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蟲尾蚴性皮炎

血吸蟲尾蚴性皮炎

皮膚炎症疾病
血吸蟲尾蚴性皮炎是指禽、畜類血吸蟲的尾蚴侵入人體皮膚引起的一種變态反應性炎症。因常在水稻種植時發生,所以又稱稻田皮炎。在許多國家,常因在淡水湖或半鹹水海遊泳後發生,故稱遊泳癢,日本人稱湖岸病。在中國水稻種植區均見該病。
    中醫病名:血吸蟲尾蚴性皮炎 外文名:cercarial dermatitis 别名: 就診科室:皮膚科、感染性疾病科 多發群體: 常見發病部位:皮膚 常見病因: 常見症狀:局部刺痛、紅斑 傳染性: 傳播途徑:

簡介

尾蚴性皮炎( cercarial dermatitis)又稱尾蚴皮炎、血吸蟲尾蚴皮炎,是一種由于血吸蟲尾蚴鑽入人體皮膚而引起組織局部病變的皮膚病。主要表現為局部刺痛、紅斑、瘙癢、腫脹、丘疹、疱疹,以及風團。一般預後良好,多數患者的症狀可自行消退,但有再感染風險,症狀嚴重者經積極、有效的治療後也能恢複正常,且不影響日常生活。

病因

血吸蟲尾蚴皮炎是由寄生于哺乳動物、禽類及鳥類的裂體科血吸蟲的尾蚴引起所緻。

發病機制

血吸蟲尾蚴初次大量侵入表皮,也可進入真皮,尾蚴分泌代謝産物和尾蚴死亡後裂解産物具有強烈的抗原性,引起速發型變态反應,緻皮膚生發層細胞溶解、細胞浸潤,毛囊、皮脂腺周圍水腫,表皮出現小水泡、泡内有淋巴細胞、嗜酸粒細胞浸潤,水泡表皮壞死脫落。如繼發感染可形成表皮膿腫。如再次重複感染,免疫反應更強烈,局部皮損出現更早且劇烈。

檢查

皮膚活組織檢查,感染早期,在表皮和真皮之間發現血吸蟲尾蚴可确診。糞便塗片鏡檢,查找蟲卵或孵出毛蚴。

診斷

确診主要依據流行病史和臨床表現以及在糞便中查找出的卵和孵出的毛蚴。

治療

治療以幹燥、收斂、止癢為原則,應注意清潔,少用熱水及肥皂。出現浸漬時可外用粉劑(如枯礬、氧化鋅、滑石粉),每天數次。糜爛時可用具有消炎、抗感染及收斂作用的溶液進行濕敷,如0.1%依沙吖啶(雷佛奴爾)鋅銅合劑(達裡波液),亦可搽3%甲紫(龍膽紫)液、20%鞣酸甘油或鞣酸軟膏(鞣酸、甘油、樟腦、苯酚、亞硫酸鈉、滑石粉、石蠟、凡士林)效果良好。繼發感染可根據輕重情況,用0.1%依沙吖啶(雷佛奴爾)溶液、l%小檗堿(黃連素)溶液或黃柏、生地榆各15克,煎水浸洗或濕敷。炎症明顯伴淋巴管、淋巴結炎症或發熱者,可局部或全身用抗生素治療。

安全提示

該病多發生于患者與水面接觸的皮膚部位,人一般在下水接觸尾蚴後10-30分鐘即可發病預防該病主要是做好個人防護。下水前,局部可以塗擦20%的松香酒精等。治療以止癢、消炎、預防繼發感染為主。可以外用爐甘石粉洗劑、1%-3%的樟腦精和防蚴霜等皮膚膏。全身治療可内服抗過敏藥物或鎮靜藥。

上一篇:前列腺結石

下一篇:縱膈腫瘤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