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平鎮

博平鎮

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下轄縣
茌平縣博平鎮是全市唯一的“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也是全市“十五強鄉鎮”。[1]是茌平西部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位于309國道和009、075省道交彙處,邯(鄲)濟(南)鐵路境内貫穿,交通區位優勢明顯。現轄75個行政村,版圖面積88平公裡,耕地面積8.8萬畝,社會總人口中5.2萬人。博平鎮靠制度規範行為,靠隊伍推動信息宣傳工作,保證信息工作順利有效地運行,取得明顯效果。
    中文名: 外文名: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鎮 所屬地區: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 地理位置:位于309國道和009、075省道交彙處,邯(鄲)濟(南)鐵路境内貫穿 面積:88平公裡 下轄地區: 政府駐地: 電話區号: 郵政區碼: 氣候條件: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四照樓仰山書院泰山聖母行宮孔子回轅處濱河公園 機場: 火車站: 車牌代碼: 地區生産總值: 中文名稱:博平鎮 人口:53505人(2017年)

經濟發展

鎮黨委、政府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依托小城鎮建設,靠多種經營富民,靠民營經濟強鎮,經濟發展步入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軌道。2003年全鎮财政收入達到1250萬元,工商稅收7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93元。在農業生産上,以調整為主線,以增收為目的,大力實施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形成了棚菜、食用菌、桑蠶、旱藕、林果、黃花菜等六大支柱産業。

在工業生産上,民營經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共引進項目150多個,總投資5.3億元,形成了紡織、密度闆、鋁材加工,機械等主導産業。個體工商戶發展到1969家,從業人員5800多人。其中骨幹企業清園棉紡有限公司擁有30000紗錠的生産規模,現有職工800餘人,年産值1.5億元,利稅1500萬元;博光鑄造廠現有職工200餘人,十幾種産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地。

博平鎮概述

博平鎮是全市唯一的“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也是全市“十五強鄉鎮”。是茌平縣西部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位于09國道和009、075省道交彙處,邯(鄲)濟(南)鐵路境内貫穿,交通區位優勢明顯。現轄75個行政村,面積88平公裡,耕地面積8.8萬畝,社會總人口5.2萬人。

2008年五月十八日,重修的四照樓在博平四照樓(即鼓樓)原址上(東、西、南、北街十字路口)正式竣工,吸引了外地遊客。

小城鎮建設

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基礎設施比較完善。被确定為全國綜合改革試點

鎮後,改革人事、财政、土地、戶籍等制度,推進了農村城市化進程。委托山東省城鎮規劃築設計院對博平鎮未來15年的小城鎮規劃建設進行了詳細規劃。根據總體規劃的要求,建成了占地1000畝的南工業園區;對309國道、聊高路兩側進行了拓寬改造;城區路面硬化率100%、安裝路燈390盞;建立了農村集中供水中心,城區内已初步形成了車站商業區、沿路經濟開發區兩個商業區和小商品批發市場、蔬菜批發市場、生資市場、家具市場、畜禽市場、農機配件市場等六個專業市場,年交易額達到2.6億元。

公益服務性事業

公益服務性事業全面發展。開通了有線電視、廣播、彩電普及率達到85%。建成各類學校58所,其中高中1所,初中2所,小學55所,在校生達到9800人。擁有鎮衛生院1所、精神病院1所,茌平縣第二人民醫院設在博平。影劇院、老年活動中心、圓極舞推廣中心和剪紙藝術中心等娛樂場所,豐富了群衆的文化生活。

曆史

博平縣春秋齊博陵邑,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置博平縣,因縣境廣

闊且平故名。屬東郡,治所在今茌平縣肖莊鄉王菜瓜村西1公裡。王莽始建國,改名嘉睦縣。東漢建武元年(25)複名。三國魏屬平原郡,晉屬平原國。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屬魏郡。東魏天平元年(534)屬平原郡。隋開皇二年(582)屬貝州;大業三年(607)屬清河郡。唐武德三年(620)屬博州。

貞觀十七年(643)并入聊城縣;嗣聖元年(684)複置博平縣;天寶初屬博平郡。宋至道三年(997)屬博州;景佑四年(1037)遷治所至寬河鎮即今茌平縣博平鎮。元屬東昌路。明、清屬東昌府。1914年屬東臨道。1928年直屬山東省。1946年屬冀魯豫邊區第六專區,1949年屬平原省聊城專區。1952年平原省撤銷,劃歸山東省聊城專區。1956年博平縣建制撤銷。

據《博平縣志》記載:“大堤之東,鳴犢河之陽,有博陵城。《爾雅》稱廣闊為博,大阜曰陵,故名博陵。”漢高祖6年(前201年)置博平縣,治所在今肖莊鄉王菜瓜村。北宋景佑年間,博平治所遷到今博平鎮址。

原博平縣城東、西城門,南、北城門均距900餘米。城内有五街,城外有四關。城牆高且厚,護城河深且寬。城中心原有一鼓樓,樓基礎高出城牆基四、五米,站在樓基上環視,四門盡收眼底,故又稱“四方樓”。據樓側碑記載,該樓始建于宋代,光緒三十年(1904年)重修。樓身由四根紅色合抱大木柱擎起,上下兩層,鬥拱飛檐。樓下寬闊平坦,四通八達,馬車可奔馳而過。一層檐下四面均有名人手書金字匾額。全樓典雅清麗,樸實端莊,風格獨特,建築精巧,屬國内罕見。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拆除。

曆史故事

孔子回轅處

據《年表》記載:周敬王三十年(前490年),孔子帶領弟子從衛國到晉國去,行至博陵境内漯河(今博平鎮北老徒駭河)的一個渡口時,弟子說:“晉國趙簡子殺了窦鳴犢、舜華兩位賢大夫”。孔子聽後氣憤異常,感歎說:“浩浩蕩蕩的流水是很美麗的,可是不想過去了。”弟子問何故?孔子說:“窦鳴犢是晉國的賢人,與趙簡子是老朋友。趙簡子沒得志時,依靠他出謀劃策,并表示得志後一同做官。

可現在趙簡子剛掌了大權便殺了老朋友,實在太不仁義了。聽說,如果殺了幼小的走獸,麒麟不會再來野外;如果把水中的魚打盡,蛟龍就不來此降雨;如果毀壞了鳥窩鳥蛋,鳳凰也就不肯飛來,都因為同類被殘害而傷心啊!鳥獸尚且如此,豈能無動于衷?”遂決定不去晉國了,命弟子們回轉車轅回魯國老家去,并為窦鳴犢寫了一篇祭文,名曰《陬操》。後人為紀念孔子至此,立“孔子回轅處”碑紀念,并将渡口改稱“鳴犢口”,将此段漯河改稱“鳴犢河”。

魯義姑義舉退兵的故事

在博平一帶家喻戶曉。相傳戰國時期,征戰頻繁。某天遇敵兵來襲,當地老百姓扶老攜幼,倉惶出逃。在今博平鎮鵝子屯村西的田野裡,一位年輕村婦懷中抱着一個五、六歲的男孩,而手裡拉着一個三、四歲的男孩,跑在最後。敵兵追上後感到奇怪,問她“别人都是抱着小孩,領着大孩,你怎麼抱着大孩,領着小孩啊?”村婦說:“大的是侄兒,他父母都死了,托付照看。

産業發展

綜合改革穩步發展

1、改革投資體制,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一是建設完善商貿區和東、南、北三個工業園區。在工業強鎮、商貿活鎮的指導思想下,大力組織實施“工貿興鎮”戰略,加快發

展二、三産業。同時搞好沿街開發,搞好美化、綠化,較好地發揮了主力軍作用。二是實施招商引資戰略,吸引外資全力建城。牢固樹立了“鎮區以外都是外”的思想,不斷優化投資發展環境,制定出台了《關于鼓勵農民進鎮務工經商的優惠政策》、《關于鼓勵外地投資的政策規定》等文件,鼓勵農民到鎮區投資建房經商辦企業,吸引區内外的客商來博平投資興業,共謀發展,為城鎮建設積累了更多的資金。三是大力實施經營城鎮戰略,加快城鎮化步伐。四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鎮功能。

2、轉變傳統種養觀念,大力推進農業産業化

一是優化農業産業結構。實現了食用菌、棚菜、黃花菜、桑蠶等主導産業區域化生産;突出發展林業,培植壯大畜牧業和水産業。二是走科技興農之路。充分發揮南、北兩個農業示範園的作用,大力引進、示範和推廣動植物新品種。三是培植了一批農産品龍頭加工企業,提高農産品附加值。

緻富多管齊下

一、抓好調整促增收

毛莊村緊緊圍繞增加群衆收入,發展農村經濟,廣泛發動群衆進行農産業結構調整。全村新種植棗樹150畝,食用投料500萬斤,增加了農民收入。同時積極積極發展織箔等傳統手工業,不斷做大做強,現在從事該産業的有110家,人均純收入提高300元。

二、強化服務促發展。

發展農業生産,一離不開技術,二離不開市場。前幾年,毛莊村農民在調

整農業産業結構上,既無經驗更無技術;種出來了,又怕賣不出去;還有的群衆缺少資金投入。針對種種難題,村黨支部從抓好服務入手,使群衆擔憂的問題一一破解。一是大力開展技術服務。村裡通過多次請專家、教授舉辦技術講座,到田間現場開展技術指導,村民們與專家建立了長期聯系,村裡還聘請了駐村農技員,先後派出了5批村民外出學習種植養殖技術,村民中掀起了争相學技術、比緻富的熱潮。

通過學習培訓,全村湧現了100多名種田能手,戶戶都有了一個明白人。二是開展黨員幫帶服務。為了幫助少數缺技術、缺資金、缺勞力的農戶發展生産,增加收入,村黨支部一班人和一批黨員開展了“三聯三幫”活動,即每個黨員聯系三個困難戶,幫助制定一個緻富計劃,幫助掌握一門技術,幫助辦一至兩件實事。

三、基礎設施得優化。

毛莊村着力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投資15萬元,實現村内公路硬化,極大的改善了村民出行問題。村内實行了通自來水、有線電視。水利設施逐步得以完善,新建機井42個,清理溝渠4000米,極大改善了農業灌溉條件。建立了中心小學,方便了村内及周邊村莊孩子上學,還成功舉辦了物資交流大會,建立了農村集貿市場,成立了蔬菜、豬、糧食、棉花等營銷協會,建起了銷售網絡,現在,村裡的農副産品再也不愁銷了。

特産

博平圓鈴大棗聞名遐迩,舊時被列為上等貢品。大棗形似圓鈴,又稱圓鈴大棗。棗個大皮薄,肉多核小,味甜香濃,色鮮質細。自古“博棗”便與“肥桃”并譽天下。将鮮棗制成“焦棗”(也叫烏棗、熏棗),色深紫油潤,紋細密勻稱,肉甘甜馥郁,并有一種特殊的風味,更是博平特産。宋、元時期即銷往江南、東南亞等地。

特色村屯

任何村

任何村位于博平鎮政府住地東偏南1公裡,南臨省道804線,徒駭河東岸,現有人口442人,耕地面積759畝,黨員20人。任何村注重發展經濟,大力提高群衆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與時俱進,全面加強村級民主政治建設,現在社會秩序穩定,經濟發展迅速。

一、制定創建規劃,确立發展目标

根據任何村交通運輸便利、工農業生産基礎較好、經濟發展迅速的實際,任何村以“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改造環境面貌和革除生活陋習為重點,制定了細緻可行的創建方案,堅持“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積極穩妥、整體推進”的原則,加強以兩委班子、村容村貌、社會秩序、基層民主建設,村“兩委”班子堅強有力,幹群關系和諧融洽,村容村貌整潔優美,社會秩序穩定,民主政治建設逐步完善。被評為省級綠化示範村莊。

二、嚴格實施建設規劃,加強民主政治建設。

2007年,對基礎設施,包括公路、電力、供水、排水進行了總體規劃。任何村積極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健全村民自治組織,實現村務民主化、公開化,積極開展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提高村民的道德文化素質,此外還特别重視調動群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動群衆,依靠群衆,組織群衆廣泛參與。在制定村莊建設規劃、實施重要建設項目、需要農民出資出勞等問題上,認真組織群衆民主讨論,廣泛征求群衆意見,充分反映群衆的意見和要求。全村社會治安穩定,連續多年來被評為縣級先進村支部。

三、全面發展經濟,推動任何村的快速發展。

堅持調整農業産業結構,一是發展綠色産業、高效農業和庭院經濟,形成了以食用菌和農産品深加工為主導産業。二是開辟勞務輸出多元化渠道,全村共輸出100多人,從事建築等工作,僅此一項,人均純收入可增加180元。三是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增強集體經濟組織為農民服務的功能。四是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為民服務水平。

完成了村村内路面硬化工作,改造了村内的電網,深入開展了“文明标兵”、“文明示範戶”創建活動,大力開展群衆性文藝活動,豐富群衆的文化生活。

宣傳工作

博平鎮靠制度規範行為,靠隊伍推動信息宣傳工作,保證信息工作順利有效地運行,取得明顯效果。一是加大了領導力度,在人員配備上。由主管副書記牽頭領導,并從農口、計生、政法、經委等多個部門,抽調具備一定基礎素質的人員,兼職從事信息寫作。解決了過來人手少、力量不夠的問題;二是抓隊伍素質。

通過,鼓勵和引導信息員加強業務學習,多讀書看報,多寫多練,盡可能為信息工作人員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增強文字處理能力,使之盡快适應新形勢下政務信息工作的需要;在辦公條件上。三是在管理機制上。一方面壓擔子。每周給每名信息員分派任務,把信息寫作任務落實到月到日,分解到崗到人,避免信息工作的忽冷忽熱,時緊時松的現象;一方面抓長效機制。每周五下午定期召開會議,通報情況,對信息認真進行歸納整理,分析綜合,向信息的深度挖掘,力争在提高數量的同時提高質量,保證信息渠道暢通。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