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

焦作市

河南省下轄市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與山西晉城市接壤,南臨滔滔黃河,與鄭州市、洛陽市隔河相望,東臨新鄉市,西臨濟源。焦作古稱山陽、懷州,是華夏民族早期活動的中心區域之一,是司馬懿、韓愈、李商隐、許衡、朱載堉等曆史文化名人的故裡,是“竹林七賢”的聚集地、中國武術太極拳的發源地、鐵棍山藥等“四大懷藥”的原産地。[1]
    中文名:焦作市 外文名:Jiaozuo City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 所屬地區: 地理位置:河南省西北部 面積:4071.1平方千米 下轄地區:解放區、山陽區、中站區、馬村區、修武縣、武陟縣、溫縣、博愛縣、沁陽市、孟州市 政府駐地:解放區人民路889号 電話區号: 郵政區碼: 氣候條件:暖溫帶亞濕潤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雲台山、神農山、青天河、練何墓、圓融無礙禅寺、陳家溝、嘉應觀 機場: 火車站:焦作火車站、博愛站 車牌代碼:豫H 地區生産總值: 别稱:懷慶府、山陽城 人口:366萬人(2012年) GDP:1943.37億元(2015年) 友好城市:波蘭盧布林、韓國忠州、慶州市等 電話區碼:0391 郵編區碼:454150 行政類别:地級市 地方方言:中原官話、晉語 行政代碼:410800 城市主題:太極故裡、山水焦作

基本概況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與山西省接壤,南臨黃河與鄭州、洛陽相望。它地處中國南北交彙點,東西結合部,又是新歐亞大陸橋在中國境内的中心地帶,具有承東啟西、溝南通北的樞紐地位。總面積4071.1平方千米,其中市轄區面積370平方千米,總人口357.97萬人(2007年)。焦作市是河南省享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的5個重點城市之一、是商務部确定的中部9個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之一,是中部地區國家首批典型資源枯竭城市之一,還是“十一五”期間跨國公司最佳投資城市。

焦作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臨黃河。轄11個縣市區,總面積4071平方公裡,總人口358萬,其中市區人口82.5萬。

焦作是一個曆史非常悠久的城市。焦作古稱山陽、懷州,明清時設置“懷慶府”。遠在8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時期已有人類在此居住,是中國較早出現人類活動的中心地區之一,有盤古開天地、華夏祖先伏羲、女娲成婚、女娲補天等美麗的神話傳說。

焦作有着優越的區位優勢。它地處我國南北交彙點,東西結合部,又是新歐亞大陸橋在中國境内的中心地帶,具有承東啟西、溝南通北的樞紐地位。

焦作是一個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城市。焦作是三國時期軍事家司馬懿,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韓愈,唐代大詩人李商隐,明代著名音律學家朱載堉,元代理學家許衡,竹林七賢中的山濤、向秀,等曆史文化名人的故裡。焦作是陳氏太極拳的發祥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應觀被稱為“萬裡黃河第一觀”,蘊涵了中華五千年治河經驗,是中華民族治理黃河的博物館。焦作是一個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的城市。焦作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太行山南麓在焦作境内連綿百餘公裡,從東到西分布着大大小小1000多處景點,山水相依,雄中含秀,春賞山花、夏看山水、秋觀紅葉、冬覽冰挂,獨具峽谷景觀特色。以雲台山、青天河、神農山、青龍峽、峰林峽五大景區組成的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聞名遐迩。

焦作是一個發展非常迅速的城市。近年來,我們堅持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實施工業強市、項目拉動、開放帶動、科教推動戰略,經濟社會實現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焦作市由當時的礦區小城,逐步發展成為一座美麗富饒、充滿活力的新興綜合性城市。2007年,全市地區生産總值達到855億元,增長16.4%。人均地區生産總值25201元,居全省第3位。财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6.5億元,居全省第4位,增長24.8%;人均财力達到1765.6元。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425.9億元,居全省第3位,增長23.9%。外貿出口總額達到7.62億美元,居全省第4位。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80.4億元,增長19.6%,增幅居全省第1位。

焦作是一個投資環境優良的城市。已入駐項目41個,項目總投資103.6億元。正在深入開展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為主要内容的“效能革命”,努力為外商營造成本低、回報快、效率高、服務周、信譽好、執法公的投資環境。特别是在國家實施的中部崛起戰略中,焦作市是河南省享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的5個重點城市之一、是商務部确定的中部9個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之一,是中部地區國家首批典型資源枯竭城市之一,還是“十一五”期間跨國公司最佳投資城市。焦作正在逐步成為中西部地區最富吸引力、凝聚力、創造力的投資熱土。美國愛依斯公司、韓國電力公社、英國GKN公司、沃爾瑪、家樂福等世界500強企業來我市投資,中國昊華公司、深圳健康元公司、蒙牛集團、丹尼斯量販、廈工股份等一批國内知名企業也紛紛落戶焦作。

曆史沿革

焦作曆史悠久,早在8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時期就有人類居住。夏朝屬冀州,稱覃懷地。商及西周屬畿内地,分屬雍、邗、溫三國。東周為晉南陽地,戰國時屬魏、衛二國地。秦屬三川郡,西漢屬冀州河内郡。東漢屬司隸部河内郡。三國屬魏國冀州河内郡。晉分屬司州河内郡、汲郡、荥陽郡。南北朝分屬司州河内郡、荥陽郡。後魏分屬懷州河内郡、武德郡、司州汲郡、東恒農郡。隋分屬河内郡、汲郡、荥陽郡。唐分屬河北道懷州河内郡、河陽三城使孟州、河南道河南府河南郡、鄭州荥陽郡。五代分屬懷州、孟州、鄭州、開封府。北宋分屬河北西路懷州河内郡、京西北路濟源郡、京西路鄭州奉甯軍制、京畿開封府。元分屬燕南河北道懷慶路、孟州、河南江北行省卞梁路。明分屬河内布政使司懷慶路及開封府。清屬河南省懷慶府。

1913年,河内縣改為沁陽縣。1927年沁陽縣東部劃出,成立博愛縣。1945年9月8日建立焦作市。1948年3月改為焦作縣。1949年10月15日,改為焦作礦區,劃歸平原省新鄉行政專員公署領導。1952年11月15日,平原省撤銷,焦作礦區劃歸河南省新鄉行政專員公署領導。1956年7月9日,改為焦作市,由河南省直接領導。1959年12月1日,修武、博愛兩縣劃歸焦作市領導。1960年8月15日,撤銷修武、博愛兩縣建置,并入焦作市;撤銷溫縣建置并入沁陽縣。1961年10月5日,恢複修武、博愛、溫縣建置,歸新鄉行政專員公署領導。1974年1月19日,焦作市屬河南省和新鄉地區雙重領導。1982年3月,焦作市劃為省轄市。1983年9月1日,修武、博愛兩縣劃歸焦作市領導。1986年1月,溫縣、武陟、孟縣、濟源、沁陽五縣劃歸焦作市領導。1988年,濟源縣改為濟源市。1989年,沁陽縣改為沁陽市。1997年,孟縣改為孟州市,濟源市歸河南省直接領導。2002,焦作市轄沁陽市、孟州市兩市,修武縣、武陟縣、溫縣、博愛縣四縣和解放區、山陽區、中站區、馬村區四個城區,計116個鄉(鎮)辦事處。2006,焦作市轄沁陽市、孟州市兩市,修武縣、武陟縣、溫縣、博愛縣四縣和解放區、山陽區、中站區、馬村區四個城區,轄103個鄉(鎮)辦事處,計1826個村民委員會。

地理環境

焦作有着優越的區位優勢。它地處我國南北交彙點,東西結合部,又是新歐亞大陸橋在中國境内的中心地帶,具有承東啟西、溝南通北的樞紐地位。

簡介: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地理坐标北緯35º10′-35º21′,東徑113º4′-113º26′之間,東西長約32.5公裡,南北寬約19.7公裡,全市總面積378平方公裡。

地形地勢:整個地貌由低山、丘陵、坡崗、平原四個部分組成,海拔在85-940米之間,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遞降,層次分明,地形各異。

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春雨雪稀少,幹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水熱适中。由于地勢傾斜和太行山屏障,氣溫高于新鄉、鄭州等地,平原地區年平均氣溫14.9℃,山區比平原低2-3℃,極值溫度為43.3℃、-16.9℃,年均降雨量603.5毫米,無霜期231天,年日照時數2422.7小時。

土壤:有一個土類,四個亞類,九個土屬,二十一個土種。主要為褐土性土、立黃土和潮褐土。

民族宗教

民族概況

焦作市是河南省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地區之一,有回、滿、蒙古、壯、土家族等32個少數民族,共71335人,占全市總人口的2.03%。回族人口約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99.1%。全市共有43個少數民族聚居村和雜居村,少數民族人口千人以上的鄉鎮辦事處17個,萬人以上的縣市區3個。

宗教概況

焦作市有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佛教、道教五大宗教,信教群衆16.45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4.8%,批準開放的活動場所283處,教職人員376人。有市級宗教團體7個,縣級宗教團體19個。

曆史文化

懷川大地孕育了燦爛輝煌的曆史文化,名山秀水陶冶了世代英才豪傑,焦作地下文明積澱層層疊疊,地上文化布落洋洋灑灑。焦作山水是人文化的山水,焦作人文是山水化的人文,山人一體,不可分割。這裡是人類始祖的發源地,有盤古開天地、華夏祖先伏羲女娲成婚、女娲補天、軒轅黃帝祈天破蚩尤、大禹治水等神話傳說。原始社會末期,位于黃河流域中遊的懷川文明就吸引着四方百族,成為華夏民族發祥地的中心地帶。這裡是商湯革命的起始地;是武王伐纣的前沿根據地;是後漢光武中興的大本營;是“正始玄風”的策源地和以八封為靈魂的太極文化的産生地;是水利文化、度假村文化之根所在;是中國46姓和日本的坂上、大藏、原田三姓之根脈地。

神農祭天處、嘗百草處、藥王孫思邈活動遺迹等,顯示着古代農業和醫藥的起源。出土衆多的陶瓷文物及當陽峪陶瓷遺址,顯示着懷川是發達的陶瓷文化之根;由大禹首次頒發的《夏小正》是中國的曆法之根,發源于陳家溝的太極拳、月山寺的八級拳和淨影寺的猿拳,證明懷川是中華武術之根,這裡還是道教中心和佛教聖地。

這裡是諸多大師泰鬥的故裡。孔子、李白、白居易、韓愈等各類數不清的曆史名人曾在此或遊曆、或隐逸、或葬歸于此。魏晉時的“竹林七賢”曾在修武百家岩隐居遊覽,影響頗大。

焦作地處黃河中下遊北畔,農業開發曆史悠久,具有精耕細作的優良傳統。早在七八千年前,這裡就有人種植粟等糧食作物。從焦作地區發掘的新石器文化遺址中,除發現有大量的石鏟、石斧、石鐮、蚌刀等生産工具外,還有水井、房屋等原始農業生産迹象。春秋戰國時期,當地的農業已十分發達。焦作古代的手工業也十分發達。以采礦、冶煉、制陶、編織和工藝美術為主。戰國時期已有了煤炭開采業,至明清時期具有了相當的開采規模,延續至今,使焦作有“煤城”之稱。從考古發掘的文物看,春秋時期這裡已開始青銅器制作,東漢時山陽已成為全國較大的冶煉基地之一,宋代出現了以制作兵器、農具為主的作坊群。

據史志記載,全市有60座曆史古城,其中城區有6座;祠廟335所,其中城區70多所,現在統計,全市有不可移動的文物古迹點833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44處,縣級492處,城區内有不可移動的文物古迹點214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6處,市級81處。道清鐵路、澤煤盛礦井、福公司辦公房和錢莊等體現着近代煤城的曆史;焦作工學院是河南省最早的高等院校。傳統的曆史文化在當今焦作仍熠熠閃光,得到了繼承和發展。

基礎設施

交通:焦作地處黃河南北之通道,扼晉豫兩省之要沖,自古就是豫西北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改革開放以來,全市交通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初步建成了以鐵路、公路為依托,以國道、省道為骨幹,以縣(區)域為中心,以鄉村道路為脈絡,布局合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焦作市境内有焦枝(焦作--枝城)、焦太(焦作--太原)、焦新(焦作--新鄉)、月侯(月山--侯馬)四條鐵路線,有月山、待王兩個較大的貨運編組站,鐵路交通便利。投資20.66億元建成了焦鄭、焦晉兩條高速公路,境内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72.8公裡。焦溫、濟焦新和太澳三條高速也在近期内陸續開工,目前正處于施工的高潮,此外,孟州至武陟高速的前期工作也有重大進展,到2007年,幾條高速公路将全部竣工,屆時焦作所有縣、市之間将全部實現高速公路連通,形成一個區域性交通環線,市到縣均可實現半小時内直達,全市将形成以高速公路相連的半小時經濟圈。投資4.8億元建成了焦作黃河公路大橋,使焦作增加了一條重要的出市通道,為我市加強與黃河南岸的經濟文化交流架起了橋梁。2002年焦作已在全省率先實現“縣縣通二級、村村通油路”的目标。目前,焦作已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為骨架、幹線公路為支線、縣鄉道路為脈絡”的立體化公路交通運輸網,公路總裡程達4953公裡,公路密度121.6公裡/百平方公裡,大大高于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焦作正在成為豫西北、晉東南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區位優勢得到進一步強化,經濟輻射能力大大增強。

城建:焦作建市幾十年來,從一個面積僅有2.5平方公裡,人口不足3萬人的礦區,發展到如今,已成為建成區面積69.7平方公裡,人口80萬人,布局日趨合理,功能日漸完善,擁有多門類生産體系的新興城市。特别是近年來,在總結幾十年城市建設經驗的基礎上,焦作市确定了“依托老城、開發新區,環形擴張,滾動發展”的城建工作思路,堅持新區開發與舊城改造并舉,改造拓寬了東環路、西環路、塔南路等城市交通幹道,治理改造了群英河,修建了三層互通式萬方立交橋,初步構築了現代化城市的新格局。随着城市空間的逐步延伸,焦作的公交事業也得到飛速發展。目前,全市擁有各種公交營運車輛429标台,各種出租車1322輛,公交營運線路總長度132公裡,日載客近10萬人次,年營運總收入2300萬元。市政公用事業發展迅速。市區現有水處理廠7座,日供水能力60萬噸,供水管道400餘公裡,供水範圍近50平方公裡,供水人口71萬人。燃氣供應業從無到有,飛速發展,年供管道氣3700多萬立方米,液化氣5400多噸,用氣人口45萬人,不但方便了居民生活,也減少了城市污染,淨化了城市環境。在城市綠化美化上,現已建成省級達标公園2個,市級達标公園2個,街頭遊園15個,分車帶花壇126個,行道樹3萬多株,園林式、花園式單位150多個。全市園林綠化總面積達2124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2454公頃,中心城區人均綠地面積達到4.73平方米,城市綠地覆蓋率達43%。園林綠化事業的發展,為廣大市民營造了一個優美的生活環境,也有效維持了焦作市的生态平衡。

經濟狀況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與山西省接壤,南臨黃河與鄭州、洛陽相望。現轄2市4縣4區和1個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總面積4071.1平方公裡,總人口355.13萬,其中非農業人口104.57萬,農業人口250.56萬。2006年,全市完成地區生産總值698.89億元,比上年增長15.7%。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61.95億元,增長7.3%;第二産業增加值448.78億元,增長19.1%;第三産業增加值188.16億元,增長11%。全市人均生産總值達到2.05萬元。三次産業結構由上年的10:62:28變化為8.9:64.2:26.9,二三産業比重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387.88億元,占生産總值的比重為55.5%。

投資環境

焦作具備較為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焦作市根據“依托老城、開發新區,環形擴張,滾動發展”的思路,堅持新區開發與舊城改造并舉,改造拓寬了東環路、西環路、塔南路等城市交通幹道,全面加強了焦南組團、高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新區的主要道路已經建成,黨政機關、中心汽車站、河南理工大學等已完成向南的遷移,城市的發展空間明顯打開,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已超過70平方公裡。國家重大項目西氣東輸工程穿境而過,焦作利用天然氣管網已經建成,全市能源結構得到明顯改善。開展了大規模的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全國衛生城市活動,大力整治市容市貌,美化、綠化、亮化、淨化水平明顯提高。

來焦投資興業,将可以享受到優惠的政策。為了讓外商降低投資成本、快速得到回報,焦作市先後出台了《焦作市鼓勵市外投資者投資優惠辦法》、《焦作市鼓勵外商投資優惠辦法》、《焦作市招商引資獎勵辦法》、《焦作市實際利用外資獎勵辦法》、《焦作市委托招商暫行辦法》等各種優惠政策和措施,在土地、稅收、審批、行政服務等方面給外來投資者提供一系列的優惠,減免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的規劃、城建、環衛、綠化等費用,真正使外來投資者進得來、留得住、有錢賺、能發展。

來焦投資興業,将可以享受到高效的服務。焦作在全省首家成立了三級行政服務中心,并大幅簡化審批手續,提高行政效率,實行了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一周内辦結,堅持一事一議、特事特辦、一企一策。制定了《焦作市為外來投資者全程服務辦法》,成立了外來投資服務中心,專門為外來投資者提供政策和環境咨詢、項目審批、注冊登記以及案件投訴、戶口遷移、子女就學等全方位、全過程的“保姆式”服務,實行外來投資者與職能部門的“零接觸”。緻力于投資環境的評價、考核,制定了《焦作市投資環境評價體系》和《焦作市投資環境評價辦法》,在2002年全省投資環境檢查中名列第一,在2003年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考評中名列第二,2004年焦作市又被省政府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市。

來焦投資興業,将可以享受到安全的保護。焦作專門設立有外來投資服務中心,建立了快速反應的投訴調解機制,全力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為防止針對外來投資企業亂檢查、亂收費、亂罰款行為,專門制定了《關于建立舉報制度從嚴查處“三亂”行為的意見》,明确規定,對舉報的“三亂”行為,一經查實,免去直接責任人的職務,并追究責任單位有關領導的責任。依托市公安局成立了經濟110特警隊,為企業和生産經營者保駕護航,嚴厲打擊幹擾破壞經濟發展環境行為,嚴肅查處影響經濟發展環境的各種案件。

豐富的資源、便利的交通、優惠的政策、高效的服務、良好的環境吸引了大批有識之士來焦作投資興業,美國愛依斯、英國普林斯頓、韓國電力公社、新加坡RB公司、香港華潤、内蒙古蒙牛、黑龍江中植、甘肅蘭澳、江蘇嘉華、南通遠大置業、上海駿利、北京瑞聯等一批國内外知名企業紛紛入駐焦作,投資領域涉及電力、環保、食品加工、冶金、房地産等行業,許多投資者已經取得豐厚的回報,并有追加投資的意願。2005年,全市利用外來資金達到121億元.

自然資源

水資源:焦作市水資源豐富。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裡以上的河流有23條,還有引沁渠、廣利渠兩大人工渠,有群英水庫、青天河水庫、白牆水庫、順澗水庫等較大水庫,地表水資源充裕;焦作市還是天然的地下水彙集盆地,已探明地下水儲量35.4億立方米。建設中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也将從焦作通過。豐富的水資源在中西部地區是不可多得的。

礦産資源:焦作礦産資源品種較多,儲量較大,質量較好,經過普查的礦産資源有40餘種,占全省已發現礦種25%,探明儲量的有煤炭、石灰石、鋁礬土、耐火粘土、硫鐵礦等20多種,其中煤田東起修武,西至博愛,南接武陟,東西長65公裡,南北寬20公裡,保有儲量32.4億噸,為單一的優質無煙煤(發熱量:5500-6700大卡/公斤,含硫量:0.5-0.8%,揮發分:8-9%,灰分:22-27%),是化工和鋼鐵工業的理想原料;耐火粘土主要分布于修武至沁陽一線的太行山南側,埋藏淺,易開采,耐火度達1650~1770℃,是生産陶瓷、耐火材料的優質原料,已探明儲量4686.9萬噸,占全省保有儲量的9.5%;鐵礦主要分布于焦作和沁陽,保有儲量2726萬噸,工業儲量740.6萬噸,以磁鐵礦為主,含鐵量32%;硫鐵礦保有儲量3475.5萬噸,占全省儲量的41%,品位一般在16~20%左右,洗選性能良好,主要位于馮封礦區,礦體長3000米,寬300-600米;石灰石分布廣、儲量大,工業儲量33億噸,遠景儲量100億噸,厚度穩定在30米以上,含氧化鈣52~54%,主要分布于北部山區,面積500平方公裡,是生産純堿、乙炔、水泥等産品的優質原料;此外,焦作還有銅、鐵、石英、大理石、鋁、鋅、磷、銻等礦産資源。

土地資源:

焦作區内地貌類型較全,自北向南,山地、丘崗、平原、灘塗皆備。目前,全市已開發利用的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工交建築用地等四大類,其中耕地面積為257.9萬畝,境内有約500平方公裡的山前崗地和礫石傾斜平地,其地質堅硬穩固,地層耐力巨大,工程地質和區域定性好,且近鄰礦點、水源、交通幹線和城鎮,是極為理想的工業用地。

生物資源:動植物資源比較豐富。有猕猴、豹、虎、狍、香獐、狐、青羊等野生動物190多種,其中屬國家保護珍稀動物有20多種。焦作屬華北植物落葉植被區,有木本植物143科875種,草本植物69科469種,屬國家保護的珍稀樹種有紅豆杉、連香樹、山白樹、銀杏、杜仲、青檀等;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水稻,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棉花、大豆、懷藥等。1.8萬畝的竹林是華北地區最大的竹林,“四大懷藥”(山藥、牛膝、地黃、菊花)聞名中外,遠銷東南亞和歐美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經濟建設

焦作建市近五十年,特别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之路,全市農業基礎穩定,工業初具規模,三次産業結構合理,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人民生活正步入小康,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全面進步。

(一)農業經濟全面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焦作農業以推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為開端,靠政策,靠科技,靠管理,不斷優化農業生産條件,提高農業生産水平,促進多種經營,搞活農産品流通,推動農業生産和農村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

農業基礎設施及裝備水平顯著提高。全市現有農業機械總動力333.91萬千瓦。農機事業的發展,全面提高了農業作業質量和效率,提高了農業抗災奪豐收能力。全市農田水利設施進一步完善,機電井數量41550眼,負擔耕地面積65畝/眼,有效灌溉面積156.16千公頃。縱橫交織的排灌渠系與星羅棋布的井灌設施相配套,為農業穩産高産提供了可靠保障。農業綜合生産能力不斷提高。種植業在耕地緊缺的剛性約束下,依靠政策和科技的巨大推動力,走出了一條穩定面積、提高單産、增加總産的集約經營之路。1998年起全市六個縣市全部實現畝産噸糧,成為全國糧食高産地區之一。2003年,全市糧食總産137.43萬噸,蔬菜總産172.20萬噸,油料總産6.55萬噸,水果總産19.46萬噸,主要農産品人均占有量迅速提高。随着糧食生産連年豐收,畜牧業作為拓寬農業生産領域,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實現農業轉化增值的待開發産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全市形成了豬、雞兩大生産優勢,湧現出了一批代表現代科技水平的大中型專業養殖場(戶),帶動了先進養殖技術的推廣普及和生産方式的調整升級,極大地提高了畜牧業的産業水平。2003年,肉類總産19.16萬噸,禽蛋産量201.89萬噸,奶類産量2.2萬噸。畜牧業的快速發展,豐富和改善了城鄉居民膳食結構。林、漁業發展步伐逐步加快。全市狠抓了平原農田林網建設和太行山綠化工程,大力發展經濟林,發揮了林業多方面的功能和效益。全市漁業生産在利用水産資源、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工業經濟成就輝煌

解放初期,焦作工業以煤礦為主,經過全市人民幾十年來的艱苦創業,現已形成了以能源、機械、化工、冶金、建材工業為主,食品、輕紡、醫藥等工業部門綜合發展的工業行業結構,構成全市國民經濟的骨幹産業。2003年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168.07億元。

焦作工業在發展過程中,整體結構呈現多層次、多樣化發展。全市擁有非金屬礦物制品、電力、蒸汽、熱水生産與供應、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專業設備制造、橡膠制品、有色冶煉及壓延加工、煤炭采造等37個行業大類,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産品種類比較齊全,部分産品在市場上确立了優勢地位。如機電行業的重型礦山機械、造紙機械、農機及汽車軸件、電纜、制動器、影視燈具;冶金建材行業的鋁錠、耐火材料、水泥;化工行業的輪胎、純堿、乙炔炭黑、化肥、聚氯乙烯;輕紡行業的日用陶瓷、服裝、化學纖維、醫用紗布等産品在省内國内占有一定位次,部分名優産品在市場上擁有一定的知名度,具有較強的競争力,成為帶動焦作經濟發展的骨幹力量。由于國家宏觀工業布局的區域分工以及本地礦産資源豐富的優勢,焦作工業長期以來形成了重型化的結構布局,能源、化工、原材料等工業地位突出。其中,電力裝機總容量260萬千瓦,居于河南省前列;全市化學工業産品達8大類100多個品種,各項經濟指标居河南省同行業前列,是全國44個重點化工城市之一;鋁工業有氧化鋁、電解鋁等産品,生産能力分别達到85萬噸、25萬噸。近年來,焦作市以科技進步為動力,大力調整工業經濟結構,輕重工業比例趨向合理,工業經濟朝着全面發展的方向邁進。

(三)内外貿易活躍繁榮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随着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國家有計劃地放開調整農副産品購銷政策,改進工業品購銷形式,打破了商品市場長期封閉的停滞局面,一個以國營商業企業為主導的多種經濟成份、多種經營方式、多渠道、少環節的商品流通格局已經形成,國營、集體、個體經濟共同發展,尤其個體商業發展迅猛,市場體系初具規模。2003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2.04億元,首次突破100億元。

改革開放以來,特别是省委、省政府确立實施“開放帶動”戰略以來,焦作市對外經濟貿易異軍突起,在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擴大進出口規模,引進國外資金、技術等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現已形成了對外貿易、利用外資、技術引進、國際旅遊等共同發展的新格局。2003年全市完成外貿出口總值26373萬美元,全年審批外商投資企業18家,合同利用外資12042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5358萬美元。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伴随着物質文明建設的發展,各類文化機構基本齊全,文藝創作繁榮活躍,群衆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截止2003年,全市擁有各類影劇院13個,專業藝術表演團體8個,公共圖書館7個,館藏圖書49.08萬冊;擁有綜合檔案館7個,開放各類檔案19143卷(冊);擁有文物景點1000餘處,古文化遺址100餘處;擁有博物館6個,館藏文物10219件(套),群藝館2個,文化館11個,2003年全年共組織文藝演出1084場,舉辦各種展覽47場,豐富了全市人民的文化生活。

科技事業

科技實力增強,1999-2003年全市共取得省級以上科技成果80項,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0.6%,進入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行列。截至2003年末全市國有企事業單位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8.90萬人。2006年末,全市共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5家。

衛生事業

焦作現已逐步發展成為布局比較合理、組織比較健全、設備比較先進、技術比較優良,集醫療、預防、婦幼保健、醫學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醫療衛生體系。城鄉醫療衛生網絡基本形成,醫療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目前全市擁有三級甲等醫院2個,二級甲等醫院8個,一級甲等醫院97個;截止2006年底,全市共有衛生機構835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60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1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3個。病床床位1.05萬張。衛生技術人員達1.45萬人,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0.57萬人,注冊護士0.4萬人。醫療水平不斷提高。市人民醫院的心胸外科、神經内科、市二醫院的腫瘤治療等重點專科和科技項目處于全省市地級領先水平。

體育事業

焦作先後向國家輸送了陳中、賀璐敏、王朔、薛玉洋等優秀體育人才。陳中在2000年奧運會上為中國奪取了奧運會跆拳道項目第一枚金牌。全民健身運動和群衆體育工作多年來一直居于河南省領先地位,在1993--1997年河南省群體工作綜合評比中焦作一直名列第一,1997年焦作體委被國家體委命名為全國群體工作先進單位。

焦作市有業餘籃球學校、中專體校的籃球班和體育局的專業籃球隊,三級體制,保證了焦作市籃球人才源源不斷地産出。培養出了包括薛玉洋、王磊、潘麗等“國字号”尖子選手和李光、李根等在内的一大批籃球人才,在很大範圍内提高了焦作的知名度,擴大了焦作籃球的影響力。

在焦作市的農村,籃球也是農民最喜愛的體育運動項目。村裡的燈光球場,成了區别于其它地方村莊最明顯的标志。全市有420多個村建有标準規範的籃球場地,常年堅持訓練比賽的農民籃球隊達700多支。每當農閑時,許多村裡都會自發組成籃球隊,組織跨村、鄉的籃球比賽,切磋籃球技藝,提高籃球水平。

焦作成功舉辦了國際太極拳年會,承辦了U-17國際乒乓球挑戰賽等一系列大型賽事。榮獲“全國籃球城市”稱号,體育事業健康發展。2002年在省九運會上獲得了總分和金牌總數第三名的好成績。2003年,我市運動健兒共獲得省級以上比賽冠軍69.5個,其中國家以上比賽冠軍16.5個。2006年,焦作市運動員在國内外重大比賽中共獲得亞洲冠軍2個、全國冠軍11個。在第十屆省運會上,我市運動員奪得311.5塊金牌、72塊銀牌和73塊銅牌,金牌數和總分均列全省第三。2009年全年共舉辦各類賽事活動235場,其中承辦省級以上比賽21次。全市體育人口達135萬。運動員共參加省級以上比賽32次,獲世界比賽季軍1個,全國冠軍4個、亞軍1個、季軍2個,獲省級冠軍103.5個、亞軍81個、季軍88個。男籃獲得全國U17籃球賽冠軍,女籃獲得全國U15籃球賽第四名。

2013年共舉辦各類賽事活動203場,其中承辦省級以上比賽28次。全市體育人口達116萬。全年運動員共參加省級以上比賽30次,獲全國冠軍6個,獲省級冠軍133個、亞軍134個、季軍174個。

主要場館

焦作市體育中心、太極體育場

教育

焦作市擁有各級各類學校1186所,其中有河南理工大學、河南工業和信息化職業學院、焦作大學等普通高校5所,普通中專6所、普通中學293所,職業中學16所,小學851所,其他學校(特殊教育學校)8所,成人教育學校9所。

基礎教育

焦作有幼兒園454所,在園幼兒75908人;每萬人口在園幼兒210人,平均約每0.79萬人擁有一所幼兒園。小學645所,平均每1.7萬人擁有一所小學;在校生313888人,每萬人口小學在校生869人;小學學齡人口入學率100%,鞏固率100%,在校生辍學率0.04%。普通初中181所,平均每1.9萬人擁有一所初中;在校生160354人,每萬人口初中在校生444人;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100%,鞏固率93.32%,在校生辍學率2.50%。特殊教育學校9所,在校生777人。

高中階段教育學校61所,在校生122356人。其中,普通高中40所,在校生71061人;每萬人口在校生196人,平均約每9萬人擁有一所普通高中。職業高中13所,在校生25942人;每萬人口在校職高(專)生49人,平均約30.1萬人擁有一所職高(專)。普通中等專業學校8所,在校生25353人。著名中學有焦作一中、焦作十一中、焦作十二中、焦作市實驗中學、焦作市外國語中學等。

普通高中招生2.49萬人,在校生7.11萬人,畢業生2.22萬人。初中學校招生5.17萬人,在校生14.52萬人,畢業生4.93萬人。普通小學招生4.27萬人,在校生26.01萬人,畢業生5.42萬人。

河南工業和信息化職業學院

焦作有民辦學校483所,在校生總數達109796人。其中民辦小學27所,在校生29454人;民辦初中34所,在校生19118人;民辦高中8所,在校生4995人。師資隊伍基本情況:教職工48220人,專任教師40218人,其中:幼教3743人,特教168人,小學15800人,職高(專)992人,初中10698人,普高3706人,中專759人,高校3181人,各類成人教育學校1171人。特崗教師300人。每一位專任教師負擔學生數分别為(師生比):小學20(标準為23-26.9),初中16(标準為16-20),普高18(标準為16.1-17.9),普通中等職業學校27(标準為8-10.5),普通高校18(标準為6-8.5)。專任教師學曆達标率:幼兒教師97%,小學99.9%,初中99.2%,普高91%,職業高中87.8%。

焦作有成人中專6所,在校生561人。全市以職工技能培訓、文化技術培訓為主的職業技術培訓學校773所,培訓農民、社會各類人員91744人。成人高等學校有焦作工貿職業學院(位于沁陽市)、焦作廣播電視大學、焦作市高級技工學校(焦作市技師學院)等。

高等教育

焦作有普通高校院校6所

河南理工大學:(省部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河南理工大學萬方科技學院

黃河交通學院:(原鄭州交通職業學院,2013年7月整體搬遷至鄭州黃河北焦作市武陟縣迎賓大道)

河南工業和信息化職業學院(河南工業和信息化廳直屬高校,2013年在河南理工大學高職學院和河南工程技術學校基礎上成立)、焦作大學

焦作師專:在校生中本科生29706人,占54%;專科生24978人,占46%。

2013全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2.69萬人,在校生8.31萬人,畢業生2.21萬人。

旅遊景點

焦作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數千年曆史文化的積澱,造就了這裡豐富而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全市景域面積達500平方公裡,在綿延130公裡的旅遊風景線上,景區景點達1000餘處。全市共有A級旅遊景區6處,其中AAAA級以上景區3處。擁有星級酒店19家、旅行社92家。以雲台山、青龍峽、青天河、神農山、峰林峽等五大景區,以陳家溝、嘉應觀、焦作影視城、龍源湖公園、森林公園、朱載堉紀念館、韓愈陵園、丹河峽谷、順澗湖(古周城)等十大景點組成的“焦作山水”,自然風光秀麗,山水景觀獨具特色,2003年3月,被評為全國知名旅遊品牌。2004年1月,焦作市被國家旅遊局授予“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号;2月,雲台山被聯合國國際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地質公園”稱号。2006年2月,世界旅遊評估中心和世界旅遊推廣峰會全球秘書處授予焦作旅遊服務“世界傑出旅遊服務品牌”,焦作市是中國首獲此殊榮的城市。同時雲台山景區榮獲全國創建文明風景旅遊區先進單位;7月,焦作黃河文化影視城被評選為中國十大影視基地;9月,焦作市成為國家園林城市;10月,被授予“中國城市旅遊競争力百強城市”。

旅遊景點

焦作主要旅遊景點:雲台山·焦作青天河·神農山·焦作沁陽神農壇·焦作影視城,太行山猕猴自然保護區·嘉應觀·王屋山·群英湖·月山寺·安陽城遺址·北平臯遺址·慈勝寺·村北遺址·當陽峪瓷窯遺址·東石寺遺址·圪垱坡遺址·貴城寨遺址·過風口·韓愈墓·花地崗遺址·家岩寺塔·居德寺碑·李固遺址·李嶷墓碑·秒樂寺塔·千佛閣·山陽城遺址·神農壇·勝果寺塔·石佛灘摩崖造像·湯帝殿·陀羅尼經幢·萬仙山景區·西梁所遺址·許衡墓·義井遺址·影寺·于國故城·窄澗谷太平寺摩崖造像·趙張弓遺址·州城遺址·朱載育墓·趙莊遺址·韓愈陵園·韓愈陵園·陳家溝。

雲台山

位于河南省焦作市的修武縣境内,以獨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名錄。同時又是河南省唯一一個集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景區、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國家文明風景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國家猕猴自然保護區八個國家級于一體的風景名勝區。景區面積190平方公裡,含泉瀑峽、潭瀑峽、紅石峽、子房湖、萬善寺、百家岩、仙苑、聖頂、疊彩洞、青龍峽、峰林峽等十一大景點。還有亞洲落差最大的瀑布雲台瀑布。

2003年7月7日,在北京召開的我國世界地質公園推薦會上,雲台山地質公園以103.85分的高分,排名黃山、廬山之後,成為我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的8個地質公園之一。

2004年2月13日北京時間23時,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專家評審大會上,雲台山金榜題名,成為了首批28個世界地質公園中的一員。雲台山景區以全國第三、世界第五的名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而在全國驟然引起強烈關注。

2007年8月,雲台山與美國大峽谷(Grand Canyon,又名科多拉多大峽谷)國家公園結為姐妹公園,成為我國第二家經過官方樹立的中外姐妹公園,并被列入當年胡錦濤主席訪美時中美兩國政府簽署的協作備忘錄。

2007年1月和2009年2月,随河南省旅遊局赴港澳參加中原文化港澳行活動。

2009年7月,随河南省政府赴奧地利、德國、意大利,開展中原文化歐洲行系列活動。

2009年11月,随焦作市政府赴寶島台灣進行宣傳促銷,在此期間,和台灣中華航空就開行台北至鄭州“雲台山号”旅遊航班簽訂了合作備忘錄。參加“同根同源豫台旅遊高峰論壇”“中原文化寶島行”。

2010年1月,雲台山景區在韓國首爾世宗文化中心舉辦風光攝影展。

2010年,雲台山駐京辦事處、雲台山駐上海旅遊服務中心、雲台山駐武漢旅遊服務中心相繼成立。

2011年7月1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發布了2011年第二季《中國公民旅遊關注度報告》,“焦作雲台山”在“20大最受關注國内景區”位列第4位。

2013年3月,雲台山景區在韓國首爾麻浦區正式設立“中國河南焦作雲台山駐韓國辦事處”,這是我國旅遊景區設立的第一個境外辦事處。

2013年4月,承接香港教育局國民教育支援計劃之一——“同行萬裡”香港高中學生内地交流計劃,香港特别行政區教育局督學許永康帶領來自香港荃灣官立中學、浸信會呂明才中學聖保羅書院、廖寶珊紀念書院、保良局百周年李兆忠紀念中學、九龍聖母玫瑰堂書院、皇仁書院、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沙田官立中學、鄧肇堅維多利亞官立中學共329名。

青天河

青天河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太行山國家級猕猴自然保護區、中國青少年科學考察探險基地、河南省最具魅力的十佳風景名勝區、河南省十大旅遊熱點景區,景區面積106平方公裡,由大壩、大泉湖、三姑泉、西峽、佛耳峽、靳家嶺、月山寺等七大遊覽區、308個景點組成。

神農山

焦作神農山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基金組織A級優先保護區、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猕猴自然保護區、中國攝影家協會創作基地、儒道佛文化名山、中國城市第一媒體旅遊聯盟舉辦“首屆中國旅遊品牌景區”總評榜當選“2011年中國最具實力景區”。因炎帝神農氏在這裡辨五谷、嘗百草、設壇祭天,故而得名神農山。

圓融無礙禅寺

圓融無礙禅寺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始建于東晉永和七年(公元351年),韓國圓融宗祖庭、北齊皇家供養寺院,為“民間東傳佛教第一僧”的西晉、後趙僧人佛圖澄國師(二三一~三五一)所創建的八百九十三座寺廟之一,為十一進計十九殿、兩塔院、七堂、二院落、一館及十七處泉,在建“圓融國際禅修中心”及“五百羅漢洞”、“中國宋瓷博物館”等,有"太行小靈山“之稱。現為焦作市佛教協會駐地。“圓融寺文化旅遊園區”核心部分。

圓融無礙禅寺(以下簡稱圓融寺)是中國唯一一處以佛教圓融思想而命名的千年古刹;韓國圓融宗祖庭;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坐落在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北宋瓷都”——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當陽峪古瓷窯遺址西北處呂澗山上,呂澗山系南太行餘脈,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昔日雛龍谷内谷靜幽深,草木茂盛,溪水穿流,花香遍野,百鳥争翠,寺前納山川于腹内,靠金背而有依,面九蓮山天然之屏。左右青龍、白虎,前後朱雀、玄武四象俱現,山泉清烈,仗錫可得,已顯十七處護法天龍所獻甘泉,實為人間之福地靈山之聖境。

圓融古刹晨鐘暮鼓環繞山宇之聲,更是為人間福地平添了幾分神韻。故以古人雅稱此處為“太行靈山”。也因由山勢所驅,圓融寺也是中原佛寺中唯一一座坐西面東由群山環抱的千年古刹;所謂“圓融”,即“破除偏執,圓滿融通”;“無礙”,即“心無挂礙,行無所礙”。

焦作影視城

焦作焦作影視城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我國著名的影視基地,焦作市十大景點之首。距焦作市區1公裡,北依太行,南臨黃河,地理位置優越。是“中國十大影視城”、“全國首批九家影視拍攝基地”。新版《水浒傳》、新版《三國演義》、電影《戰國》、韓國紀錄片《孔子》等在此取景。被評為“2012年度最受中國網友好評的旅遊景區”。

2012年,焦作影視城年接待遊客近120萬人次。焦作影視城繼國家AAAAA級景區無錫、橫店影視城後,已與象山影視城、上海車墩影視基地等一起構成了國内外知名影視拍攝基地的第二大陣營。

嘉應觀

嘉應觀,俗名廟宮,又稱黃河龍王廟,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為雍正帝敕建的“淮黃諸河龍王廟”。始建于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有“河南小故宮”之美譽。傅作義及蘇聯專家治理黃河指揮部也曾設在嘉應觀内。

嘉應觀是我國曆史上唯一記述治黃史的廟觀,也是河南省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宏大的清代建築群,文化内涵豐富,是黃河文化的代表之一。

名優特産

聞名中外的四大懷藥

焦作市行政區域處沁河下遊,南瀕黃河,北依太行,土壤肥沃,四季溫差明顯,很早就有種植地黃、牛膝、山藥、菊花四種中藥材的傳統習慣。

懷地黃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取根塊入藥。鮮地黃直接焙幹,稱生地,有很高的清熱涼血醫效。《神農本草經》說它:“久服輕身不老,生者優良。”近代有關資料記載,懷地黃還有與腎上腺皮質激素相似的功效。經加工後的熟地黃,生精血,補肝腎,填骨髓,長肌肉,是很好的補益藥。

懷牛膝以其莖部有節似牛膝而得名,藥用根部。牛膝藥效甚高,主利腰腎、通經絡、破淤活血、消積導滞、清利二便。《神農本草經》将其列為上品,稱“久服輕身耐老”。明代著名藥學家李時珍說:“本經又名百倍,隐語也,言其藥效如牛之力。”近代醫藥學認為,懷牛膝對子宮、腸管有一定的加強收縮及止痛作用。對心血管系統有降壓效果。對外圍血管擴張也有一定的作用。

鮮懷山藥,根塊圓而細長,可供食用。汁少粉多,煎煮不敗,甘甜可口,其營養成份居蔬菜之冠。逢年過節,請客設宴,作拔絲山藥、糖山藥等招待賓客,是一種理想的佳肴。幹山藥作藥用,有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和五勞七傷的功能。近代科學認為,懷山藥含有豐富的澱粉、糖蛋白、膽鹼、維生素丙等多種營養成份,是滋補強身、療食相兼的佳品。山藥蛋和根塊有同等功效。

懷菊花,花、葉、莖皆可入藥。古代醫學認為,懷菊花得天地之清氣,含金水之精英,飽經露霜、備受四氣、善清上焦邪熱、疏風解毒,清肝明目,安腸胃,調四肢,解渴消毒。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益壽。近代臨床報道:用開水沖泡作茶飲,對高血壓、頭痛、失眠等症狀有明顯療效。

“四大懷藥”通過東南亞國際市場行銷世界各地,久負盛名,國外稱之為“懷參”,和“人參”等相提并論,可見其被珍視程度。特别是懷山藥,日本、歐美各國稱為“華”藥,以高級滋補品和饋贈品譽滿全球。

博愛竹器

博愛竹器(也叫清化竹器),以“清化竹器”而馳名。博愛竹器,包括許良、上莊、磨頭3個鄉30多個村莊的所有竹器産品約有200餘種。

博愛竹器有悠久的曆史、制作工藝較高,早在封建王朝時,博愛的竹器有些已列為“貢品”,供宮廷使用。民國三年(1914年),博愛竹器還參加了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萬國商品賽會,當時展出的産品有:嵌花藤心竹大拉床、竹簾子、嵌花漆面竹園桌、嵌花竹面花幾、嵌花折卸帶拉蓋西式書桌、嵌花活腿藤心六角凳、嵌花漆面六角凳、竹藤心太師椅、竹藤心連椅、竹藤心搖椅、竹鏡櫃等10餘種。這些産品,手工精巧,形式美觀,在國外享有較高的聲譽。海蟾宮松花蛋。

修武縣五裡源鄉有一個“馬坊泉”,泉水自石下滲出,彙為巨池南流,傳說為五代劉海蟾洗丹處。泉水中産一種石殼蟲,長半寸許,中有蟲負殼出半身遊行水中,觸之即伏。鴨食石殼蟲後,所産鴨蛋個大、質好、味鮮,還常産雙黃,經過加工制作成松花蛋,奇香異味。

元末以後,曆代皇帝都把它作為禦宴席上的佳肴。現在,松花蛋遍銷各地。馳名國内外的武陟油茶.

武陟縣油茶是我國曆史悠久的傳統特産,在焦作名吃中堪稱一絕,既是飯,又是茶。它是由多種天然綠色食品面粉、花生、芝麻、豆類、果仁等加上多種天然調料精制而成,具有很高的營養滋補功能。由于它味感純厚、香氣馥郁、濃而不膩、淡而不寡、制作快捷、食用方便、老少皆宜,因而馳名國内外,遠銷亞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最早種植的清化姜。

“博愛姜”亦名“清化姜”,也叫“上莊姜”。主要分布于許良、上莊、柏山三個鄉。博愛姜塊大、絲細、産量高,而且品質佳、味道鮮、香辣宜口,百煮不爛,抗逆力強,含水量少,易加工貯藏,是同類中的佼佼者,博愛姜有1600多年的栽培曆史。

博愛姜,除鮮姜出售外,還能加工成多種姜制品,用以入藥或作調料、菜食。曆史上,人們就制作出“糖曬伏姜”、“糖腌姜片”用來醫治胃寒病。“糖曬伏姜”是治療“老胃寒病”的“靈丹妙藥”。其制作簡單,價格經濟,味道甘辛,民間廣為流傳。群衆用姜和蒜苔搗碎制成的“姜蒜苔醬”,姜拌韭菜制作的“腌韭花”,都是菜族中的老成員,它們味道格外鮮美,“姜蒜苔”中的蒜苔和“腌韭花”中的韭花都由寒性變溫性好食不寒胃。随着時代的發展,姜的用途越來越廣泛,群衆用博愛姜制成的品種也越來越多了。用姜和大料花椒、茴香、肉桂制成的“五香粉”,是湯、菜、包子和餃子餡的上好調料;鮮姜和香油、味精、食鹽等制作的“姜渣罐頭”,既可增強食欲,又有健胃功能。

人稱菊花花心的焦作柿餅

焦作柿樹人稱鐵杆莊稼。秋後望山一片紅色,那就是柿樹。制作柿餅,是用柿刀将柿皮去掉,曬至半幹,裝在大缸中用泥将口封嚴,柿就悶成一身白霜的柿餅。焦作柿餅與别處柿餅不同,曬的幹、體積小、不易腐壞,用刀切開從橫剖面看到柿心空,四下有裂紋,人稱菊花心,可以制作糕點。

焦作最有名的延陵大蔥。

修武縣延陵大蔥,是以修武縣王屯鄉的薛延陵、賈延陵、張延陵、郜延陵、王延陵、夏延陵、祝延陵、蘆延陵、李延陵等九個自然村為主要産地。大蔥的特點是脖短、頭大、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最大者,一棵竟有1.8斤重。一刀切下“能自動崩開”形成花狀。細品其味,生蔥是由甜到香,熟蔥則香、濃、鮮兼而有之,實為調味佳品。銷往國内各地及東南亞各國。

曆史名人

焦作市地處豫北懷川平原,北依巍巍太行,南臨滔滔黃河,這片捏土于掌,道生澧泉的肥沃土地,地靈人傑,物華天寶,人才輩出,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

懷川大地,山陽之土的富饒寶藏的養料,豐實文化知識的乳汁,膏腴山川的搖籃,培育一批不拘一格的曆史人物——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哲學家及詩人、文豪、畫家等。他們在成就國家大事或科研成就或文學藝術業績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千秋功名。他們為民族、為國家、為正文、為探索科學藝術和健身之道的奧秘嘔心血,獻生命而所不辭的精神,使我們傾心仰慕,世代相傳,永世不忘。

蔔商(公元前507-?年)字子夏,春秋末晉國溫(今溫縣)人,為孔子門下七十二賢之一,“死生由命,富貴在天”天命論的創始人,在治學上提出“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等觀點。為孔子著作的傳世人,他的《詩序》被後人視為不朽之作。

山濤(205-283年)字巨源,河内懷(今武陟西小虹村)人,西晉大臣,學者,“竹林七賢”之一。曾任吏部尚書,其推薦人才的“山公啟事”被後人贊許。著有文集,已佚,今有輯本。

向秀(約227-272年)字子期,河内懷(今武陟西尚村)人,魏晉時期哲學家、文學家,擅長詩賦,“竹林七賢”之一。曾注釋《莊子》。《思舊賦》頗有名,作品多散佚。

王弼(226-249)字畏嗣,魏山陽(焦作)人,“正始名士”之一,對《老子》、《易經》很有研究。提出了以“貴無”為主的玄學體系。其所注的《易經》、《老子》現所盛行。

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司馬氏家庭從司馬懿(河南省溫縣人)始,祖孫三代,是我國三國的著名軍事家、政治家。

司馬懿,出身士族。初為曹操主簿,多謀略,善權變。後任太子中庶子,為曹丕所信重。魏明帝時,任大将軍,多次率軍對抗諸葛亮,為魏重将。曹芸即位,他和皇族曹爽受遺诏輔政,嘉平元年,殺曹爽,專國政。死後,其子師、昭相繼專權。後追為宣帝。

司馬師,懿的長子。繼其父為魏大将軍,專國政。嘉平元年廢魏帝曹芸,立曹髦。次年病死,其北司馬昭繼為大将軍。後追為暈帝。

司馬昭,懿的次子,繼其兄司馬師為魏大将軍,專國政,并日謀代魏,魏帝曹髦曾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甘露五年,殺曹髦,立曹奂為帝。景元四年,發兵滅蜀漢,自稱晉公,後為晉王。死後數月,其子炎代魏稱帝,追昭為文帝。

司馬炎,即晉武帝,晉朝的建立者,司馬昭之子。鹹熙二年繼昭為相國、晉王,不久代魏稱帝。鹹甯六年滅吳,統一全國。在位時,規定按官品高低占田,并準許依官品蔭庇親屬和占有佃客、衣食客,不納賦稅,加強了門閥制度。又大封宗室,種下其後皇室内讧的根源。生活荒淫。死後不久,全國就重新陷入分裂混戰的局面。

“布衣王子”朱載堉(1536-1611),是中國明代一位傑出的音樂家、數學家和天文曆算家。

國外科學家認為,朱載堉是中國的"文藝複興"式的偉大科學家。

許衡,元代傑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天文學家、思想家,河内李封(今河南省焦作市李封村)人。官至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監祭酒。他是元代初期的名臣,也是一位著名的學者。他鑒于當時幹戈擾攘,民生凋敝的勢态,一再向元世祖建議要重視農桑,廣興學校,以“行漢法”作為“立國規模”。元代有人贊揚他說,“繼往聖,開來學,功不在文公下。”明代大儒薛則稱為之“朱之後一人”。其著述有《許文正公遺書》八冊十二卷傳世;《元史》有傳,述其生平曆程,《宋元學案》有《魯齋學案》,記其理學思想。

文學家韓愈韓愈,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河陽(孟州市)人。其先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早孤,由嫂撫養,刻苦自學。

詩人李商隐李商隐,唐代詩人,懷州河内(沁陽市)人。

郭熙(約1020-1100)字淳夫,溫縣嶽村鄉西郭作村人,北宋畫家、繪畫理論家。

何瑭(1474~1543)字粹夫,号柏齋,生于武陟縣頭鋪營村(今何營村)。

曹瑾(1876-1849年)字懷璞,号定庵,清河内(今沁陽市)人。

陳王廷(1600-1680年)字奏庭,溫縣陳家溝人,陳氏太極拳創始人。他融諸家之長于一爐,創編了太極拳術,成為當今風靡世界的太極拳之源,被中外太極拳界尊為鼻祖。

陳發科(1887-1957年)溫縣陳家溝人,著名太極拳大師。

靳尚誼,1934年生,河南焦作人。1953年畢業于中央美院繪畫系。1957年結業于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并留校在版畫系教授素描課;1962年調入油畫系第一畫室任教。原中央美院院長。現為中央美院博士生導師、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是中國油畫新古典主義學派創始人。

文化

宗教

焦作市有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道教五大宗教,信教群衆約19.1萬人,占焦作市總人口的4.8%。正式活動場所273處,固定處所15處,教職人員376人。其中清真寺86坊,阿訇102人;基督教堂150座,神職人員192人;天主教堂6座,神職人員5人;寺庵30所,神職人員42人;道觀16所,神職人員21人。有市級宗教團體7個,縣級宗教團體19個。

地域文化

焦作是商湯革命的起始地;是武王伐纣的前沿根據地;是後漢光武中興的大本營;是“正始玄風”的策源地和以八封為靈魂的太極文化的産生地;是水利文化、度假村文化之根所在;是中國46姓和日本的坂上、大藏、原田三姓之根脈地。

神農祭天處、嘗百草處、藥王孫思邈活動遺迹等,顯示着古代農業和醫藥的起源。出土衆多的陶瓷文物及當陽峪陶瓷遺址,顯示着懷川是發達的陶瓷文化之根;由大禹首次頒發的《夏小正》是中國的曆法之根,發源于陳家溝的太極拳、月山寺的八級拳和淨影寺的猿拳,證明懷川是中華武術之根,這裡還是道教中心和佛教聖地。

城市雕塑

焦作大銅馬:20世紀80年代,焦作市在焦南豎起了一尊銅制雕塑,取名騰飛。雕塑是一名騎士駕着一匹騰空而起的駿馬,寓意焦作人民奮發昂揚的精神風貌。雕塑長12米、高13米、重7噸,1985年12月30日揭幕,這個鍛銅雕塑在當時是全國最大的。每當人們看到這尊雕塑,就會不由自主地瞻仰它的英姿,它是焦作人民開拓創新、銳意進取最終必将騰飛的美好象征。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