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神經痛

枕神經痛

枕大神經、枕小神經和耳大神經疼痛的總稱
枕神經痛是指枕大神經、枕小神經和耳大神經疼痛的總稱。往往以枕大神經痛為主,同時累及枕小神經和耳大神經。枕神經痛可以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枕神經痛是指感染或中毒性神經炎;繼發性神經痛常由于頸枕部肌纖維織炎、局部感染、肌肉緊張、勞損外傷、頸椎病、頸椎結核、類風濕性脊柱炎、環枕部先天畸形、枕下關節韌帶損傷等疾病所緻枕神經痛。枕大神經痛好發于青壯年,女性容易患病。可發生于各年齡段,既可急性發病,也可慢性起病。本病可由枕神經炎症或外傷引起,常出現枕部及後頸部疼痛。[1]
  • 中文名:枕神經痛
  • 外文名:
  • 别名:
  • 季節分布:四季
  • 傳染病:否
  • 臨床表現:枕小神經和耳大神經疼痛
  • 疫苗預防:否
  • 預防措施:減少枕部刺激,減少枕神經痛的誘發因素
  • 就診科室:内科
  • 發病部位:枕
  • 是否進入醫保:否

疾病概述

枕大神經痛好發于青壯年,女性容易患病。疼痛多為一側,亦可兩側,位于枕部和後頸部,疼痛程度輕重不等,多為中等度疼痛,少數病人疼痛劇烈,多為錐樣或電擊樣串痛,也可為刀割樣陣發性疼痛或跳痛,鈍痛也較常見,并向頭頂和前額部放散,有時還可累及耳部。

檢查

發現多數病人有強迫頭位,或頭頸部活動受限。頸枕部肌肉緊張度增高,令患者轉頭時(尤其向健側轉動),疼痛可向患側頭頂部及前額部放散。部分病人有枕部皮膚感覺過敏和麻木感。一側或兩側枕大神經出口處(即相當于風池穴稍上方)有明确的壓痛,有時向頭頂部放散。胸鎖乳突肌後上緣或乳突後部有壓痛,提示枕小神經和耳大神經也受累。

病因

一、原發性枕神經痛病因:nn原發性枕神經痛多發于青壯年,而且發病前大察有受涼、勞累、潮濕、不良姿勢的睡眠等誘因。常見的是繼發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後。有的學者認為它是一種非特異性的感染炎症或中毒性神經炎。如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瘧疾、風濕病、糖尿病、甲狀腺疾病或酒精中毒、鉛中毒等。nn二、繼發性枕神經痛的病因有:nn(l)頸椎疾病:頸椎骨質增生是常見的原因。少數可為頸椎結核、類風濕性脊椎炎或轉移癌。nn(2)椎管内病變:上頸段脊髓腫瘤、抗大孔區腫瘤、粘連性脊髓蛛網膜炎、脊髓空洞症等。nn(3)寰枕部先天畸形:顱底凹陷症、枕大孔狹窄、寰枕融合、寰樞脫位、上頸椎椎體分隔不全(融合)、小腦扁桃體下疵等。nn(4)損傷:枕下關節韌帶損傷、寰椎前後弓骨折、寰樞推半脫位1頸肌損傷等。

疾病分類

枕神經痛可分為原發性枕神經痛和繼發性枕神經痛。原發性枕神經痛多發于青壯年,而且發病前大察有受涼、勞累、潮濕、不良姿勢的睡眠等誘因。最常見的是繼發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後。有的學者認為它是一種非特異性的感染炎症或中毒性神經炎。如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瘧疾、風濕病、糖尿病、甲狀腺疾病或酒精中毒、鉛中毒等。

繼發性枕神經痛的病因有:

l、頸椎疾病:頸椎骨質增生是最常見的原因。少數可為頸椎結核、類風濕性脊椎炎或轉移癌。

2、椎管内病變:上頸段脊髓腫瘤、抗大孔區腫瘤、粘連性脊髓蛛網膜炎、脊髓空洞症等。

3、環枕部先天畸形:顱底凹陷症、枕大孔狹窄、環枕融合、環樞脫位、上頸椎椎體分隔不全(融合)、小腦扁桃體下疵等。

4、損傷:枕下關節韌帶損傷、環椎前後弓骨折、環樞推半脫位、頸肌損傷等。

診斷依據

1、病前常有受涼、感染或“落枕”史。

2、急性或亞急性發病,表現為一側或雙側枕頸部刺痛、鑽痛或跳痛。

3、枕大神經支配的區域感覺過敏或減退,枕大神經出口處壓痛明顯,并可向同側頭頂部放射。

4、少數病例尚有頸椎病或頸胸神經根炎症狀。

疾病治療

1、藥物治療性治療三叉神經痛相同,如用維生素B族藥物,疼痛時顯者可用大侖丁或卡馬西平。

2、封閉治療,如1-2%奴佛卡因2ml加維生素B12100μg眶上切迹處封閉,隔日一次,3~5次症狀可緩解。

3、配合理療如間動電(疏密波)療法或旋磁療法。

4、因頸部輕度外傷或增生性頸椎病引起者可加頸椎牽引治療。

治療方案

辨證選穴

1、主穴:天柱、風池、翳明。

2、配穴:外感風邪,取合谷、外關;肝陽上亢,取肝俞、太沖、太溪;痰濁内阻,取脾俞、胃俞、豐隆;瘀血阻滞,取膈俞、合谷、三陰交。

操作方法

病人取俯卧位,踝部墊枕;主穴取患側,配穴取雙側。用30号1~2寸毫針,穴位常規消毒。天柱穴采用齊刺法,先向前方直刺一針,深度0.5~1寸,得氣後用平補平瀉法。然後在天柱穴上、下方0.5寸各刺一針,針刺方向向第一針針尖,得氣後留針,并加用G-6805電針儀,連續波。餘穴常規針刺,視虛實決定補瀉。每次治療30分鐘,每天1次,6次為一療程。每個療程間間隔1天。

針刀組

1、體位:患者俯卧位,下颌伸出床緣外并盡量内收,充分暴露術野。外科手術常規備皮。

2、定點:于枕外隆突之下,枕骨上、下項線之間,後正中線旁開約2.5cm和5cm處尋找壓痛點,往往可以觸及枕大神經和枕小神經,在距神經幹内側約1~2mm處最痛點定點。

3、定向:針刀刀口線與人體縱軸平行,和枕大神經、枕小神經走行方向一緻;針體垂直于枕骨骨面。

4、操作方法:術區按外科手術要求消毒、鋪洞巾,醫者帶一次性帽子、口罩和無菌手套。選用漢章牌Ⅰ型4号針刀(北京華夏針刀器械廠生産)。醫者左手拇指按壓住最痛點或變硬的軟組織,針刀緊貼拇指甲面,靠壓痛點内側1~2mm處快速刺入皮下組織,緩慢進針到達枕骨面,在治療點上下約0.5cm範圍内縱行縱向切開緊張、攣縮、粘連、增厚的筋膜和腱纖維2~4刀;針刀提插切割深度,以骨面為準,提插幅度上下不超過0.3cm。縱行縱向切開疏通之後,可以橫行擺動針體來橫行疏通,出針後按壓針孔5min,以防出血,無菌紗布或創可貼外敷針孔。

5、注意事項:①枕動脈與枕大神經相伴行,但枕動脈走行在枕大神經外側。在觸診枕大神經卡壓點時,往往可以觸及枕動脈,所以在松解枕大神經的卡壓時,左手拇指應将枕動脈推擠到指甲緣的外側,針刀再沿指甲緣刺入,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傷及枕動脈。②針刀松解枕大神經、枕小神經的卡壓時,一定要注意患者反應,如有劇痛或沿枕神經方向的觸電感時,應改換針刀刀口位置再行操作。

6、療程:7天治療1次,1次為1個療程。

神經阻滞組

枕神經阻滞術完全依照《臨床診療規範·疼痛學分冊》的标準規範操作。

1、體位:患者坐位,面對治療床,頭稍前傾,雙肘部支撐在治療床上,患者下颏盡量接近自己前胸。

2、定點:确定乳突後緣與頸二棘突連線中點向上1cm,在此可能觸及枕動脈,此為枕大神經阻滞點,在此點向外側2.5cm處,為枕小神經穿刺點。

3、無需注射局麻皮丘,用3.5cm長,7号短針垂直進針,直至觸及枕骨。

4、充分回吸無血後,注射1%利多卡因或除痛液5~6ml,按壓針孔3~5min,不出血後即可。

5、療程:7天治療1次,1次為1個療程。

中醫治療

1、中醫辨證論治當通絡止痛,藥物為:三七3克,紅花10克,桃仁10克,川斷12克,丹參20克,川芎10克,白芷15克,葛根30克,菊花10克,元胡10克。

2、針灸:穴取風池、大杼、天柱、外關、合谷、豐隆、昆侖,強刺激後留針30分鐘,每日1次。

3、推拿:患者坐位,頭稍向前傾,使項部充分顯露,醫者先以拇指沿督脈自風府、啞門至大椎反複按揉,再沿脊柱兩側按揉天柱、大杼的疼痛區及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等穴的分布區,再在患臂背側下緣和背側上緣部位施用法并按揉手三裡。

疾病預防

1、病因防治:避免和預防全身性疾病,如感染、糖尿病、尿毒症、風濕熱、中毒等原發性疾病,可減少枕神經痛的發病機會;其次是預防和避免引起枕神經痛的繼發因素,如頸椎結核、頸椎病、肌纖維織炎、局部感染和外傷等。另外,為提高患者的防病能力,最好能夠閱讀或收聽一些有關衛生健康的科普知識,無疑是有益的。做到預防在先,勝于治療。

2、減少枕部刺激:應避免使用高而硬的枕頭,選擇具備松軟舒适的枕頭,帽子不宜過緊,盡可能減少局部刺激,減少枕神經痛的誘發因素,如防止受涼、受潮和疲勞等。

3、相信科學,積極治療:如果患有枕神經痛,應及時就醫,積極治療。破除迷信思想,不要随便輕信“包治百病”的宣傳,更不應愚昧地追求巫醫,求神拜佛,相信騙人花招,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由醫師進行詳細的檢查和治療,必要時請神經科醫師會診,及時明确診斷。

4、藥物治療:枕神經痛的治療主要是緩解疼痛,可服用止痛劑,常用的藥物有索密痛、撒烈痛、卡馬西平、創傷止痛片等,可緩解疼痛,縮短病程。為提高療效,減輕病人精神負擔,可同時服用一些鎮靜劑或安定類藥物。此外,還可應用一些神經營養藥,促進健康的恢複,如維生素B族藥物。

5、穴位注射:其具體方法如下:患者應攀椅背取坐位,頭部稍前屈,固定在椅背上,操作者用拇指按壓風池穴稍上找出痛點,然後常規消毒,配制藥物,持注射器,針尖朝向上方,成45度角進針,深度可達骨膜,必要時移動方向,尋找針感。如有回血可退針重進,當有較好的針感後将藥液緩慢注入,拔針後局部壓迫片刻。1周1次,可取得滿意療效,通常2—3次可愈。

6、穴位按摩:采用穴位按摩療法,多于一側或雙側風池穴,按摩150—300次,每日2~3次,可減輕疼痛。為取得滿意療效,按摩前局部可塗些清涼油或風油精,通過按摩可疏通經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還可通過神經内分泌系統的調節,減少有害物質對局部的刺激和損害。該方法簡單易行,安全有效。

7、針灸:取穴風池、合谷、安眠Ⅱ、百會等。

8、理療:是比較理想的物理療法,應由理療科醫師和專業技術人員來選擇和操作。

科學研究

枕神經刺激術可治療枕部神經痛

目前治療ON的一線藥物是抗癫痫藥和抗抑郁藥;對反複發作、遷延不愈的患者,采用局部注射局麻藥、激素甚至肉毒素等均有緩解症狀的效果,遠期療效尚不清楚。近來,枕神經刺激術(Occipital Nerve Stimulation,ONS)以其不良反應小、療效持久等特點,有望成為治療枕神經痛的新方法。美國神經外科醫師大會(Congress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CNS)總結最新的文獻,與美國神經外科醫師協會(AANS)一起,發布了ONS治療枕神經痛的“指南”,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2015年9月的《Neurosurgery》雜志上。

研究者搜索1966年到2014年4月之間在PubMed及Cochrane數據庫發表的所有有關枕神經刺激術治療枕部神經痛的論文,對每一篇文章都詳細評估,并根據AANS/CNS聯合指南委員會的要求進行分級。最終納入的9篇Ⅲ級證據的文獻都顯示,接受枕神經刺激術後,在長期随訪中,患者疼痛的強度和發作頻度都有顯著的改善。

因此,指南編寫委員會正式推薦枕神經刺激術作為枕部神經痛反複發作的治療方法。該操作可以在局麻或全麻下進行,也可輔以頸叢神經阻滞。在技術層面上,電極植入深度和枕部神經的變異等會影響手術效果,而最易出現的并發症是電極移位,發生率在13.9%~24.0%,有待于今後大型的前瞻性對照試驗來進一步解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