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人間詞話

王國維人間詞話

王國維所著的一部文學批評著作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所著的一部文學批評著作。《人間詞話》作于1908~1909年,最初發表于《國粹學報》。該做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之洗禮後,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表面上看,《人間詞話》與中國相襲已久之詩畫,詞話一類作品之體例,格式并無顯著的差别,實際上,它已初具理論體系,在舊日詩詞論著中,稱得上一部屈指可數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詞論界裡,許多人把它奉為圭臬,把它的論點作為詞學,美學的根據,影響深遠。王國維以“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高度評價了李煜的詞,說其詞“神秀”,韋莊的詞被稱為“骨秀”,溫庭筠的詞稱作“句秀”。[1]
  • 作品名稱:人間詞話
  • 外文名:
  • 作品别名:
  • 作者:王國維
  • 創作年代:1908~1909
  • 作品出處:國粹學報
  • 文學體裁:文學評論

内容簡介

王國維根據其文藝觀,把多種多樣的藝術境界分為三種形态:“上焉者,意與境渾;其次,或以境勝;或以意勝。”王國維比較科學地分析了“景”與“情”的關系和産生的各種現象,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造境”與“寫境”,“理想”與“寫實”的問題。

王國維還指出,詞中所寫的形象不管是素描式的寫出來,還是由作者綜合印象創造出來,它們都不是對事物作純客觀的,無動于衷的描寫,而是貫穿作者的理想,即按照作者的感情,觀點來選擇安排的。這就進一步說明了文學藝術中的形象是客觀事物在座者頭腦中的主觀反映。當然,王國維并沒有具體和明确地論說這一點。

創作背景

王國維生活在中國黑暗的時代,外族入侵,清政府沒落崩潰,社會失控,價值體系紊亂,人們的思想觀念經曆着劇烈動蕩,個體生命在精神上處于迷茫和痛苦。王國維的人生也經曆着時代痛苦的洗禮。1902年,王國維因病從日本回國,他說自己的身體是如此的虛弱,而性格又是如此的憂郁,“人生之問題,日往複于胸臆,自是始決計從事于哲學的研究”。人生問題的困擾,使他走向了哲學。他本以為研究哲學可以解決“人生之問題”,從中尋覓人生解脫之途。但事與願違,倒使王國維陷入了“可愛”與“可信”兩難境地的煩悶之中,他不得不放棄哲學的研究,另尋解脫之路。他的學術注意力由哲學移于文學,以期在文學中得到人生痛苦的慰藉,找到自己的人生境界與目标。在文學研究中,文學本身的非功利給他帶來了審美的愉悅,于是他撰寫了《人間詞話》。

作者簡介

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一字伯隅,号觀堂,亦号永觀,浙江海甯人。清朝秀才,曾赴日本東京物理學校學習,回國後曾任學部總務司行走、學部圖書館編譯、清宮南書房行走、清華大學文學院教授。1927年6月自沉于北京昆明湖。他于史學、文字學、考古學、文學、哲學等多方面均有建樹,其中以史學成就最高。著述宏富,有《觀堂集林》、《觀堂别集》等,合其他學術著作刊成《海甯王靜安先生遺書》43種,104卷。

作品評價

朱光潛《詩的隐與顯——關于王靜安的人間詞話的幾點意見》:“近二三十年來,就我個人所讀過的來說,似以王靜安先生的《人間詞話》最為精到。”

王攸欣《選擇、接受與疏離——王國維接受叔本華、朱光潛接受克羅齊美學比較研究》:“王國維寥寥幾萬字的《人間詞話》和《紅樓夢評論》比朱光潛洋洋百萬字的體系建樹在美學史上更有地位。”

主要内容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第一章上卷提出“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另提出三種“境界”:古之成大事者、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相關圖書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華書局; 第1版 (2009年5月1日)

叢書名: 跟大師學國學

平裝: 12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101066906

條形碼: 9787101066906

産品尺寸及重量: 20.6 x 14.4 x 1.2 cm ; 159 g

ASIN: B002COITFA

作品影響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作品,他用傳統的詞話形式及傳統的概念、術語和邏輯思維,較為自然的融進了一些新的觀念和方法,其總結的理論問題又具有相當普遍的意義,這就使它在當時新舊兩代的讀者中産生了重大反響,在中國近代文學批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人間詞話》在理論上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一些問題上頗有創見。

2004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 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高中段。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