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則地區

日喀則地區

西藏自治區地級市
日喀則是西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于祖國西南邊陲,青藏高原西南部,西銜阿裡、北靠那曲、東鄰拉薩與山南,外與尼泊爾、不丹等國接壤,國境線長1753公裡。全地區國土面積18.2萬平方公裡,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1]日喀則2017年人口75萬,轄1個市轄區和17個縣。日喀則市大體處于喜馬拉雅山脈中段與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中段之間,境内定日縣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有西藏三大聖湖之一的羊卓雍湖。首府桑珠孜區建城已600多年。桑珠孜宗堡和江孜古堡都是曾經的政教中心。有紮什倫布寺、白居寺、薩迦寺等一批著名寺廟。有亞東口岸、樟木口岸和吉隆口岸。定日—崗巴盆地很大,還有吉隆盆地。2014年6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複撤銷日喀則地區,設立地級日喀則市,原縣級日喀則市改為桑珠孜區。
    中文名:日喀則地區 外文名:Shigatse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540200 行政區類别:地級市 所屬地區:中國西藏自治區 地理位置:西藏自治區南部、喜馬拉雅山沿線 面積:18.2萬平方公裡 下轄地區:1個市轄區、17個縣 政府駐地:桑珠孜區 電話區号:0892 郵政區碼:857000 氣候條件:高原山地氣候 人口數量:80 著名景點:珠穆朗瑪峰,羊卓雍湖,紮什倫布寺,白居寺,薩迦寺 機場:日喀則和平機場、日喀則定日機場、亞東機場 火車站:日喀則站 車牌代碼:藏D 地區生産總值:

曆史沿革

公元七世紀初,雅隆部落的松贊幹布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吐蕃王朝按照地理自然分布狀況,把所轄中部地域劃分為“衛、藏”兩大部分,依日喀則東西的“藏”區為“耶如”(年楚河一帶)和“如拉”(雅魯藏布上遊沿岸),東以崗巴拉山為界,西至岡底斯山(現阿裡一部分)。因“藏”區地處雅魯藏布江上遊,于是才有了“後藏”之說。日喀則原稱“年曲麥”或“年麥”(即年楚河下遊的意思),這裡雖很早就有人居住,但仍是荒涼之所。

八世紀,吐蕃王朝的藏王赤松德贊請印度高僧蓮花生進藏建桑耶寺,路經日喀則地方,在此修行講經,并預言雪域高原的中心在拉薩,其次在年麥(日喀則)。

十四世紀初,大司徒绛曲堅贊戰勝薩迦王朝,建立了帕竹王朝,得到元、明皇室的庇護,設了13個大宗溪,最後一個宗便叫做桑珠孜(意為如願以償,選址在日喀則),取名為溪卡桑珠孜。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開始在宗山建造宗政府,建築為桑珠孜宗堡。從此,日喀則的全名稱溪卡桑珠孜,簡稱為溪卡孜,漢語譯音為日喀則;日喀則始有建置。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簽訂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11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日喀則。為便于行政管理,中央在日喀則、江孜分設二個分工委。

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正式成立,在日喀則、江孜分設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基巧辦事處(相當于地區)。

1959年3月28日,國務院發布命令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及各分支機構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職權,同時通過了邊平叛邊改革的決議。10月,日喀則專區成立,轄11個縣。

1964年,日喀則、江孜專區合并為日喀則專區,轄18個縣。

1970年,日喀則專區改為日喀則地區,地區駐日喀則縣。

2014年6月26日,經國務院批複同意撤銷日喀則地區,設立地級日喀則市。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日喀則市位于西藏西南部,東西長約800公裡,南北寬約220公裡,東鄰拉薩市與山南市,西銜阿裡地區,南與尼泊爾、不丹、印度三國接壤,北靠那曲市,面積18.2萬平方公裡,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境内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世界最高的“懸湖”—長芝冰川湖,有紮什倫布寺、江孜抗英遺址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12個點,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7處69個點。

地形地貌

日喀則大體處于喜馬拉雅山系中段與岡底斯-念青唐古拉山中段之間,南北地勢較高,其間為藏南高原和雅魯藏布江流域。日喀則地形複雜多樣,基本上由高山、寬谷和湖盆組成,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橫亘全境南部的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年輕最高大的山系,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高峰林立,萬山叢生。在日喀則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座,即珠穆朗瑪峰、洛子峰(8516米)、馬卡魯峰(8463米)、卓奧友峰(8201米)、希夏邦瑪峰(8012米)。

其中位于日喀則與尼泊爾邊界上的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86米,雄居世界之巅,昂首俯視群山,還有7000米以上的高峰14座。此外,還有卡如拉、加措拉、馬拉、仲拉、拉吉、馬熱拉等衆多高山。

藏南谷地上段的雅魯藏布江和年楚河流域的河谷平原,主要由拉孜——仁布寬谷和江孜——日喀則平原組成。另有喜馬拉雅山脈北側、藏南高原上的朋曲河谷平原以及其一些零星的河谷平原。這些谷地坡度平緩,土層深厚,氣候宜人,水源較充足。

江流湖泊

日喀則市境内雅魯藏布江流水長約1800公裡,穿流日喀則市河段長115公裡,自西向東流經東嘎鄉、聶日雄鄉、城北辦事處、邊雄鄉、江當鄉、年木鄉和聯鄉,雅江兩岸多農田。

年楚河是雅魯藏布江南側的一大支流,它發源于喜瑪拉雅山良崗崗日峰北坡的現代冰川——明湖,全長108.4公裡,流經日喀則市河段長33公裡,自東南向西北流經甲措雄鄉、曲布雄鄉、城南辦事處和城北辦事處,另外還有縱橫交織的季節性河流37條。

氣候環境

日喀則市地處西藏南部,位于雅魯藏布江和年楚河的交彙處,這座昔日的後藏首府海拔高達3800米,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是當年後藏的政教中心,也是曆代班禅的駐錫之地。美麗旖旎的自然風光,獨具特色的後藏生活,這裡被譽為“最如意美好的莊園”。

日喀則市處于河谷地帶。最冷月份平均氣溫為2~12℃,最暧月份的平均氣溫為10~18℃,年平均氣溫為6.3℃,可算是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降水量集中在七、八月份,而且多夜雨,幹濕季節明顯。日喀則一帶日光充足,氣候溫和,這裡的天氣和旅遊設施都比較好,所以任何時候都可以到這裡欣賞美麗的風光。

屬高原溫帶半幹旱季風氣候區,幹濕季明顯,夏季溫和濕潤,降水集中,冬季寒冷幹燥多風。年日照時數3248小時,年無霜期118天,年降水量120毫米。

行政區劃

2014年6月26日地級日喀則市成立,原縣級日喀則市改為桑珠孜區。日喀則市下轄1個市轄區(桑珠孜區)、17個縣(江孜縣、白朗縣、拉孜縣、薩迦縣、崗巴縣、定結縣、定日縣、聶拉木縣、康馬縣、亞東縣、仁布縣、南木林縣、謝通門縣、吉隆縣、昂仁縣、薩嘎縣、仲巴縣)、1個口岸(樟木口岸)。共有203個鄉(區、街道辦事處),1760個村(居)委員會。

人口

截至2019年末,日喀則市總人口87.07萬人,比上年增加0.9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9.17萬人,占總人口的68.0%;牧業人口11.02萬人占總人口的12.7%;非農業人口10.41萬人,占總人口的12.0%;流動人口6.47萬人,占總人口7.4%。城鎮常住人口24.00萬人,城鎮化率27.6%。人口出生率12.8‰,死亡率5.4‰,自然增長率7.4‰。

境内有藏族、漢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滿族、苗族、壯族等十幾個民族。藏族占人口總數的97%,此外還有漢、回、蒙古、土、滿、苗、壯等15個民族,另有少數夏爾巴人。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日喀則市常住人口為798153人。

經濟

日喀則地區藥材資源豐富,常用藥材品種有蟲草、貝母、天麻、雪蓮花、紅景天、大黃等300多種,礦産資源開發前景較為樂觀,太陽能資源豐富,旅遊産業潛力巨大,珠穆朗瑪峰、紮什倫布寺、薩迦寺等馳名中外。

交通

公路

截至2019年末,日喀則市公路總通車裡程達1.89萬公裡,農村公路裡程達1.29萬公裡,204個鄉鎮通瀝青(水泥)路,1673個建制村(居委會)實現通達通暢。318國道、203省道、304省道貫穿全境,有衆多的鄉村道路連接。

航空

2011年7月8日,日喀則和平機場正式開航。日喀則和平機場每周一、三、五、日有往返成都的航班。

鐵路

日喀則火車站已于2014年8月15日正式開通運營,從日喀則乘坐火車3個小時即可到達拉薩。繼拉日鐵路之後,“十三五”期間日喀則至吉隆口岸的鐵路、日喀則到亞東口岸的鐵路也有望開工。根據國家規劃,拉日鐵路将會北接青藏鐵路,南連日喀則至聶拉木、日喀則至吉隆、日喀則至亞東口岸的鐵路,通往尼泊爾和印度的國際鐵路大通道也将會在此基礎上形成。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截至2019年末,日喀則市共有各類自動氣象站(包含雷達、探空氣候觀測站等)217個。其中,國家級無人自動氣象站19個,區域無人自動氣象站180個,交通氣象站4個,有人值守氣象站7個(日喀則市、江孜縣、拉孜縣、南木林縣、帕裡鎮、定日縣、聶拉木縣)。人工影響作業點112個。其中,高炮40個,火箭72個,高炮标準化作業點38個,火箭标準化作業點1個,炮手共202人,保護農田面積66.60餘萬畝,年均作業850餘次,使用炮彈4600餘枚(發),平均投入産出比達1:40。

教育事業

截至2019年末,日喀則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807所,在校生164577人,教學點2個,附設幼兒班33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所,在校生3661人;中學31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高級中學7所,高中階段在校生13699人;初級中學23所,在校生33487人;小學226所,在校生76913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特校生237人;幼兒園547所(含民辦2所),在園幼兒36580人(含民辦742人)。小學淨入學率99.97%,初中毛入學率達101.78%。

文化事業

截至2019年末,日喀則市共有各級群衆藝術館、文化館(站)19個,204個鄉鎮文化站。各類專業文藝演出團體1個,縣級藝術團18支。中波轉播發射台7座,廣播電視台18座,調頻轉播發射台18座,電視轉播發射台18座。其中,縣級及以上電視轉播發射台18座;農牧民直播衛星入戶率達到99.9%。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别達98.99%和99.01%。地方報紙印刷353.22萬份,發行346.13萬份。

醫療衛生

截至2019年末,日喀則市共有衛生機構263個。其中,醫院30個,衛生院20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防治機構)19個,婦幼保健院(所、站)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個,監督所1個,血站中心1個。實有病床床位3428張。其中,醫院、衛生院3416張,衛生技術人員3712人。每千人病床數和衛生技術人員數分别達到4.00張和4.26人。

2020年11月,入選國家醫療保障局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城市名單。

社會保障

截至2019年末,日喀則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5.6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4.6萬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1.77萬人,機關養老保險參保3.58萬人,工傷保險參保5.02萬人,失業保險參保3.45萬人。參加農牧區醫療保障制度人數達688314人,參保繳費率達98.67%,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參保率達100%。

年末城鎮低保對象2899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濟,發放低保救濟金3007.82萬元;農村低保對象19715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濟,發放低保救濟金7640.31萬元。全市共有社會福利院27所,集中供養特困人員786人,兒童福利院床位994張。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1.35億元。

環境保護

2019年,日喀則市共設有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2個,監測指标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8小時)、PM10、PM2.5共6項。

國控地表水監測斷面10個,水功能區監測斷面(點位)12個,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監測點位6個。全年完成自治區下達各類造林工程50.03萬畝。其中,完成重點區域造林2.76萬畝、“兩江四河”造林5.06萬畝、“拉薩周邊造林”12.83萬畝、義務植樹3.89萬畝、防沙治沙24.84萬畝、無樹村無樹戶植樹0.65萬畝。

完成機場快速通道綠化1.13萬畝、森林圍城0.20萬畝、定日縣彭曲河沙化土地治理0.70萬畝、白朗縣枸杞種植0.75萬畝、東嘎沙場生态治理項目2678畝、山體綠化工程試點0.13萬畝、仲巴縣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14.59萬畝、薩嘎縣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15.75萬畝。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