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戒

敵戒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的散文
《敵戒》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的一篇散文。《敵戒》這篇短文,144個字,從秦滅六國後因自滿而亡、晉厲公戰勝楚國後反而招緻内亂,以及臧孫纥對憎惡自己的孟孫速之死發出感歎這三個事例,鮮明地指出:敵人的存在雖然是有害的,但是如果有很強的敵情觀念,能夠以敵為戒,常備不懈,奮發圖強,就能夠轉害為利。《敵戒》全文除首四句接近序文的性質外,正文基本上是韻文,隔句或逐句押韻,語言古樸精簡,是一篇較為典型的“戒”體文章。
  • 作品名稱:敵戒
  • 作者:柳宗元
  • 創作年代:中唐
  • 作品出處:《柳河東集》
  • 作品體裁:戒文

作品原文

敵戒

柳宗元 〔唐代〕

皆知敵之仇,而不知為益之尤;皆知敵之害,而不知為利之大。

秦有六國,兢兢以強;六國既除,訑訑乃亡。晉敗楚鄢,範文為患;厲之不圖,舉國造怨。孟孫惡臧,孟死臧恤,“藥石去矣,吾亡無日”。智能知之,猶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敵存而懼,敵去而舞,廢備自盈,祗益為愈。敵存滅禍,敵去召過。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懲病克壽,矜壯死暴;縱欲不戒,匪愚伊耄。我作戒詩,思者無咎。

注釋譯文

譯文

人人都知道敵人有作為自己仇敵的一面,卻不一定懂得對自己還有有益的一面;人人都知道敵人對自己有危害的一面,卻不一定懂得對自己還有有利的一面。

秦國有六國為敵,因此時刻小心謹慎,使國家強盛起來;六國被滅亡後,秦國驕驕傲自滿,不久就覆滅了。晉國軍隊大敗楚軍于鄢陵,晉國大夫範文子對此感到憂慮。晉厲公不考慮範文子應知戒惕的意見,越發驕橫起來,搞得全國上下怨聲載道,最後被人殺死。魯國大夫孟孫速憎恨大夫臧孫纥,孟孫速死後,臧孫纥感到憂慮;臧孫纥去孟孫速家裡吊喪,哭得很悲傷,說孟孫速憎惡我,這就好像是能夠幫助我治病的良藥,現在孟孫速死了,沒有了藥物,我也無法久活。明智的人懂得這個道理,最終還可能遇到危害;何況當今某些人根本不去思量這個道理呢!

敵人存在就害怕,敵人沒有了就得意忘形,解除戒備,驕傲自滿,這恰恰會造成更大的禍患。敵人存在,能夠提高自己的警惕,可以免除禍患;敵人不存在了,思想就會懈怠,反而會招緻錯誤。能夠懂得這個道理的人,他的德行就會光大,名聲就會遠揚。能夠預防疾病的人,才能夠長壽;自恃強壯的人,容易死于暴病;縱情逞欲而不知節制的人,不是傻瓜就是混蛋。我寫下這篇《敵戒》詩,能夠思考其中道理的人可以免除過錯和災禍。

注釋

六國:指戰國時期與秦國争雄的楚、齊、燕、韓、趙、魏。

訑訑(dan四聲):驕傲自滿的樣子。

鄢(yān):鄢陵,今屬河南。

範文:範文子,春秋時晉國大夫。

造怨:生怨。

孟孫:孟孫速,春秋時魯國大夫。

惡(wù):憎惡。

臧:臧孫纥,春秋時魯國大夫。

藥石:藥物和治病的石針。

矧(shěn):況且,何況。

矜(jīn):自誇。

耄(mào):年老,昏亂。

作品鑒賞

這篇散文精辟闡明了對立事物之間的關系。全文除首四句接近序文的性質外,正文基本上是韻文,隔句或逐句押韻,語言古樸精簡,是一篇較為典型的“戒”體文章。

《敵戒》是作者在永州時所作。這篇短文,144個字,從秦滅六國後因自滿而亡、晉厲公戰勝楚國後反而招緻内亂,以及臧孫纥對憎惡自己的孟孫速之死發出感歎這三個事例,鮮明地指出:敵人的存在雖然是有害的,但是如果有很強的敵情觀念,能夠以敵為戒,常備不懈,奮發圖強,就能夠轉害為利。

作者用正反面的曆史事實證明了“敵存滅禍,敵去召過”的客觀規律,批判了“敵存而懼,敵去而舞”的形而上學思想,告誡統治集團要居安思危,表明柳宗元已經認識到對立事物相反相成的關系,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并稱“韓柳”。在中國文化史上,其詩、文成就均極為傑出,可謂一時難分軒轾。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