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袋評價法

檔案袋評價法

質性評價方式
檔案袋是在20世紀80年代西方中小學評價改革運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質性評價方式,它是指教師和學生有意地将各種有關學生表現的材料收集起來,并進行合理的分析與解釋,以反映學生在學習與發展過程中的努力、進步狀況或成就。[1]
    中文名:檔案袋評價法 外文名: 适用領域: 所屬學科: 依據:檔案袋資料 誕生時間:20世紀80年 類别:評價方式

定義

檔案袋評價的基本特征是:

①檔案袋的基本成分是學生作品,而且數量很多;

②作品的收集是有意而不是随意的;

③檔案袋應提供給學生發表意見和對作品進行反省的機會。

類型及構成

從不同的角度可将檔案袋分成不同的類型,美國學者格萊德勒以檔案袋的不同的功能為标準,将其分為:理想型、展示型、文件型、評價型以及課堂型四類。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理想型,而理想型檔案袋主要有三個部分構成:

①作品産生過程的說明,是主要學習計劃産生和編制的文件記錄,它的形式可有各種不同類型;

②系列作品,是學生在完成某一學習計劃的過程中創作的各種類型的作品集;

③學生的反思,通過反思一方面為學生的成長提供重要契機,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習慣,它對學生在學習上的成長尤其重要。

比爾。約翰遜則把檔案袋評定分為最佳成果型、精選型和過程型。以最佳成果型為例,各學科選入檔案袋的内容可包括:

①語言藝術,一系列寫作類型的最佳作品;

②科學,學生做的最佳實驗室成果,開發的最佳原創假設等等;

③社會研究,學生寫的最佳曆史研究論文,學生提出最佳原創曆史理論等等;

④數學,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的最佳解答,對問題的最佳描寫等等。

功能

一個理想的“檔案袋”能夠為教師提供其它評價手段所無法提供的有關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重要信息,能夠為教師描繪出一個動态型、完整的、立體的學生發展的“圖畫”。檔案袋能通過收集不同類型的材料,以多種方式(如使用不同的媒體)描述兒童的成長過程和各自的特點:

①反映兒童的完整面貌。檔案袋收集了傳統評價中不予考慮的各種材料(其中包括許多形成性的材料),這些材料可以在很大程度中幫助我們克服傳統評價所固有的缺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檔案袋評價主要是形成性的,所以,它可使我們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各方面才能的發展和學生向預期目标進步的過程。

②檔案袋評價提供給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自我評估和反省的機會,即學生要不斷地對自己所選取的作品進行反思與評判,所以檔案袋評價有助于學生反思能力、自我評判能力、自我監控能力自我反省和自我反省能力的發展。

③檔案袋的内容可以幫助教師更及時、準确地掌握每個學生真實客觀的學習情況,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特點,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同時,還可以幫助教師形成對學生合理的教育預期,提出适當的學習目标,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

④檔案袋能夠有效地促進教學與評價的有機結合。教師可以把檔案評價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将其當做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設計

明确目的與用途

檔案袋的基本目的與用途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展示,即用“檔案袋”展示學生最好的作品;第二,反映學生的進步,即通過形成性評價,證明學生的進步;第三,評價工具,即把“檔案袋”作為一種總結性的評價工具。

确定評價主體

檔案袋十分注重在評價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如學生可以選擇将什麼裝進“檔案袋”,可以以多種形式表現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所以,在設計“檔案袋”時,學生與教師一樣被視為最重要的評價主體經。此外,家長、管理者等也可以參與檔案袋評價。

确定評價對象

檔案袋評價對象的範圍可以包括各年級的學生,這種評價方法适用于絕大部分學科。就具體的設計過程講,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确定的評價目的,靈活地選擇具體的評價對象。如果将建立的目的确定為促進家校溝通,向家長展示孩子的成績,那麼,評價對象就應包括班上的所有學生(且必須收集學生的一系列作品);如果建立檔案袋隻是為了收集某一特定教學内容的反饋信息,進而作出教學診斷,那麼,隻要收集一部分學生的信息即可。

确定收集的材料

檔案袋中究竟應收集哪些材料呢?這取決于我們的評價目的。如果我們的目的是“展示”,那麼,隻要收集學生最滿意的作品即可;如果我們的目的是“反映學生的進步”,那麼,檔案袋中既收集過程性作業,也收集結果性作業;既收集學生的作品校本,也收集其他一切可以描述學生進步的材料(如觀察記錄、他人的評價、測驗試卷等);同時,學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評估材料也可放入其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