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賢

聖賢

漢語詞語
聖賢,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通常是指被認為實踐了儒學生命價值觀的貢獻曆史和社會的人物。“聖賢”的地位其實是由曆代學者通過史書和官方祭祀制度确認的,而非個人的認同。如:"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中文名:聖賢 外文名: 拼音: 近義詞: 反義詞: 英文名:Sages 拼 音:shèng xián 注 音:ㄕㄥˋ ㄒㄧㄢˊ 繁 體:聖賢 解 釋:聖人與賢人的合稱

例句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你就原諒他這一次吧!

傳說中的諸葛亮是一位未蔔先知的聖賢。

曆代聖賢或立功、或立言、或立德,而永為萬流景仰。

引證解釋

1、聖人和賢人的合稱。亦泛稱道德才智傑出者。

聖學乃精學、博學、絕學是也!一般指聖人治學之法、修學之道、成學之徑,飽學之意!古之鬼谷、老莊、孔墨皆可謂之為聖學至大成者也!是故:世人尊聖學者為聖人、聖賢!《吾思/聖神賢》詩曰:深思熟思,必有奇思。信師行師,自可名師。聖學博學,方成絕學。知善緻善,是為上善。性勿惡,形勿舍。省勿止,神勿折。

《吾思》解析:

遇事能多加思慮,定會有所奇思妙想。這樣,離問題本身的開解便也不遠了!

心中若能常懷為人師表的信念去踐行師道!他日自然能成為一代宗師,名揚天下!

也隻有智學、精學、博學,即有針對性、選擇性地廣泛學習,最終才能成就一番不朽的學業!

知道了善的價值與本義,又緻力于通過行動去追索、實現它的,就已經算得上是至善盡美了!

聖賢之所以成為聖賢,那是因為他們不斷地使性情保持恭良溫遜乃至尊敬不惡!同時又能對自己以及周邊事物的美好形态表示贊賞和依依不舍!他們每天日以繼夜地緻力學習、實踐、辯證懷疑,每天不斷地交流、審問以反思自己!為的就是讓行為有所彰顯、感應,而思念、精神永傳不朽!!

《易·鼎》:“彖曰:聖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養聖賢。”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序緻》:“夫聖賢之書,教人誠孝、慎言、檢迹、立身、揚名,亦已備矣。”唐韓愈《重答張籍書》:“吾子不以愈無似,意欲推而納諸聖賢之域。”

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上:“知而不行,隻是未知,聖賢教人知行,正是要複那本體,不是着你隻恁的便罷。”清·範陽詢《重修袁家山(袁可立别業)碑記》:“餘嘗謂聖賢不必作神仙,而高過乎神仙。神仙雖不及聖賢,而斷不可不學聖賢。”清秋瑾《同胞苦》歌:“手提白刃覓民賊,舍身救民是聖賢。”老舍《駱駝祥子》七:“他一向沒遇到過像曹先生這樣的人,所以他把這個人看成聖賢。”

2、聖君和賢臣的合稱。

唐韓愈《進學解》:“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宋王得臣《麈史·國政》:“然萊公非賴章聖淵謀神斷,先發于中,而獨以倚成,又何以施其力哉?聖賢相濟,嗚呼盛矣!”清龔炜《巢林筆談續編》卷上:“聖賢相遭,君臣契合,足令千載下感激欲涕也。”

3、泛稱神、仙、佛、菩薩等。

《敦煌變文集·維摩诘經講經文》:“如生如滅理皆明,無相無為法不二,聖賢彌勒一雷同,怎生得受菩提記。”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數了羅漢,參了菩薩,拜了聖賢。”明沈鲸《雙珠記·真武靈應》:“空中果有聖賢,猛可地威靈宣現,雲霄旋轉,推移路一千。”《天地會詩歌選·<八拜歌>之二》:“五拜五祖為尊長,六拜六祖六聖賢。”

4、清酒與濁酒的并稱。亦泛指酒。

唐白居易《和夢遊春詩一百韻》:“九醞備聖賢,八珍窮水陸。”宋蘇轍《九日陰雨不止病中把酒示諸子》詩之三:“庭菊兼黃白,村醪雜聖賢。”金麻革《題李氏寓酒軒》:“我亦頗解飲,聖賢時一中。”清錢謙益《采花釀酒歌示河東君》:“請從酒國征譜牒,為爾羅縷辨聖賢。”清方文《飲梅周文秋莊》詩之二:“有酒頻斟酌,何論聖與賢。”參見“聖人”。

上一篇:夏花

下一篇:加工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