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仁得仁

求仁得仁

漢語成語
求仁得仁,意思是求仁德便得到仁德,無愧于心便沒有什麼可以遺憾的。亦指比喻理想和願望實現。
    中文名:求仁得仁 近義詞:如願以償 發音:【qiú rén dé rén 】 用法:作定語、謂語、賓語。 結構:聯合式

釋義

1、原指伯夷、叔齊兄弟讓國,本是求仁的表現;既然讓國而心安理得,已經得仁,就沒有怨言了。

2、今用來比喻理想和願望均實現。

3、也比喻一個人的作為恰如己願,自然能心安無怨了。

4、後人引用孔子的話,把"求仁得仁"四字用在志節上,來稱為仁義而死的人,但也有人用在其他事情上,不專指殺身成仁;更有人用輕薄的口吻,把這話以"自作自受"四字來代替,去譏笑别人的。

典故

語本《論語·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伯夷叔齊讓國遠去,恥食周粟,終于餓死,孔子 謂其求仁而得仁,無所怨。後多用為适如其願之意。

簡析:

衛國國君辄即位後,其父與其争奪王位,這件事恰好與伯夷、叔齊兩兄弟互相讓位形成鮮明對照。這裡,孔子贊揚伯夷、叔齊,而對衛出公父子違反等級名分極為不滿。孔子對這兩件事給予評價的标準就是符不符合禮。

相關資料

董叔欲為系援

董叔将娶于範氏,叔向曰:“範氏富,盍已乎!”曰:“欲為系援焉。”他日,董祁訴于範獻子曰:“不吾敬也。”獻子執而紡于庭之槐,叔向過之,曰:“子盍為我請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請焉?”

董叔想要娶範氏,叔向說:“範氏富有,為什麼要和她成親呢?”董叔說:“我想想攀附于她。”過了幾天,董祁(于範氏)對範獻子抱怨說:“董叔不尊敬我。”獻子就把董叔抓起來綁在了院中的槐樹上。叔向經過的時候,董叔對叔向說:“您可以為我求情嗎?”叔向說:“你想攀付的願望達成了,還請求什麼呢?”

上一篇:黃山雲海

下一篇:洛溪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