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玉

軟玉

矽酸鹽礦物組成的集合體
軟玉(和田玉、閃石玉),是指閃石類中某些(如透閃石、陽起石等系列礦物)具有寶石價值的矽酸鹽礦物[1]。細小的閃石礦物晶體呈纖維狀交織在一起構成緻密狀集合體。中國新疆和田是軟玉的重要産地,那裡的軟玉被人們稱之為“和田玉”。
  • 中文名:軟玉
  • 外文名:nephrite
  • 用途:
  • 分類:
  • 别名:和田玉
  • 主要顔色:可分出白玉、青玉、青白玉等
  • 重要産地:中國新疆和田
  • 主要礦物:以透閃石為主
  • 主要顔色:可分出白玉、青玉、青白玉等
  • 透明度:透明至半透明、不透明
  • 光澤:油脂光澤、蠟狀光澤或玻璃光澤
  • 光性特征:非均質集合體
  • 發光性:紫外線下軟玉為熒光惰性
  • 硬 度:6.0-6.5
  • 韌 度:韌度極高,僅次于黑金剛石

簡介

軟玉是指閃石類中某些(如透閃石、陽起石等系列礦物)具有寶石價值的矽酸鹽礦物組成的集合體。軟玉并不是礦物的名稱,它是由細小的閃石礦物晶體呈纖維狀交織在一起構成緻密狀集合體,質地細膩,韌性好。軟玉有很多種,顔色豐富,都具有油脂光澤。中國新疆和田是軟玉的重要産地,那裡的軟玉被人們稱之為“和田玉”,2003年被定為“中國國玉”。

基本特征

簡介

(1)主要礦物:以透閃石為主。

(2)主要顔色:按顔色可分出白玉、青玉、青白玉等。

白色者可稱為白玉,其名稱有羊脂白、梨花白、象牙白等,尤以質地細膩、光澤滋潤的羊脂白最珍貴。青玉色澤深綠、灰綠色,顔色均一,質地細膩。介于白玉和青玉之間者為靑白玉。

按顔色特征還有一些傳統叫法。如“黃玉”:淡黃到蜜蠟黃色,黃中閃綠,色多淺淡,少見濃者,色濃時極貴重,優質者不次于羊脂白玉;“碧玉”:暗綠、深綠或墨綠色,顔色純正者為佳。“墨玉”:為深淺不等的黑色,黑白相間,黑白相間的顔色可用于俏色作品;“糖玉'似糖紅色,糖玉往往和白玉或育白玉呈漸變過渡關系,顔色以血紅色顔色最好。

(3)硬度:6-6.5

(4)相對密度:2.90-3.10

(5)光澤:玻璃光澤至油脂光澤。

(6)透明度:透明至半透明、不透明。

(7)折射率:點測法常為1.60-1.61。

(8)放大檢査:呈纖維交織結構。

分類

軟玉稱真玉,軟玉按顔色可分為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黃玉、黑玉、糖玉、花玉等。我國是軟玉的著名産出國之一,主要産于新疆的昆侖山、天山和阿爾金山地區。它們均具有蠟狀光澤,純潔乳白,從曆代玉器看,我國用玉以軟玉為主,古軟玉在我國被稱為傳統玉石。軟玉常見顔色有白、灰白、綠、暗綠、黃、黑等色,多數不透明,個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澤,軟玉的品種主要是按顔色不同來劃分的。根據琢藝軒和田玉的介紹,白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稱羊脂玉。青玉呈灰白至青白色,當前有人将灰白色的青玉稱為青白玉。碧玉呈綠或暗綠色,有時可見黑色髒點,是含雜質如鉻尖晶石礦物等所緻。當含雜質多而呈黑色時,即為珍貴的墨玉。黃玉也是一種較珍貴的品種。青玉中有糖水黃色皮殼,現有人稱其為“糖玉”,白色略帶粉色者有人稱之為“粉玉”,虎皮色的則稱為“虎皮玉”等。

産地和品種

軟玉産地較多,由于不同産地的軟玉因成因不同,質量存在明顯差别,因此,市場上已經實際存在按軟玉産地進行分類的現象。如新疆和田玉、青海軟玉、俄羅斯軟玉等,經常稱之為新疆料、青海料、俄料、韓料等。

新疆和田玉

新疆和田玉主要分布于塔裡木盆地之南的昆侖山深處,西起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幹縣之東的安大力塔格及阿拉孜山,中經和田地區南部的桑株塔格、鐵克裡克塔格、柳什塔格,東至且末縣南阿爾金山北翼的肅拉穆甯塔格。在此範圍内3500-5000m的高山上分布衆多的軟玉原生礦床和礦點,而在相關河流中還産和田玉仔料,主要河流是喀拉喀什河、玉龍喀什河流域。居住在這兩條河兩岸的居民祖祖輩輩在河谷地帶挖玉采玉。

新疆和田玉主要礦物成分為透閃石,含微量陽起石、透輝石,蛇紋石、綠泥石和黝簾石等。原生礦體産于中酸性侵入體與前寒武紀變質岩系中含鎂碳酸鹽岩石的接觸帶及其附近,沿層面,構造破碎帶和接觸帶分布。礦體主要呈團塊狀、囊狀和透鏡狀等,質量好的産于大理岩中,以白玉、青白玉、青玉和墨玉為主;次生礦主要以水蝕卵石形式産于河床礫石中,質地細膩,溫潤而凝重,使得和田玉光澤不浮、不輕狂、不偏執,深沉而厚重,是中國人追求和贊美的品質,因此,新疆和田玉質量上乘,舉世無雙。

新疆和田玉不但曆史悠久,顔色豐富,品種齊全,山料、仔料、山流水和戈壁料均有,質量最好,是軟玉中的極品。也是最早将新疆和内地之間聯系起來的橋梁和紐帶。最早奔波于“絲綢之路”上的駝隊,馱着的不是絲綢,而是和田玉,因此,“絲綢之路”的前身應該是“玉石之路”。

青海

20世紀90年代初,經牧民報礦,在青海格爾木昆侖山三岔口附近,發現了一個新的軟玉礦床,并随之得到開發利用。我們通過Magellan320型GPS精确定位确定,礦區位于東經94o22.125,北緯35o54.627附近,北距格爾木市南73.4km,海拔4250米。青海軟玉雖然地處于高寒偏遠山區,海拔雖高,但相對高差不大,開采條件較為容易,因此,年開采量曾達到數十噸。青海軟玉的發現和開采利用對中國玉雕業的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青海玉色彩豐富,除白色系列外,還有青、綠、黃、紫色等,一般顔色不正,普遍帶有灰色調;在透明度上,青海玉普遍比新疆和田玉高;在光澤上,青海玉缺乏新疆和田玉那種特有的油脂光澤。由于光澤和透明度的原因,使得青海玉總體上缺乏新疆和田玉特有的溫潤凝重感,并稍顯輕飄。

通過我們多次的實地考察和長期的室内研究,青海玉的主要礦物成分是透閃石,但其含量低于新疆和田玉,除此之外,普遍含有方解石、透輝石、矽灰石、白雲石等,其中矽灰石是新疆和田玉所沒有的。從結構上看,青海玉與新疆和田玉結構基本相同,主要以纖維交織結構為主,但青海玉的礦物顆粒明顯比新疆和田玉粗,青海玉一般為0.05-0.005mm,而新疆和田玉一般小于0.01mm,多數在0.001mm左右。反映在結晶度上,青海玉明顯比新疆和田玉高,這也是造成青海玉質量和外觀特征與新疆和田玉存在明顯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

青海軟玉以山料為主,有少量戈壁料和山流水,記載中沒有關于籽料的記載。

俄羅斯

俄羅斯軟玉産地較多,但當前國内市場上的俄羅斯玉主要來自俄羅斯布裡亞特自治共和國首府烏蘭烏德所屬的達克西姆和巴格達林地區,鄰近貝加爾湖。俄羅斯軟玉顔色豐富,有白、黃、褐、紅、青、青白等色,而且往往多種新色分布在同一塊軟玉之上。從其斷面看,顔色呈明顯分帶現象,從邊緣到中心,顔色依次為褐色、棕黃色、黃色、青色、青白色、白色;礦物顆粒從邊部到中心由粗變細。由于受構造運動的影響,鐵氧化物常沿裂隙浸染,形成較有特色的棕色、褐色等,類似于新疆的糖玉。研究表明,俄羅斯玉的礦物組成主要是透閃石,次要礦物有白雲石、石英、磷灰石、綠簾石、滑石、磁鐵礦等。

與新疆和田玉相比,俄羅斯軟玉的礦物成分大緻相同、結構相似、成因類型相同。不同之處在于:①俄羅斯玉主要以山料為主,缺乏新疆和田玉仔料、山流水這樣高質量的品種;②俄羅斯玉雖然同樣以纖維交織結構為主,但礦物顆粒稍粗,一般為0.02-0.005mm,接近青海玉,因此,其外觀上質地細膩程度不夠,油脂光澤不足而略帶瓷性特征;③俄羅斯玉的糖玉主要是氧化鐵沿構造裂隙浸染形成,與新疆和田玉仔料、山流水因暴露地表受氧化鐵浸染形成的特征具有明顯差别;④由于俄羅斯軟玉結構較粗,加之多受後期構造運動的影響,因此,俄羅斯玉的韌性較新疆和田玉偏低。

岫岩

岫岩軟玉主要分布于岫岩縣細玉溝溝頭的山頂上。在細玉溝東側的白沙河河谷底部及兩岸的一級階地泥砂礫石中有河磨玉産出;而在靠近原生礦的山麓或溝谷兩側的坡積物和洪積物中還有山流水玉産出。岫玉軟玉顔色多樣,主要有白色、黃白色、綠色和黑色等基本色調,以及大量介于上述色調間的過渡色。

岫岩軟玉主要由微晶透閃石組成,含少量的方解石、磷灰石、綠簾石、蛇紋石、綠泥石、滑石、石墨、黃鐵礦、磁鐵礦、褐鐵礦等雜質礦物。長柱狀變晶結構和纖維狀變晶結構,單晶顆粒介于0.03-0.01mm之間,比新疆和田玉粗,因此,其細膩程度和潤澤程度遠不及新疆和田玉。河磨玉雕件是岫岩軟玉最大的特色,特征的皮殼與基于本色精心雕刻的良好配搭,使其作品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廣受國内外消費者歡迎。

台灣

台灣軟玉分布于台灣省花蓮縣豐田地區的軟玉成礦帶内,主要礦物成分為透閃石(含鐵陽起石分子成分),同時含少量蛇紋石、鈣鋁榴石、鉻尖晶石、黃銅礦等雜質礦物。顔色以黃綠色為主,纖維變晶交織結構,塊狀構造。一般分為普通軟玉、貓眼玉和臘光玉三種,其中貓眼玉又有密黃、淡綠、黑色和黑綠等品種。普通軟玉最多,貓眼玉和臘玉較少,并以貓眼玉最受人喜愛和青睐。

除上述産地的軟玉品種外,國内還有産于江蘇溧陽市小梅嶺的梅嶺軟玉、産于四川省汶川縣龍溪鄉的龍溪玉等;國外有澳大利亞軟玉、加拿大軟玉、美國加州軟玉、新西蘭軟玉、緬甸困就軟玉等。相對來說,這些産地的軟玉在我國市場上不很多見。

仿制品

軟玉的仿制品較多,主要有仿羊脂白玉的石英岩玉、大理岩玉和玻璃。石英岩玉:是一種由石英小顆粒組成的岩石,潔白、半透明-不透明、硬度7級,可以刻劃玻璃,斷口處不平坦,有顆粒感。

大理岩玉:是由方解石小顆粒組成,潔白、不透明、硬度3級,不能刻劃玻璃,斷口處也是不平坦的顆粒狀。

玻璃:灰白、半透明、硬度5.5級,仔細尋找可以看到小圓氣泡,斷口處為平滑的弧面。

軟玉,是由細小的閃石纖維交織而成,潔白、半透明、硬度為6-6.5級,可以刻劃玻璃,斷口處為參差不齊的纖維狀。仔細對比可以找出它與仿制品之間的差異。

和田玉

簡介

在我國軟玉一般都為通常意思上的和田玉。和田玉分布于新疆莎車——塔什庫爾幹、和田——于阗、且末縣綿延1500公裡的昆侖山脈北坡,共有九個産地。和田玉的礦物組成以透閃石——陽起石為主。并含微量透輝石、蛇紋石、石墨、磁鐵等礦物質。和田玉自古以來就分為山産和水産兩種。水産的稱為子玉,山産的叫寶蓋玉。當地采玉者則根據和田玉産出的不同情況,将其分為山料、山流水、子玉三種。以下圖片多來自雅園玉道等網站。

分類

山料又名山玉,或叫寶蓋玉,指産于山上的原生礦。山料的特點是塊度的大小不一,呈棱角狀,質量常不如子玉。

山流水是指原生礦石經風化崩落,并由河水搬運至河流中上遊的玉石。其特點是距原生礦近,塊度較大,棱角稍有磨圓,表面較光滑。

籽玉又名籽兒玉,是指原生礦經剝蝕被流水搬運至河流中的玉石。其特點是塊度較小,常為卵形,表面光滑。因為長期搬運、沖刷、分選,所以子玉一般質量較好。

那麼我們一般如何判斷,通用标準是:無色無皮為山料,有色有皮為子料和田玉根據玉色可分為五大色系:一白,二黃,三碧,四墨,五糖。多數為單色玉,少數有雜色。玉質為半透明,抛光後呈脂狀光澤,和田玉的經濟價值評定依據是顔色與質地純淨度。其主要品種有:

1)白玉:含透閃石95%以上,顔色潔白,質地純淨、細膩、光澤滋潤。為和田玉中優質品種。

2)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質地純潔細膩含透閃石達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澤。同等重量玉材,其經濟價值幾倍于白玉。

甲級白A等

3)青白玉:質地與白玉無顯著區别,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綠色,為和田玉中三級玉材,經濟價值略次于白玉。

4)青玉:色淡青、青綠、灰白均稱青玉,顔色勻淨,質地細膩,含透閃石89%、陽起石6%。呈油脂狀光澤。

5)黃玉:基質為白玉,因長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鐵滲濾在縫隙中形成黃色調。根據色度變化定名為:密蠟黃、粟色黃、秋葵黃、黃花黃、雞蛋黃等。色度濃重的密蠟黃、秋葵黃極罕見,其價值可抵羊脂白玉。

6)糖玉:氧化鐵滲入透閃石形成深淺不同的紅色皮殼,深紅色呈“糖玉”、“虎皮玉”,白色略帶粉紅的稱“粉玉”。糖玉常和白玉或素玉構成雙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

7)墨玉:透閃石中夾石墨、磁鐵成分即成黑色。墨玉多為灰白或灰黑色玉中夾黑色斑紋,依形命名為“烏雲片、淡墨光、金貂須、美人鬓”等。黑色斑濃重密集的稱純漆黑,價值高于其他墨玉品種。墨玉呈蠟狀光澤,因顔色不均不宜雕琢紋飾,多用于制成鑲嵌金銀絲的器皿。

8)碧玉:産于準葛爾玉礦,又稱天山碧玉。呈灰綠、深綠、墨綠色,以顔色純正的墨綠色為上品。夾有黑斑、黑點或玉筋的質差一檔。碧玉含透閃石85%以上,質地細膩,半透明,呈油脂光澤,為中檔玉石。

選購訣竅

訣竅第一招:不能貪圖便宜,更不能聽這些不道德的生意人給天花亂墜的講故事。也不要以為自己很高明能把賣東西的給蒙了。白玉的産量很少,原料面臨枯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喜歡白玉的人也越來越多。天然的好白玉價格自然就比較高,所以在購買的時候,有的人為了貪圖便宜買到了赝品。中國有一句老話:一分價錢一分貨。很簡單的道理,做生意是為了賺錢,賠錢的買賣誰會做。比如說800元進來的物件,在沒有特殊的情況下誰都不可能700元賣的。

訣竅第二招:在買東西的時候稍微為物件計算一下成本,就不會上當。白玉的雕工主要是人工借助于雕刻工具。時下也就是在工具上可以用科技産品。雕刻還主要是人工來完成。白玉的雕工要求非常高,所有的細微之處,都是玉雕師傅手工制作而成,打磨到細緻圓潤為止。所以白玉的加工費也是不可少的成本,在加上玉料錢。比如白玉方形牌子的工錢一般都在1000元以上,随形玉墜的工錢也要在百元以上。所以東西方太便宜了是不可能的。如果一件東西的價值連工錢都不夠的話,它可能是真的嗎?不要交不必要的學費。

訣竅第三招:白玉的質地非常細緻,手感也很溫潤,光澤是柔和的。将一件玉器放在手中掂掂是否有沉重感,再看看這件白玉的光澤是否是蠟質光澤,裡面有沒有氣泡。用手感覺一下是否有溫潤的感覺。另外,最好在店裡買,不要到流動商販手中買這些東西。

鑒定

初玩玉的人由于不懂玉,最怕遇到赝品。當前市場上玻璃仿玉制品的辨識,恐怕是赝品中最普遍、最簡單的一種。常見的是被稱為“翡翠”的光溜溜的小圓環、小雞心、玉牌片等。這種玻璃制品因為是澆模而成,合範時高溫的玻璃液在器物的邊沿多少會溢出一點,冷卻後成為隐隐凸起的範線。用手摸、眼看都會有所發現。如果拿放大鏡映光觀察,其中定有大大小小的氣泡。時下有很多不法商家拿假冒僞劣冒充和田玉,消費者在購買時一定要擦亮雙眼,到有信譽的商家和正規店鋪購買,并索要收據和發票。如果不請專家,初玩玉者要自己鑒定玉的真假,可從三方面觀察:

一、由于玻璃質地十分脆硬,結構排列疏通,缺乏玉的緻密和堅韌性,經不起強烈的高速旋刻,因此在玻璃上一般加工不出高浮雕和圓雕。

二、用放大鏡查找氣泡,哪怕隻能見到一個,也能确認不是玉。

三、玻璃加入氧化鉻,色近紅寶石;加入氧化钴,色近藍寶石;加入氧化鉻和氧化銅,色近祖母綠。如此等等,還有好多種假玉。但它們的色調總顯得單薄,缺乏天然玉色之油潤、渾厚的感覺。

新玉和舊玉的鑒定不同。新玉的鑒定側重于真假品種、質地優劣與雕工的精粗。而舊玉的鑒定相對複雜,除了對新玉的幾個基本要求之外,還要識别玉器的制作及其曆史價值。

古玉器

對玉制出土文物及傳世文物質地、時代、名稱、功能、等級、真僞等進行的考辨、識别和判定。

玉器質地的鑒定依憑視覺觀察,并借助礦物學、寶石學的檢測手段,确定各種玉的礦物種屬以及化學成分、結晶構造和物理特性。通常在不可破壞原件的前提下,可進行硬度、比重和折射率的測定。如古玉原有傷殘,允許少量近似無損的取樣分析,可借助紅外光譜,X光粉晶和掃描電子顯微鏡等儀器,觀察被鑒定的玉材光學性質與結構,并測量其晶系。按國際上寶石學及礦物學通用概念,玉僅隻包括堿性單斜輝石的硬玉及鈣角閃石的軟玉,兩者均為鍊狀矽酸鹽礦物,通稱真玉。不屬于上述範圍,即為假玉或半玉。根據琢藝軒和田玉的介紹,中國古代的真玉是軟玉。遼甯阜新查海遺址,共出土8件玉器,經測定全是真玉;馬家浜文化的河姆渡遺址,所出玉器全是假玉;上海青浦崧澤遺址,所出玉器主要是真玉,雜有假玉;晚期的良渚文化,餘杭反山、瑤山遺址所出玉器,幾乎全是真玉。對玉器質地的鑒定,還要研究其産地,探索古代玉器來源,研究各個地區的交往和各種文化之間的影響與交流。

玉器時代的鑒定除考古發掘品,運用地質地層學和考古類型學的方法,以及參照有紀年的器物年代,确定出土玉器的年代序列,認識其演化過程外,凡是失去了出土地點,無法辨認伴出的器物和原生環境,以及傳世的古玉器都需要鑒定和斷代。

中國有一些早年出土的玉器,由于幾經輾轉流傳,已經和傳世品等同了,這些年學者依據考古新發現的資料,選擇出土地點和時代明确的标準器為尺度,找出一些傳世古玉器與上述标準器在形制、花紋上的相似性,從而歸納出某些古玉的地域性,重新找出正确的時空地點,這種鑒定斷代方法已為研究者所采用。各級博物館和文物收藏單位,對玉器藏品都要進行斷代、辨僞、建檔和定級。考古學界、文博部門鑒别真僞古玉器并确定其年代歸屬,大緻通過以下途徑:

①掌握時代風尚和作品風格。選擇考古發掘品作為标準器,有助于解決傳世品斷代。在無發掘品可以對比時,就需長期累積目鑒經驗,掌握玉器各個時代的風格和發展演變脈絡。辨明某種器物産生的上限和被取代的下限,鑒定家鑒定年代時才會胸有成竹。例如商代動物形玉雕,能夠運用寫實和誇張等造型手法,并受到當時特定的意識形态制約,制造出很多傑出的作品,一般商墓出土佩玉多為扁平狀的平浮雕,但發展到婦好墓,出土的是造型比較複雜的圓雕。西周動物形佩玉,多雕出動物的外輪廓,宛如剪影。春秋戰國時期,扁平狀動物佩玉大為減少,代之而興的是成組佩玉。佩玉不但相互連屬,有一定組合,而且講究形象和色澤的對稱。戰國時期佩玉的紋飾日趨繁缛,線條多卷曲相連,與商周前期紋飾迥然不同。到了漢代,使用玉材經過嚴格挑選,質地溫潤,潔白無瑕。另外,封建統治者對傳統的禮器重視程度減低,而以生前擁有的貴重的生活實用品和死後葬玉的多寡,來衡量他們社會地位的尊卑高下。戰國兩漢盛行的谷紋、蒲紋,在漢以後全部消失,到北宋後期仿古之風興起時才重新出現。上述例證說明,随着時代風尚的變化,玉器制作都留下了時代的烙印。

②從工藝上着眼。因雕工與工具及工匠的師承習慣有關,最易于無意中透露出時代風格。如:新石器時代玉璧、玉琮,孔為兩面鑽,對接處微有偏移,形成台痕,這時期玉器上的鑽孔,孔外徑大,越往裡邊直徑越小。同時,器表面留下繩鋸加工時在兩邊下垂的弧線痕;商代則為金屬直鋸加工留下的直線痕。紅山文化玉器表面喜用磨薄邊緣,中心打窪的加工手法。商代多用雙鈎隐起的陽線裝飾細部,線條順随造形的曲度彎轉。西周玉雕形成一面坡的獨特作法。戰國玉器琢玉工具有較大改進,玉器表面磨出玻璃光澤,而且顯得鋒芒畢露。漢玉紋飾中有細如發絲的陰刻線,習稱“遊絲刻”,并在玉獸,玉鳥某些部位上飾有細陰刻短平線,這是漢玉中極有時代特征的制作技巧。宋、遼、金之玉雕中常見一種深層立體镂雕手法,用此類手法制作的玉器有玉佩、爐鼎等。到了明代,改深層立體镂雕為上下不同圖案的雙層镂雕,如玉帶飾。明代雕琢立形器物,對側面、内膛、底足不甚注意。清代則平整規矩,作工考究,一絲不苟。

③與同時代其他工藝品對比。時代風格貫穿到同時期各個工藝部門,相互之間存在借鑒、交流、吸收、融合的地方很多。商代玉器多有象征性和裝飾性的圖案,與青銅器工藝基本一緻。西周玉器上的鳥紋,往往高冠、喙嘴,長尾上卷,與青銅器上的鳥紋如出一轍。春秋時期黃君孟夫婦墓出土的獸面紋玉飾,上邊所飾近似竊曲紋,與同墓所出蟠螭紋壺上的竊曲紋雷同。淅川下寺一号墓出土的春秋時代的玉牌飾,周身滿蟠虺紋,與同出的薦鬲器身上的紋飾幾乎沒有差别。漢代遊絲刻在同時期線刻畫像石中可以找到相同之處。唐代玉器被人們稱之為形神兼備,雕塑感增強,在一定程度上是唐代繪畫、雕塑影響所緻。這時期玉器造形、紋飾與同時期的金銀器也有密切關系。宋代玉器有着濃厚的生活氣息,本身形體又趨向圖案化,與當時畫院畫風不無關系。元、明、清玉器除了受文人畫影響之外,其中明代的分層镂雕,又與織錦、雕漆的風格近似。

④從文獻中求得補證。例如研究漢代從葬玉衣,從其淵源,春秋戰國時代的綴玉面幕,發展到兩漢的金镂玉衣,銀镂玉衣,銅镂玉衣,直至玉衣的消亡,魏文帝禁止“珠襦玉匣”從葬,都找到了文獻依據,從而對玉衣的斷代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琢藝軒和田玉的穆宇靜老師表示,漢代的玉具劍、玉剛卯亦見諸文獻,唐代始流行玉帶闆,史載唐高祖曾将于阗新進貢的十三銙玉帶賜李靖,因此對上述的玉飾品出現的年代有了界定。遼、金時代“春水玉”、“秋山玉”研究和斷代,都從文獻上得到了确鑿的印證。“春水玉”所指為鹘(海東青)捉鵝(天鵝)圖案的玉器。“秋山玉”所指為山林虎鹿題材的玉器,前者與遼史記載的遼帝行至“春捺缽”“鴨子河泺”進行狩獵活動情景相吻合,後者與遼史記載“秋捺缽”活動相一緻。金人依契丹舊制,金史上稱前述題材的玉器為“其從春水之服,則多鹘捕鵝,雜花卉之飾”和“秋山之飾”。

⑤微觀細部特征和變化。老一輩鑒定家在這方面都有許多過人之處,他們對各個玉器品類細部的變化都了如指掌,如對龍紋、螭紋的造形和紋飾,對玉璧、玉劍飾、玉人物形象等都做過深入細緻的研究,能夠逐一指出時代變遷的軌迹,再結合其他方面的認識,所做判斷往往十分準确。

⑥留心甄别仿古做假。這有賴于掌握各時代真器的特征,認真分析比較,找出疑點。僞器必然在某些方面露出破綻,尤其是後人仿制古玉,是可以鑒别出來的

軟玉在我國古代玉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很多軟玉雕件,不僅從寶石學角度看有很高的價值,而且還具有曆史文物價值。

由于成礦帶形成條件的不同,新疆和田玉與世界其他産地的軟玉相比,有着自身的特點:顔色豐富、光潔瑩潤、結構細膩,而這些也使得新疆和田玉赢得了“軟玉之王”的美稱。富士特和田白玉城對和田玉一些基本性質作了簡單的介紹,可以使您在欣賞與購買和田玉飾品時,更加深刻地體會其魅力所在

産地

成分

矽酸鈣鎂鐵硬度:6.5比重:2.96折射率:1.61-1.63雙折射:0.027 軟玉被确認是另一種玉,産狀為纖維性的閃石晶體集合體。韌于鋼的連鎖結構,被視為上等的雕刻材料,起初用作武器,後來用作飾品。其顔色變化不一,從富含鐵的深綠軟玉,到富含鎂的奶油色變種,可能呈同質的、斑點的或條紋。

産地

中國人雕刻軟玉曆史達2000多年,材料初從中亞特基斯坦進口,後從緬甸進。其他有西伯利亞(深綠色,帶黑斑點)、俄羅斯(波菜色)和中國。軟玉也分布于紐西蘭北島和南島的各種岩石中.還有澳大利亞(黑軟玉)、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台灣、辛巴威(深綠色)、意大利、波蘭、德國和瑞士。

化學式

Ca2(Mg,Fe)5(OH)2(Si4O11)2

基本性質

軟玉的基本性質

礦物組成

軟玉的主要礦物組成為透閃石—陽起石類質同象系列,有時會有少量透輝石、滑石、蛇紋石、綠泥石、黝簾石、鈣鈣榴石、鉻尖晶石等伴生礦物。

化學組成

Ca2Mg5(Si4O11)2(OH)2—CaFe5(Si4O11)2(OH)2,兩種組分的類質同象系列,在多數情況下軟玉是這兩種端元組分的中間産物。

習性

軟玉的主要組成礦物為陽起石和透閃石,都屬單斜晶系;這兩種礦物的常見晶形為長柱狀和纖維狀,軟玉本身則是纖維狀礦物的集合體,具毛氈狀的交織結構,因而具有極好的韌性,不易碎裂。當這些纖維定向排列時,還可以産生貓眼品種。

結構構造

軟玉的典型結構為纖維交織結構,塊狀構造。質地緻密、細膩。軟玉韌性好,其原因是因為細小纖維的相互交織使顆粒之間的結合能加強,産生了非常好的韌性,不易碎裂,特别是經過風化、搬運作用形成的卵石,這種特性尤為突出。

光學性質

(1)顔色:軟玉的顔色有白、灰白、黃、黃綠、灰綠、深綠、墨綠、黑等(圖12-2-2)。當主要組成礦物為白色透閃石時則軟玉呈白色,随着Fe對透閃石分子中Mg的類質同象替代,軟玉可呈深淺不同的綠色,Fe含量越高,綠色越深。主要由鐵陽起石組成的軟玉幾乎呈黑綠—黑色。

(2)光澤及透明度:軟玉呈玻璃光澤和蠟狀光澤;絕大多數為半透明至不透明,以不透明為多,極少數為透明。

(3)折射率和光性:軟玉的折射率為1.606-1.632(+0.009-0.006),點測法:1.60-1.61。軟玉是多礦物集合體,在正交偏光下沒有消光。

(4)吸收光譜:軟玉在498nm和460有兩條模糊的吸收帶,在509nm有一條吸收線,某些軟玉在689nm有雙吸收線。

(5)發光性:紫外線下軟玉為熒光惰性。

力學性質

(1)相對密度:2.95(+0.015-0.05)。

(2)硬度:摩氏硬度為5-6。

特殊光學效應

所謂的軟玉貓眼,有時又稱為陽起石貓眼。是一種由平行排列的纖維狀的陽起石或作陽起石和透閃石的固溶體組成的集合體,具有較好的貓眼效應。

區别1

軟玉的特點

軟玉通常所指的是國内的一些玉種,包括:和田玉、青海玉、碧玉等等,其中以和田玉最佳,主要産于我們新疆和田而得名,曆史悠久,質量最佳,礦物屬透閃石,陽起石系列.主要組分為透閃石的一種緻密堅韌的變種.比重2.9-3.02,硬度:6-6.5,折射率:1.62-1.655,顔色有白,青,黃,紅,黑等.屬矽酸鹽類,故化學性穩定.

硬玉的特點

硬玉在19世紀後半葉,法國礦物學家德穆爾将中國的“玉”分為軟玉和硬玉(見地質情報所:《國外地質科技》,1981年第2期。兩類。硬玉,我國俗稱“翡翠”,是我國傳統玉石中的後起之秀,又是近代所有玉石中的上品。翡翠不管是“山料”(原生礦石)還是“籽料”(次生礦石),主要是由硬玉礦物組成的緻密塊體。在顯微鏡下觀察,組成翡翠的硬玉礦物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形成翡翠的纖維狀結構。這種緊密的纖維狀結構,使翡翠具有細膩和堅韌的特點。硬玉是由一種鋼和鋁的矽酸鹽礦物組成,純淨者無色或白色。其塊體的化學成分為:二氧化矽占58.28%,氧化鈉占13.94%,氧化鈣占1.62%,氧化鎂占O.91%,三氧化二鐵占O.64%,此外還含有微量的鉻、鎳等。其中,鉻是使翡翠具有翠綠色的主要因素。通常翡翠含氧化鉻O.2~O.5%,個别達2~3.75%以上。翡翠硬度為7,比重3.33。礦物折光率:Ng=1.667,Np=1.654;重折率0.012。常見的翡翠顔色有白、灰、粉、淡褐、綠、翠綠、黃綠、紫紅等,多數不透明,個别半透明,有玻璃光澤。按顔色和質地分,有寶石綠、豔綠、黃陽綠、陽俏綠、玻璃綠、鹦哥綠、菠菜綠、淺水綠、淺陽綠、蛙綠、瓜皮綠、梅花綠、藍綠、灰綠、油綠,以及紫羅蘭和藕粉地等二十多個品種。翡翠在我國明确地稱為硬玉,可能始于宋代。而漢代張衡的《西京賦》、班固的《西都賦》以及六朝徐陵的《玉台新詠詩序》提到的翡翠都有可能指軟玉中的碧玉,而非硬玉。正因為硬玉在唐代已不可考,故李善注《文選》、顔師古往《漢書》均未嘗及之。英國曆史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三卷中稱:在18世紀以前,中國人并不知道硬玉這種東西。以後,硬玉才從緬甸産地經雲南輸入中國。前不久,蘇聯地質學家基也夫林科也指出,緬甸度冒、緬冒、潘冒和南奈冒的次生翡翠礦發現于1871年,至今已開采了一百多年,仍未采空。緬甸烏龍江河谷的原生翡翠早在13世紀(宋末至元初)已經采礦(見《國外地質科技》)。而我國當前從宮廷珍藏和出土文物中尚未發現明朝以前的翡翠。因此,中國人何時稱硬玉為翡翠,緬甸翡翠何時輸入中國,一直是未弄清楚的曆史之謎。我們期待考古工作者能有新的發現,來解決這一曆史懸案。

硬玉則以輝石族鈉鋁矽酸鹽礦物的纖維狀集合體.比重:3.33,硬度:6.5-7,折射率:1.66.顔色有綠,紫,藍綠,紅,藍,黃,黑等.特級硬玉比軟玉價格高出千倍.

區别2

我們經常聽到有諸如和田玉、台灣玉、加拿大玉;以及羊脂白玉、碧玉、青玉、墨玉等名稱,它們是屬于礦物學中稱為軟玉的集合體。軟玉在我國古代典籍中未曾見及,系來源于近代礦物學中。軟玉是由角閃石族礦物組成的特殊集合體。根據其顔色,軟玉可劃分為:白玉、青玉、碧玉、墨玉、黃玉、糖玉等幾種重要品種。軟玉與翡翠的不同區别之處有:

1、軟玉顔色比較均勻,有白色、暗綠色、黑綠色等,無鮮綠色。

2、軟玉呈油脂光澤,無翠性。

3、軟玉的比重(3.00)略比翡翠的比重為低。

4、軟玉的折射率(1.62)亦略比翡翠的折射率為低。

區别3

岫岩玉,簡稱岫玉,因産遼甯省岫岩縣而得名。這種玉石的主要品種表面看來,同新疆的青玉或碧玉有些相似,但組成的礦物和硬度則不同。組成岫玉的主要礦物是蛇紋石。成分中常含有二價鐵、三價鐵,還混有錳、鋁、鎳、钴等雜質,這些混入物使岫岩玉具有各種顔色。岫玉的顔色有白、黃、淡黃、粉紅、淺綠、綠、翠綠、暗綠、褐綠及其它雜色。其中常以綠色調為主,顔色介于青玉和碧玉之間。組成岫玉的蛇紋石礦物,通常占85%以上,常見少量方解石、透閃石等其它礦物。透閃石的混入,可增大岫玉的硬度。

岫玉玉質同翡翠和軟玉極易區分,主要是光澤(老帶油脂光澤)和硬度的不同。

岫玉廣泛産生接觸變質的鎂質大理岩中,我國很多地區具備這種地質環境,所以其産地相當廣泛。當前已知有下述不同産地和以産地為名所劃分的品種:

岫玉綠色,半透明至不透明,産地在遼甯省岫岩縣瓦溝。化學成份是:二氧化矽43.80%,氧化鎂42.10%,氧化鈣0.56%,氧化鋁0.006%,三氧化二鐵0.64%,水11.81%,雜質12.85%。硬度4.8~5.5,比重2.61。産于古老地層白雲石大理岩中。

評價

軟玉評價可從顔色、質地、透明度、光澤、淨度和重量大小等幾方面進行。

顔色:顔色對于軟玉品質評價很重要。通常要求顔色均勻明快,無雜色。軟玉的色調是很豐富的,以白色為最佳色調,價值最高,其他色調相對欠佳。對不同色調其濃度的要求不同,對綠色者以中深濃度最佳,太深太淺都不好;對白色者則越白越好>對黑色者則越黑越好。一般顔色是越純正越好,越鮮豔越好。

質地:要求質地細膩、純淨、無瑕疵。抛光後要求使飾品産生滋潤感。

光澤:軟玉的光澤由蠟狀光澤至油脂光澤,其油脂光澤越強越好。羊脂玉為質量最高的軟玉,就是由于其油脂光澤強,顯油性滋潤。

不同色調的軟玉對透明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對于黃色、綠色者則一般是透明度越高越好,而對白色者則微透明最佳。

淨度:軟玉的淨度取決于其雜質和瑕疵的多少。相對其他玉類來講,軟玉裂隙不發育,比較少。裂隙越大越多質量越差,在做雕件時需要挖髒去绺。

重量大小:對于其他品質相同的軟玉,顯然,其塊度即重量越大,價值就越高。

除了色澤和形态外,軟玉具有兩大優點,一是對冷熱表現為惰性,貼身佩戴,冬天不涼,夏天不熱》二是不受酸堿腐蝕,故能埋人地下千年不變。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