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國際

大公國際

以信用評價為主營内容的有限公司
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公國際”)成立于1994年,是中國人民銀行和原國家經貿委共同批準成立的全國性信用評級機構,擁有政府監管部門批準的全部評級資質,能夠對中國資本市場所有債務工具和參與主體進行信用評級。大公國際是中國國新有限責任公司控股子公司,總部位于北京。現有從事評級作業和研究的專業分析師148人,其中97%具有證券從業資格,97%具有碩士、博士學曆。成立以來,大公國際獨立研究制定國家、地方政府和行業的信用評級标準,推動國内債務工具的創新設計與推廣應用,先後對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區、70多個行業的近萬家企業進行信用評級。[1]
    公司名稱: 外文名: 所屬行業: 法定代表人: 總部地點: 經營範圍:資産評估 公司類型: 公司口号: 年營業額: 員工數: 中文名: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 員工人數:500多人 簡稱:大公國際

簡介

作為中國行業、地區、國家信用評級标準創立者,大公參加了國内大部分債務工具的創新設計與推廣應用,企業債券、金融債券、結構融資債券等信用評級市場占有率均名列前茅。

作為多元化的金融信用信息服務商,大公建立了我國評級業第一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為資本市場提供前沿的風險評價技術與研究服務;與天津财經大學聯合創建了我國第一所以培養信用評級和風險管理高端專業人才的高等院校——大公信用管理學院。

作為中國最具規模化、規範化的評級機構,大公擁有員工500餘人,其中,碩士和博士分析師200多名,博士後科研人員50多名;在國内設有6個區域總部、34個分支機構;海外設有2個辦事處,每年為國内外客戶提供信用信息服務。

作為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評級機構,大公受國家财政部推薦參加亞洲債券市場建設,同時作為亞洲信用評級機構協會會員,中日韓三國信用評級機構合作的倡導者,大公在亞洲信用體系建設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作為緻力于民族品牌國際化發展的評級機構,大公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戰略發展和民族偉大複興緊密聯系在一起,正在努力通過研究中國和國際信用問題的本質規律和解決方案,向資本市場提供權威的信用信息,建設并發展成為一個擁有國際資本市場話語權的民族信用評級機構。

評級資質

擁有全部評級資質

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改委批準的企業債券信用評級機構;

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銀行間市場債券信用評級機構;

中國證監會批準的證券市場資信評級機構;

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借款企業信用評級機構;

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中小企業信用評級機構;

國家發改委批準的擔保公司信用評級機構;

中國銀保監會批準的保險公司信用評級機構。

企業資質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高新技術企業。n

會員資格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理事會員;

中國證券業協會會員;

中國保險資産管理業協會聯席會員;

中國國債協會會員;

廣東省信用協會會員。

受聘榮譽

兩個政府部門認定的信用評級機構

國家财政部推薦代表中國信用評級機構參加亞洲債券市場建設;

國家人事部批準大公建立信用評級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機構。

八個信用風險管理顧問服務

内蒙古自治區政府信用與金融體制改革顧問;

北京市金融辦信用信息服務合作機構;

國家開發銀行外聘行業風險分析與評級咨詢機構;

中國農業銀行貸款評估、行業風險評估服務機構;

興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顧問;

北京銀行信用風險管理顧問;

中國長城資産管理公司資産證券化評級顧問;

山西風險投資股份公司信用風險管理顧問。

十八個省市信用評級選定機構

北京中小企業、擔保公司、中關村科技園區信用評級機構;

上海貸款企業、中小企業、擔保公司、集團企業信用評級及工商局企業重合同守信用評價機構;

深圳貸款企業信用評級機構;

山東借款企業、中小企業、擔保公司信用評級機構;

山西借款企業、中小企業、擔保公司信用評級機構;

廣東貸款企業、中小企業、擔保公司信用評級機構;

湖南借款企業、擔保公司信用評級機構;

江蘇借款企業、擔保公司信用評級機構;

安徽借款企業信用評級機構;

四川借款企業信用評級機構;

重慶借款企業信用評級機構;

河北借款企業信用評級機構;

河南中小企業信用評級機構;

吉林中小企業、擔保公司信用評級機構;

内蒙古自治區擔保公司信用評級機構;

溫州企業資信評級機構;

江西借款企業信用評級機構;

陝西借款企業信用評級機構。

發展曆程

大公經過五年的籌建準備,于1994年3月注冊成立,經曆了籌建期(1989年-1994年)、創業期(1994年-1997年)、成長期(1998年-2001年),2002年開始步入發展期。

籌建期(1989年—1994年)

1989年2月中國著名審計專家劉繼忠先生準備在深圳設立資信評估公司,後因北京“六•四”事件而中斷。

1992年6月中國金融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航空科學技術委員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企業協會、中國企業管理協會、中國金融學院等8家社團單位共同發起成立沒有政府和銀行背景、獨立的信用評級機構——“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

1993年1月第一次股東會召開,通過了公司章程。至此,大公具備了申請成立條件。

1993年5月劉繼忠先生赴美考察國際著名評級機構标準普爾和穆迪公司。

1993年7月國家經貿委下發國經貿[1993]244号“關于同意成立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的批複”文件。

1994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發文(銀複[1994]86号)“關于成立大公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的批複”。 

創業期(1994年—1997年)

1994年3月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登記注冊成立。

1994年5月在北京天倫王朝飯店辦公。同時,大公專家委員會成立,原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著名經濟學家劉國光先生出任專家委員會主任。

1994年12月大公完成了第一項企業信用評級——山東經貿國際運輸公司資信評估。

1996年1月大公完成了第一項企業債券信用評級——北京制藥廠債券信用評級。

1997年2月大公在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一号大廈5257室設立了分公司,與國際著名的評級機構開展合作,開啟了大公的國際化進程。

1997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以銀發〔1997〕547号文,确定了大公的企業債券資信評級資格。

成長期(1998年—2001年)

1998年3月山東兖州煤業把大公對該公司的信用評級寫入了在美國上市的招股書裡,這是國際資本市場第一次寫上中國資信評估機構的名字。

1998年5月關建中先生接任大公總裁。

2001年11月大公被中國農業銀行總行聘為貸款企業信用評估機構,每年為超過350億元的貸款額度進行貸前信用評估。

2001年12月北京市開始在中關村科技園區進行企業信用制度的試點工作,大公成為園區指定的四家中介機構之一。 

發展期(2002年—至今)

2002年1月大公主動為13家中資保險公司進行信用評級。

2002年6月大公為14家中國商業銀行進行主動信用評級。

2003年10月國家發改委确定大公為中小企業信用試點單位的評級機構。

2004年1月大公加入亞洲信用評級協會。

2004年11月大公獲全國擔保公司信用評級工作指定機構。

2006年12月大公在香港獨資注冊成立了大公香港分支機構。

2007年11月27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大公從事證券市場資信評級業務許可的資質。

2007年12月24日由天津财經大學與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天津财經大學大公信用管理學院在天津舉行成立儀式,這是我國第一所以培養信用評級和風險管理高端專業人才的高等院校。

2007年12月26日大公獎學金在中國人民大學頒給5名品學兼優的在校碩士、博士。

2007年12月27日經中國證券業協會批準,大公成為該協會會員。

2008年2月26日大公正式獲得中國證監會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市場資信評級業務許可證”。

2008年5月5日大公被接納為中國市場學會會員,并任常務理事。

2008年8月21日大公與中國科技金融促進會風險投資專業委員會共同成立了“全國中小企業集合債融資推廣服務中心”。

2008年11月28日中國産業發展促進會接納大公為會員單位,并出任常任理事。

2009年1月21日大公發布中國19家銀行最新信用評級結果。這是自2004年以來連續五次發布《中國銀行業信用風險指引》。

2009年3月大公董事長、總裁關建中獲批享受國國務院特殊津貼,這是國家首次将政府特殊津貼授予信用評級業專家。

2010年7月11日上午,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在北京發布2010年國家信用風險報告和首批50個典型國家的信用等級。這是中國、也是世界第一個非西方國家評級機構第一次向全球發布的國家信用風險信息。

2011年8月3日宣布将美國的本、外币國家信用等級從A+下調至A,展望為負面。

2011年8月8日給予鐵道部的主體信用級别為AAA,引起社會廣泛争議。

2011年11月8日大公國際正式為白俄羅斯開展國家信用評級服務。

民族品牌

促進社會信用建設

作為民族信用評級機構,大公積極推進符合國家信用體系建設規劃和各地區實際,充分反映信用經濟發展本質要求的社會信用信息服務體系,打造了一個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品牌服務項目,體現了民族評級機構的品牌優勢。

促進社會信用建設

大公信用體系建設服務以營造良好區域發展環境,擴大金融市場規模,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為方向,能夠充分發揮地方的政策、區位與自身的技術、人才等優勢,形成了一套适合各地信用體系建設的解決方案。

參與地方信用體系建設規劃,提升政府科學決策能力,風險監管水平,完善信用環境。

提高地區與企業的信用融資能力,規模化解決經濟發展所需資金。

推動地方金融改革,建立金融風險内控體系和預警機制。

協助企業建立企業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形成風險内部管理機制和平台。

提供有關信用、金融、經濟方面的綜合或專項課題研究服務。

為信用體系建設提供高端、規模性的信用評級和風險管理人才。

産品創新

我國第一支不良資産支持證券進行信用評級;

我國第一支BT項目資産證券化産品進行信用評級;

我國第一支金融債券及混合資本債券進行信用評級;

我國第一支銀行次級債券進行信用評級;

我國第一支可交換債券進行信用評級;

我國第一支分離交易可轉換債券進行信用評級;

我國第一個金融資産證券化項目進行信用評級;

我國第一支汽車抵押貸款證券化項目進行信用評級。

品牌評級項目

大公擁有20多個省市借款企業、中小企業、擔保機構、集團企業、高科技企業等地方性評級資格,形成了一批具有示範性的評級項目。

大公從2001年起參加借款企業評級,是十幾個省市認定的借款企業評級機構,每年開展業務2000多家(次),具有廣泛的市場影響力。

大公與内蒙古自治區政府共建的“千戶百億”工程,被《中國企業導刊》譽為中小企業成長工程的動力火車,并選入“金融服務先鋒榜”。

作為中關村企業信用評級的開創者和信用促進委員會的常務理事單位,大公擁有中關村科技園區所有的評級資格,對園區信用體系建設貢獻突出,多次受到園區信促會的表彰。

與安徽省有關機構合作的“171”工程,助推地方信用體系建設。

與山西省政府機構共創企業信用評級的“山西模式”,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與地方支行、地方政府創建企業信用評級的江西“新餘模式”,提升企業信用意識,打造信用品牌。

培育專業人才

針對影響我國信用體系建設發展的“瓶頸”問題,大公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廣泛開展教育合作,創辦學院、設立獎學金,為國家培養高端信用和風險管理專業人才。

國家人事部批準大公建立我國信用評級業第一所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大公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通過向市場提供前沿的信用風險評價研究服務,培養高端研究人才。

與天津财經大學聯合創辦了國内第一所信用專業高等學府——大公信用風險管理學院,規模化培養專業人才。

與中國社科院的合作聯合培養博士後研究人員,開創了專業公司與中國最高學術機構實現資源整合、優勢互補的全新合作模式。

在中國人民大學設立了評級業首項獎學金,并為其建立教學實驗基地。

與湖南大學信用研究中心合作,為培訓專業人才開展技術研究提供專業服務。

研究信用課題

作為專業研究機構,大公以支持和完成國家重大研究課題,服務國家立法機構和政府監管部門為己任。2007年,完成全國人大财經委的《高增長高投資背景下的我國潛在金融風險研究》。

主要研究課題

社會信用體系實踐狀況研究;

開發性金融與新農村建設;

公用事業融資與地方政府債券研究;

中小企業信貸資産證券化及其評級方法研究;

農村金融體系重構與風險防範;

社會信用體系系統研究與設計;

國有資産監管體系研究與設計。

國際發展

從開展國際合作到國際化發展,從推動區域評級到邁向國際資本市場,十幾年來作為中國信用評級機構的代表,大公始終緻力于開創國際化發展道路,向全球市場提供豐富而獨特的中國信用信息服務。

1、亞洲市場建設

代表中國信用評級機構參與東盟+中日韓合作開展的亞洲債券市場建設。

參加亞洲信用評級機構協會推動亞洲國家信用風險評價的一體化發展。

首倡中國、日本、韓國的民族評級機構共同創建亞洲評級标準,與韓國信用情報(NICE)、日本評級投資訊息中心(R&I)建立合作。

主辦中日韓信用評級論壇,在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海嘯的背景下,倡議三國評級機構共同構建新型國際信用信息服務體系。

首選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建立分公司,開展國際信用評級業務。

2、全球信息服務

大公是唯一向國内外投資人提供中國行業風險研究、中國地區風險研究、國家主權信用評級的機構。

開辦美國辦事處,研究國際市場需求,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融資、國際企業投資中國開展訂制的信息咨詢業務服務。

作為國際資本市場上最具規模的中國信用信息服務商,大公是中國“新華08”、美國彭博金融資訊網絡、湯姆森路透金融智庫的信息提供機構。

豐富的信息實時通過大公英文網站,以及日本、韓國等合作機構的各種國際信息鍊接媒體,向國際資本市場傳播。

管理體系

依據國際證券組織、美國證交會、亞洲評級協會和我國監管政策的要求和大公實際情況,大公針對信用評級共計60多項專業制度、業務流程、操作規範和技術标準進行了重新設計和細化,形成了完整的評級管理系統。

規範評級業務流程

大公按照監管機構的“規範”要求,健全信用評級程序,包括評級準備、初評階段、評定等級、結果反饋與複評、結果發布、文件存檔和跟蹤評級等。

大公根據不同的監管要求建立了跨系統、跨部門的評級信息實時備案系統,通過近百種紙質、電子、音頻、視頻等不同介質評級文件的備案,保障評級流程的可控運行。

從内部管理體制上建立防火牆

大公在原有信用評級風險控制系統基礎上進行組織、機制和制度等多方面的改革與創新,形成了嚴密的風險内部控制體系,使信用評級始終保持了獨立性、客觀性和公正性。

在組織架構上明确職責,評級和市場完全隔離,從體制上預防内幕交易。

債務與非債信用評級、管理咨詢與企業風險管理均實行剝離。

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合規與質量管理體系,稽核合規部設置專職的合規和質量管理人員,并授予考核權,對公司日常經營、評級、評審、研究等進行全方位、全流程的風險監督檢查。

加強稽核合規部建設,在有條件的單位設立稽核合規崗位或專員,通過制度化、常态化的稽核合規檢查,建立起公司内部的風險控制體系。

通過流程和制度建設,針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建立有效的、可以核查的稽核合規檢查制度、合規獎懲制度。

質量、合規評價人員參加評審會進行風險監察,并具有對評審過程中發生的違規現象具有提議權、警示權和申告權。

強化違約率統計檢驗,由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專項研究組與數據中心聯合對各類相關數據進行動态統計分析,監控、指導信用評級與評審質量。

從制度建設上預防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

大公的風險内控目标是把合規經營管理作為每一位員工的守則,納入崗位職責和管理考核,最大限度地減少公司運營過程中出現風險。

形成了比較完備的評級制度體系,使評級每個環節有章可循。如要求管理人員,從董事長到各級領導均不允許幹預評級,不允許分析人員為受評企業搞預評級等。

規範評級、市場相關人員的行為,強化市場責任、社會責任的教育。如要求所有評審委員都要進行任職宣誓,公開承諾勤勉盡責,忠誠為投資人服務。

規範評級項目人員的專業标準配置,确保以結構合理、合規匹配的标準配置評級項目團隊,生産高品質的信用信息。

強化評審的内外監督機制,除評審會内的監察外,大公還加強了會外監督,形成了兩條申訴渠道:一是向信用評審委員會或專業評審委員會兩級機構申訴;二是通過大公申訴委員會申訴。

人才體系

技術團隊

大公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方向,通過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創新性地建立一整套多層面、多方向、适合各類人才成長的可持續開展的培養機制和體系。

技術團隊

大公擁有一支國内規模最大、學曆最高的分析師、咨詢師和科研人員組成的優秀技術團隊,在200多名技術人員中,碩士人員90%,博士及博士後人員30%,80%技術人員具有證券業執業資格。

作為國家人事部認定的首批留學人才重點推薦單位,占大公技術團隊總數15%的人員為自英、美、日、俄、澳、新等國歸來的留學人才。

在大公規模化的信用風險評價實踐與研究中,他們吸收中外金融、經濟、管理等學科最前沿的學術成果,并以其創造性的觀察和分析能力,深入開展中國信用風險特殊性研究,形成了一支複合型高級人才團隊:

國家、地區、行業、企業風險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研究領域的專家隊伍;

中國評級市場創建和金融産品創新的評級技術隊伍;

大公信用管理學院的講師、教授隊伍;

大公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博士後和大公信用管理學院碩士、博士導師隊伍。

培養方式

大公以大公信用管理學院為學曆教育,大公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為研究人員培養,以日本和韓國評級機構為分析人員進修交流基地,形成了多模式、多層面的人才培養與儲備中心。

成長規劃

兩種模式:學曆教育、進修學習

三個層面

學曆教育:通過大公信用管理學院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進行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三個層面的學曆教育。

進修學習:分公司人員進入總公司,公司選派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等機構、進入日本和韓國等合作機構三個層面的技術交流、進修和培訓。

四個方向

分析師序列:分析師、高級分析師、資深分析師、首席分析師;

研究員序列:申報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員、副研究員;

高校教師序列:大公信用管理學院的講師、副教授、教授;

管理序列:部門主管、總經理,評級及技術總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