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理工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全國重點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華工”,位于廣東省廣州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是教育部與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 “211工程”、“985工程”,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為建築老八校、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歐工程教育平台、粵港澳大灣區物流與供應鍊創新聯盟、中英大學工程教育與研究聯盟成員,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是以工見長,理工結合,管、經、文、法、醫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原名華南工學院,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正式組建于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是以中山大學工學院、華南聯合大學理工學院、嶺南大學理工學院工科系及專業、廣東工業專科學校為基礎,調入湖南大學、武昌中華大學、武漢交通學院、南昌大學、廣西大學等五所院校部分工科系及專業組建而成,為新中國四大工學院之一;1960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1988年更名為華南理工大學。學校分三個校區,五山校區位于天河區石牌高校區;大學城校區位于番禺區廣州大學城内;廣州國際校區位于番禺區創新城。
  • 簡稱:華南理工(SCUT)
  • 主管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2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别16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5個
  • 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2個、二級學科3個
  • 校訓:博學慎思,明辨笃行
  • 校歌:《華南理工大學之歌》
  • 院校代碼:10561
  • 主要獎項:中國國家科技獎29項(2010年-2014年) 中國國家專利獎13項(2009年-2013年)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3年)
  • 知名校友:成思危、張志東、朱江洪、李東生、孫大文、郭昊峰、李大霄
  • 中文名稱:華南理工大學
  • 外文名稱: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現任校長:張立群
  • 校址:五山校區: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路381号 大學城校區:廣州市番禺區廣州大學城
  • 博士後流動站:科研流動站26個
  • 黨委書記:章熙春
  • 國重實驗室:3個
  • 目标定位:世界一流大學
  • QS亞洲排名:120名(2020年QS亞洲大學排名)
  • 主要院系:建築學院、電信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電力學院、機械工程學院
  • 類别: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理工
  • 屬性:211工程(1995年入選)、985工程(2001年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2017年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2007年入選)、全國重點大學
  • QS世界排名:480名(2020年QS世界大學排名)
  • 專職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1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5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美國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
  • 傑青得主:32人
  • 全國綜合排名:20名(2019軟科中國大學排名)

辦學曆史

民國時期

華南理工大學的辦學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紀30年代乃至清末時期。作為組建基礎的中山大學工學院源于1931年成立的中山大學理工學院,1934年8月建立,9月随中山大學整體遷入廣州石牌現華南理工大學校址辦學;華南聯合大學理工學院由1930年成立的廣東國民大學工學院和1940年成立的廣州大學理工學院合并而成。嶺南大學理工學院可追溯至1930年成立的嶺南大學工學院;廣東工業專科學校(簡稱“工專”)前身是1918年成立的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學校(史稱“甲工”),最早可追溯至1910年清政府創辦的教育機構——廣東工藝局,“工專”幾經變遷,曆經勷勤工學院(1933年)、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工學院(1934年)、并入中山大學工學院(1938年),于1943年夏複辦。

建國時期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準籌建華南工學院。鄒魯親筆題寫老校訓石n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期間,以中山大學工學院、華南聯合大學理工學院、嶺南大學理工學院土木、機械等工科系及專業、廣東工業專科學校等為基礎,合并湖南大學化工專業、武昌中華大學化工系、武漢交通學院公路橋梁專修科、南昌大學化工專業、廣西大學化工專業等院校系科專業組建華南工學院。1952、1953年經院系調整,華南工學院的水利學科、專業、師生和設備調入組建武漢水利電力大學(2000年合并到武漢大學)。n1953年,華南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的熱力發電廠裝置專業、電機工程系的發電廠配電網及配電系統專業、水利工程系的中小型水力發電站專業、電機系發電站變電所電機專修科調至武漢華中工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前身)。n學校沿革1953年,華南工學院鐵道專業調至長沙組建長沙鐵道學院(2000年合并組建中南大學)。n1954年,華南工學院無機物工學專業調至華東化工學院(華東理工大學前身);n1954年,華南工學院水利系(科)調至武漢組建武漢水利電力學院(2000年合并到武漢大學)。n1955年,華南工學院測繪專業的師資、設備調往武漢組建武漢測繪科技大學(2000年合并到武漢大學)。n1956年,由當時的華南工學院、南京工學院、交通大學三所院校的電訊工程專業合并在四川成都組建了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電子科技大學前身)。n1958年,由我國著名電子學專家馮秉铨教授、徐秉铮教授及部分師生,恢複建立華南工學院電訊工程系(無線電系);同年,華南工學院分割成華南工學院和華南化工學院。n1960年10月,華南工學院被确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62年,華南工學院和華南化工學院合并為華南工學院。n

十年“文革”

1970年被拆分成華南工學院和廣東化工學院。n“文化大革命”期間,華南工學院的教學科研工作受到嚴重破壞。1977年,恢複全國高考制度後,學校恢複招生。1978年2月,華南工學院重新被确定為全國重點大學。同年,華南工學院和廣東化工學院合并成立華南工學院。n

改革開放後

1981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準,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之一。n1988年,華南工學院更名為華南理工大學。n1993年,實施國家教育委員會和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建,在全國高校開部省共建之先河。

1995年,通過“211工程”部門預審,首批進入國家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的大學行列。n1999年底,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優秀評價,成為全國第一批“本科教學優秀學校”。同年,入選第一批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經科技部、教育部批準,成立華南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n2001年,實行新一輪部省重點共建,學校進入首批國家高水平大學建設(“985工程”)行列;首批獲準試辦國家示範性軟件學院。

2005年,教育部、廣東省政府決定在“985工程”二期建設中共建華南理工大學。n2007年,以優秀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價;經教育部批準,成為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17所首批試點高校之一。n2010年,教育部、廣東省決定繼續重點共建華南理工大學,全力推進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學的建設進程。n2011年12月,華南理工大學與蘭卡斯特大學合辦的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孔子學院揭牌成立。n2013年4月,華南理工大學和國家漢辦、美國愛達荷大學合作建立的愛達荷大學孔子學院揭牌成立。5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n2014年9月,在華南理工大學和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醫學科學院)的聯合推動下,華南理工大學醫學院正式挂牌成立,并獲得“2017年度中國最佳醫學院綜合排行榜”第45名的佳績。n2017年1月,華南理工大學與天河區合作共建華南理工大學附屬天河醫院(天河區第二人民醫院)。2月,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挂牌“華南理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成為學校第一家直屬附屬醫院。3月,教育部、廣東省、廣州市和華南理工大學四方共建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學校與劍橋大學、哈佛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合作共建6個學院。5月,華南理工大學和奧迪汽車公司、因戈爾施塔特市政府、因戈爾施塔特工業技術大學合作共建的德國奧迪因戈爾施塔特孔子學院揭牌成立;學校加入中英大學工程教育與研究聯盟。6月,華南理工大學作為廣東唯一高校入選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廣東省人民醫院挂牌“華南理工大學附屬廣東省人民醫院”,成為學校第二家直屬附屬醫院。9月,華南理工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11月,學校獲評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号。同年,入選國家“雙創”示範基地。2018年3月,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7月,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教育部聯合發文,确定“十三五”期間新增8所共建高校,華南理工大學位列其中;入選2018年度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11月,入選廣東省新一輪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中的“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入選教育部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2019年2月,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10月,被國家知識産權局、 教育部确定為2020年度國家知識産權示範高校。10月20日,加入“城鄉規劃扶貧聯盟”。10月29日,成為廣東省高校港澳台僑學生管理研究聯盟理事單位。n2021年5月17日,學校入選首批未來技術學院名單n

校徽變遷

第一版校徽于1992年啟用,用藍、白、金三種顔色勾畫出英文名稱縮寫“S、C、U、T”。

第二版校徽于2006年啟用,圖案為圓形輪廓、藍白相間,牌坊木棉鑲嵌其間。其中,校徽中的“1934”是五山校區啟用時間節點。

第三版校徽于2022年啟用,2022年11月16日,在慶祝組建70周年暨建校105年之際,華南理工大學正式發布第三版校徽。第三版校徽以學校最早辦學源頭的時間起點為依據,将現有校徽中的“1934”調整為“1918”,保留了寓意該校蓬勃發展的木棉花,以及蘊藏厚重辦學曆史底蘊的牌坊。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天河五山校區孫中山先生像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五屆中國專利獎頒獎大會上,華南理工大學三項專利獲中國專利優秀獎,分别是“中央空調末端環境溫度與冷源負荷遠程調控方法及系統”、“一種低噪聲窄線寬高功率的單縱模光纖激光器”和“一種微細溝槽管多級拉拔制造方法”。n2012年專利申請量為1722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為1954件(排名全國高校第七);2009-2013年共獲13項中國專利獎(獲獎數量居全國高校首位);被授予“全國企事業知識産權示範單位”、“全國專利系統先進集體”、“廣東省知識産權示範事業單位”等榮譽稱号。n2016年,華南理工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碩賢榮獲2016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這是學校獲得的第3個廣東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使得學校成為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最多的單位。此外,華南理工大學還有17項成果榮獲2016年度廣東省科技獎,其中一等獎6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6項,獲一等獎數量創曆史新高,成為獲2016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最多的單位。2019年10月,華南理工大學上榜深度學習技術領域專利申請量排名前十的公司機構,排名第7。n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2009年以來,華南理工大學累計獲中國專利獎數量排名全國高校第一;2015年,專利技術轉讓指标居全國高校榜首。2019年全國科技創新高校30強排名第2位。(參考資料)n

科研平台

國家重點實驗室

制漿造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亞熱帶建築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發光材料與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造紙與污染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聚合物新型成型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金屬材料近淨成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人體組織功能重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移動超聲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工程實驗室

植入醫療器械國家工程實驗室

TFT-LCD工藝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塑料改性與加工國家工程實驗室

樂百氏-華工大植物蛋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自主系統與網絡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工業聚集區污染控制與生态修複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亞熱帶建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特種功能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聚合物成形加工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傳熱強化與過程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近距離無線通信與網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精密電子制造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金屬材料成形與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澱粉與植物蛋白深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廣東省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短距離無線探測與通信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生物醫學工程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綠色能源技術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發酵與酶工程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綠色化學産品技術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金屬新材料制備與成形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計算機網絡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高性能與功能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汽車工程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能源高效清潔利用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天然産物綠色加工與産品安全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燃料電池技術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廣東省金屬材料近淨成形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廣東省船舶與海洋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廣東省人體組織功能重建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廣東省綠色精細化學産品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廣東省電力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廣東省功能材料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廣東省城市空調節能與控制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

高分子材料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

計算機網絡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

工業生物技術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

農産品資源綠色加工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

精密制造技術與裝備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

污染控制與生态修複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

無線通信網絡與終端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

新能源技術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

表面功能結構先進制造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教育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半導體照明廣東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現代道路工程廣東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大氣污染控制廣東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新型工業化發展研究所

c建築曆史文化研究中心

廣東地方法制研究中心

金融工程研究中心

廣東省體育産業研究基地

廣東省中小企業研究咨詢中心

技術創新評估研究中心

廣東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庫

跨境金融創新研究中心

廣東省公衆健康風險監測與信息傳播中心

據2020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華南理工大學擁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文科國家級平台、7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9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9個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69個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7個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9個廣東省教育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廣東省工程實驗室,21個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機構等27個國家級科研平台、185個部省級科研平台,數量位居廣東高校首位。

學術資源

截至2018年底,華南理工大學圖書館館藏總量約727萬冊,其中,紙質文獻約367萬冊,電子文獻約360萬冊,有各式數據庫總庫164個,自建特色庫累計42個。t

學術期刊:n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n番禺大學城校區圖書館《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由教育部科技司主管、華南理工大學主辦的綜合性科技期刊,創刊于1957年,原名為《華南工學院學報》。1993年以前以季刊形式出版,1995年起以月刊形式出版。n控制理論與應用n《控制理論與應用》(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是經國家科學技術部批準,教育部主管,由華南理工大學和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全國性一級學術刊物,1984年創刊,月刊,國内外公開發行。n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n《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國家教育部主管,華南理工大學主辦的文科類綜合性學術期刊,創刊于1999年,現為雙月刊,全年共6期,每逢雙月15日出版。n華南高等工程教育研究n《華南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季刊)是由華南理工大學主管、高等教育研究所主辦的一本高等工程教育教學研究刊物,主要刊載教育理論、教學改革及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論文。n現代食品科技n《現代食品科技》是由華南理工大學主辦的食品類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科技核心期刊,于1985年創刊。n南方建築n《南方建築》雜志1981年創刊;2008年由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主辦并全新改版, 2011年被評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n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8年7月,華南理工大學有28個學院,82個本科專業。

學科建設

一級學科

二級學科

培育學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

通信與信息工程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輕工技術與工程

化學工程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

食品工程

截至2018年7月,華南理工大學有2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3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4個一級學科廣東省重點學科,有工程博士(2個領域)和工程碩士(25個領域)、建築學碩士、工商管理碩士(MBA、EMBA)、公共管理碩士(MPA)、風景園林碩士、法律碩士等17個專業學位碩士授予權。截至2019年10月,華南理工大學有3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n據2020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農業科學、物理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态學、臨床醫學、社會科學總論10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農業科學4個學科領域進入前1‰。博士後流動站:n數學、化學、生物醫學工程、動力工程及熱物理、建築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工商管理、軟件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等。

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7月,華南理工大學有教職工4503人,其中專任教師2421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3人(含雙聘院士8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5人(含雙聘院士10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教學名師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2人。研究生導師1934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80人)。n注:“*”标注為雙聘院士n

教學建設

課程名稱

主講教師

課程建設單位

文化傳承與建築創新

何鏡堂

建築學院

建築曆史

吳慶洲

建築學院

環境與生态

萬金泉

環境與能源學院

計算機網絡安全

許 勇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走進交響音樂的世界

何 平

藝術學院

管理的認知與行動

陳春花

工商管理學院

走進歌劇的世界

何 平

藝術學院

大學美育

蘇宏元,孫珉,陳希

新聞與傳播學院

動态條件下的企業戰略管理

藍海林

工商管理學院

創新思維與競争超越

祁明

經濟與貿易學院

中國傳統人生智慧

曹智頻

馬克思主義學院

絢麗多彩的圖形世界

陳錦昌,王楓紅

設計學院

建築美學

唐孝祥,陸琦,鄭莉

建築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導論

邱建榮等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課程名稱

主講教師

課程建設單位

化工原理

鐘 理

化學與化工學院

機械制造技術基礎

劉旺玉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食品加工與保藏原理

李汴生

輕工與食品學院

建築設計基礎

何鏡堂

建築學院

射頻電路與天線

褚慶昕

電子與信息學院

酶工程

林 影

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

建築設計

孫一民

建築學院

企業戰略管理

藍海林

工商管理學院

建築制圖

陳錦昌

土木與交通學院

材料力學(含工程力學)

曾慶敦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機械制造工程訓練

胡青春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基礎

劉小康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

數字系統設計

徐向民

電子與信息學院

化工設計

陳 砺

化學與化工學院

高分子物理

童真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大學英語

韓金龍

外國語學院

食品生物化學

甯正祥

輕工與食品學院

截至2018年7月,華南理工大學有18個國家特色專業,9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試點專業,21門國家精品課程,6門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4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7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8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以及國家工科數學課程教學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等。截至2019年12月,有24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5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法學 、數學與應用數學、應用物理學、應用化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信息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土木工程 、化學工程與工藝、輕化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建築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生物工程、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旅遊管理國家級特色專業:網絡工程、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輕化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工程、建築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自動化、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城市規劃、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工程、工商管理、核工程與核技術(核電站方向)、信息顯示與光電技術n卓越工程師培養試點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土木工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材料科學與工程n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材料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機械基礎教學實驗中心、文科綜合實驗教學中心、輕工與食品實驗教學中心、電氣信息及控制實驗教學中心、工程訓練中心n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食品加工與保藏原理、制漿漂白新技術、機械設計、結構力學、化工原理、計算機網絡n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知識産權、生物技術、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網絡工程、制藥工程、交通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環境工程、資源環境科學、生物醫學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電子商務、環境設計綜合排名:2020年7月,“2020年中國大學百強榜”排名第27位。n

合作交流

據2020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華南理工大學先後與國外200多所著名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是教育部首批“來華留學示範基地”;33%畢業生前往海外知名大學深造;有20個國際合作研究中心;每年800+海外學者來到華園進行講座、授課和科研,每年100+學分課程由國際學者合授。華南理工大學是中歐工程教育聯盟(SEEEP)、中俄工科大學聯盟(ASRTU)、中國-東盟工科大學聯盟(ACNET-EngTech)、中英工程教育與研究聯盟(UCEER)等國際高校聯盟成員。2017年,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由教育部、廣東省、廣州市和華南理工大學四方簽約共建,校區采用“中方為主、國際協同”的方式,與牛津大學、密歇根大學等不少于20所世界一流高校聯合。學校入選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是建築老八校、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歐工程教育平台、粵港澳大灣區物流與供應鍊創新聯盟、中英大學工程教育與研究聯盟主要成員。n2019年3月,教育部批準華南理工大學與意大利都靈理工大學合作舉辦建築學專業(城市設計方向)碩士教育項目。

所獲榮譽

2020年11月,入選“第三批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名單。

文化傳統

學校标識

校徽

華南理工大學校徽以華南理工大學的标志性建築牌坊以及廣州市市花木棉花為設計主題,整體為圓形輪廓,以藍色為主基調,藍白相間,外環上方是中文“華南理工大學”,下方是英文“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中英文對照。牌坊下面白色橫條可看成是牌坊的基石,“以襯托整體給人向上的感覺,表示辦學根基厚重”。牌坊上方的“木棉花” 是廣州市市花,寓意學校的蓬勃發展,也表明學校處在改革開放的前沿和培育英才的重地,預示學校欣欣向榮,人才輩出。

精神文化

校訓

華南理工大學校訓1961年校第五次黨員大會首提樹立“力争上遊,艱苦奮鬥;實事求是,好學深思;民主團結,嚴肅活潑;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校風。n“文革”至1982年前後,以延安抗大校訓“團結、緊張、嚴肅、活潑”作為華南理工大學既定校風。n1987年校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我們的學風和校風應該是“團結、勤奮、求實、創新”。n學校在1989-1992年規劃綱要中,上列校風同時被賦予為師生員工的行為規範。n2006年啟用的新校訓:“博學慎思,明辨笃行”,源自《禮記·中庸》中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即學問、思辨、行動。

校歌

《華工之歌》n雲山蒼蒼,珠水泱泱n華工吾校,偉人遺芳n校歌n前賢創業,後人圖強n崛起南國,培育棟梁n金銀島畔,湖濱路旁n紅樓聳立,碑銘铿锵n木棉花紅,百步梯長n同學年少,青春激揚n自強不息,名校風範n追求卓越,學術輝煌n博學慎思啊,明辨笃行n中華振興,我輩擔當,擔當,我輩擔當

校章

學校校章是教職工和學生佩戴的題有校名的長方形證章,教師校章為紅底白字,研究生校章為橙底白字,本科生校章為白底紅字。n

校旗

學校校旗分主旗和副旗,印中英文校名和校徽,主旗為紅底黃字黃徽,副旗為白底藍字藍徽,旗面長寬比例均為3∶2。n

學校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

章熙春

校長、黨委副書記

張立群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徐國正

黨委副書記

劉琪瑾

黨委副書記

陶韶菁、麥均洪

副校長、黨委常委

朱敏、李正、李衛青、徐向民

校長助理

張明 、蘇成、房俊東

(2020年12月更新)

知名校友

據2020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建校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高等教育各類學生51萬多人,一大批畢業校友成為中國科技骨幹、著名企業家和領導幹部。

政界

成思危: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華東理工大學名譽校長、“中國風險投資之父”n阮嘯仙:我國人民審計制度的奠基者,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n林樹森: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n梁偉發:廣東省政協副主席n張群山:貴州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n魏鋼: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裝備部原部長,少将軍銜n徐洪亮: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司令部副參謀長,少将軍銜。n劉真學:成都軍區聯勤部副部長n何正拔:廣東省政協常委,港澳台僑胞委員會副主任n許瑞生:廣東省副省長n陳成: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黨組副書記n李卓彬:中國僑聯副主席n楊懂:廣東省政協黨組成員、秘書長、辦公廳主任n藍佛安:海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監察委主任n陳建輝:廣東省安全生産監督管理局局長n李興華:廣東省科技廳廳長n郭元強:廣東省對外經濟合作廳廳長n黎慶翔:珠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局長、黨組書記n曾穎如:共青團廣東省委書記、省青聯主席n劉一民:貴州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秘書長n陳建軍:廣西壯族自治區旅遊局局長、黨組書記n徐建華:中共東莞市委書記n李贻偉:中共佛山市委書記n卓志強:中共雲浮市委副書記、市長n沈曉鐘:重慶市發改委任主任n牟海松:國家信訪局研究室主任n侯奕斌:中共中山市委常委、火炬開發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n胡哲一:國務院研究室宏觀經濟研究司司長 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n溫國輝:現任廣州市市長,原廣東省副省長n

商界

姚振華:深圳市寶能投資集團董事長n李衛忠:廣州市拓璞電器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n李東生:TCL集團總裁兼董事長78級無線電系n黃宏生:創維數碼CEO 78級無線電系n陳偉榮:康佳集團前董事局副主席、黨委書記、總裁 78級無線電系n麥伯良: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機械系n梁昭賢:格蘭仕集團副董事長、執行總裁 87年畢業于華工n黃建平:唯美集團董事長n張海明:美國AEM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n餘雄武:美恩控股集團總裁,中招康泰項目管理有限公司、中林碳彙控股有限公司和華林綠洲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n張躍軍:京信通信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n霍東齡:京信通信董事局主席兼總裁n張志東:騰訊首席技術官 計算機應用及系統架構碩士n莫天全:搜房資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機械工程系n莫道明:廣州昊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工控學院(現屬于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n梁偉:德生電器總裁 78級無線電系n朱江洪:格力電器公司董事長 機械系n向飛:稀貨街聯合創始人兼首席運營官n潘澤明:廣東萬家樂燃氣具有限公司總經理n蔡建中:互太紡織有限公司主席n倫志炎:中國香港永倫創始人、總裁 茂盛控股主席n易賢中:七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總裁n魯楚平:大洋電機股份有限公司n方貴權:珠江啤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82級輕化系微生物工程專業n李永喜:廣州金譽集團董事長 電機專業n簡偉文:廣東伊立浦電器股份有限公司n李清華:廣東粵景有限公司兼總裁n鄧北生:粵海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1968年畢業于船舶設計與制造專業n丁安華: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副總裁 招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1989 年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n張穎:21CN總裁n張偉雄:廣州一汽總裁n黃家武:廣州好迪化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n程志偉:河南銀鴿實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制漿造紙專業n陳東鋒:寶潔中國前CIO,現萬科副總裁n謝明:美國Cogent Inc(科進公司)總裁、董事會主席n劉志宏:美國Celestry Design Technologies Inc.(思略科技公司)總裁、CEOn莫貴良:中國香港钜昌行實業有限公司、加拿大莫氏投資有限公司n潘力:廣東省粵電有限公司、廣東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電力專業n何小鵬:UC浏覽器總裁n梁捷:UC浏覽器技術總裁n陳第:有米CEOn蔣昀:愛回扣網CEOn黃建平:廣東唯美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錦生:東莞市東糖集團有限公司名譽會長李華: 卓越集團董事局主席n沈晖: 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n

學術界

遍布華園的嶺南傳統建築何鏡堂: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61屆建築學專業;n侯一钊:加州理工學院教授,著名應用數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n曹镛: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教授,‘973’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光電高分子材料及器件研究領域專家n王迎軍:華南理工大學校長,材料學院教授,‘973’項目的首席科學家,生物醫學材料領域專家n姜中宏: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教授,特種玻璃和通信光纖材料專家n張佑啟:中國科學院院士,前中國香港大學副校長、代首席副校長,校長特别顧問n蘇志武:中國傳媒大學校長、中國傳媒大學學術委員會主席n陳年強:原廣東工業大學黨委書記 1969年畢業于船舶設計與制造專業n張作梅:金屬材料、機械工程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41年畢業于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n榮柏生:中國工程院院士,建築結構專家,1953年畢業于華工n孫大文: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農業工程院院士,國際著名的生物系統工程和食品科學與工程方面的學術權威。1982年畢業于華工;、n孟執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衛星專家,1956年畢業于華南工學院電訊系n董紹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1980年至1987年在華南工學院無機非金屬專業學習并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姜中宏:中國科學院院士,無機非金屬材料專家,1953年畢業于華南工學院化工系n唐本忠: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香港科技大學教授,1982年畢業于華工n瞿金平: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1982年畢業于華工n李元元: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吉林大學校長,1987年畢業于華工n陳峰:北京大學工學院副院長,中國香港大學生物學院院長,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 所長,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1983年本科畢業于華工n蘇春翌:華南理工大學教授,IEEE FELLOW,1990年博士 碩士畢業于華工n李海洲:新加坡資訊通信研究院研究部主任、百度新加坡研究中心總監,IEEE FELLOW,1984年畢業于華工n王舟: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IEEE FELLOW,1993年碩士、博士n陳春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n侯清麟:湖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n梁英:湛江師範學院黨委書記n李琳:東莞理工學院校長

文體界

何美钿:内地著名演員 有“古裝第一花旦”之稱n劉曉宇:職業男籃 效力于廣東東莞銀行(廣東宏遠)華南理工大學06級工商管理學院n陳江華:CBA著名球員n曹臻:職業乒乓球運動員,國家隊一隊隊員n劉詩雯:職業乒乓球運動員,國家隊主力隊員,世界冠軍n陳定:職業競走運動員,國家隊隊員,奧運會冠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