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宦官

唐代宦官

唐代太監
宦官專權幾乎貫穿了唐朝的中後期,一批批的宦官逼宮弑帝,專權橫行,無惡不作。自号稱“欺壓皇上的老奴”李輔國始,繼而有逼宮弑帝的俱文珍與王守澄、經曆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稱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昭宗時的權閹楊複恭、劉季述等人。這些人個個都是生前顯赫無比,死後臭名昭著的大宦官。
  • 中文名:唐代宦官
  • 外文名:
  • 别名:宦官亂政

概述

宦官專權幾乎貫穿了唐朝的中後期,一批批的宦官逼宮弑帝,專權橫行,無惡不作。自号稱“欺壓皇上的老奴”李輔國始,繼而有逼宮弑帝的俱文珍與王守澄、經曆六代皇帝的仇士良、人稱皇帝之“父”的田令孜以及唐昭宗時的權閹楊複恭、劉季述等人。這些人個個都是生前顯赫無比,死後臭名昭著的大宦官。

具體情況

李輔國(公元703─762年)在唐玄宗年間入宮做了太監。後因盡心侍奉太子李亨而成為太子的心腹。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叛軍所到之處,望風披靡,直逼京都長安,唐玄宗倉皇出逃。太子李亨奉命在後安撫百姓,安土重遷的百姓們希望太子留下抗擊叛軍。李輔國以國家大義勸說太子留下抗敵,太子遂與玄宗兵分兩路,北上靈武。李輔國又勸太子迅速稱帝,以安民心。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即位,是為唐肅宗,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肅宗為人性格懦弱,此刻見李輔國忠心擁戴,便視其為左右臂,賜名“護國”,後又改名“輔國”,把軍政大事都委托于他。

肅宗取玄宗而代之是戰時的需要。公元757年,唐玄宗回到了長安。起初過着無所事事,但尚算自由的生活。肅宗與李輔國都怕玄宗複位,因此在肅宗的默許下,李輔國對玄宗步步緊逼。初則把玄宗喜歡的三百匹馬收回大半,僅留下十匹;繼則強令玄宗遷到皇宮内宮,留下幾個老弱病殘之人伺候玄宗;然後又把對玄宗忠心耿耿的心腹太監高力士流放,強令玄宗的親信官員陳玄禮緻仕。這樣,徹底成了孤家寡人的太上皇唐玄宗在寂寞、凄涼中走完自己的一生。肅宗曾數次想看望重病中的玄宗也因李輔國的阻撓而未成行。李輔國權勢之大由此可以想見。

李輔國大權在握,天下大事幾乎全決定于李輔國,朝臣所奏之事往往先經他手然後才告知肅宗。為了更準确地了解朝中大臣的動向,李輔國還專門派幾十人負責監督官員的一舉一動。對于不順從的官員加以嚴厲打擊。李輔國根據自己的好惡處治全國的訟案,并以皇意相标榜。地方上的節度使也是李輔國一手委派。李輔國權傾朝野,宰相及朝中大臣想見皇帝都須經過李輔國的安排,皇帝的诏書也需要李輔國的署名才能施行,群臣不敢提出不同意見。李輔國出行時,氣勢之大無與倫比。出于對李輔國嚣張權勢的敬畏,宗室貴人也以“五郎”尊之,當時的宰相李揆更稱李輔國為“五父”。也有一些正直之士不恥李輔國的行為,宗室李岘多次對肅宗陳說李輔國的違例行徑。肅宗雖有所警覺,但在李輔國的操縱下,還是把李岘貶官出京。一手遮天的李輔國企圖做唐朝的第一位宦官宰相。此舉遭到了宰相蕭華的激烈反對。李輔國懷恨在心,多次在皇帝面前誣陷蕭華,并威逼皇帝用自己的親信元載取代了蕭華的相位,最終将蕭華逐出京城。

李輔國之所以為所欲為,還得益于與肅宗皇後張氏的勾結。張皇後與李輔國内外相應,控制政權。他們對不利于自己的人,無論是高官還是顯貴都是除之而後快。肅宗的次子建甯王李炎聰明過人,盡心輔佐太子廣平王李豫,深得皇帝的歡心。心胸狹窄的張皇後與李輔國多次在皇帝面前中傷建甯王,誣蔑建甯王心懷不滿,準備謀害太子。昏庸的皇帝竟然下诏賜死建甯王。

李輔國與張皇後的狼狽為奸是為了各自的利益。但兩個都想大權獨攬的人是不可能永遠和平相處的。在肅宗病重期間,李輔國與張皇後終于在決定由誰繼承大寶的問題上發生了尖銳的沖突。李輔國支持太子李豫登基,而張皇後素與太子有隙,因而暗中策劃越王繼位,以便于自己将來繼續插手政局。張皇後密謀殺掉太子,其陰謀被李輔國的同黨發現,李輔國等首先把太子保護起來,然後沖進皇宮,抓獲了越王及其支持者百餘人。張皇後逃入重病中的肅宗寝宮,被李輔國抓住。肅宗因受到驚吓而當天死亡。李輔國趁此混亂時機,将張皇後、越王及參與者一并斬首。太子李豫在李輔國的擁戴下即位,是為唐代宗。

代宗上台後,因念其擁立之功,冊封李輔國為司空兼中書令,李輔國終于實現了他的宰相夢。李輔國氣焰更加嚣張,他曾對代宗皇帝說“大家但内裡坐,外事聽老奴處置。”,實際上讓代宗把軍國大事都托付于他。這一舉動自然引起了代宗的不滿,但由于李輔國掌握軍權,代宗隻得忍氣吞聲。

宦官程元振對唐代宗也有擁立之功,但處處受到李輔國的壓制,因而産生了除掉李輔國的念頭。此刻他見代宗已有除掉李輔國之心,便不斷地暗中向代宗控告其罪狀。代宗得程元振之助,陸續解除了李輔國的一些職務,最終把他逐出了朝廷。此後不久,有個身份不明的刺客夜闖李宅殺死了李輔國,并将他的頭顱扔到了糞坑裡。這個欺壓皇帝、無惡不作的“老奴”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李輔國死後,宦官程元振專權,其驕橫情狀較李輔國竟有過之而無不及。唐德宗貞元年間,宦官窦文場、霍仙鳴分别就任左、右神策軍中尉,從而把持了中央禁軍的統帥權。以典掌禁軍為基礎,唐代後期宦官權焰日熾,并上演了一幕幕逼宮弑帝的醜劇。

俱文珍是唐德宗後期重用的宦官。公元805年德宗去世後,因中風而半身不遂的唐順宗繼位。順宗不甘心受制于宦官,他内靠嫔妃,外靠翰林學士王叔文及著名的士大夫韓泰、柳宗元、劉禹錫等人,試圖通過改革克服德宗朝因宦官專權而造成的弊政。改革觸及到了宦官的切身利益,當朝權閹俱文珍聯合其他宦官堅決反對。俱文珍先是想法讓順宗取消了王叔文進宮議事的權利,然後密謀把支持王叔文的唐順宗逼下台。當時太子李純有意早登帝位,俱文珍等宦官與李純合謀,日夜聚集在順宗周圍,氣勢洶洶地逼其讓位。身體本來很差的順宗懼于俱文珍等人的逼迫,隻得把軍國大政交給太子。俱文珍還不滿足,他把翰林學士召到金銮殿,逼迫他們起草诏書,由太子即位,尊唐順宗為太上皇。隻做了七個月皇帝的唐順宗就這樣被俱文珍逼宮退位了。

太子李純即位後,稱唐憲宗,俱文珍因有擁戴大功而備受重用。忘乎所以的俱文珍不僅對百官為所欲為,對手下的宦官也毫不留情。不少宦官因為與其稍有摩擦即被處死。宦官們對俱文珍又恨又怕,憲宗也不滿俱文珍的居功擅權。此時正值擔任監軍的俱文珍因不請示朝廷而擅殺東川節度使李康而引起衆怒。朝野上下競相指責俱文珍專橫獨斷、目無君主,宮中的宦官也群起攻擊。俱文珍漸漸失寵于憲宗,不久死去,大宦官吐突承璀、王守澄繼之而起。

唐憲宗統治後期開始追求生活上的奢侈腐化,拒納忠谏,還诏求方士,奢求長生不老。不斷服食丹藥的憲宗變得暴怒無常,動辄痛責身邊的宦官。宦官們朝不保夕,人心惶惶。以王守澄為首的部分宦官既為了自保,更為了謀求更大的政治資本,密謀殺死憲宗,策立太子李恒繼位。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王守澄指使宦官陳弘志将憲宗悶死在中和殿,對外則宣稱憲宗因服金丹毒發身亡。然後王守澄擁立太子李恒即位,是為唐穆宗。自王守澄之後,宦官挾制君主乃至弑君立君,一憑于己,故而史曰:“自元和之末,宦官益橫,建置天子,在其掌握,威權出人主之右,人莫敢言。”

唐穆宗是一個昏庸無能、耽于享樂的皇帝,軍政大權悉交于王守澄及其親信。穆宗時的宰相多是投靠王守澄之徒,也無所建樹。公元824年,穆宗因病而死,其子李湛即位,是為唐敬宗,王守澄又有擁立之功。敬宗隻有十五歲,把政務交給權臣處理,每天與宦官們玩樂。當時朋黨之争甚多,但每一派要取得勝利都必須先争得王守澄的支持。

唐敬宗玩心甚重,除了擊球遊樂之外,還喜歡在宮中“打夜狐”,即半夜捉狐狸。穆宗年紀輕,精力旺盛,經常連續幾晝夜玩耍而無倦意,伺候在旁邊的宦官們稍不遂他心意便會受到嚴懲,弄得這些宦官叫苦不叠。此時,以劉克明為首的一派宦官也嫉妒王守澄的權勢,希望用換新君的方式得到皇帝的寵愛,進而取代王守澄的地位。公元826年,敬宗半夜獵狐歸來與宦官們喝酒。酒酣之後,敬宗起身上廁所,突然燈燭全滅,劉克明等人趁黑暗之機把年僅十八歲敬宗殺死,矯诏讓绛王即位。

劉克明以為大功告成,開始做專擅朝政的美夢了。可王守澄豈是等閑之輩?他聯合親信宦官,調集神策軍把劉克明一夥全部殺死,迎立江王李涵即位,是為唐文宗。王守澄身具三朝擁立之功,官居骠騎大将軍、右神策中尉,權力之高無以複加。唐文宗上台雖然得力于王守澄的擁立,但他對王守澄及其親信的跋扈行為深惡痛絕。文宗使用以毒攻毒之策,利用王守澄與仇士良兩個宦官集團之間的矛盾,成功地奪取了王守澄的兵權,賜其自盡。唐文宗在誅除王守澄後,也曾想乘機一舉誅滅仇士良為首的宦官。文宗的寵臣李訓與鄭注經過密謀,決定在皇帝率文武百官欣賞甘露之時把仇士良集團一網打盡。但因事情敗露,仇士良等宦官趁亂劫持了文宗,并立即展開了血腥的報複,皇宮内血流成河,官吏被殺者千餘人,李訓家被劫掠一空,李訓、鄭注都被殺死。京城的無賴們也趁火打劫,整個長安雞犬不甯。沒有參預事變的丞相王涯等人也被處死,其親屬皆被殺死。這一事件,史稱“甘露之變”。此後,仇士良視唐文宗如同傀儡。史稱“自是天下事皆決于北司,宰相行文書而已。宦官氣益盛,迫脅天子,下視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開成五年,文宗病重,诏命太子監國。仇士良知道消息後,竟闖入宮中,聲稱:“太子年尚幼,且有疾,請更議所立。”随後不顧朝臣的反對,假傳聖旨把太子降封陳王,立文宗之弟李炎為皇太弟。文宗死後,仇士良扶持李炎上台,是為唐武宗。

唐武宗是在仇士良的一手操縱下繼位上台的。他倒也曉得感恩圖報,上台後即加封仇士良為楚國公,但他身為皇帝,自然不滿于仇士良的專權。見慣了宮中勾心鬥角的仇士良看出了武宗的心思,于公元843年主動提出告老還鄉,武宗樂得順水推舟,立即應允。不久,仇士良病死了,有人趁火打劫,告發他有不法行為,結果從他的家裡搜出了數千件兵器。武宗一怒之下剝奪了他的爵位,沒收其财産。據說,他家的财産用三十輛車子,運了一個多月還沒有運完。

仇士良曆經六朝,專權達二十餘年,史稱其“挾帝有術”。唐朝曆史上還有一位連皇帝也以“父”相稱的權閹,他就是唐末僖宗時的宦官田令孜。

唐僖宗即位時年僅12歲,為人又有些愚傻,被田令孜玩于股掌之間。田令孜讓皇帝身邊的宦官們變着法子讓皇帝玩樂,然後大權獨攬。僖宗喜歡鬥鵝、嬉戲、打馬球,玩得高興時就對陪他玩耍的小宦官大加賞賜,以至于弄得國庫空虛。田令孜便勸皇帝到長安的東市、西市上征高額稅,宦官們則趁機四處搶劫。一時間怨聲載道,唐僖宗卻因有了錢而笑逐顔開,對田令孜也愈加信任。田令孜見僖宗如此昏聩,更加肆無忌憚,不僅日常政務完全自己說了算,甚至連四品以上高官的任命也完全取決于自己的喜好,根本不上報皇帝。田令孜每逢見僖宗,都準備幾樣果品,兩人相對而坐,全無君臣之禮,尤其令人稱奇的是,僖宗開口閉口間竟稱田令孜為“阿父”。

此時唐朝的統治已進入末期,田令孜的腐敗統治更導緻社會矛盾更加激化。公元874年,王仙芝與黃巢領導的唐末黃巾大起義爆發。起義軍勢如破竹,順利地攻到長安附近。田令孜見大勢不妙,沒有與皇帝及朝臣做任何商議,便率五百神策軍保着唐僖宗逃離長安,急急如喪家之犬,一路奔逃四川,投奔任四川節度使的乃兄。

在流亡了四年之後,黃巾起義失敗,唐僖宗與田令孜回到了長安。但昔日繁華的長安城已成為一座空城。藩鎮割據的局面已在全國形成。田令孜不思悔過,反而把鎮壓農民起義的功勞歸于自己,更加驕橫傲慢。對于可能造成威脅的人,田令孜必設法鏟除。田令孜還重建禁軍,以便于專權統治。此時,昔日的頑童已經長大并且不甘心做一個被奴才操縱的傀儡皇帝,但面對完全把持着朝政的田令孜,唐僖宗既缺乏奪回權利的能力,也缺乏足夠的信心,隻能以淚洗面。

田令孜的專權跋扈行為激化了各種矛盾。在鎮壓黃巾起義中有大功的節度使李克用與朱玫、朱全忠因争權奪利而發生了火并事件,長安再度告急。田令孜見勢不好,再次劫持僖宗逃離長安,準備二次入蜀。李克用主動退兵,上表要僖宗殺死田令孜,然後請僖宗回長安。僖宗不願再次逃亡,但田令孜帶兵于夜間闖入僖宗的寝室,不通知群臣,強令僖宗連夜出逃。朱玫也上表請殺田令孜,讓僖宗回京。宰相與大臣們也上表請示誅殺田令孜。田令孜此刻已經完全明白,藩鎮興兵要的是他的腦袋,因而必須把僖宗牢牢地控制在手中,以增加一點安全感,于是他扣下了衆人的奏折,并不顧僖宗的反對,脅迫其抵達興元。

不久,氣急中風的唐僖宗設法回到長安,并下令削田令孜的官爵,将其流放到嶺南。公元888年,曆盡劫難的僖宗病死,其弟壽王李晔即位,是為唐昭宗。昭宗十分痛恨田令孜,因為當年挾持僖宗入蜀時田令孜曾鞭打過他,所以即位後下诏賜田令孜死。田令孜臨刑前,撕裂絲綢,擰成繩索,甚至還向行刑之人仔細演示了一遍勒死人的方法,然後受刑而死。田令孜一生追求權力地位,至死不悟。正是這種可怕的欲望,使其禍亂唐朝達十五年之久,而伴随着權閹的受刑而死,唐朝的統治也名存實亡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