品種自生自滅。采收下來,如遇陰雨天,涼響的花的品質也很低。

該品種主産南城鎮、雲台鄉東磊村、雲台林場。一部分人對淩霄花心灰意冷開始連根刨掉,這樣會對淩霄花是一種緻命的打擊。連雲港今年的産量10噸加其它産區5噸,與用量40噸相差遙遠。由于該品種屬小三類品種,所以一直引不起炒家的重視,故而導緻物少價揚的強勁勢頭,不斷續升,完全供需發生偏失。前幾年不被人所重視,幾前年已成為暢銷品種,就今年的銷勢狀況,市場将要突破40噸,與産量15噸相比這無疑給淩霄花千載難逢的機遇!

鑒于以上因果關系,淩霄花供需将有很大的缺口,其價格在今後仍将一路飄紅。

中醫傳承文獻記載

沭陽遠通苗木淩霄淩霄花,原名“紫蔚”,始載于《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中品。以“淩霄花”為名始見于《唐本草》,該書在“紫蔚”項下曰:“此即淩霄花也,及莖、葉具用。”《圖經本草》也載:“紫蔚,淩霄花也。依大木,歲久延引至巅。”李時珍稱其附木而上,高數丈,故曰淩霄,在《本草綱目》中有詳細的描述:“淩霄野生,蔓才數尺,得木而上,即高數丈,年久者藤大如杯,初春生枝,一枝數葉,尖長有齒,深青色。自夏至秋開花,一枝十餘朵,大如牽牛花,而頭開五瓣,赭黃色,有細點,秋深更赤。八月結莢如豆莢,長三寸許,其子輕薄,如榆仁、馬兜鈴仁。其根長亦如馬兜鈴根狀。”

實用驗方

1、治瘀血阻滞,月經閉止,發熱腹脹:淩霄花9克,赤芍15克,丹皮9克,紅花6克,桃仁9克,當歸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2、治久病瘧母,肝脾腫大:淩霄花9克,蟅蟲9克,鼈甲10克,大黃10克,紅花6克,桃仁9克,當歸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3、治血熱風盛的周身癢症:可單用淩霄花9克,水煎服;或用散劑酒調服;或淩霄花9克,生地30克,赤芍10克,歸尾9克,白藓皮10克,荊芥9克,防風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

4、治皮膚濕癬:淩霄花9克,雄黃9克,白礬9克,黃連10克,羊蹄根10克,天南星10克。研細末,用水調勻外擦患處,每日3次。

典籍論述

1.《本草衍義補遺》:淩霄花,治血中痛之要藥也,且補陰捷甚,蓋有守而獨行,婦人方中多用何哉。

2.《綱目》:淩雷花及根,甘酸而寒,莖葉帶苦,行血分,能去血中伏火,故主産乳崩漏諸疾及血熱生風之證也。

3.《本草經疏》:紫藏,入肝行血之峻藥,故主婦人産乳餘疚,及崩中、額底、血閉塞熱、赢瘦諸證;至于養胎,決非其性之所宜,用看慎之。

4.《本草述》:紫蔬之氣寒,其味威先而勝,苦後而殺,知入血而散熱結無疑矣。第丹溪雲補陰甚捷,在瀕湖又言入血分而去伏火,固非專于通行看也。如纓希雍以為行血峻藥,或亦據《本草》所謂治額瘸、通血閉而雲乎?《日華子》雲治熱毒風,蓋化熱毒風,即血中所郁之熱,化而為毒風也。性雖主行,然必其能補陰而後能除熱毒風,是即行為補也。如疑其止能行血,試思此味何以複畏鹵鹹?蓋多食鹹貝以傷血,畏傷血者,必非峻于行血看也。丹溪言其有守而能獨行,又豈臆說欽。

5.《本草崇原》:紫藏,近時用此為通經下胎之藥。仲景鼈甲煎丸,亦用紫藏以消額痕,必非安胎之品,《本經》養胎二字,當是堕胎之訛耳。

6.《本經逢原》:淩雪花,額痛血閉,血氣刺痛,厲風惡瘡多用之,皆取其散惡血之功也。

7.《本草求真》:凡人火伏血中,而見陽結血閉,風癢、崩帶、綴痛,一切由于血瘋血熱而成者,所當用此(淩霄花)調治,蓋此專主瀉熱,熱去而血自活也。是以肺癰之藥,多有用此為君。妊娠用此克安看,以其内有瘋積,瘋去而胎即安之意也。所雲孕婦忌服者,恐其瘋血既無,妄用恐生他故也。此為女科必用之藥,但當相症施治耳。

8.《本草正義》:淩霄之花,吳普謂神農、雷公、峻伯皆作宰,扁鵲苦鹹消目肖清血分之熱,故可以活血行滞,而亦可治帶下崩中。《本經》專主婦人産乳餘疾,正以初産乳子之時,陰血已虛,孤陽偏旺,最宜此酸鹹微寒,直入血分,借以固護既耗之元陰,而收攝浮遊之隕焰。可見古人之治産後,皆以助陰抑陽為主,正與晚近庸俗之見,産後妄用溫補,耗爍陰液者,兩得其反。又治崩中,則專以亢陽妄行,不能自攝之崩中而言,非謂可以統治血虛不守之崩陷。題瘸血閉,蓋亦為血熱太甚,灼爍成瘋看言之,亦非陰寒凝結之綴痛閉塞可知。

藥用選方

①治婦人、室女月候不通,臍腹痛,一切血疾:紫葳100克,當歸、(蓬莪術)各50克。上為細末。空心冷酒調下10克,如行十裡許,更用熱酒調一服。(《雞峰普濟方》紫葳散)

②治女經不行:淩霄花為末。每服10克,食前溫酒下。(《徐氏胎産方》)

③治崩中漏下血:淩霄花末,溫酒服方寸匕,日三。(《廣利方》)

④治通身癢:淩霄花為末,酒調服5克。(《醫學正傳》)

⑤治皮膚濕癬:淩霄花、羊蹄根各等量,酌加枯礬,研末搽患處。(《上海常用中草藥》)

⑥治肺有風熱,鼻生疱:淩霄花25克(取末),硫黃50克(别研),膩粉5克,胡桃四枚(去殼)。先将前三味和勻,後入胡桃肉,同研如膏子,用生絹蘸藥頻頻揩之。(《楊氏家藏方》紫葳散)

⑦治酒齄鼻:

一、淩霄花、山栀子。上等分,為細末。每服10克,食後茶調下,日進二服。(《百一選方》)

二、以淩霄花研末,和密陀僧末,調塗。(《嶺南采藥錄》)

⑧治痫疾:淩霄花,為細末。每服15克,溫酒調下,空心服。(《傳信适用萬》)

⑨治大便後下血:淩霄花,浸酒飲服。(《浙江民間草藥》)

⑩治誤食草藥毒者:每用淩霄花同黑豆一處蒸熟,揀去花,隻服豆三、五粒。(《履CHAN岩本草》)

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

淩霄喜充足陽光,也耐半蔭。适應性較強,耐寒、耐旱、耐瘠薄、耐鹽堿,病蟲害較少,但不适宜在暴曬或無陽光下。

以排水良好、疏松的中性土壤為宜,忌酸性土。淩霄要求土壤肥沃的沙土,但是不喜歡大肥,不要施肥過多,否則影響開花。

扡插繁殖

主要用扡插、壓條繁殖,也可分株或播種繁殖。扡插多選帶氣生根的硬枝春插,夏季壓條。分株多用根蘖,播種繁殖的幼苗應行遮蔭,每年需要冬剪,疏除過幹枯枝。花前追肥水,可促其葉茂花繁。

可在春季或雨季進行,北京地區适宜在7-8月。截取較堅實粗壯的枝條,每段長10-16cm,扡插于砂床,上面用玻璃複蓋,以保持足夠的溫度和濕度。一般溫度在23-28℃,插後20天即可生根,到翌年春即可移人大田,行距60cm、株距30-40cm。南方溫暖地區,可在春天将頭年的新技剪下,直接插入地邊,即可生根成活。

壓條繁殖

在7月間将粗壯的藤蔓拉到地表,分段用土堆埋,露出芽頭,保持土濕潤,約50天左右即可生根,生根後剪下移栽。南方亦可在春天壓條。

分根繁殖

宜在早春進行,即将母株附近由根芽生出的小苗挖出栽種。

管理養護

早期管理要注意澆水,後期管理可粗放些。

植株長到一定程度,要設立支杆。每年發芽前可進行适當疏剪,去掉枯枝和過密枝,使樹形合理,利于生長。開花之前施一些複合肥、堆肥,并進行适當灌溉,使植株生長旺盛、開花茂密。

盆栽宜選擇5年以上植株,将主幹保留30-40cm短截,同時修根,保留主要根系,上盆後使其重發新枝。萌出的新枝隻保留上部3-5個,下部的全部剪去,使其成傘形,控制水肥,經一年即可成型。搭好支架任其攀附,次年夏季現蕾後及時疏花,并施一次液肥,則花大而鮮麗。冬季置不結冰的室内越冬,嚴格控制澆水,早春萌芽之前進行修剪。

病蟲防治

淩霄的病蟲害主要有淩霄灰斑病、白粉病、根結線蟲病、霜天蛾、大蓑蛾、蚜蟲等。

葉斑病和白粉病

防治方法: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灑。

粉虱和介殼蟲

防治方法:常在生長期發生,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200倍液噴殺

蚜蟲

防治方法:在春秋幹旱和高溫高濕期間,易遭危害,發現後應及時噴施40%樂果500-800倍液進行防治。

文化象征

有關花語

淩霄花的花語是“聲譽”。

淩霄花是連雲港市名花之一。千年古鳳凰城——南城鎮,素享“淩霄之鄉”美譽。

淩霄花為多年生木質藤本,有硬骨淩霄和淩霄之分。這兩種港城都有,硬骨淩霄居多。

淩霄花适應性較強,不擇土,枝丫間生有氣生根,以此攀緣于山石、牆面或樹幹向上生長,淩霄花寓意慈母之愛,經常與冬青、櫻草放在一起,結成花束贈送給母親,表達對母親的熱愛之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