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

漢語漢字
“證”是一個漢字,讀音是zhèng,即可作名詞用,也可作動詞用,并可與“症”相通。在醫學上也可表示其為病情的某一方面。
  • 中文名:證
  • 拼音:zhèng
  • 繁體:證
  • 部首:讠
  • 五筆:YGHG
  • 倉颉:YRMYM
  • 鄭碼:SAII
  • 筆順:4512121
  • 筆畫:7
  • 部首筆劃:2
  • 四角号碼:31711
  • UniCode:CJK
  • 統一漢字:U 8BC1
  • 注音:ㄓㄥˋ

現代釋義

基本釋義

證zhèngㄓㄥˋ

1.用人物、事實來表明或斷定:~明。保~。~實。作~。對~。論~。人~。物~。

2.憑據,幫助斷定事理的東西:~據。憑~。~書。出入~。~章。有詩為~。~券。

詳細釋義

証zhèng

〈動〉

谏正[remonstrate]

證,谏也。從言,正聲。——《說文》

士尉以證靖郭君,靖郭君不聽。——《戰國策·齊策》。高誘注:“證,谏也。”

又如:證谏(直言規勸)

証zhèng

〈名〉

(1)通“症”。病症[disease;illness]

然後先生之言,為思陵對證之藥也。——清·黃宗羲《子劉子行狀》

(2)假借為“徵”。今亦用為證驗字。證據[evidence;proof]

索證正不在遠。——[英]赫胥黎著、嚴複譯《天演論》

證zhèng

〈動〉

(1)(形聲。從言,正聲。繁體為“登”聲。本義:告發)

(2)同本義[informagainst]

證,告也。從言,登聲。——《說文》

其父攘羊,而子證之。——《論語·子路》

又如:證父(告發父親)

(3)谏诤。直爽地說出人的過錯,勸人改正[criticizesb.'sfaultsfrankly]

愎過自用,不可證移。——《呂氏春秋·巫徒》

(4)驗證;證實[prove;demonstrate]

所以證之而不遠。——《楚辭·惜誦》。注:“驗也。”

而胗獨證據其事。——《後漢書·缪肜傳》

援古證今。——清·黃宗羲《柳敬亭傳》

又如:證占(驗證);證驗(驗證);證類(以同類事物作證);證審(驗證審察);證察(考證審察)

(5)佛教用語。參悟,修行得道[realize;cometounderstand]

禅師後證果,居于林慮山。——唐·張鷟《朝野佥載》

又如:證果(修得妙道);證聖(證入聖果);證悟(修行得道);證業(證悟業果)

證zhèng

〈名〉

(1)證據,憑據[evidence;proof;testimony]

慎用六證。——《大戴禮記·文王官人》

罪無申證,獄不訊鞫。——《後漢書》

又如:證明師(起到證據作用的人或物);證左(指當時在現場親知親見其事,可以證明實際情形的人)

(2)證件;證書[card;certificate]。

如:工作證;身分證;出生證;健康證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諸應切,蒸去聲。《說文》告也。《玉篇》驗也。《增韻》?也,質也。《論語》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史記·齊悼惠王世家》令其辭證皆引王。《後漢·張衡傳》采前世成事,以為證驗。《宋書·沈約自序》探摘是非,各标證據。

又與徵通。《禮·中庸》雖善無徵,無徵不信。《注》善無明徵,則其善不信也。徵或為證。《集韻》唐武後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