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味

調味

烹饪技法
調味就是把菜肴的主、副料與多種調味品适當配合,使其相互影響,經過一系列複雜的理化變化,去其異味、增加美味,形成各種不同風味菜肴的過程。調味是菜肴制作的關鍵技術之一,隻有不斷地操練和摸索,才能慢慢地掌握其規律與方法,并與火候巧妙地結合,烹制出色、香、形、味俱好的佳肴。調味的常用方法有:1.因料調味;2.因菜調味;3.因時調味;4.因人調味;5.因地調味。
  • 中文名:調味
  • 外文名:
  • 别名:
  • 主要食材:糖、醋、酒、蔥、姜、蒜、茶
  • 調味步驟:加熱前、加熱中、加熱後調味。
  • 拼音:tiáo wèi

簡介

加調料于菜肴使味美;調和味道。調味是菜肴最後成熟的技術關鍵之一。隻有不斷地操練和摸索,才能慢慢地掌握其規律與方法,并與火候巧妙地結合,烹制出色、香、形俱好的佳肴。

方法

調味的根據大緻有以下幾點:

因料

新鮮的雞、魚、蝦和蔬菜等,其本身具有特殊鮮味,調味不應過量,以免掩蓋天然的鮮美滋味。腥膻氣味較重的原料,如不鮮的魚、蝦、牛羊肉及内髒類,調味時應酌量多加些去腥解膩的調味品,諸如料酒、醋、糖、蔥、姜、蒜等,以便減惡味增鮮味。

本身無特定味道的原料,如海參、魚翅等,除必須加入鮮湯外,還應當按照菜肴的具體要求施以相應的調味品。

因菜

每種菜都有自己特定的口味,這種口味是通過不同的烹調方法最後确定的。因此,投放調味品的種類和數量皆不可亂來。特别是對于多味菜看,必須分清味的主次,才能恰到好處地使用主、輔調料。有的菜以酸甜為主,有的以鮮香為主,還有的菜上口甜收口鹹,或上口鹹收口甜等,這種一菜數味、變化多端的奧妙,皆在于調味技巧。

因時

人們的口味往往随季節變化而有所差異,這也與機體代謝狀況有關。例如在冬季,由于氣候寒冷,因而喜用濃厚肥美的菜肴;炎熱的夏季則嗜好清淡爽口的食物。

因人

烹調時,在保持地方菜肴風味特點的前提下,還要注意就餐者的不同口味,做到因入制菜。所謂“食無定味,适口者珍”,就是因人制菜的恰當概括。

調料優質

原料好而調料不佳或調料投放不當,都将影響菜肴風味。優質調料還有一個含義,就是烹制什麼地方的菜肴,應當用該地的著名調料,這樣才能使菜肴風味足俱。比如川菜中的水煮肉,其中要用四川陴縣的豆瓣醬和漢原的花椒,川菜中用的鹽和味精也是其特有的,這樣做出來的味道就非常正宗。當然,條件有限的話,也沒必要一定難為自己,還是解饞為先。

烹調過程中的調味,一般可分為三步完成:

第一步,加熱前調味;

第二步,加熱中調味;

第三步,加熱後調味。

加熱前

又叫基礎調味,目的是使原料在烹制之前就具有一個基本的味,同時減除某些原料的腥膻氣味。具體方法是将原料用調味品;如:鹽、醬油、料酒、糖等調拌均勻,浸漬一下,或者再加上雞蛋、澱粉漿一漿,使原料初步入味,然後再進行加熱烹調。雞、鴨、魚、肉類菜肴也都要做加熱前的調味,青筍、黃瓜等配料,也常先用鹽腌除水,确定其基本味。一些不能在加熱中啟蓋和調味的蒸、炖制菜肴,更是要在上籠入鍋前調好味,如蒸雞、蒸肉、蒸魚、炖(隔水)鴨、罐焖肉、壇子肉等,它們的調味方法一般是:将對好的湯汁或攪拌好的作料,同蒸制原料一起放入器皿中,以便于加熱過程中入味。

加熱中

也叫做正式調味或定型調味。菜肴的口味正是由這一步來定型,所以是決定性調味階段。當原料下鍋以後,在适宜的時機按照菜肴的烹調要求和食者的口味,加入或鹹或甜,或酸或辣,或香或鮮的調味品。有些旺火急成的菜,須得事先把所需的調味品放在碗中調好,這叫作“預備調味”,也稱為“對汁”,以便烹調時及時加入,不誤火候。

加熱後

又叫做輔助調味.可增加菜肴的特定滋味。有些菜肴,雖然在第一、二階段中都進行了調味,但在色、香、味方面仍未達到應有的要求,因此需要在加熱後最後定味,例如炸菜往往撒以椒鹽或辣醬油等,涮品(涮羊肉等)還要蘸上很多的調味小料,蒸菜也有的要在上桌前另燒調汁,燴的烏魚蛋則在出勺時往湯中放些醋,烤的鴨需澆上甜面醬,炝、拌的涼菜,也需澆以對好的三合油、姜醋汁、芥末糊等等,這些都是加熱後的調味,對增加菜肴的特定風味必不可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