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高

日高

唐代李商隐創作的七言古詩
《日高》是唐代李商隐創作的七言古詩。這首詩的首聯先寫道觀外貌;颔聯詩人想象水精簾内睡美人的姿态;頸聯寫詩人欲飛上天去,向天帝傾訴自己對睡美人的情感;尾聯幻想可以變成一隻粉蛾,帖死在屏風上欣賞睡夢中的美人。這首詩由物及人,寫景又由外及内,采用烘托、比喻、白描、虛實結合等藝術手法來再現無望的情感,筆緻曲幽,意蘊豐美。
  • 作品名稱:日高
  • 作者:李商隐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
  • 作品體裁:七言古詩

作品原文

日高

李商隐〔唐代〕

鍍環故錦縻輕拖,玉?不動便門鎖。

水精眠夢是何人?欄藥日高紅髲?。

飛香上雲春訴天,雲梯十二門九關。

輕身滅影何可望,粉蛾帖死屏風上。

創作背景

關于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大緻有兩種說法。清代學者馮浩《玉溪生詩集箋注》:“人君勵精圖治,首重臨朝,故李德裕獻《丹扆六箴》,其一曰《宵衣》,以諷視朝稀晚。裴度亦以為言。其時谏議大夫李渤出次白宰相,請出閣待罪,既坐班退,左拾遺劉栖楚極谏,叩頭流血,帝為之動容。事皆見《舊書》紀、傳。‘飛香’句謂此也。‘粉蛾帖死’,所謂老病者幾僵仆也。此本程氏、徐氏之說而參定。”因此,他認為《日高》是為皇帝而作。近代史學家張采田《玉溪生年譜會箋》:“此或假豔情寓可近而不可親之意。馮氏謂指敬宗,說太迂晦。”又在《李義山詩辨正》裡表示:“篇中皆從想望著筆,結即“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鬥才”意,似與《可歎》篇可以參悟,必非暗詠帝王事也。”

注釋譯文

譯文

門環上系着的舊綢錦輕輕下垂着,門環上的鎖一動不動,好像從未用鑰匙打開。

水晶簾正在好夢的是什麼人呢?她仿佛花圃中的一株紅芍藥,在豔陽照耀下即将綻放。

想去到九霄雲天,請天帝幫我向她傾訴衷曲。可是碧城十二樓,雲門緊閉,我無法通過。

怎樣才能輕身滅影,飛進水晶簾去看望?隻要能看到她,變成粉蛾帖死屏風也心甘。

注釋

鍍環:鍍金的門環。

故錦:舊的綢錦。

縻(mí):系。拖:下垂的意思。

?(shi):即匙,開鎖的鑰匙。

水精:水精簾。

欄藥:欄中芍藥。

髲(bì)?(wō):花苞裂開,即将怒放的樣子。

雲梯十二:即白玉京十二樓,泛指神仙的居所。

九關:九重門。《楚辭·招魂》:“虎豹九關,啄害下人些。”

作品鑒賞

這首詩的首聯先寫道觀外貌;颔聯詩人想象水精簾内睡美人的姿态;頸聯寫詩人欲飛上天去,向天帝傾訴自己對睡美人的情感;尾聯幻想可以變成一隻粉蛾,帖死在屏風上欣賞睡夢中的美人。這首詩由物及人,寫景又由外及内,采用烘托、比喻、白描、虛實結合等藝術手法來再現無望的情感,筆緻曲幽,意蘊豐美。

“鍍鑷故錦縻輕拖,玉篦不動便門鎖”描寫女子居所的大門的景象,刻畫幽居的特色,以此來襯托女子的心理狀态和詩人的主觀感受。這種景象華美冷寂,暗示出女子的身份和生活狀态。她一定是位幽居的貴家女子,過着孤寂冷清、與世隔絕的生活。“拖”字貌似悠閑之筆,實際上是通過細節描寫女子生活的孤冷;“不動”,烘托出環境的寂靜清冷。這兩句作用着筆全在于外觀,用意全在于大門之内。

“水精眠夢是何人?欄藥日高紅鬟鬏”承上句外觀,由外而内,将鏡頭推到卧室。詩人并不直接回答水晶門簾之内正在做美夢的是何種女子,而是宕開一筆,将目光投向盛開的芍藥花。在豔陽高照之下,美麗的芍藥紅光蕩漾。詩人不說女子是誰,卻借芍藥之美,比喻正在眠夢之人的姿容風韻。這盛開的芍藥與睡夢中的美女子有着天然的相似點,尤其是那種豔而不妖、美而不嬌的姿容,形象生動傳神。盛開的芍藥還可以正面襯托女子之美,烘托環境的安靜。這兩句雖然都是實寫,暗裡卻是虛實相生,别出一種韻緻;雖是疑問,實為設問,突出美人的風韻。

“飛香上雲春訴天,雲梯十二門九關”緊承對芍藥的描寫,轉寫抒情主人公的追求與阻隔。“飛香”承上“欄藥”。在詩人的幻覺中,那流光溢彩的紅芍藥似乎搖漾飄散出縷縷芳香,冉冉升天;自己的一腔春思也追随着“飛香”,想上天去一訴衷曲。然而雲梯十二,天門九重,既高不可攀,更深不可入。這兩句全用幻設之筆渲染追求之殷與阻隔之嚴。由此又引出了最後兩句。

“輕身滅影何可望,粉蛾帖死屏風上”接五、六句無望之申告。這兩句是在申訴天帝無望的情況下突發奇想,用超自然的方式來解決相戀之苦,哪知這種願望表達出來之後卻讓人感覺更加無望。充最後兩句采用了詩人比較擅長的實虛結合手法來寫苦情,比直接表達更有力量。

全篇所寫的内容,不過一貴家女子日高尚嬌卧未起,而水精簾外的男子,則徒懷想望之情而不能親近。詩人人不取寫實之法具體鋪叙情節場景,描繪姿容情态,而是用象征暗示手法,着意表現抒情主人公的強烈意緒。開頭兩句寫女子所居的封鎖幽閉環境,即已暗透難以親近的意緒。三、四句于“水精眠夢是何人”的設問之後宕開寫景,更使“欄藥日高紅髲?”的景象成為水精眠夢之人的絕妙象征。它既能引發讀者的美好想象,又避免了直接刻畫描繪極易産生的靡豔,而抒情主人公強烈的想望之情,也因此流光溢彩的欄藥而得到更含蓄而充分的表達。“飛香”二句,強烈的想望又進一步發展為執着的追求。“飛香上雲春訴天”的想象也極富美感。結尾用“粉蛾帖死屏風上”來象征絕望的相思,并不給人以陰冷之感,而是顯示出一種熾熱癡頑的感情的力度。這首詩詞采華豔、想象奇幻,但沒有李賀詩中那種豔中顯冷的色調,感情是熱烈而執着的。

作者簡介

李商隐(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荥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骈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隐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争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