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

漢語漢字
宕,漢字二級字,讀作dàng,形聲字,最早見于甲骨文。本義是洞屋,引申有拖延,擱置;放縱,不受拘束;洞穴;洞屋等意思。[1]
  • 中文名:宕
  • 拼音:dàng
  • 繁體:宕
  • 部首:宀
  • 五筆:PDF
  • 倉颉:JMR
  • 鄭碼:WDG
  • 筆順:44513251
  • 名稱:宕
  • 筆畫:8
  • 部首筆劃:5
  • 四角号碼:30602
  • UniCode:CJK統一漢字U 5B95
  • 釋義:洞穴;洞屋宕,過也。一曰洞屋。從宀,碭省聲。――《說文》。按,字從宀,洞屋當為本訓。洞屋者,四圍無障蔽之謂。

字源演變

會意字。從亡,從石。西周金文中,“宕”有以“廣”為形旁的異體(應隸定為“右”),後來這種異體沒有沿用下來。“宕”所從的“石”的上部,一直到漢代的隸書中,仍保持篆文的寫法,類似于“廠”。到楷書中把撇與橫的交接點移到橫的中間。

本義是洞屋。《說文》:“宕,過也。一日洞屋。從亡,砀省聲。”林義光《文源》:“石為砀省不顯。洞屋,石洞如屋者。從石、廣。洞屋前後通,故引申為過。徐灏注箋:“岩,蓋石室空洞之義。”由洞屋引申有通過、寬廣、放縱、飄蕩、拖延、拖下等意義。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dàng

名詞

洞穴,洞屋

cave

宕,過也。一曰洞屋。從宀,砀省聲。——《說文》

坑窪

pit

兼茅中自時有偃宕,疑為虎穴。——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楚遊日記》

空曠,昏暗

宕冥

動詞

穿過,通過

pass

邗子尋犬,宕入仙穴。——《列仙傳》

離開

臣聞函車之獸,離山必斃;絕波之鱗,宕流則枯。——《宋書·袁淑傳》

飄蕩

萬耒支援南畝去,千崖通辟東風宕。——郭沫若《滿江紅·蘆笛崖》詞

放縱,不受約束

indulge

性豪宕,不拘細行。——《金史·姬汝作傳》

豪宕

開擴

非遍覽山川形勢之勝,不足以宕心胸。——清· 默堂主人《〈續闆橋雜記〉弁言》

耷拉着,懸挂

droop

寬皮宕肉

拖延

procrastinate

宕延,宕賬

形容詞

潇灑跌蕩。常用以形容詩文風格

芸問曰:“各種古文,宗何為是?”

餘曰:“……昌黎取其渾,柳州取其峭,廬陵取其宕,三蘇取其辯。” ——清·沈覆《浮生六記·閨房記樂》

tàn

名詞

地名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過也。一曰洞屋。從宀,砀省聲。汝南項有宕鄉。徒浪切

說文解字注

(宕)過也。

宕之言放蕩也。谷梁傳引傳曰。長狄兄弟三人。佚宕中國。

一曰洞屋。

洞屋謂通迵之屋。四圍無障蔽也。凡道家言洞天者、謂無所不通。

從宀。砀省聲。

徒浪切。十部。

汝南項有宕鄉。

汝南郡項縣。地理志、郡國志同。春秋經之項國也。今河南陳州府項城縣是其地。

康熙字典

《廣韻》徒浪切。《集韻》《韻會》大浪切。音湯。《說文》:過也。一曰洞屋。從宀,砀省聲。《谷梁傳·文十一年》:長翟兄弟三人,佚宕中國。

又州名。秦漢諸羌地。後魏内附,周置宕州。陝西化外,汝南項有宕鄕。

又《集韻》:采石工謂之宕戸。

又《正字通》:與蕩通。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

韓國

日本

書法演示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全濁

徒浪切

dʰɑŋ

集韻

全濁

大浪切

dɑŋ

韻略

徒浪切

增韻

徒浪切

中原音韻

江陽

全清

taŋ

中州音韻

江陽

他浪切

洪武正韻

全濁

徒浪切

d‘aŋ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