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雲山漢墓

大雲山漢墓

夫妻同冢異穴合葬墓
大雲山漢墓,位于盱眙縣馬壩鎮雲山村的大雲山頂,于2009年底由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進行考古勘探與發掘,取得了重大考古發現。現已确認大雲山頂部是漢代的一座規模宏大的陵園,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考古顯示周邊曾有500米見方的圍牆,裡面曾經有密集的建築群,陵園東門尚有道路、阙基等遺迹存在。經過鑒定,這是一處西漢早期的規格極高的夫妻同冢異穴合葬墓,墓主人是江都王劉非。此次考古發掘,出土文物種類之全、數量之多,創造了江蘇省建國以來的極緻。作為主墓的1号墓,出土的文物更是讓考古工作者驚訝不已,很多文物都是國内首次發現。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表示,整個陵園邊長500米見方,幾乎相當于漢代的一個城池。“劉非就是希望自己死後,能像活着的時候一樣,享受奢華的宮廷生活,所以他将衆多宮廷生活用品,作為陪葬品埋在自己身邊。這也從側面,向我們反映了當時諸侯王奢華的後宮生活。”龔院長稱。
  • 中文名:大雲山漢墓
  • 外文名:
  • 别名:
  • 位置:盱眙縣馬壩鎮雲山村的大雲山頂
  • 勘探時間:2009年底
  • 總面積:25萬平方米
  • 開采隊伍: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
  • 别稱:“龍塘”

概述

大雲山漢墓,位于盱眙縣馬壩鎮雲山村的大雲山頂上有個水塘,當地人稱之為“龍塘”。就在這龍塘下數十米處埋藏着一位古代重要人物。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于2009年底開始經過近1年的考古勘探與發掘,取得了重大考古發現。原來這是一處極為壯觀的陵園式諸侯王級别的西漢古墓群,墓園内發現有大墓3座,武器坑2座,車馬坑1座,各種等級的陪葬墓13座。大雲山漢墓正南方2公裡處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東陽城遺址”,它與小雲山、青墩山三山相連,山頂海拔73.6米,是洪澤湖東部地區的唯一山地。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在此發現很多漢墓并出土大量珍貴文物。2009年初,一夥盜墓賊在大雲山頂部挖掘古墓,連喪四條人命,驚動了當地政府和文物部門。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南京博物院和盱眙縣人民政府投入巨資,于2009年上半年開始對大雲山漢墓進行搶救性挖掘。經過一年多的鑽探、發掘,現已确認大雲山頂部原來是漢代的一座規模宏大的陵園,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考古顯示周邊曾有500米見方的圍牆,裡面曾經有密集的建築群,陵園東門尚有道路、阙基等遺迹存在。已發現南北走向的三座大墓,還有13座陪葬墓,以及武器坑和車馬坑。從墓葬規模、形制及出土文物來看,這是一處西漢早期的規格極高的夫妻同冢異穴合葬墓。

自2010年7月中旬起,考古現場連續三次對外開放,包括央視、江蘇衛視在内的全國數十家媒體聚焦大雲山,對此進行了大量的連續報道,在社會上掀起了遊覽大雲山的熱潮,一股股人流湧入尚在考古發掘中的大雲山,特别是大雲山漢墓的墓主身份已成為社會各界的熱門話題。

考古發現

1号墓、2号墓中均發現黃腸題湊、金縷玉衣和玉棺(也稱玉匣),這是漢代最高級别的墓葬。到目前為止,全國發現的黃腸題湊墓僅14座(在江蘇,這是繼揚州天山漢墓之後第二次發現黃腸題湊),全國發現的金縷玉衣僅8套,全國發現的玉棺僅2具。這些漢代大墓的墓主皆為西漢諸侯王或王後,因此,大雲山1号墓、2号墓的主人必定是西漢早期地位十分顯赫的人物。

大雲山1号墓是一處漢代大型豎穴岩坑木椁墓,墓室南北長35米、東西寬26米。墓室位于一個深塘之中,當地稱為龍塘,南北雙斜坡墓道,南墓道長40米、寬8-21米,北墓道被開山采石破壞,殘長30米、寬12-16米。東漢和唐宋時期這裡多次被盜挖過,盜墓賊盜走部分财寶後還曾放火焚燒棺木。

盡管如此,墓室内依然可見金絲楠木整齊地碼砌在棺室外圍,能看出每根金絲楠木直徑都在30厘米左右。這種在墓葬中椁室周圍用貴重木材堆壘的框壁結構就是著名的“黃腸題湊”。1号墓棺木是梓木材質,墓中發現了“金縷玉衣”和“玉棺”。“玉衣”也稱“玉匣”,是漢代高規格的殓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是穿戴者高貴身份的象征。其中以黃金絲線連結方形玉片的稱為“金縷玉衣”,用銀線、銅線編織玉片的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一套“金縷玉衣”要用兩千多玉片和相當數量的黃金,而且每塊玉片的大小和形狀都經過嚴密設計和精細加工,因此造價十分昂貴,通常是帝王的專用品。玉棺,即在木制棺木上鑲貼玉片之棺。

1号墓的外藏椁用的是枞木,這裡幸存了大量文物,分藏在“兩層樓”中:上層是裝滿兵器的馬車,下層是鐘鼎等生活器具。随葬兵器分為實用器和明器兩種。明器較小,隻有實用器真實大小的幾分之一。實用兵器大多精美,種類有戟、矛、劍、铍、錐、弩機、箭镞、鐵铤、铠甲等。墓中還出土了編鐘、編磬、镈、銅鼎、鎏金龍首銅樂器架、錯金銀嵌玉石瑪瑙銅鎮、銅甑、銅虎、酒筒、錢櫃、銅俳優俑、銅祖、銅鏡、帶鈎、純銀傘柄、金纓絡、紅黃綠等各色寶石、環柄包金鐵刀、銅燈、各種精美玉器、陶耳杯、陶壺……真可謂金、銀、銅、鐵、陶、玉、漆木器各種器具一應俱全,禮器、樂器、兵器、生活器具應有盡有,幾乎把生前奢華精緻的生活原封不動地搬到了地下宮殿中。

值得注意的是,一個箭箙中有300支箭,而箭镞的品種竟有15種,幾乎涵蓋了當時遠程射擊和近程射擊的所有箭镞品種,墓主人對兵器的鐘愛和專業顯而易見。2号墓與1号并列、相隔13米,墓中也發現了黃腸題湊、金縷玉衣和玉棺,墓主可能是1号墓墓主的夫人。7号坑位于陵園内東南區域,是未盜掘的一座大型豎穴岩墓,南北長26米,東西最寬處達18米,坑内木椁保存基本完好,南北長約15米,可能是1号墓主的晚輩。此外,位于陵園北牆與西牆外的3号坑、6号坑内還出土了大量明器類鐵戟、鐵劍、銅弩機、箭镞、箭箙、盾牌等各類兵器。

而其中出土的一件銅铍更令人稱奇。據介紹,铍是一種兩面帶刃,形狀似劍,裝有長柄的長兵器,通常由铍首、木柲和銅镦三部分組成,屬于步兵類武器。铍在作戰時主要用于直刺和砍殺,盛行于春秋戰國到西漢時期,西漢中期以後逐漸消失。大雲山漢墓發現的銅铍其帶刃的前端類似短劍,長約30厘米。雖然距今至少已有2100年,但黑色的铍身仍泛出幽暗的光芒,其铍尖和鋒刃似乎并沒有缺損。另外铍身上的暗花紋,更是令人啧啧稱歎。這些黑色卷雲紋雖然清晰可見,但手摸上去卻很光滑,絲毫感覺不到紋路的存在。

考古專家介紹說,這叫暗花紋,是極少數精緻的劍、戈、矛上所飾的菱形、米字形及火焰狀幾何裝飾,隻見于春秋戰國時期吳越地區所出的兵器之上,是吳越青銅兵器鑄造中特有的絕技。暗花紋技術早已失傳,再加上發現量極少,目前技術上對暗花紋尚無法完全複制,這些花紋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如今已成謎。

多次被盜

“說東陽,道東陽,東陽遍地是寶藏。自從出現盜墓賊,十墓被盜九墓光”。盱眙東陽古墓屢遭騷擾,當地流傳起這樣一句順口溜。2009年,一夥盜墓賊的行動,驚動了當地政府和文物部門,大雲山由此揭開了一段向世人訴說的曆史篇章。

現代盜墓賊動用炸藥尋寶結果據傳動了龍脈,一夜4人慘死

“說東陽,道東陽,東陽遍地是寶藏。自從出現盜墓賊,十墓被盜九墓光。”盱眙東陽古墓屢遭騷擾,當地流傳起這樣一句順口溜。去年,一夥盜墓賊的行動,驚動了當地政府和文物部門,大雲山由此揭開了一段向世人訴說的曆史篇章。

“這夥盜墓賊非常專業,他們用現代化的炸藥打洞,我們發現的洞口很小,可下面空間很大,炸藥是在地下膨脹,形成垂直的盜洞。”之前,當地村民傳言說,這群盜墓賊動了當地的龍脈,大雲山是由一條龍死後化成,山頂上有一個水塘,被村民稱為龍塘,那些賊挖的洞穴就在龍身上。山上還有個“仙人洞”,村民把盜墓賊之死歸于仙人動怒了,在這些盜墓賊死後,村民看見從洞口冒出縷縷黑煙,三日不絕。此次發掘中,考古人員發現是因盜洞坍塌,緻使盜墓賊窒息死亡。

“而且,盜墓賊還向警方說謊,稱他們打的盜洞方向是朝向東北面,好讓警方失去判斷,為的是再次下手,果然死了4人的第二天,盜墓賊們并沒罷手,再次光顧了墓地。他們不僅尋找古墓位置極其準确,而且工具也很獨特,有的連我們都沒見過,都把它當做文物保存了下來。”一位考古人員說。

古代盜墓賊動用“軍隊”挖墓,結果火燒棺木,金縷玉衣殘片散落一地

從南面墓道滑到1号墓的坑道盜洞的底部位置,這裡正是龍塘的最底部。考古專家說,所謂龍塘其實是古代盜墓賊留下的深坑,後來積水。所以古墓内全都是青淤土。考古隊員說,去年的那夥盜墓團夥被抓後,南博考古所從2月中旬開始勘探,9月正式發掘。“這是一處漢代大型豎穴岩坑木椁墓,有墓園、圍牆、城門,墓上還有地面建築,其規模龐大,等級極高。”

記者發現,墓室裡的棺木橫七豎八,而且部分棺木有被燒黑的痕迹,考古隊員對此解釋說,東漢和唐宋時期都被盜過,可能還動用了軍隊。盜墓賊翻動了棺木,他們盜走财寶後,又放火燒了棺木。就在殘破的棺木夾縫處,記者看見一塊閃閃發亮的碎片,“這是金縷玉片,盜賊把金縷絲線盜走,将玉片丢棄,因為在漢代,玉的等級很嚴,弄不好要被殺頭,而金絲則可以賣掉。”

大雲山漢墓挖掘記

兩千年多前,一位古代帝王在經曆了一生的權利和奢靡之後轟然駕崩,他帶着兩位王後和近四十名寵姬愛妾在一個秘密地點悄然下葬。除了規模龐大的“地下後宮”,陪伴他亘古長眠的還有那數以萬計的稀世珍寶。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