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前期緊張綜合征

經前期緊張綜合征

婦科疾病
經前期緊張綜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反複出現的、輕度至重度的情感、身體和行為症狀,多在黃體期發生,月經來潮後幾天内消失,經前焦慮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是其中最嚴重的狀态,嚴重影響個人的社會關系和職業活動。
  • 中醫病名:
  • 外文名:
  • 别名:
  • 就診科室:婦産科
  • 多發群體:多見于25~45歲婦女
  • 常見發病部位:
  • 常見病因:
  • 常見症狀:
  • 傳染性:
  • 傳播途徑:
  • 中文名:經前期緊張綜合征
  • 季節分布:四季
  • 傳染病:否
  • 臨床表現:全身乏力、易疲勞、困倦、嗜睡
  • 疫苗預防:否

概述

育齡婦女在應屆月經前7~14天(即在月經周期的黃體期),反複出現一系列精神、行為及體質等方面的症狀,月經來潮後症狀迅即消失。由于本病的精神、情緒障礙更為突出,以往曾命名為“經前緊張症”、“經前期緊張綜合征”。近年認為本病症狀波及範圍廣泛,除精神神經症狀外還涉及幾個互不相聯的器官、系統,包括多種多樣的器質性和功能性症狀,故總稱為“經前期綜合征(premenstral syndrome,PMS)。但仍有學者突出有關情緒異常這方面的症狀而提出“晚黃體期焦慮症(late luteal phase dysphoric disorder,LLPDD)這一命名作為PMS的一個分枝。

診斷

主要依靠了解病人病史和家族、家庭史。由于許多病人有情緒障礙及精神病症狀,故要特别注意這方面的情況。現在臨床主要根據下述3個關鍵要素進行診斷:

①在前3個月經周期中周期性出現至少一種精神神經症狀,如疲勞乏力、急躁、抑郁、焦慮、憂傷、過度敏感、猜疑、情緒不穩等和一種體質性症狀,如乳房脹痛、四肢腫脹、腹脹不适、頭痛等;

②症狀在月經周期的黃體期反複出現,在晚卵泡期必須存在一段無症狀的間歇期,即症狀最晚在月經開始後4天内消失,至少在下次周期第十二天前不再複發;

③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病人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凡符合上述3項者才能診斷PMS。

Mortola(1992)提出了定量(按症狀評分)的診斷标準。他通過3年時間,前瞻性調查分析了170例PMS婦女及無症狀對照組,發現PMS在情緒、行為、舉止方面最常見症狀12種、最常見的體質症狀10種,它們依次為:疲勞乏力(反應淡漠)、易激動、腹脹氣及四肢發脹、焦慮/緊張、乳房脹痛、情緒不穩定、抑郁、渴求某種食物、痤瘡、食欲增加、過度敏感、水腫、煩躁易怒、易哭、喜離群獨處、頭痛、健忘、胃腸道症狀、注意力不集中、潮熱、心悸及眩暈等。

每種症狀按嚴重程度進行評分:有輕微症狀,但不妨礙正常生活評1分;中度症狀,影響日常生活,但并未躺倒或不能工作評2分;重度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無法勝任工作評3分,分别計算卵泡期(周期第三~九天)及黃體期(周期最後7天)7天的總分。

診斷PMS的标準為:①黃體期總分至少2倍于卵泡期總分;②黃體期總分至少>42分;③卵泡期總分必須<40分,如>40分應考慮病人為其他疾病。這一方法雖然煩瑣,但不緻誤診。總之純粹的PMS,在排卵前必存在一段無症狀的間歇期,否則須與其他疾病(僅在月經前症狀加劇)進行鑒别。

發病機理

(一)液體潴留:醛固酮激素過高引起全身性液體潴留,常被用以解釋PMS的形成。已知孕酮可以阻斷醛固酮對腎小管作用,而有利于尿鈉的排出,但孕酮引起鈉的丢失,導緻醛固酮代償性增加,加之孕酮在月經後半期轉化為脫氧皮質酮等鹽皮素的活性加強,而使月經前醛固酮分泌增多,在行經前達峰值,因而黃體期醛固酮排出增加系生理性,借此以維持血漿鈉水平的穩定,并且對PMS病人血漿醛固酮水平測定結果也未發現與對照組有明顯差異,不支持上述學說。

(二)由于PMS症狀的廣泛性及互不聯系的特點,還有應用安慰劑或接受精神、心理治療有較好療效。不少學者提出,精神社會因素引起身心機能障礙這一病因學說Parker綜合許多學者意見,認為個性及環境因素對PMS症狀的發生極為重要,症狀的出現反映病人内心存有未能解決的矛盾沖突。

追溯病人生活史,常有較明顯的精神刺激遭遇,如童年時期的不幸經曆和精神創傷、父母家庭不和、學習成績低劣、失戀等,可能都是産生經前情緒變化的重要因素。

(三)催乳素(PRL)排出量增多:近年圍繞PRL排出量增多為PMS重要病因因素這一問題發生重大争論。血漿PRL濃度有晝夜節律性,以睡眠時水平最高,每個人日與日之間也有顯著波動。在排卵期PRL水平達峰值,黃體期PRL平均水平高于卵泡期。有些PMS病人血PRL平均濃度在整個月經周期中均高于健康婦女,尤其在經前期更為顯著。應用溴隐亭治療以抑制PRL分泌,症狀獲得明顯緩解。

黃體期PRL水平升高可伴随孕酮排出量下降或FSH/LH水平下降等,在理論上支持PRL水平增高在某些方面與PMS形成有關。可是正常及PMS病人間多數未見PRL水平有明顯差異。PRL對滲透壓的調節作用在動物比較顯著而在人類則影響不大,可能僅作用于乳腺,影響其局部滲透壓的平衡使乳房脹大、觸痛。此外,高PRL血症婦女很少有PMS症狀。

應用溴隐亭治療,僅減輕乳房症狀,而對其他症狀療效不顯著等,使PRL排出量增多學說還缺乏可靠有力證據。

(四)卵巢甾體激素比例失常:多年來PMS的激素病因學說集中在雌激素(E)、孕激素(P)比例失調或戒斷反應等方面。因為PMS的情感、行為及體質等方面的特征性症狀,固定發生于月經周期的黃體期。

症狀出現與黃體的發育相平行,因而設想有一些誘發因素産生于黃體,主要可能由于中、晚黃體期孕酮水平下降或導緻E/P比值的改變。可是近年許多研究并未發現PMS病人卵巢激素的産生與代謝有異常情況。PMS病人卵巢甾體的平均水平與正常人并無差異。PMS病人均有正常的生殖功能,并不影響生育能力亦可證明其卵巢激素處于正常平衡狀态。

(五)神經介質—神經内分泌系統平衡失常

1.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學說:實驗研究證實β-EP參與正常婦女月經周期中GnTH分泌的調節。它通過下丘腦間接抑制LH的分泌。這種抑制作用并受卵巢激素的影響。已知β-EP在腦内的活性水平,以月經期及早卵泡期最低,及至黃體期其活性處于峰值。

2.5-羟色胺(serotonin,Sr)學說:已知Sr這一神經介質在情緒及行為障礙發生方面起介導作用。給猴小劑量降低Sr功能藥物後,即可引起實驗動物行為的改變,因而提示Sr代謝異常與PMS發病可能有一定聯系。

有報道,PMS病人在月經周期最後10天全血中的Sr含量明顯低落,而對照組從中黃體期開始Sr水平升高,從而使兩組的Sr含量在月經周期的中、晚黃體期及月經前期有明顯差異。通過色氨酸負荷試驗(50mg/kg)發現,兩組病例在卵泡期、中黃體期全血的Sr含量固定增加,及至晚黃體期和月經前期對照組仍持續升高,而PMS病人卻下降。表明在月經前這一階段PMS病人的Sr能神經系統發生缺陷,對刺激的反應性産生變異。

綜上所述,PMS發病原因雖然還不很明确,但通過近年的深入研究,PMS的發病誘因可能産生于黃體的E2、孕酮及(或)它們的代謝産物。由于它們的周期性改變,通過神經介質的介導(它們包括β-EP、5-Sr,甚至還有γ-氨基丁酸、腎上腺素能神經系統),而影響腦内某些區域功能,形成精神神經内發泌障礙,産生衆多、涉及多系統的症狀。

外周血内卵巢甾體激素水平在PMS病人雖仍在正常範圍,但它并不反映中樞神經系統内的水平,它對中樞神經介質的影響仍與健康婦女不同。預測神經介質學說,可能圓滿解釋PMS多因素、異原性障礙這一特點。

臨床表現

有關PMS症狀多達150餘種,但每一病人并不都具備所有症狀,各人有各自的突出症狀,嚴重程度亦因人因時而異,并非固定不變,但症狀的出現與消退同月經的關系則基本固定,為本病特點。生育力和孕産次與PMS無關聯。病期持續長短不一,症狀嚴重需治療者病期較長,約有40%病人病期持續1~5年。10%可持續10年以上。

典型症狀常在經前1周開始,逐漸加重,至月經前最後2~3天最為嚴重,經後突然消失。有些病人症狀消退時間較長,漸漸減輕,一直延續到月經開始後的3~4天才完全消失。另有一種不常見的類型,即雙相型,有兩個不相聯結的嚴重症狀階段,一在排卵期前後,然後經一段無症狀期,于月經前1周再出現典型症狀,以往稱之為經間期緊張,由于其臨床症狀及發病機理與本病一緻,實際為PMS的特殊類型。

(一)精神症狀:包括情緒、認識及行為方面的改變。最初感到全身乏力、易疲勞、困倦、嗜睡。情緒變化有兩種截然不同類型:一種是精神緊張、身心不安、煩躁、遇事挑剔、易怒,微細瑣事就可引起感情沖動,乃至争吵、哭鬧,不能自制;另一種則變得沒精打采,抑郁不樂,焦慮、憂傷或情緒淡漠,愛孤居獨處,不願與人交往和參加社交活動,注意力不能集中,判斷力減弱,甚至偏執妄想,産生自殺意識。

(二)液體潴留症狀

1.手足、眼睑水腫:較常見,有少數病人體重顯著增加,平時合身的衣服變得緊窄不适。有的有腹部脹滿感,可伴有惡心、嘔吐等腸胃功能障礙,偶有腸痙攣。臨床經期可出現腹瀉、尿頻。由于盆腔組織水腫、充血,可有盆腔附脹、腰骶部疼痛等症狀。

2.經前頭痛:為較常見主訴,多為雙側性,但亦可為單側頭痛,疼痛部位不固定,一般位于颞部或枕部,伴有惡心嘔吐,經前幾天即可出現,出現經血時達高峰。頭痛呈持續性或無誘因性,時發時愈,可能與間歇性顱内水腫有關,易與月經期偏頭痛混淆,後者往往為單側,在發作前幾分鐘或幾小時出現頭暈、惡心等前驅症狀。發作時多伴有眼花(視野内出現閃光暗點)等視力障礙及惡心、嘔吐。可根據頭痛部位、症狀的嚴重程度及伴随症狀,進行鑒别。

3.乳房脹痛:經前常有乳房飽滿、腫脹及疼痛感,以乳房外側邊緣及乳頭部位為重。嚴重者疼痛可放射至腋窩及肩部,可影響睡眠。扪診時乳房敏感、觸痛,有彌漫性堅實增厚感,有時可觸及顆粒結節,但缺乏限局性腫塊感覺,經期後完全消失,下一周期又重新出現,但症狀及體征的嚴重程度并不固定不變,一般在2~3年内雖不經治療也可自行痊愈。

如發生乳腺小葉增生,則可能在整個月經周期有持續性疼痛,經前加劇。扪診可觸到扁平、顆粒樣較緻密的區域,邊緣不清,經後亦不消退。在月經前後檢查對比,可發現腫塊大小有較大變化。

(三)其他症狀

1.食欲改變:食欲增加,多數有對甜食的渴求或對一些有鹽味的特殊食品的嗜好,有的則厭惡某些特定食物或厭食。

2.自律神經系統功能症狀:出現由于血管舒縮運動不穩定的潮熱、出汗、頭昏、眩暈及心悸。

3.油性皮膚、痤瘡、性欲改變。

鑒别診斷

PMS的症狀均非PMS所特有,因而常需與其他疾病鑒别,尤其要與精神病疾患鑒别。首先要注意症狀有無周期性出現這一特點,如忽視症狀的周期性及經前期出現這一特點,PMS就容易與通常的精神焦慮及抑郁症相混淆,後者在月經周期的3個階段(卵泡期、排卵期及黃體期)症狀相同,嚴重程度缺乏規律性改變。

其次通過卵泡期有無症狀存在這一特點與周期性加劇的慢性疾病相鑒别,如常遇見的特發性、周期性水腫,它是一種好發于女性的不明原因水腫,其特征是周期性腫脹及焦慮情緒發作,标志着水電解質平衡失常(醛固酮分泌增加)。與PMS鑒别的依據是它在整個月經周期均可出現症狀,而在月經前症狀加劇。

應用過多利尿劑可能加重症狀,以轉内科診治為宜。又如複發性大抑郁症月經前加劇,就難以與PMS鑒别。因此凡具有與PMS同時出現的精神障礙病人,均應首先由精神病學專家診斷,排除精神病後再按照PMS進行治療。

中醫認識

1.肝郁氣滞

症候:經前乳房脹痛,似有硬結或有塊,小腹脹痛連及兩脅,煩躁易怒,或精神抑郁,善歎息,甚或狂躁不安,失眠,或頭痛劇烈,或肢體腫脹,舌質多正常,苔薄白,脈弦或弦滑。

2.血瘀

症候:經前經期頭痛劇烈,或腰膝關節疼痛,得熱痛減,遇寒痛甚,或經行發熱,腹痛或肢體腫脹不适,按之随手而起,常伴月經量少或行而不暢,經色紫暗有塊,舌紫暗或尖邊有瘀點,脈弦澀。

3.血虛

症候:經期或經後頭暈頭痛;心悸少寐,神疲乏力,或身痛麻木,肢軟,或發熱,形寒自汗,少氣懶言,或風疹頻發,皮膚瘙癢,面色不華,肌膚枯燥,月經量少,色淡質稀,舌質淡紅,苔白,脈細弱。

4.脾虛

症候:經行面浮肢腫,腹脹納減,便溏,或經行前後頭暈沉重,胸悶泛惡,月經量多,色淡質稀,舌淡紅,苔白滑,脈濡滑或沉緩。

5.腎陽虛

症候:經行面浮肢腫,腰膝酸軟,便溏,畏寒肢冷,尿少,月經量多,色淡質稀,舌淡苔白,脈沉遲。

6.腎陰虛

症候:經行或經後潮熱,盜汗,頭暈目眩,腰膝酸軟,或乳房作脹,或口舌糜爛,口燥咽幹,或音啞,五心煩熱,月經常先期,量少色紅,或經期延長,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的飲食治療和保養

1、加強運動鍛煉:可做中等度、規律性的需氧運動鍛煉。如慢跑、遊泳、騎自行車等。運動量要根據自身體力,如辦公室工作者,開始鍛煉宜采取散步,用輕快步調走2-3公裡,每周4-5次,漸漸增加運動量。最主要的是持久、規律的進行,可減輕抑郁症狀。

2、調整飲食結構:合理增補礦物質(主要為Ca、Mg)、維生素(主要為維生素A、B6及E),增加碳水化合物,減少糖、鹽、咖啡因及酒的攝入。

3、減少對外界的應激反應。

4、改變晝夜生活節奏。

5、藥物治療。

中醫辯證

在月經前出現煩躁、易怒、失眠等一系列症狀,而在月經後又消失者,叫經前期緊張征。此類症狀多見于35歲以上婦女,或伴有不孕症、月經失調病人。僅少數病人症狀較重,影響工作和生活。

經前期緊張征的病人,一般在月經來潮前7-14天開始出現症狀,經前2-3天加重,行經後症狀明顯減輕,或者完全消失。常見的症狀有精神緊張、神經過敏、煩躁易怒或優郁、全身無力、容易疲勞、失眠、頭痛、思想不集中等。還有的病人出現手、足、臉浮腫。腹壁及内髒水腫而出現腹部脹滿感,胃腸粘膜水腫出現腹瀉或軟便,盆腔水腫出現下腹墜脹或疼痛,乳房水腫而脹痛。水腫明顯時體重比經期前增加許多。

引起經期緊張征的原因還不十分清楚,可能與情緒緊張、不愉快等精神因素或患有肝髒病及水鹽在體内潴留有關。

月經前注意勞逸結合,避免精神過分緊張,少吃鹽,呆以預防和減輕症狀。如出現水腫症狀,可在月經前10天或出現症狀後口服雙氫克尿噻,每日25~50毫克,或每日口服氨苯喋啶100-200毫克,直到月經來潮。

注意在連服上述利尿藥5日以後應加服氯化鉀。不可服鎮靜藥,如魯米那每次0.03克,每日3次,或者利眠甯每次10毫克,每日2-3次;每晚服0.2-0.4克眠爾通也可以谷維素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連服1-2個月,有調節植物神經功能作用;月經來潮前10天始口服碳酸锂,每次0.3克,每日3次,直到月經來潮止,能改變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促進水、鹽化謝,有一家治療作用。

性激素及大量維生素A于經前14天開始服用,直至月經來潮。

肝郁氣滞型是常見的一種,表現為以前乳房、乳頭脹痛,甚至不能觸衣,壯舉痛、小腹脹滿連及胸脅、煩躁易怒、脈弦、舌黯,用逍遙散加減;

脾腎陽虛型,表現為面部浮腫、頭暈、體倦、嗜睡、納少、便溏或經前洩瀉、脘腹脹滿、腰酸腿軟、舌胖有齒印、苔白潤、脈沉細弱,應用健固湯;陰虛肝旺型,表現經前心煩易怒、頭暈目眩、健忘失眠、舌紅少苔、脈弦細,應用杞菊地黃湯加減;心脾兩虛型,表現經前心悸失眠、神疲乏力、多思善慮、面色萎黃、食欲差、舌淡紅、苔薄白、脈細數、應用歸脾湯。

治療措施

1、心理治療

幫助患者調整心理狀态,給予心理安慰與疏導,讓精神放松,有助于減輕症狀。患者症狀重者可進行認知-行為心理治療。

2、調整生活狀态

包括合理的飲食及營養,戒煙,限制鈉鹽和咖啡的攝入。适當的身體鍛煉,可協助緩解神經緊張和焦慮。

3、藥物治療

(1)抗焦慮藥:适用于有明顯焦慮症狀者。

(2)抗憂郁症藥:适用于有明顯憂郁症狀者。能選擇性抑制中樞神經系統5-羟色胺的再提取。黃體期用藥能明顯緩解精神症狀及行為改變,但對軀體症狀療效不佳。

(3)醛固酮受體的競争性抑制劑:可拮抗醛固酮而利尿,減輕水潴留,對改善精神症狀也有效。

4、維生素B6

可調節自主神經系統與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關系,還可抑制催乳素合成。

5、口服避孕藥

通過抑制排卵緩解症狀,并可減輕水鈉潴留症狀,抑制循環和内源性激波動的方法。也可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抑制排卵。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