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拙吾

黃拙吾

中國清朝官員
曆經明末清初,在清朝為官,不得已剃發易服。在清朝為官期間(康熙年間),因工作有所建樹,被封為四品“中憲大夫”,并得到皇帝賞賜的一品麒麟補服和“五爪龍袍”。晚年黃拙吾因病卧床,彌留之際,滴水不進,卧床而亡,死後其家人将其發辮挽成發髻,依然保存漢族傳統發式入葬,以示慰藉。[1]生卒年不詳。
    本名:黃拙吾 所處時代:清朝 民族族群:漢人 出生時間:不詳 去世時間:不詳 性别:男

人物生平

趙成文從幹屍頭頂推斷發際線的位置,經在計算機上放大觀察,幹屍頭頂沒有留發痕迹,推斷死者生前應該遵守了清朝的剃發易服制度。

趙成文将幹屍複原年齡确定為50歲左右,這是一個可以較好反映出死者生前精神狀态的年齡段。從複原結果看,此人是一位儒雅的文官形象,死亡時間可能是深秋。

經過多位專家從不同角度的考證,終于複原了石景山幹屍的身世謎團:中憲大夫、四品文官黃拙吾,曆經明末清初,在清朝為官,不得已剃發易服。

為官期間,因工作有所建樹,被封為四品“中憲大夫”,并得到皇帝賞賜的一品“麒麟補服”和“五爪龍袍”。

晚年黃拙吾因病卧床,彌留之際,滴水不進,卧床而亡。死後其家人将其發辮挽成發髻,依然保存漢族傳統發式入葬,以示慰藉。

曆史揭秘

2006年5月在石景山玉泉路某施工現場意外挖掘出的一具清代幹屍。雖然幹屍的身份已經初步推定為清康熙時期的“中憲大夫黃拙吾”,但專家尋遍《清史》,卻沒有發現任何關于黃拙吾的記載。

此人下葬棺椁的棺頭上所載為:皇清诰授中憲大夫拙吾黃公之靈柩。按照清代官服制:文官補服繡飛禽;武官補子繡走獸。中憲大夫為四品文官,四品文官的官服應該繡有鴛鴦補子。但男屍所穿補服上繡的卻是麒麟的圖案,這是一品武官才有的官服。

不僅如此,還穿着“四爪蟒袍”和“五爪龍袍”。四爪為蟒,五爪為龍,此人不過是四品文官,一生一不一定見過一次皇上,卻身穿隻有親王以上才有資格穿的四爪蟒袍和五爪龍袍。清朝對此處置之嚴古今未有,前有清朝第一大權臣多爾衮死後因私藏龍袍被鞭屍,後有和珅因此而被治罪。然而此人卻能穿着龍袍沉睡百年至今相安無事。另外,清代發式為前面坤發,後面辮子,而幹屍的這種“發髻”發式與清規“剃發令”不符,會招來殺身之禍,更也不可能在朝為官。

為查明“龍袍幹屍”的身份,參與破解“龍袍謎案”,趙成文教授應邀前往石景山實地勘驗此具幹屍并對幹屍進行“肖像複原”。

黃拙吾複原工作開始前,趙教授首先分析了幹屍頭頂推斷發際線的位置,經在計算機上放大觀察,幹屍頭頂沒有留法痕迹,推斷死者生前應該遵守了清朝的剃發易服制度。

此次複原根據推斷的幹屍死亡年齡将複原年齡确定為50歲左右,一個可以較好反映出死者生前精神狀态的年齡段。然後,對幹屍面部進行了不同角度的拍照,并在計算機上對幹屍面部進行局部放大、處理。經過比較分析、反複甄别,找出五官的穩定性、本質性特征,對客觀原因導緻的屍體形貌變形進行了糾偏和歸位。

最後,依據刑事相貌學規律,利用警星CCK-III對幹屍面部具體特征進行測量、标線和五官選配、肌膚融合,并結合死者生前背景進行表情基調的刻畫以及發式、衣着的增添。

最後,趙教授分析:“龍袍幹屍”的死亡時間可能是深秋。屍體剛出現黴斑點就停止了,應該是低溫阻止屍體繼續腐敗。

經過多位專家從不同角度的考證,終于複原了石景山幹屍的身世謎團:

黃拙吾曆經明末清初,在清朝為官,不得已而屈從滿人統治,剃發易服。在清朝為官期間,因工作有所建樹,被封為四品“中憲大夫”,并得到皇上賞賜的一品麒麟補服和五爪“蟒袍”。晚年黃拙吾因病卧床,彌留之際,滴水不進,卧床而亡,死後其家人将其發辮挽成發髻,依然保存明朝發式入葬,告以慰藉。

相關事件

2009年8月20日,北京唯一一具本地挖掘出土的幹屍,首次公開展出,頭發、指甲尚完好。當天,中國全國唯一宦官曆史陳列館在石景山田義墓開放,将展出奧運前射擊館挖掘出土的部分明清墓葬。全身呈黑色的幹屍身份為康熙年間的憲大夫(四品文官)黃拙吾,距今300多年,是目前北京地區僅有的一具幹屍。

但奇怪的是,幹屍外套清代一品官員的朝服,裡面還穿了一套青色龍袍,顯然與其身份不符。此外幹屍頭上沒有清代男性的辮子,而是盤起的發髻。這些疑點至今無法解釋。

據介紹,幹屍剛出土時皮膚還有彈性,呈古銅色,後來幹屍的水分徹底揮發,但頭發、指甲尚保存完好。出土後,幹屍一直珍藏于田義墓的倉庫中。

陳列館的工作人員介紹,幹屍在展出前先用酒精消毒,并保存在一個真空玻璃棺内。室内保持恒定的16攝氏度,可以長期保存幹屍。

此外,奧運會前在石景山射擊館工地發現的,被專家推斷為陪崇祯皇帝在景山一起上吊的明朝大太監王承恩的墓室也被整體遷移到田義墓保存,供遊人參觀。

上一篇:江角真紀子

下一篇:丫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