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冷杉

臭冷杉

松科冷杉屬植物
臭冷杉(拉丁學名:Abies nephrolepis (Trautv.) Maxim.)别名: 華北冷杉、臭松、東陵冷杉 、小五台地區俗稱“臭桃葫蘆”,喬木,高30m,胸徑50cm,樹冠尖塔形至圓錐形。樹皮青灰色,淺裂或不裂。一年生枝淡黃色或淡灰褐色,密生褐色短柔毛。冬芽有樹脂,葉條形,長1~3厘米。寬約1.5mm。上面亮綠色,下面有2條白色氣孔帶,花期:4~5月,果期:9~10月。産于中國東北小興安嶺南坡、長白山區及張廣才嶺海拔300-1800米,河北小五台山、霧靈山、圍場及山西五台山海拔1700-2100米地帶。
    中文名:臭冷杉 拉丁學名:Abies nephrolepis (Trautv.) Maxim.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裸子植物門 亞門: 綱:松杉綱 亞綱: 超目: 目:松杉目 亞目: 科:松科 亞科:冷杉亞科 族: 亞族: 屬:冷杉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臭冷杉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形态特征

喬木,高達30米,胸徑50厘米;幼樹樹皮通常平滑,或有淺裂紋,常具多而明顯的橫列瘤狀皮孔,老則呈灰色,裂成長條裂塊、近長方形裂塊,或裂成鱗片狀;枝條斜上伸展或開展,樹冠圓錐形或圓柱狀;一年生枝淡黃褐色或淡灰褐色,密被淡褐色短柔毛,二、三年生枝灰色、淡黃灰色或灰褐色;冬芽圓球形,有樹脂。

葉列成兩列,或在果枝及主枝上面的葉斜上伸展,下面之葉列成兩列,稀枝條下面及上面的葉均為斜上伸展,葉條形,直或彎鐮狀,長1-3(常為1.5-2.5)厘米,寬約1.5毫米,上面光綠色,下面有2條白色氣孔帶;營養枝上的葉先端有凹缺或兩裂,果枝及主枝上的葉先端尖或有凹缺,上面無氣孔線,稀近先端有2-4條氣孔線;橫切面有2個中生樹脂道,上面表皮細胞下有一層疏散的皮下層細胞,下面中部有一層連續排列的皮下層細胞。

球果卵狀圓柱形或圓柱形,長4.5-9.5厘米,徑2-13厘米,無梗,熟時紫褐色或紫黑色;中部種鱗腎形或扇狀腎形,稀扇狀四邊形,長較寬為短,稀幾相等長,長1-1.5厘米,寬1.4-2.2厘米,上部寬圓較薄,邊緣内曲,有不規則的細缺齒,兩側圓或耳狀,中部間或收縮,下部寬楔形、微圓,基部窄成短柄狀,鱗背露出部分密被短毛;

苞鱗倒卵形,中部狹窄成條狀,長為種鱗的3/5-4/5,很少等長,不露出或微露出,上部微圓或扇圓形,邊緣有不規則的細缺齒,先端凹處有長約3毫米的急尖頭;種子倒卵狀三角形,微扁,長4-6毫米,種翅淡褐色或帶黑色,楔狀,上部寬5-8毫米,通常較種子為短,稀近等長或較種子為長;子葉4-5枚,條形,長9-13毫米,寬1.5-2毫米,先端有凹缺,初生葉條形,長9-13毫米, 寬約1毫米,先端有凹缺。花期4-5月,球果9-10月成熟。

生長環境

為耐蔭、淺根性樹種,适應性強,喜冷濕的環境。在東北小興安嶺排水不良的緩坡及丘陵地帶常組成小片純林,林木小,生長較慢,俗稱“臭松排子”即指這類森林;在排水較好的緩坡上則與紅松、紅皮雲杉、魚鱗雲杉、大青楊、朝鮮楊等針葉樹、闊葉樹混生成林。

分布範圍

産于中國東北小興安嶺南坡、長白山區及張廣才嶺海拔300-1800米,河北小五台山、霧靈山、圍場及山西五台山海拔17-2100米地帶。在吉林山區和長白山區海拔500-1800米地帶,常與紅松、紅皮雲杉、杉松、長白魚鱗雲杉、東北紅豆杉、黃花落葉松、黃檗、朝鮮楊、白牛槭、檸筋槭,胡桃楸及糠椴等針葉樹、闊葉樹混生。在河北、山西高山地區臭冷杉則散生于青扡、白扡、華北落葉松、黑桦、紅桦、白桦、山楊等針葉樹、闊葉樹混交林中。

栽培技術

采用床式育苗,春季5月中旬至下旬,地溫穩定在8℃-10℃ 時進行播種,播種後5~6天,種子開始發芽, 一周左右苗出齊後撤去葦簾或覆草,對臭冷杉幼苗采用兩種處理進行對比試驗,全光和加蓋的遮蔭網(85% 遮蔭率)。臭冷杉種子可用混沙法進行催芽,種子發芽率63%;臭冷杉一年生播種苗木,地上莖平均高3.19cm、地下根平均長7.80cm、根徑平均0.083cm;臭冷杉一年生播種苗全光下育苗有日灼現象發生,缺苗率大幅增加。而85% 以上的遮光率會對苗木的生長産生影響,合适遮蔭強度還需進一步試驗研究。

主要價值

經濟價值

木材心、邊材無明顯區别,白色或黃白色,有光澤,質輕軟,紋理細,比重0.34-0.4,耐腐力弱。可作一般建築、闆材、家具及木纖維工業原料等用材。

藥用價值

藥材基原:為松科植物臭冷杉的葉、樹皮。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别 樹皮外表面灰色,淺裂或近平滑,内面淡黃白色。葉條形,長1.5-2.5cm,寬約1.5mm,先端凹缺或微裂,稀鈍尖,上面中脈凹下,無氣孔線,但果枝的葉近先端有2-4條氣孔線,下面氣孔帶白色。樹皮氣微,味稍苦澀。葉氣微,味淡。

功效:祛濕止痛

主治:腰腿疼痛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湯熏洗。

出處:《中華本草》

現代研究

藥理作用

(1)中樞抑制作用

鎮靜和抗驚厥作用臭冷杉精油1.70ml/kg、0.85ml/kg,0.425ml/kg分别給小鼠灌胃,均能顯著減少小鼠自發活動,非常顯著地增加戊巴比妥鈉的睡眠時間及其阈下劑量的睡眠率,鎮靜作用部位在腦幹;對戊四氮引起的驚厥及電驚厥有明顯的對抗作用,但對咖啡因、士的甯引起的小鼠驚厥無明顯影響。

鎮痛和解熱作用精油1.70ml/kg、0.85ml/kg灌胃能顯著增加小鼠對熱刺激的痛阈,減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體反應;精油對角叉菜膠及酵母混懸液引起的大鼠發熱有非常顯著的抑制作用,1.70ml/kg灌胃能明顯降低正常大鼠體溫。

(2)鎮咳、祛痰和平喘作用 臭冷杉精油1.7ml/kg、0.85ml/kg/天灌胃,連續4天,對氨氣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小鼠咳嗽有顯著抑制作用;酚紅排泌法試驗,精油可使氣管分泌的液體量增多,使痰變稀,有顯著的祛痰作用;能明顯增加家鴿氣管纖毛運動;對乙酰膽堿和磷酸組胺引起豚鼠哮喘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3)抗炎作用 臭冷杉精油1.04ml/kg、0.52ml/kg灌胃對各種緻炎劑[角叉菜膠、蛋清、組胺、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1(PGE1)、制黴菌素引起大鼠足腫脹均有明顯抑制作用,對角叉菜膠引起的足腫脹1.04ml/kg清油同80mg/kg布洛芬相當,且有明顯的量效關系,0.85ml/kg對巴豆油氣囊腫滲出物和肉芽腫組織增生分别抑制85.9%和30%,對角叉菜膠引起胸膜炎胸腔滲出液内白細胞總數。組胺及5-HT緻毛細血管通透性、角叉菜膠性足腫脹炎症滲出物中PGE1的合成或釋放以及大鼠佐劑性關節炎等均有明顯地抑制作用。緻敏前後給藥對Arthus反應無明顯影響;但在攻擊前後給藥則有明顯抑制作用,攻擊後及被動Arthus反應5h抑制率分别為14.1%和32.8%。

(4)抗氧化作用:臭冷杉精油可顯著減少小鼠肝組織中脂質過氧化物丙二醛含量,提高小鼠肝組織中超氧化氫酶及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

(5)毒性:臭冷杉精油給小鼠灌胃的半數緻死量為8.4965±1.5419ml/kg,灌胃給藥後,小鼠活動明顯減少,呼吸慢而深,最後因呼吸深度抑制而死。

化學成分

針葉含木脂素糖甙,乙酰苯類化合物,葉中揮發油含23種成分,含量較高的有乙酸龍腦酯(bornyl ac-etate),樟烯(camphene),檸檬烯(limonene),龍腦(borneol),α-甜沒藥萜醇(α-bisabolol)。又含黃酮及其甙類化合物:山奈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3-葡萄糖甙(kaempfe-rol-3-glucoside),異鼠李素-3-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glucco-side),槲皮素-3-葡萄糖甙(quercetin-3-glucoside),臭冷杉甙(abi-etin)。 樹皮含槲皮素,二氫槲皮素(dihydroquercetin),山奈酚。還含對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香草酸(vanillicacid),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對香豆酸(p-coumaric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以及這些酸的糖甙化合物,另還含咖啡酸(caffeic acid)。 木材中含松柏醛(coniferaldehyde),香草醛(vanillin),藜蘆醛(veratraldehyde),香草酸,原兒茶酸,對香豆酸,阿魏酸,藜蘆酸(veratric acid),對羟基苯甲酸。 樹脂含右旋β-柏木醇(β-cedrol)。

上一篇:椰棕

下一篇:桐油樹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