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山金礦

陽山金礦

黃金采集場所
陽山金礦位于隴南市文縣,地處陝甘川三省交界,是名副其實的“金三角”。[1]1997年被武警黃金部隊發現,累計探獲黃金資源量308噸,是亞洲最大類卡林型金礦。
  • 中文名:陽山金礦
  • 外文名:
  • 用途:
  • 分類:
  • 位于:甘肅文縣陽山
  • 相關:1997年被武警黃金部隊發現
  • 地位:是亞洲最大類卡林型金礦

簡介

由于重點勘查的礦區面積隻有60平方公裡,而圈定的“金異常”礦區總面積達210多平方公裡,專家預計,陽山金礦資源遠景規模可望達到500噸左右。

據估算,陽山金礦已探明的黃金資源量潛在經濟價值達500億元人民币。金礦開發後,可日處理礦石1萬噸的大型金礦,年産黃金約10噸,産值約16億元人民币,年上繳稅費近2億元人民币,相當于每年國家給文縣财政補貼的2/3以上,将成為文縣最大的支柱産業。

據了解,陽山金礦離文縣縣城不到一個小時車程,陽山金礦在海拔2100多米的高樓山上,被祖祖輩輩在此居住的老百姓稱為“金子山”,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稱之為“寶貝地帶”。由于金礦還沒有正式開采,“5·12”大地震并沒有影響到陽山金礦,正在當地進行勘探工作的武警黃金十二支隊的官兵參加了當地的救災搶險。

同時據第十二支隊總工程師郭俊華曾對媒體介紹,在整個川北隴南礦脈勘探過程中,展開重點地質勘查的礦區面積僅有60平方公裡,而他們通過預查圈定的"金異常"礦區總面積達210多平方公裡,尚有三分之二的礦區面積未勘查。

據中國發改委網站相關資料顯示,2007年,在甘肅寨上、山東大磨曲家、黑龍江金廠均發現了資源儲量規模在50噸以上的特大型金礦。新的特大型礦産的探明将有可能改變目前甘肅黃金産量在中國範圍内的比重。

在甘肅省政府在關于促進全省黃金工業結構調整的意見中提出,甘肅省文縣陽山金礦、岷縣寨上金礦等大型礦區,設立為省級黃金礦産規劃礦區,予以整體開發。該省要力争到2010年,使黃金年産量達到20噸,新增黃金探明資源量100噸,日處理礦石量200噸以上的礦山企業産金量占到全行業的75%以上,實現産金大省向産金強省跨越。

地質構造背景

該區是一個晚古生代凹陷區,地層以中泥盆統碳酸鹽岩和碎屑岩為主,不整合于中新元古代碧口群地層之上。石炭系一三疊系地層主要出露于西部,以碎屑岩為主。白垩系紅色砂礫岩分布于北部近東西向斷陷盆地中。受中晚三疊世華北闆塊與揚子闆塊碰撞的影響,先存地層普遍發生強烈的構造變形和區域變質作用,其後區内又發生多期次的岩漿熱液活動。在中泥盆統千枚岩的構造破碎帶内,尤其是在碎裂岩化花崗岩脈附近常發育金礦化,局部形成金礦體。

區域上的瑪曲略陽深大斷裂通過礦區,它由一系列弧形斷裂構造構成,包括松柏一黎坪斷裂、安昌河一觀音壩斷裂、白馬一臨江斷裂等。陽山金礦即沿安呂河一觀音壩斷裂帶分布,該斷裂在礦區出露長30km,寬達數百米,NEE走向,北傾,斷裂帶内褶皺較為發育,而且,在褶皺翼部存在一系列次級斷裂或層問剪切帶,其産狀與地層産狀近于一緻,金礦體主要賦存于安昌河一觀音壩斷裂帶及其次級斷裂中。

礦區地質特征

礦區賦礦地層為中泥盆統三河口群第三岩性段,包括砂岩、灰岩(夾矽質岩)和千枚岩,其中,粉砂質~炭質千枚岩為主要含礦地層。礦區出露一系列岩脈和少量小岩株,沿構造破碎帶産出,其岩性主要為中細粒斜長花崗斑岩,其次為雲英斑岩和花崗細晶岩等。

礦體特征

礦石中主要非金屬礦物有石英、絹雲母、粘土類礦物、方解石、白雲石、長石。主要金屬礦物有自然金、銀金礦、毒砂、黃鐵礦、輝銻礦等。其中自然金主要以顯微一次顯微金形式包裹于毒砂、褐鐵礦和粘土礦物中。

礦床圍岩蝕變主要有矽化、絹雲母化、粘土礦化、碳酸鹽化、黃鐵礦化、毒砂化、褐鐵礦化等,總體表現為淺成低溫熱液蝕變特征,其中絹雲母化、粘土礦化、碳酸鹽化在區内廣泛發育。從礦體到圍岩有一定的蝕變分帶現象,表現為近礦部位矽化、黃鐵礦化較強,而遠礦部位粘土礦化、碳酸鹽化較發育。但由于受構造破碎以及圍岩成分的影響,蝕變分帶現象并不十分明顯。礦體與圍岩常無明顯界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