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遠抗戰

綏遠抗戰

百靈廟戰役
綏遠抗戰又稱為百靈廟戰役,是1936年在國民政府蔣介石的推動支持下,中國綏遠地方當局傅作義部與日本支持的德王等蒙古分裂分子之間發生的一場局部戰争。以中國晉綏軍、中央軍全勝而告終,這次勝利有力的推動了中國全國抗日高潮的到來。随着日、僞軍在戰場上的不斷失敗,僞軍紛紛反正,使“敵力大減,敵氣沮喪”,從而得以以較小的代價獲得重大的勝利。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名稱:綏遠抗戰 地點:内蒙古綏遠 時間:1936年11月-1936年12月 參戰方:中國、日本 結果:中國獲勝

戰役經過

綏遠抗戰從1936年11月15日開始,到12月19日結束。整個抗戰又分為紅格爾圖戰鬥、百靈廟戰鬥和錫拉木楞廟戰鬥。其中尤以百靈廟戰鬥影響最大,因而人們通常把綏遠抗戰稱作“百靈廟戰役”或“百靈廟大捷”。

獲勝原因

綏遠抗戰是國民政府駐綏部隊抗擊以日本人為顧問、以僞軍為主力,旨在保衛國土、收複失地而取得圓滿勝利的一次戰役。僅就軍事角度而言,最主要的原因是戰役指導正确。它一掃1933年時長城抗戰中分兵把口、處處設防、被動挨打的消極防禦方針,采取了主動出擊、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作戰方針。

掌握優勢,機動兵力,把打擊目标首先指向對中國威脅最大、敵主力所在之紅格爾圖,爾後再及其他。每戰都集中兵力打擊敵之一部,對餘敵取守勢。由于集中兵力各個擊破,使晉綏軍每戰均居于優勢。傅作義在戰後總結說:“以綏省現有之兵力,若分路迎擊,必緻兵力分散,處處薄弱,重蹈過去長城抗戰各不相及之複複,難期成果;必須集結優勢,先擊一路,再及其他,期能各個擊破。”

采取奇襲戰術也是獲得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紅格爾圖之戰時,傅令彭毓斌、董其武率部出敵不意地抄襲敵後,使其猝不及防。百靈廟之戰時,各部隊“晝伏夜行,竭力秘密”,逼近敵陣地;迨全部攻擊部隊進入攻擊位置時,“百靈廟守敵仍在酣睡,竟一點也未發覺”。

意義

此戰沉重的打擊了德王的僞蒙疆政權,使得綏遠成為穩定的抗戰大後方,也成為在華北唯一未被日軍侵占的省份,此戰過後日軍的第一階段侵華宣告結束,僞滿洲國和僞蒙疆國相繼成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