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後已

死而後已

漢語成語
死而後已,形容為完成一種責任而奮鬥終身。出處《論語·泰伯》。形容為完成一種責任而奮鬥終生。意為不辭辛苦地貢獻出自己的一切,到死為止。
    中文名:死而後已 拼音:sǐ ér hòu yǐ 出處:《論語·泰伯》 用法:褒義,謂語 結構:聯合式

解釋

到死之後(承擔的責任)才停止,形容為了完成一種責任、使命或任務而奮鬥終生。

出處

《論語·泰伯》曾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死而後已。”

形容為完成一種責任而奮鬥終生。意為不辭辛苦地貢獻出自己的一切,到死為止。【成語解釋】已:停止。死了以後才罷手。

示例

臣披肝瀝膽,尚不能補報皇上之恩。今奉诏命,敢不竭力盡忠,~。(明·施耐庵《水浒全傳》第八十三回)

他全心全意地為了改造中國而耗費了畢生精力,真是~。(毛澤東:《紀念孫中山先生》)

唐·元稹《代李中丞謝官表》:“如或綸言既降,丹慊莫從,則當破柱求奸,碎首請事。死而後已,義不苟然。”

楊振甯《鄧稼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正好準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成語故事

三國時期,蜀主劉備死後,昏庸無能的阿鬥繼位,他隻知享樂,把國内的軍政大權交給諸葛亮處理。諸葛亮一面聯吳伐魏,南征孟獲,積極準備兩次北伐,在最後一次北伐前夕給阿鬥寫《後出師表》表示自己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上一篇:人心不足蛇吞象

下一篇:禮崩樂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