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礦

金礦

含金礦物體
金礦指金礦石或金礦床(山)。金礦石是具有足夠含量黃金并可工業利用的礦物集合體。金礦山是通過采礦作業獲得黃金的場所,是通過成礦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規模的可工業利用的金礦石堆積。[1]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金屬能像黃金這樣源源地介入人類的經濟生活,并對人類社會産生如此重大的影響。它那耀眼奪目的光澤和無與倫比的物理化學特性,有着神奇的永恒的魅力。黃金的社會地位雖在人類數千年的文明史中曆盡滄桑、沉浮榮辱、升降變遷不定。但在衆多的人群之中仍保持着神聖的光環,為世人共同追求的财富。
  • 中文名:金礦
  • 外文名:Gold mine
  • 分類:金礦物、含金礦物和載金礦物n
  • 主要類型:礫岩型、綠岩帶型
  • 别名:金礦石或金礦床

簡介

金礦床類型複雜多樣。主要有礫岩型、綠岩帶型、石英脈型、韌性剪切帶型、卡林型、斑岩型、淺成低溫熱液型、火山岩型,新生代砂礦等。

地球發展早期階段形成的地殼其金的豐度較高。因此,大體上能代表早期殘存地殼組成的太古宙綠岩帶。尤其是鎂鐵質和超鎂鐵質火山岩組合,金豐度值高于地殼各類岩石,可能成為金礦床的最早的“礦源層”。

金在地球中,地核為2.6×10-6,地幔為0.005×10-6,地殼為0.004×10-6。金在地殼中的豐度隻有鐵的1/107,銀的1/21。地球上99%以上的金進入地核。

綜上所述,金在地殼中豐度值本來就很低,又具有親硫性、親銅性,親鐵性高熔點等性質。要形成工業礦床,金要富集上千倍要形成大礦、富礦,金則要富集幾千、幾萬倍,甚至更高。一般認為,規模巨大的金礦一般要經曆相當長的地質時期,通過多種來源、地質構造演化和多次成礦作用疊加才可能形成。

自然元素類礦物自然金(Au),含Au>80%,Ag<20%。銀金礦(Au;Ag),含Au80%~50%,Ag20%~50%。金銀礦(Au;Ag),含Au50%~20%,Ag50%~80%。含鉑钯自然金(Au;Pt;Pd),含Au84.6%~95.55%,Pt0~11.5%,Pd0~12.3%。銀銅金礦(Au,Cu,Ag),含Au67.7%,Ag12.8%,Cu9.2%,Pd4.2%,Rh4.3%。

主要産區

綜述

中國各省市區除上海外,都有金礦分布。主要礦床和産地分布有:山東、河南、貴州、黑龍江、陝西、廣西、雲南、遼甯、河北、新疆、四川、甘肅、内蒙、青海、安徽等省區。

我國主要黃金産區有四處,即膠東半島、小秦嶺地區、滇黔桂金三角及西北地區幾省(新疆、青海、四川等省),其中,山東地區的金礦産量占居我國黃金生産的大部分,如今仍有較大的發展潛力,而其它幾個主要産地的産金量近些年來雖不斷增長之勢,卻還難以形成對山東老黃金産區的絕對替代作用。

除了幾個主要黃金産區,我國絕大部分省區都有黃金生産,按産量大小,我國主要産金的省區排位大緻為:山東、河南、陝西、貴州、新疆、雲南、廣東、廣西、湖南、黑龍江、内蒙等(未按确切資料排位)。其它省區如海南、江西、福建、湖北、遼甯、西藏等省區,亦為我國的重要黃金生産省區。

河南洛陽

河南省洛陽市嵩縣整合勘查項目包括槐樹坪金礦、東灣金礦、七畝地溝金礦、磨溝金礦、上道回溝鉛礦、斬龍崗鉛礦、瓦房鉛礦和兩河口钼礦8個探礦權。槐樹坪金礦詳查野外工作已經完成,估算資源量超過30噸,達到大型規模,東灣金礦詳查工作已經完成,探獲金資源量6.3噸,平均品位3.24克/噸,達到中型規模,根據已有工程控制程度估算,兩礦區可提交金金屬量将近40噸,預計建成礦山後的服務年限為42年。

新疆

新疆自治區北部以及阿爾泰山區的西南部脈金和東南地區的砂金。

經過20年持續勘查評價,在新疆地礦局在新疆烏恰縣海拔3100米到4300米20平方公裡的勘查範圍内,發現了21個金礦化帶,平均品位2.45克/噸,提交黃金資源量127噸,遠景資源儲量在200噸以上,其中4号成礦帶寬度達85米、長4000米,平均品位2.57克/噸,局部最高品位達63.88克/噸,估算金資源量達98.33噸。成為目前新疆發現的資源量最大的金礦。

迄今,我國已發現的金礦物有38種,若包括亞種和變種達46種。其中我國首次發現的有22種,包括變種達25種。岩金礦床中約44種,砂金礦床中約10種。

我國金的經濟礦物主要是自然金和銀金礦,少數礦床中有金銀礦、碲金礦、針碲金銀礦、碲金銀礦和黑铋金礦等。個别礦床以金的碲化物為主要經濟礦物之一。

内蒙古

内蒙哈達門溝

2012年9月,内蒙古哈達門溝礦區一座國内罕見的單脈體特大型金礦被武警黃金一總隊二支隊發現。經專家初步認定,該礦脈金資源儲量近70噸,潛在經濟價值270多億元。

此次探明的313号金礦區單條脈體長6.5千米,截止到2012年9月14日,已完成鑽孔166個,鑽探工作量81000米,控制礦體最大垂深1600米,礦體深部品位和厚度比較穩定。金礦僅單條脈體儲量就近70噸,在全國實屬罕見。

内蒙烏拉特中旗

從内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獲悉,地質勘查人員近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探明一處超大型金礦,資源儲量為148.5噸,保有資源儲量130.4噸,探明資源儲量列自治區首位。

從2011年起,内蒙古太平礦業有限公司投資近8000萬元,對烏拉特中旗浩堯爾忽洞金礦開展深部勘查,近在1436米标高以下取得地質找礦突破,新探明金礦資源儲量75.9噸,使已經探明的金礦資源儲量達到148.5噸。

專家認為,這處金礦的深部及外圍仍有巨大找礦前景。

地質勘探人員近日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境内探明一處儲量100多噸的黃金礦藏,并通過專家組驗收,預計這處礦藏可開采30年。

據阿拉善左旗國土資源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這處礦藏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彥諾日公蘇木(鄉)以東15公裡處,勘查面積20.33平方公裡,已查明可開采的各類金礦石量上億噸,平均每噸礦石含金量為0.93克,黃金開采量為100多噸,屬特大型岩漿熱液蝕變岩型金礦床。

根據勘探情況,有關專家将礦區劃分為3個礦段,圈定礦體73處,按照每年開采黃金3噸計算,可開采30年。

山東

東北北部砂金礦區。主要由黑河、呼瑪、烏拉嘎和桦川一帶的砂金礦,屬于河流沖積砂礦。在中生代侏羅紀火山岩一進入體中找到團結式原生金礦床。山東招遠一帶含金石英脈開采曆史悠久,有玲珑金礦床等。後來又發現蝕變花崗岩型,如三山島、焦家、新城等大型金礦床。這一地區的金礦床儲量和産量均居全國第一位。煙台發現18處金礦開采後備基地,新增241噸黃金金屬資源儲量。截至2012年底,煙台市保有黃金資源儲量1800噸,僅萊州市黃金資源儲量就超過600多噸。

2015年11月,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産勘查院探獲的萊州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床,金礦資源量達470多噸,萊州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尚屬全國首個海上發現的金礦。

山東省第三地質勘查院副院長丁正江說,萊州自古以來就是黃金礦産地。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床位于膠東西北部三山島成礦帶之内,為一嚴格受斷裂構造控制的超大型破碎帶蝕變岩型金礦床。這一區域内金礦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黃金生産基地,在世界範圍内也是罕見的金礦富集區。目前萊州已探明的黃金儲量達2000多噸,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黃金儲量第一市。

實際上,早在50年前,山東地礦勘探人員就發現了三山島有金礦。“那時,地礦人員隻是調查在三個山頭的下面有金礦的露頭,但它的到底有多大?儲量有多少?都不清楚。”丁正江說,在20世紀60年代,當時的山東省地質局807隊,現在的地礦局六隊,發現了三山島金礦。後來多家勘查單位在三山島一帶陸續發現了新立金礦、西嶺村金礦以及三山島北部海域金礦。

“2012年,我們院在前期工作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在萊州海域圈定了找礦靶區,啟動了詳查工作,到2014年完成詳查報告,整個勘查工作曆時近三年,找到目前國内最大金礦,且是在海上發現的,探獲金屬資源量470.47噸。”丁正江介紹。

其他地區

1、燕遼金礦區。包括吉林東部及河北東部的一些金礦床。大部分為産于前震旦紀的片麻岩、片岩及花崗閃長岩中的含金石英脈礦床,其中夾皮溝、金廣峪、五龍、張家口等金礦床。

2、東南地區金礦區。包括湘、桂的脈金,多為闆溪系的礦化闆岩和邊溪亞群中的含金石英脈。本地區金礦較多,但規模較小。湘西金礦石本區最大的金礦。

3、秦嶺-祁連山金礦區。本區以礦脈成群、品位高、多金屬共生為其特點。代表性的礦山有秦嶺、文峪、潼關等金礦。

4、西南地區金沙江流域及四川盆地的一些河流的階地砂金礦區。

5、台灣金礦區。金瓜石金礦是與第三紀火山岩有關的大型金礦。

6、西藏金礦區。分布于雅魯藏布江以南各支流兩側的階地之中。

供需情況

2007年黃金産量達到270.5噸,首次超過南非,成為全球第一産金大國,此後連續蟬聯全球第一,2010年中國黃金産量達340.876噸。

國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中國黃金首飾消費量可能增長。作為全球第二大的黃金首飾消費國,2011年黃金首飾消費量可能将達到700噸。

主要種類

綜述

根據礦物中金的結構狀态和含金量,可将金礦床中的金礦物分為金礦物、含金礦物和載金礦物三大類。所謂金的獨立礦物,系指以金礦物和含金礦物形式産出的金,它是自然界中金最重要的賦存形式,也是工業開發利用的主要對象。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已發現98種金礦物和含金礦物,但常見的隻有47種,而工業直接利用的礦物僅10多種。

金礦物

純自然金不多見,其中常含一定量的Ag,形成Au-Ag系列礦物。對于該系列礦物類認識,如今還存在不同看法。從我國大量測試結果看,該系列礦物的化學成分變化是連續的。亞種可分為自然金、銀金礦、金銀礦和自然銀。

自然金按其粒度可分為明金,顯微金、次顯微金、次電子衍射金。根據加拿大采礦公司資料,岩金礦中85%的金粒度小于0.01mm,一半以上為1~5μm。砂金礦中絕大部分金的粒度變化範圍為0.25~10mm,其中粒徑1~4mm者最常見。較純的自然金,其顔色和條痕都為濃的金黃色,密度實測值為18.9g/cm3(含Au 99.55%,Ag 0.45%)。

随Ag含量增高,顔色和條痕逐漸變淺,密度逐漸降低。實測壓入硬度VHN50g,自然金為39.5~103.3 kg/mm2。随Ag含量增高,VHN值最初增高(自然金-銀金礦),而後降低(銀金礦-自然銀)。

自然金幾乎可以在各種類型的金礦中産出,在大多數礦床中都是金的主要經濟礦物之一,在某些礦床中可以成為金的最主要經濟礦物。金銀礦雖然可在某些礦床中見及,但一般含量甚微,僅在少數礦床中具有工業價值或為金、銀的主要經濟礦物。自然銀雖較為常見,但一般不含金或含少量的Au(0.n%),隻在個别礦床中見含有較多量的金(Au0.n%~10n%)。

自然金等Au-Ag等系列礦物的共(伴生)礦物衆多,可形成多種多樣的礦物共生組合,其中最主要的共生礦物是石英和黃鐵礦。

合金礦物

金屬互化物類金礦物系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元素在天然熔融狀态下相互溶解,相互形成的天然合金礦物。主要有:圍山礦(Au,Ag)3Hg2;四方銅金礦CuAu。

(3)金-銀碲化物類礦物有碲金礦AuTe2;碲金銀礦Ag3AuTe2;針碲金礦,又稱針碲金銀礦AuAgTe4。

(4)金銀硒化物類礦物硒金銀礦Ag3AuSe2。

(5)金銀铋化物類礦物黑铋金礦Au2Bi。

(6)金銀銻化物類礦物

(7)金銀硫化物類礦物硫金銀礦(Ag3Au)4S2。

上述金礦物中以自然金及其變種(銀金礦、金銀礦)分布最廣,而且也是金的最主要工業礦物。

發展曆史

從人類社會發展的全局來看,19世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世紀。在19世紀之前數千年的曆史中,人類總共生産的黃金不到1萬噸,如18世紀的100年僅生産200噸黃金。到19世紀黃金生産躍上了新台階,100年期間生産的黃金達到了1.15萬噸,是18世紀的57.5倍,其中1850—1900年間就生産了1萬噸。

進入20世紀後,總得來說,世界上黃金的生産總體呈上升趨勢,分别出現過幾次産量大增的現象。在1900年世界黃金産量每年300噸,在20世紀早期最高年份産量達到每年700噸、30年代最高産量年份達到每年1300噸、60年代最高産量年份産量接近1500噸,80年代世界黃金年産量突破2000噸,20世紀90年代産量總體還在增長。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黃金産量還是比較穩定的,21世紀以來世界黃金産量平均穩定在2600噸左右。

雖然一些國家的黃金産量有所提高,如澳大利亞、秘魯、印尼黃金産量都在增加,但是南非、美國等黃金生産大國的黃金産量在下降。另外,由于金礦産業投資周期長、開采成本高。從曆史數據看,全球礦産金數量不可能快速增長。因此,我們認為,未來幾年世界黃金産量不會變化很大,依然比較穩定。

據科學家推斷,地殼中的黃金資源大約有60萬億噸,人均1萬多噸。但是,到目前為止,世界現查明的黃金資源量僅為8.9萬噸,儲量基礎為7.7萬噸,儲量為4.8萬噸。截至2005年,人類采掘出的黃金不過12.5萬噸,約占總儲量的六億分之一,人均隻有20克。

地球上的黃金分布很不均勻,雖然,世界上有80多個國家生産金,但是各國産黃金産量差異很大,各地産量卻頗為不平均,其中2004年世界前10名産金國依次為:南非、美國、澳大利亞、中國、俄羅斯、秘魯、加拿大、印度尼西亞、烏茲别克斯坦、巴布亞新幾内亞。中國黃金産量一直處于世界排名第四的位置。在2004年,南非、澳大利亞及美國産量分别占到世界總産金量的13.9%、10.6%、10.2%;而我國的産金量也達到8.6%。世界每年礦産黃金2600噸左右,但是能達到這個産量是經過了人類不斷探索和努力的結果。

19世紀形成的世界黃金生産力分布的基本格局延續,19世紀形成的産金大國目前仍然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黃金産出國。自1980年以來,南非的産金量呈穩步下降趨勢,尤其90年代以後,下降速度稍有加快,但其産金量仍居世界各國第一位;美國的産金量一直處于不斷增長狀态,特别是自80年代後期起,已躍居世界第二位;而澳大利亞的産金量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産金量趨于穩定,變化不大。全球主要産金國有:南非、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加拿大、中國。不過,百年來世界黃金生産格局也有一些變化,特别是美國、非洲黃金産量下降的同時,南美的秘魯、阿根廷以及東南亞的黃金産量在顯著增加,其中,拉丁美洲黃金産量已占到全球的14%。

應用領域

1、黃金礦山

黃金礦山企業作為黃金産業鍊第一環,是黃金的提供者。黃金礦山從風險探礦、經濟可行性分析、投資、開采是一相對漫長的過程,也是高投入、高回報的資本運作過程。

黃金礦山投資、開采都離不開商業銀行的融資支持,注定了商業銀行對礦山開采出黃金的權利與參與。

黃金礦山開采出黃金後通過交易所或銀行出售,也會将半成品賣給黃金精煉企業。

2、黃金精煉企業

黃金礦山隻能生産到粗金程度,進一步提純要由精煉廠完成。

黃金要在黃金市場上銷售,就要符合交易所交割标準,以及經交易所認證的精煉企業提純的金條。

在中國,大型礦山都有自己的精煉廠,用于提純所産出的粗金,小型礦山一般将粗金直接賣給精煉廠;在國外,一般一個國家隻有1-2個精煉廠用于提純整個國家所開采的黃金。

國内被期交所、金交所認證的精煉廠有十幾家,被國外認證的有3家。

精煉廠是黃金市場的積極參與者。

3、首飾企業

首飾制造是中國黃金市場上最大的需求方。首飾企業一般在金交所購買黃金原料,也通過期交所對沖黃金價格風險。銀行在給首飾企業提供融資的同時,也參與到首飾企業的黃金交易中。

4、其他用金企業

黃金實物投資金條、金币、紀念品是黃金産業鍊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工業用金,如手機、軍工産品、甚至寺廟裝飾等都是黃金使用者。

5、銀行

銀行在黃金産業鍊中,承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銀行同時給黃金産業上、下遊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如黃金借貸,同時也為上、下遊企業提供套期保值産品。在中國,銀行與交易所一樣是交易平台,但卻相互有所側重。

影響因素

價格因素

一、國内産品2009-2011年價格回顧

1、近十年——2001年國際現貨黃金最低價253.55美元/盎司至2011年整10年的光景,我們可以稱之為黃金10年,對于誕生于80年代出生的人來說或許有些相合性;此間黃金價格累計上漲1175美金(和曆史新高相比),上漲了4.6倍;雖漲幅局限在一定的水平之下,但連年的走高就會讓我們順勢思考能夠持續的時間,這才是關鍵的目的;而與之水火不容的美元卻對應的走出總體呈現9年的下跌線路,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是美國自從經曆9.11恐怖襲擊以後,積極的财政和應對恐怖主義所加大的支出以及其後的貨币投放政策是其美元長期走熊的起因,這期間恰是黃金印證了這一曆史進程;所以美元和黃金的對立關系并不像當前有些所謂專家強調的兩者将逐漸脫離關系的判斷。

2、近四年——四年,美元和黃金的走勢發生了些偏離不過正如上文所說的兩者長期的關系并未脫離,而是近4年中除了美元的用年K線的方式去解讀,那麼其形态表明的是美元在經曆低位震蕩偏弱形态;這裡面包含了金融危機期間的無序到美元資産避險效用和維持金融市場的穩定和經濟的複蘇而采取的寬松貨币政策以及中國日本大額度買入美元資産有很大的關系,而同時黃金卻經曆4年的加速上漲的過程;期間最難以讓人忘懷的是2009年和2010年因受歐洲債務危機的負面影響,成就了黃金的持續上揚;去年末美國經濟雖有漸進好轉,但對于歐洲債務危機的解困尚需時日,還有全球經濟的發展不平衡和經濟仍處在複蘇周期,這些都是盡兩年金價走高的基本因素;當然談到一個品種的運行周期始終擺脫不掉的就是大衆參與的熱情和資金流動所帶來的推動效應,黃金也不例外;一個全球經濟的衰退周期循環到正常的經濟發展周期,中間經曆衰退——蕭條——複蘇,而按照基欽周期的次要周期算也需要3—4年的時間,所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當前經濟正處在走出低谷的複蘇期間,尚需時日;但可以肯定的是經濟一旦好轉甚至繁榮那麼将是黃金面臨大的周期性調整的開始;

3、當前價格運行格局——2010年金價總體呈現加速上漲的态勢,是黃金自計價以來上漲空間最大的一個年度,我們把它歸結為是繼2009年加速上漲的牛市行情的延續,全年上漲320美金;并且曆史高點鎖定在1430的點位;2011年開局之始便步入了周期性的調整态勢當中,向前延伸一點自從有了1430的曆史高點,歐美國家聖誕節之際金價開始了新一輪的調整,但從調整的時間和空間來看倒是出乎很多投資者意料之外,上月的調整幅度為6%85美金左右,單純從月度漲跌空間來看倒也合理但僅為一個月的周期,雖然度尚未收報但時間之短這在以往的交易曆史統計數據中還是很少見的;并且收陽的可能性很大,一旦如預期那麼新一輪的上揚态勢将被打開,再者白銀的走勢似乎指明了黃金未來運行趨勢。

二、國内産品價格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黃金價格的因素很多,包括國際政治、經濟、彙市、歐美主要國家的利率和貨币政策、各國央行對黃金儲備的增減、黃金開采成本的升降、工業和飾品用金的增減等因素,影響黃金價格變動的因素日益增多,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方面:

1、黃金價格與國際重要股票市場的互動關系。

2、黃金價格與黃金現貨市場季節性供求因素的關系。

3、黃金價格與美元的互動關系。

4、黃金價格與國際商品市場的聯動關系。

世界上黃金價格主要有三種類型:市場價格、生産價格和準官方價格。其他各類黃金價格均由此派生。

1、市場價格。市場價格包括現貨和期貨價格。一般來說,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所受的影響因素類似,因此兩者的變化方向和幅度都基本上是一緻的。但由于市場走勢的收斂性,黃金的基差(即黃金的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之差)會随期貨交割期的臨近而不斷減小,到了交割期,期貨價格和交易的現貨價格大緻相等。從理論上來說,期貨價格應穩定地反映現貨價格加上特定交割期的持有成本。因此,黃金的期貨價格應高于現貨價格,基差為負。但由于決定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的因素錯綜複雜,例如:黃金的近、遠期的供給,包括黃金年産量的大小,各國央行黃金儲備的抛售等;黃金的市場需求狀況,這裡又包括黃金實際需求(首飾業、工業等)的變化,黃金回收與再利用等;世界和各國政局的穩定性、通脹率的高低、利率以及一些突發事件都是影響投資者心理的主要因素,進而影響黃金價格的走勢;投機者利用金價波動、突發事件大肆炒作,加上各類對沖基金入市興風作浪,人為制造供需假象。這一切都可能使世界黃金市場上黃金的供求關系失衡,出現現貨和期貨價格關系扭曲的現象,這時,由于黃金供不應求,持有期貨的成本無法得到補償,甚至形成基差為正值的情況,導緻現貨價高于期貨價,期貨價格高于遠期期貨價格的現象。

2、生産價格。生産價格是根據生産成本建立一個固定在市場價格上面的明顯穩定的價格基礎。以現的彙價估算,黃金開采平均總成本大約略低于每盎司260美元。實際上,随着技術的進步,找礦、開采、提煉等的費用一直在降低,黃金開來成本呈下降趨勢。

3、準官方價格。這是被中央銀行用作與官方黃金進行有關活動而采用的一種價格。在準官方價格中,又分為抵押價格和記賬價格。世界各國中央銀行官方總儲備量1998年大約為34000噸。按生産能力計算,這相當于13年的世界黃金礦産量,并且占已開采的全部黃金存量137400噸的24.7%,這是确定準官方金價的一個重要原因。

1、抵押價格。這是意大利1974年為實現向聯邦德國借款,以自己的黃金作抵押而産生的。借款時,以黃金作抵押,黃金按市場價格作價,再給折扣,在一定程度上金價予以保值,因為有大量黃金在抵押。如果金價下跌,借款期的利息就得高于倫敦同業銀行拆放利率。

2、記賬價格。它是在1971年8月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提出的。由于市場價格的強大吸引力,在市場價格和官方價格之間存在巨大差額的情況下,各國因為其官方黃金儲備定價的需要,都提高了各自的黃金官價,于是就産生了為确定官方儲備的準官記賬價格。在操作中主要有三種方法:

(1)按不同折扣标準(以市場淨價或直至30%的折扣)同市場價格聯系起來,按不同的基礎以不同的調整期來确定金價(分為3個月的平均數。月底平均數等)。

(2)以購買價作為定價基礎。

(3)有些國家以曆史官價确定,如美國1973年3月定的42.22美元/盎司,一些國家按1969年國際貨币基金組織35美元/盎司來确定。準官方價格在世界黃金交易中已成為一個較為重要的黃金價格。

定價機制

作為商品,黃金的價格也是由供需因素決定的。但是,作為一種具有特殊屬性的商品,黃金的定價機制與一般的商品也有很大的差别,黃金價格和國際金融貨币因素密切相關。

1、倫敦黃金市場的定價機制

1919年,倫敦黃金市場開始實行日定價制度,每日兩次,該價格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黃金價格。從1919年9月12日,倫敦五大金行的代表首次聚會“黃金屋”,開始制定倫敦黃金市場每天的黃金價格,這種制度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倫敦市場每天制定兩次金價,分别為上午10時30分和下午3時。由倫敦金銀市場協會黃金做市商(十家)代表幾乎全世界的黃金交易者,包括黃金的供給者、黃金的需求者和投機者,決定出一個在市場上對買賣雙方最為合理的價格,而且整個定價過程是完全公開的。

倫敦黃金市場的黃金價格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黃金價格,能夠影響紐約和香港黃金市場的交易價格。倫敦市場的黃金價格是由國際主要定價金行決定的。定價金行為國際十大銀行,具有相當的經濟實力和地位,黃金交易規模占相當大的比例,因此他們的成交價對其他金商而言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蘇黎士黃金市場的定價機制

蘇黎士黃金市場是戰後迅速成長起來的世界性的黃金交易中心,它在世界實物黃金交易中保持了獨特優勢,其價格是由瑞士銀行、瑞士信貸銀行和瑞士聯合銀行三大銀行決定的。雖然其自身沒有黃金供給,但瑞士特殊的銀行體系和輔助性的黃金交易服務體系,為黃金買賣提供了一個既自由又保密的環境。因此,蘇黎士黃金市場在世界實物黃金交易中保持了獨特的優勢。

蘇黎士黃金市場沒有金價定盤制度,銀行的頭寸不公開,由聯合清算系統對銀行的不記名頭寸進行加總,根據這些頭寸的變動,在每個交易日的任一特定時間,結合供需狀況确定當日交易金價。此價格即為蘇黎士黃金市場的黃金官價,全日金價在該價格的基礎上自由波動,而無漲停闆的限制。蘇黎士黃金官價對蘇黎士黃金總庫的成員具有約束力。

蘇黎士黃金市場是無形市場,黃金業務主要在銀行與客戶、銀行與銀行之間進行,該市場的經營特色是現貨交易,包括金條、金币買賣等。商業銀行對國際金價形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黃金作為一種準貨币商品,其定價機制不同于普通商品,離不開商業銀行的參與。

3、紐約黃金市場的定價機制

紐約黃金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期貨和期貨期權交易市場。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集團紐約COMEX分部是黃金場内交易市場,其交易的所有黃金期貨和期貨期權都必須在此通過公開喊價的方式或者其交易系統進行交易。紐約市場價格黃金衍生品交易及定價方面具有全球權威性。

4、香港金銀業貿易場的定價機制

香港金銀業貿易場成立于1910年,一直保持着與衆不同的黃金交易方式。會員可以在場内以公開喊價的方式進行交易。如果莊家開價,一口價可以成交2000司馬兩。所有交易都以口頭形式決定,無須簽訂合約。

全球各大黃金市場的價格相互影響。全球各大金市的交易時間,以倫敦時間為準,形成倫敦、紐約(芝加哥)連續不停的黃金交易。倫敦每天上午10:30的早盤定價揭開北美金市的序幕。随後,紐約等市場先後開市。當倫敦下午定價後,紐約等市場仍在交易中,香港市場也會加入。倫敦的尾市價格會影響美國的早市價格,美國的尾市會影響到香港的開盤價,而香港的尾市價和美國的收盤價又會影響倫敦的開市價,如此循環。

競争策略

金礦産品競争,體現在産品質量的穩定,産品系列的齊全,産品類比的豐富等方面。由于黃金行業運營較為複雜,其中的哪一個環節出現質量或者問題都會最終影響到運營的質量。所以穩定的産品質量,先進的技術,優良的生産控制管理都将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存在問題

一、礦産資源綜合利用法律法規不健全,礦産資源綜合利用優惠政策不到位。

一些貧富兼采的低品位礦石和開展綜合利用回收的共伴生有用組分,由于這部分資源的回收利潤很低甚至還需資金補貼,稅費收取按量不按質,加大了利用成本,搞綜合利用反而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企業綜合利用資源的積極性不高,黃金價格的波動甚至導緻采富棄貧。關于對礦業“三廢”等二次資源的收集、回收等相關政策尚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界定。

二、礦産資源損失、浪費和破壞嚴重。

大多數黃金礦山,尤其是小型礦山往往是在勘探程度很低的情況下動工興建的。礦山投産後生産、基建、技改同時進行,多數小型企業在選冶工藝上技術、管理水平低,再加上初期采選方案考慮不周,往往造成較大的資源損失、浪費和破壞。靈寶市冶煉廠由于浮選精礦脫藥和細磨工序不完善,造成氰化浸金槽大量泡沫溢出,為此隻好減少充氣量,氰化浸金率僅90%左右,氰渣含金仍在6-9g/t,有時甚至遠遠超出該地區原礦的含金品位。

三、尾礦資源開發利用不夠,多種有價伴生元素沒有得到充分回收利用,環保效率低。

對黃金礦山來說,目前我國黃金礦山尾礦品位多數都在0.5g/t以上;有的高達4g/t以上,同時尾礦中還含有Cu、Pb、Zn、S、Fe、Ag、Sb、W等。尾礦再選是提高黃金及其共伴生元素回收水平的有效途徑。我國現存的10億t黃金選礦尾礦中,可供利用的黃金資源達300-400t之多。另外,岩金礦山每年還有25t黃金繼續損失到尾礦中,尾礦金品位高達0.35g/t。在吉林夾皮溝金礦,老礦區尾礦存量約30萬t,尾礦含金品位為1.0-1.5g/t,新尾礦庫的尾礦含金品位為1.4-0.68g/t。據估算,新老尾礦庫中的尾礦共有黃金儲量16t,銅280t,銀2t,鉛500t。

許多黃金礦山目前尚未開展綜合利用,但尾礦多已堆存。例如老柞山金礦礦石含銅、钴,兩者都沒有回收;河南上宮金礦,礦石含銀、碲,銀經浮選,以含量銀方式回收,碲尚無回收措施,但已作尾礦堆;湖北雞籠山是多金屬共生礦體,含銅、銀、硫、鉛、鋅、錳,僅回收前3種元素,後3種元素因回收成本高,尚未開展工作。還有很多中小型礦山,共伴生硫根本不作回收,直接排放,給環境帶來很大污染。尾礦回收常采用的技術有重選、浮選、氰化等工藝,雖然尾礦中回收金取得了可觀的效益,但正是由于隻注重金的回收,而對尾礦中存在的其他伴生金屬元素的回收率普遍較低,非金屬元素基本上得不到回收,造成資源二次浪費。影響共伴生元素回收的原因大緻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礦山本身的經濟技術條件有限,無法開展回收利用;二是技術條件已具備,但回收的經濟效益不佳,企業沒有積極性。

四、科技投入和人才培養重視程度不夠。

我國金礦綜合利用的科研力量還很薄弱,礦産資源綜合利用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也很不夠。一方面由于工業部門分散,地礦的科研力量不集中,儀器、設備、裝備落後,形不成拳頭。另一方面,礦産資源綜合利用基礎研究力量嚴重不足。在部署地質找礦工作時,沒有同時部署與綜合評價、綜合利用研究的試驗研究工作。已有科研成果轉換率較低。總之,目前我國的黃金生産企業,在難處理金礦資源的綜合利用上認識尚未達到應有的高度,特别是對其重要性和迫切性認識不足,尚未能正确處理好資源、環境、效益協調發展的關系。

選礦方法

黃金的提取有的來自砂金,有的來自脈金。20世紀70年代以來脈金産量保持在75%~85%,砂金占15%~25%。從1990年代以來,由于環保因素,砂金産量份額進一步下降。

砂金礦

原生金礦床露出地表以後,由于機械和化學的風化作用,使得含金礦脈或者含金母岩逐漸破碎成為岩屑和金粒等。然後,在外力的搬運作用和分選作用下,使比重較大的礦物(例如金粒)沉積在山坡、河床、湖海濱岸的地方,形成一定的富集,其具有工業開采價值者,就稱為砂金礦床。

砂金礦床通常用采金船開采、水力開采,挖掘機開采以及地下(豎井)開采等。我國砂金礦床以采金船開采為主,亦有水力開采和挖掘機開采。

砂金選礦工藝主要包括選别前的準備作業和選别作業。準備作業主要由碎散和篩分兩過程組成。碎散主要是将采出的礦砂中的礦粒和粘土質礦泥解離。篩分是篩除不含金的粗粒級。常用的設備有平面篩、圓筒篩、圓筒擦洗機等。砂金的選别主要采用重力選礦法,這是因為一方面砂金比重大(平均為17.50~18.0),粒度較粗(一般為0.074~2毫米),另一方面是因重力選礦法比較經濟和簡單。重選設備一般采用各種類型的溜槽、跳汰機和搖床(常用于精選)。

脈金礦

金礦石的各種類型因性質不同,采用的選礦方法也有不同,但普遍采用重選、浮選、混汞、氰化及如今的樹脂礦漿法、炭漿吸附法、堆浸法提金新工藝。對某些種類的礦石,往往采用聯合提金工藝流程。

用于生産實踐的選金流程方案很多,通常采用的有如下幾種:

1.單一混汞此流程适于處理含粗粒金的石英脈原生礦床和氧化礦石。混汞法提金是一種古老而又普遍的選金方法。在近代黃金工業生産中,混汞法仍然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由于金在礦石中多呈遊離狀态出現,因此,在各類礦石中都有一部分金粒可以用混汞法回收。實踐證明,在選金流程中用混汞法提前回收一部分金粒,可以明顯地降低粗粒金在尾礦中的損失。

混汞法提金的理論基礎為,汞對金粒能選擇性地潤濕,然後向潤濕的金粒中擴散。

在以水為介質的礦漿中,當汞與金粒表面接觸時,金與汞形成的接觸面代替了原來金與水和汞與水的接觸面,從而降低了表面能,亦破壞了妨礙金與汞接觸的水化膜。此時汞沿着金粒表面迅速擴散,并使相界面上的表面能降低。随後汞向金粒内部擴散,形成了汞的化合物-汞齊(汞膏)。

混汞提金法又分為内混汞和外混汞兩種。所用混汞設備有混汞闆、混汞溜槽、搗礦機、混汞筒和專用的小型球磨機或棒磨機。

混汞提金法工藝過程簡單,操作容易,成本低廉。但汞是有毒物質,對人體危害很大。所以,采用混汞提金的選礦廠應當嚴格遵守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使汞蒸氣和金屬汞對人身體的危害限制到最小程度。

2.混汞-重選聯合流程此流程分為先混汞後重選和先重選後混汞兩個方案。先混汞後重選流程适用于處理簡單石英脈含金礦石。先重選後混汞流程适用于處理金粒大,但表面被污染和氧化膜包裹的不易直接混汞的礦石,以及含金量低的砂金礦石。

3.重選(混汞)-氰化聯合流程此流程适用于處理石英脈含金氧化礦石。原礦先重選,重選所得精礦進行混汞;或者原礦直接進行混汞,尾礦、分級礦、混砂分别氰化。

4.單一浮選流程此流程适用于處理金粒較細、可浮性高的硫化物含金石英脈礦石及多金屬含金硫化礦石和含碳(石墨)礦石等。

5.混汞-浮選聯合流程這一流程是先用混汞回收礦石中的粗粒金,混汞尾礦進行浮選。這種流程适用于處理單一浮選處理的礦石、含金氧化礦石和伴生有遊離金的礦石。采用這種流程比單一浮選流程獲得的回收率高。

6.全泥氰化(直接氰化)流程金以細粒或微細粒分散狀态産出于石英脈礦石中,礦石氧化程度較深,并不含Cu、As、Sb、Bi及含碳物質。這樣的礦石最适于采用全泥氰化流程。

氰化法是提取金銀的主要方法之一。用這種方法提金具有回收率高、對礦石适應性強、能就地産金等優點,所以得到廣泛應用。

氰化法提金由含金礦石在氰化溶液中的浸出、含金貴液與浸渣的分離、浸金的沉澱和金泥的熔煉四個步驟組成。這種提金法的缺點是氰化物是劇毒物質,易污染環境,在實踐中一定要嚴格做好環境的保護與治理工作。

7.浮選-氰化聯合流程此流程有以下兩個同方案:

(1)浮選-精礦氰化流程。它适用于處理金與硫化物共生關系密切的石英脈含金礦石和石英黃鐵礦礦石。

(2)浮選-焙燒-氰化流程。該流程适用于處理含有可浮性的有害于氰化的礦物,金隻有少量的與這種礦物結合。

8.浮選-重選聯合流程此流程以浮選法為主,适用于金與硫化物共生密切并且隻能用冶煉法回收金的礦石。也适用于粗累嵌布不均勻的含金石英脈礦石,并比單一浮選獲得較高的回收率。

9.堆浸法堆浸法是氰化法提金的一種類型,它适用于處理含金品位較低的礦石。主要優點是工藝過程簡單,投資少,成本低。

以上9種流程是原則流程,其内部結構應以所處理的礦石類型和性質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無論哪一種礦石,隻要其中含有粗粒金,就應貫徹早收多收的原則,在礦石進入浮選作業前,應分别采用重選、混汞或單槽浮選及時回收粗粒金。

衍生産品

無氰環保提金劑是技術人員曆時多年研制的一種完全可替代劇毒氰化鈉的創新産品,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産權,适用于含金銀氧化礦的槽浸或堆浸。在金銀礦山的生産應用中優于氰化鈉,具有環保無毒,溶金能力強、穩定性好、回收快、用量少、成本低、儲存運輸方便等優點,真正實現了“綠色礦山、環保提金”。

無氰環保提金劑具有下特點:

①安全無毒,可使選金廠的環保費用降至最低。

②浸出速度快。一般能在6~8h内達到90%以上的浸出率。因此,生産效率高,且浸出操作方便,可在室溫下和pH 3~11的介質中完成。

③浸出率高。對多地礦山所進行的浸出試驗無不說明了這一點。

④對伴生金屬敏感程度低,浸出過程不依賴于大氣中的氧。因此,浸出生産受礦石性質的影響小,且浸出液能循環使用。

⑤化學穩定性好,藥耗低。

⑥生産藥劑的原料充足,價格穩定。

⑦系列浸金新藥劑的品種齊全,可根據礦石特性選擇最佳藥劑。

注意事項

1、因不同的礦石其成份及酸堿度都不同,應根據實際礦石的浸出試驗得出的最佳藥劑濃度配藥,按比例投放提金劑。

2、應用本藥劑提金時,後續工藝不适宜用鋅粉置換法,可以應用碳吸附、或離子交換樹脂法。

3、産品不燃、不爆、無氧化劑危險性、無放射性、無其他運輸危險性,可進行公路、鐵路、海運、空運運輸。

4、産品易吸潮,應防潮、防濕、防水、密封,放置于陰涼幹燥處密閉封裝保存。

5、産品隔離儲存,嚴禁與酸性化學品、食用物品混裝存放。

6、防止人畜誤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