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

漢語漢字
拙(讀zhuō)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戰國時期文字。本義是笨拙,不靈巧。後由笨拙引申為事物粗劣,事情不順。《老子》第四十五章中說“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讷。”這裡的“拙”字是自謙之辭。古人對别人謙稱自己的妻子也作“拙荊”。
  • 中文名:拙
  • 拼音:zhuō
  • 繁體:
  • 部首:扌
  • 字碼:
  • 五筆:rbmh(86版)
  • 倉颉:quu
  • 鄭碼:
  • 筆順:
  • 字級:一級字(編号0987)
  • 平水韻:入聲九屑
  • 筆順編号:12152252
  • 注音:ㄓㄨㄛ
  • 統一碼:基本區U+62D9
  • 筆 畫:5+8
  • 結構:左右結構
  • 異體字:䂐
  • 造字法:形聲字

字源演變

“拙”在戰國時形體較多,總的說,有這樣幾個特點:首先是形符與聲符的位置不固定,左右無别。其次,形符有的從手,如字形1、2。有的從攴,如字形4。其次,聲符“出”的形體也很多,但其中體現出了古今字形的傳承特點,如字形2。在小篆、漢隸、楷書中,“拙”基本上是左形右聲。“拙”是形聲字。“拙”字由“扌”和“出”組成。

從手,表示手粗笨者技藝必不靈巧。“出”表聲。本義是笨拙,遲鈍。《老子》第四十五章中說“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讷。”古人常用把“拙”用作自謙之辭。李白《題嵩山逸人元丹邱山居》中說“拙妻好乘鸾,嬌女愛飛鶴。”這裡的“拙”是“拙荊”之義,是古代男子對自己妻子的謙稱。後由笨拙引申為事物粗劣,事情不順之義。又引申指艱難,窮盡。也指事物質樸無華。

現代釋義

基本釋義

拙zhuōㄓㄨㄛˉ

1.笨,不靈巧:笨~。弄巧成~。~劣。

2.謙辭,稱自己的:~作。~見。~筆。~著。

詳細釋義

拙zhuō

〈形〉

(形聲。從手,出聲。本義:笨拙,不靈活)

同本義[clumsy;awkward]

拙,不巧也。——《說文》

拙,鈍也。——《廣雅》

不利于人謂之拙。——《墨子•貴義》

予亦拙謀。——《書·盤庚》

理弱而媒拙兮。——《離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讷。——《老子》四十五章

每動作而受嗤,言發口而違理者,拙人也。——《抱樸子》

拙者不足。——《史記•貨殖列傳》

理弱而媒兮,恐導言之不固。——《楚辭•離騷》

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唐·戎昱《詠史》

姐妹們雖拙,大家一處作伴,也可解些煩悶。——《紅樓夢》

又如:性拙(生性笨拙);拙行(外行;不在行);拙誠(笨拙而真誠);拙鸠(相傳鸠鳥性笨拙,不善營巢,常占據他鳥的巢而栖息);拙薄(拙劣淺薄);拙守(安于愚拙,不取巧)

我的[my]。自謙之辭

拙妻好乘鸾,嬌女愛飛鶴。——李白《題嵩山逸人元丹邱山居》

這婦人便插口道:「這個叔叔,便是拙夫新認識的兄弟。」——《水浒全傳》

又如:拙子(對人稱自己的兒子);拙分(謙稱自己的名分、職分);拙作(稱自己作品的謙詞);拙室(拙婦。稱自己妻子的謙詞);拙惡(謙稱自己的作品)

粗劣[coarse]

黃金即為侈,白石又太拙。——陸龜蒙《酒樽》

又如:拙易(粗陋膚淺);拙野(粗糙);拙率(粗率);拙淺(粗淺,淺陋);拙惡(粗劣)

粗俗[vulgar]。如:拙夫(粗俗的男人,或指粗俗的丈夫);拙俗(粗俗)

短淺[narrow and shallow]。如:拙智(短見);拙目(眼光短淺的人);拙眼(眼光短淺的人)

倒黴[evil]

緬思桃源内,益歎身世拙。——杜甫《北征》

中了一個甚麼舉人,就得了這個拙病。——《儒林外史》

又如:運拙(命運不濟;命該倒黴)

質樸無華[simple]

巧詐不如拙誠。——《韓非子》

又如:拙木(質樸);拙句(自然質樸的詩句)

詞性變化

拙zhuō

〈動〉

不善于[not good at]

拙讷謝浮名。——謝靈運《初去郡》

又如:拙生(拙于生計,不善謀生);拙政(拙于為政。亦用為謙詞);拙宦(不善于為官,仕途不順。多用以自謙);拙讷(才疏口拙,不善應對)

窮盡;用盡[exhaust]

計拙無衣食,途窮仗友生。——杜甫《客夜》

屈抑;粗暴對待[rude]

徑省其說,則以為不智而拙之。——《韓非子》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職說切(zhuō)

不巧也。從手出聲。

說文解字注

不巧也。

不能為技巧也徠臫頭。條

從手出聲。

職說切。十五部。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

古文:䂐。《唐韻》職悅切。《集韻》《韻會》《正韻》朱劣切。?音梲。讀若專入聲。《說文》:不巧也。《書·周官》:作僞心勞日拙。老子《道德經》:大巧若拙。《戰國策》:敎人而不能,則謂之拙。

又《釋名》:屈也。使物否屈,不為用也。《史記·範睢傳》:楚之鐵劒利,而倡優拙。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