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盡

江郎才盡

漢語成語
江郎才盡,是漢語的一個成語。最早出自南朝·梁·鐘嵘《詩品·齊光祿江淹》。[1]這個成語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後常比喻才思減退。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補語;用于書面語。[2]
    中文名:江郎才盡 拼音:jiāng láng cái jìn 近義詞:黔驢技窮、江淹才盡、智盡能索 反義詞:出類拔萃、初露鋒芒 出處:《南史·江淹傳》 用法:貶義,定語 結構:表述式 例句:不,他不能和菊子散夥。散了夥,他必感到空虛,寂寞,無聊,或者還落個江郎才盡,連詩也寫不出了。 ◎老舍《四世同堂》五十五

成語解釋

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才情減退。

出處

?鐘嵘《詩品》 :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一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淹探懷中,得五色筆授之。而後為詩,不複成語,故世傳江淹才盡。

《南史·江淹傳》:“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典故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為一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 可是,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後,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握好久,依舊寫不出一個字來,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内容 平淡得一無可取。于是就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靈寺的河邊,夢見一 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讨還一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拘出幾尺綢緞還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後便不精彩了。又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一個自稱郭璞 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說:“文通兄,我有一支筆在你那兒已經很久了,現在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 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裡取出一支五色筆來還他。據說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麼好的文章了。

其實并不是江淹的才華已經用完了,而是他當官以後,一方面由于政務繁忙,另一方面也由于仕途得意,無需自己動筆,勞心費力,就不再動筆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會逐漸遜色,缺乏才氣。(節選自《應用寫作》1995年第8期《但願“江郎”才不盡》)

成語寓意

“江郎才盡”這個典故裡的“送錦”“還筆”,純屬夢境,屬于傳說,實際上是江淹的文章和詩歌到老年退步了,其退步的原因不是“送錦”“還筆”這些神話,而是他自己的思想深處錯誤地認為什麼事情都應該知足,錯誤地認為人生應該及時地行樂,不要過于自苦,導緻後來不能堅持學習和刻苦奮進,所以他的文章和詩歌都退步了。說“江郎才盡”,還不如說他是生活“盡”了。官做大了,脫離了社會生活和人民,失去了靈感與才氣。沒有生活中的真情實感,寫作的源泉自然就會枯竭。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江郎才盡”這則成語在句中可充當謂語、定語、補語,用于書面語,用來比喻文人的才華窮盡。

運用示例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一回:“如今弄了這個,還不知可能敷衍交卷,我被你鬧的真是‘江郎才盡’了。”

現代·老舍《四世同堂》五十五:“不,他不能和菊子散夥。散了夥,他必感到空虛,寂寞,無聊,或者還落個江郎才盡,連詩也寫不出了。”

成語辨析

“江郎才盡”與“智盡能索”?“計窮智短”?“黔驢技窮”“無計可施”等成語意思相近但有區别。“智盡能索”的意思是智能和能力都已用盡。“計窮智短”的意思是計策用完了,才智也不夠用了;形容已經想不出什麼辦法了。“黔驢技窮”的意思是本領窮盡了,比喻極為有限的一點本領也用盡了。“無計可施”的意思是沒有辦法可用。“江郎才盡”與“黔驢技窮”都有最後的才思或者本領用完的意思。它們的區别在于:“江郎才盡”強調的原本非常有才華,隻不過後來荒廢了,才造成最後的文思枯竭;“黔驢技窮”強調的是本來本領就非常有限,招式也已窮盡了,最後隻能落個失敗的下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